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案人教版

温柔似野鬼°
767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06: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赈灾义演)


《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

< br>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


112



114


页内容。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 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


理水平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 般性。


解决这类问题时,


教材展示了学生


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列方程则有


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所以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


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1



“鸡兔同笼”


问题是我国古代 著名数学趣题,


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 br>(


2


)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 倡。




3



“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

< br>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经历和体验用各种巧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


体会数学的 乐趣。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与 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升 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 点】



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前预习准备】



预习课本第< /p>


112



114


页的内容,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完成学习单上的任


务。



【设计理念】



“鸡兔同笼”向学生提 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


古代趣题的题材,

< br>让学生在课前展开研究、


讨论,


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类 问题,


并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p>


使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共同提升,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 课(


1


分钟)



师:去年我们班被评为“书香班级”


,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

< p>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


1500


年前的数学 名著《孙子算经》


,你们想了解


吗?里面记载着很多有趣的数学 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


(课件出示以下


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

< br>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


就是我们今天 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结合课件谈话引入,


给数学课堂 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让我


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 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汇报课前预习、合作交 流、探究新知。



19


分钟)



1.


师:


请同学们拿 出课前预习的学习单,


现在哪个小组能用列表法来介绍一


下?( 板书: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5


个头,从下面数 ,有


1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请两个组的代表展示。




方法一:列表法(


2


分钟)



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脚的只数




0


5


20


1


4


18


2


3


16


3


2


14


4


1


12


5


0


10


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脚的只数



5


0


10


4


1


12


3


2


14


2


3


16


1


4


18


0


5


20


师: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够不用继续往下列?


< br>师:


如果鸡和兔的总数有几百只或者更多时,


使用列表法 合适吗?


(不合适,


太麻烦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课前预习,学会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 br>课堂上再介绍学习结果,得到多次学习的机会。大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


学习 的水平,同时达到了节约课堂传授时间的目的。



师:哪个小组愿意出来介绍更好的方法?


方法二:假设法



10


分钟)



(先让学生介绍,教师机智提问诱导,然后让学生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及在小组内 研究讨论,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初步了


解假设法的解题思路和算理,课堂上让成绩优秀的同 学展示并讲解他的解题思


路,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的舞台的同时,其他同学也得到第二次 学习的机会。



师小结:太棒了,你们发现了数学中一种重要的 思想,就是假设思想。




们称它为假 设法,下面我们一起来认真研究一下这种方法。


(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


我们知道


2


只鸡和


3


只兔一共有


16


只脚。


鸡和兔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时,

< p>
“兔子小姐”


觉得鸡用


2


只脚走路很有意思,


想学学鸡用


2


只脚 走路,


你觉得她


怎么做才能学鸡一样用两只脚走路?(把


2


只前脚举起来。




师:于是兔子小姐发出号召:姐妹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于是全体兔子都


变成这样的了!



出示以下情境图的同时教师也做出 形象的动作,


活跃课堂气氛。










师:


这时 ,


兔子的脚都能够看成几只的了?这样,


我们能够把笼子里的动 物


都看成是谁?(鸡)也就是说笼子里一共有几只鸡?(


5


只)



(学生回答的同时,在表格里显示鸡的只数是


5.




师:这时笼子里一共有几只脚呢?(学生回答师 板书


5


×


2=10

只)


(在表格


里显示脚的只数是


1 0





师:


但实际是几只脚呢?



16

< p>
只)


与实际相比,


脚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请两三位学生尝试解释,对解释完整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板书:



16-10=6






(引导发现:脚的只数比实际少了


6


只,因为原来每只兔子有


4


只脚,现在


每只兔子只算了


2

< br>只脚,


每只兔子比原来少算了


2


只脚,


3


只兔子就少了


6


只脚。




师:你们实在太 聪明了,也就是说,少了的


6


只脚是谁的?(兔子的)所以


兔子的只数应该怎么算?(板书:兔有


6


÷


2=3


只)



师:如果知道少了


20


只脚,你觉得会有几只兔子在学鸡走路 呢?你是怎么


知道的?(表扬解释得好的同学!




师:


“公鸡先生”看到“兔子小姐”那么好学,自 己也不甘落后,也想找办


法学学兔子走路,你有什么好办法介绍给他吗?(把两只翅膀放 下来做脚)



师:于是公鸡先生也发出号召:兄弟们,让我们一 起把双手趴下。



(出示以下情境图的同时教师做出形象的动作 。









师:现 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如果把鸡看作是兔子,该怎么算呢?



( 学生小组讨论,


指名一两个小组长汇报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计算方法)




师:说得真好!你认为我们在采用假设法时关键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注意:当我们假设所有的都是鸡时,根据比原来少了的脚的只数


求出来的是兔的只数,


假设所有的都是兔时,


根据多 出的脚的只数求出来的是鸡


的只数。最后强调是用头数减去开始求出的只数就是另一种动 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 步了解但没完全弄懂和掌握假设法的算理的基础上,


教师配合课件进一步使用图示和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的算理。加上有趣的


表述和画面,即时的表扬,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 能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 p>
师:除了用上面两种方法解答这个问题,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三:解方程



3


分钟)



(汇报的小组一人负责在实物投影下介绍,

< p>
另一人负责在黑板上板书,


其他


人负责补充、检查 。




解:设兔有

X


只,那么鸡有(


5-X


)只。根 据鸡兔共有


16


只脚,那么有:



4X+2



5-X

< br>)


=16


2X+10=16


2X+10-10=16-10


2X=6


2X


÷


2=6


÷


2


X=3


鸡:


5-3=2


(只)



答:兔有


3


只,鸡有


2


只。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鸡脚的总数


+


兔脚的 总数


=


它们的脚的总数。


< p>


师:能设鸡有


X


只吗? 怎么列方程?课件出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