日本的动漫与传统文化
-
日本的动漫与传统文化
日本是个动漫大国,拥有强大的的
ACG
产业链和科学的运作模式,至今“动
漫”几乎变成日本的御用词汇。日本的动画片创意独特,情节曲折复杂,无暇的
艺术
效果,令日本人骄傲,令世人瞩目,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也成为现代日本
文化中令人骄
傲的一道风景。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阴暗晦涩
的
性格隐藏在日本人心中,动漫影像扭曲之后反而可能凸现平时注意不到的真实,
通过它们看到日本文化或民族性格的某些特点。
日本动漫总带着浓重的“日式”风格。提到日本动漫,首先出
现在脑海里
的就是樱花,和服,剑道,武士,寿司……这些日本得不能再日本的日本文化
符
号频频出现在日本动漫作品中。
尽管有的不摆脱脸谱化的性质
,
但天衣无缝地诠
释则是其成功之处。樱花是深入到日本民族文
化骨子里的文化符号。
军国主义前身的武士道精神,
p>
体现有剑道。
日本不乏以武士为题材的动漫作
品,
除了在日本国内拥有广大市场,
还进了军欧美市场,
p>
并在亚洲产生了前所未
有的影响。
论其成功
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来自脚本的设定。
放眼于古老忍者时代
p>
的,
而却用带着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手法来演绎。
这也是日本动漫的一大特
征,
敢于、
善于并乐于创新。
日本动漫作品中文化渗透的与作品精神的完美却契
合,使得文化与作品精神达到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的境界。
日本动漫善于借鉴外国元素。
尤其是日本早期接受的中国文化和后期接受的<
/p>
欧美文化。如《魔卡少女樱》
《黑执事》
《
Bleach
》
《中华小当家》
p>
《最游记》
《伯
爵与妖精》
《
D-Gray Man
》……不论什么样背景的故事
,讲述方法都带着浓重的
日式风格。
用不同肤色的人来执行日本
人的思想和逻辑,
其实个人觉得这和日本
文化的全球化战略是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1
《叛逆的鲁鲁修》
为观众构造了一个
发生在二十二世纪的带着第二次世界大
战影子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利塔尼亚王族统治了
日本,全世界都成为其附庸,
其中就有中国。
日本的全球梦依然
藕断丝连地在做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值得
人思考的是这部作
品不仅成为当年日本国内的最受欢迎的动漫作品,
这部作品的
确
有着深刻的内涵,
他透过一个有着哈姆雷特式的命运的少年的眼睛来看待战争
和人性,
将他缩小,
放在整个战争洪流之中,
p>
然后再放大,
审视战争,
剖析人性。
“零”也是经常出现在日本动漫作品中的意象。而体现在动漫
中的“零”则
少了尖锐的棱角,
其反动性被无懈可击地隐藏起来
,
反而变得极易赚取观众的情
感。
日本
人视雪耻和报复为美德,
这是由近乎畸形的荣誉观所形成的,
日
本人向
来有仇必报。
这就为日本动漫谴责型的动漫作品的产生打
下了基础。
《地狱少女》
《
Death
Note
》等同类型作品中,这一思想毫不避讳地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同样也是很受欢迎的作品。
日本的
唯美主义认为人生最美的就是两件事情:一件是性爱,一件是死亡。
如著名的文学家川端
康成声称:
“性爱发挥最高效力的目的是在内心受挫的瞬间
抵达
存在的最深处。
”很显然,川端康成这种对性爱的推崇,实质流露的是日本
传统文化的男权观念。
在日本动漫中有个特殊的类型,
就是基于此男权观念上的
BL
作品。所谓
BL
就是
boy
’
s love
的简称,即男同性恋。此类作品多是以直接
表现性虐待为蓝本的,间接有三级片的倾向,如《纯情罗曼史》
《
Loveless
》
。
p>
日本的
ACG
,
即
anime,comic,game
的简称几乎已垄断了人们对
动漫的理
解。在日本国内,把那些沉迷于动漫世界的动漫迷称为“お宅”
,翻译成中文就
是御宅族。
《
Lucky Star
》
《旋风管家》都将宅表现得淋漓尽致。
棒球是日本的国
球,所以日本动漫中同样有以运动为题材的作品。
《棒球英豪》
《棋魂》
《足球小
2
子》等等。
宫崎骏
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他的动漫作品倒是有种处乱不惊,
于喧
嚣之中寻求心灵净地的恬静与淡然。
《千与千寻》
《哈尔的移动城堡》
《天空之城》
崇尚自然,<
/p>
热爱生活,
是当代日本人所向往的。
这就
使得人们很容易与宫崎骏的
作品达到情感上的契合。
从另一方面看,
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
军国主义
以及偏执到歇斯底里的性格
恰恰反映在动漫作品中。
无论对内对
外,日本奉行的都是以强凌弱的强者逻辑,弱
者根本没有起码的生存权,更谈不上尊严感
。
《灌篮高手》
< br>中篮球队奋勇前行的
“
崇高目标
”
不是球技上的炉火纯青,
而是
“
p>
称
霸全国
”
!
p>
动漫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乏矛盾之处,
却能在赛场上表现出相当的
默契
和团队精神,即
“
顺我者昌,逆我
者亡
”
,是基于一种极为功利的目的。安西教练这
种绝对神秘又不动声色地主导一切的神一样的人,不正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天皇吗?
那么,
这帮在
“
天皇
”
领导下要
“
称霸全国
”
的除了日本武士之外还能是什么呢?所
谓
的全国争霸赛,实际上无非是大东亚圣战的现代动画的演绎而已。
在北欧和古罗马神话的外衣下,
《圣
斗士星矢》隐藏着神道教和武士道的不灭
幽灵:威风八面的圣斗士们是武装到牙齿的日本
武士,青铜、白银、黄金之分的则
是日本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的表现;
< br>统治陆地而又
“
爱好和平
”
p>
的雅典娜是天皇化身,
当然代表正义,战争是海王波塞冬、冥王哈迪
斯他们的错。错在哪里?他们竟敢对
最强大的雅典娜不服,竟然挑战雅典娜的威严?战争
是严酷而艰难的,而圣斗士们
只要念及雅典娜就精神百倍,从早已垂死多次的残躯中焕发
新的力量,能杀死比自
己强大十倍、百倍的敌人,比什么咒语都管用。即便战死也是青史
留名,而且日后
会在雅典娜的光辉照耀下复活。因为雅典娜既是
“
天皇
”
的化身,自然永生永在、灵<
/p>
3
魂不灭
,偶尔活得不耐烦了就转世一次,让无所事事的圣斗士们有献身立功的机
会
……
《蜡笔小新》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而小新则
是三四十岁压力承重的日本男人
的缩影。他做尽了一个成人男子想做却不能做的事。但因
为他只有五岁,所以所做
的一切都可以得到原谅和包容。
”
p>
情郁其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平日呆板规矩的日本人
< br>一旦完全放纵起来,往往无所不为得近乎变态。但放纵只能存于幻想。漫画家却可
以把所有等而下之的
“
白日梦
”
融入作品。它还是日本人
“
精神幼稚
”
、缺乏正确的
“
自<
/p>
我意识
”
的集中表现:
< br>小新天资平平又其貌不扬,
按道理讲他应该非常自卑然后发愤
图强靠内涵取胜;然而他却洋相百出,通过近乎恶谑的手法置同龄竞争者和父母老
师
于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在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们半鼓励半嘲笑的哄笑声中俨然成
了胜利者
而顾影自怜、洋洋自得。这是一个绝顶聪明而又精神懒惰、不肯脚踏实地
只想浑水摸鱼的
投机者的形象。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成年人,
那必是千夫所
指、
万人声讨的无赖和混蛋,但当这一切发生在动漫中一个几岁的小孩身上,而且用一<
/p>
种漫不经心的戏谑的口吻来讲述的时候,
大家就很自然地把他当作
超级笑星了。
《蜡
笔小新》用一种貌似天真的口吻和语气掩饰着
骨子里的丑恶与卑劣。
日本有个关于
“
桃太郎
”
的民间故事:桃太郎身材非
常矮小,但非常聪明。他充
分利用自己的身材优势,
藏在一个中
空的棒槌里面漂到对岸去除掉一个凶恶的妖怪。
妖怪睡觉以后,桃太郎就悄悄爬出来杀死
了妖怪,把财宝全部带回家去。桃太郎从
而一举两得:既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又过上了富
足的生活。这个故事非常典型地体
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现在的版本
中他却被描绘成身材魁梧、
力大无比,毫不费力地战胜了妖怪,而且把所有的金银珠宝都
分给了乡亲们,还获
佳妻。文中主人从大胆侥幸发家的海盗摇身一变成了纯粹除暴安良的
无私超人,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