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
、不切实际地期望
许多的父母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往往不考虑他们
的兴趣爱好,强
迫孩子学这学那,硬让他们去做他们一时还难以做
到的事情。
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因为忽视了孩子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往往
结果适得其反,并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作为家长来
说,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应提一些比孩子的实际能
力略高一点,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
任务的要求。这样,孩子成功
后不仅能享受到喜悦还能增强自信心。
2
、对孩子过于严厉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许在有些父母的脑子里还依旧存在,他
们时不时
地讽刺、挖苦孩子,甚至动武打孩子的做法,无不伤害着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
的后果。
其实家长应该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
个开始有独
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
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以势压服。
3
、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充满神奇的。但许
多大人们不理
解孩子们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这个是在瞎闹,有
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孩
子的不满情绪。
聪明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
我们也很想知道,
你如果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答问题的。这样,既满
p>
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4
、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长唯恐孩子不听他们的话,就会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说
个不停。试
想让孩子们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
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吗
?
即使孩子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也不乐意听了。
<
/p>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言不烦,并且尊重他们,留给他
们
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大
人的意见。
研究发现,
5%
到
15%
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
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频繁地大发脾气
;
与父母过
度争吵
;
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
< br>;
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
他人
;
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这些行为
能够在许多场合出现,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得尤其明显。
对
于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
子:
与孩子冲突时要冷静,不要使冲突加剧,可以暂停或抽时间出去
;
一旦孩子表现出合作与变通时,要给予他正面的表扬和鼓励
;
确定合
理的、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限制,并坚持下去
;
用体育锻炼等来舒缓
你的紧张情绪,避免向
孩子发脾气
;
努力与他人合作,并获得与孩子
< br>有关的其他人
(
老师、配偶
)<
/p>
的支持
;
父母在必要时可以寻求儿科医生
和心理学家的帮助。
孩子的逆反心理
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
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
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
应。
1
p>
、产生逆反心理是幼儿教育弊端的曝光。当前,幼儿教育在方
式、方
法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
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
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
过重
;
不知道儿童具有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和资质,具有多方面的兴趣
和爱好,为孩子过早定
向,强制儿童过早地从事长时间的专业训练。
也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罚跪、罚
站甚至逐之门外
;
还有一
些父母却相反
,视自已的孩子为“太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
依百顺,本来孩子可以独自很好完成
的任务,父母却要唠叨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