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精神永放芒
-
南泥湾精神永放芒
p>
————————————————————————————————
作者:
——————————
——————————————————————
日期:
2
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
一、南泥湾精神的由来
“花篮的花儿
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
《南泥
湾》
,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陕北民歌,让黄土高原上的
这块土地家喻户晓,也让
人们永远铭记了“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p>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
在著名的南泥
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
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
的诞生地。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
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
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
遍野、人
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20
< br>世纪
30
年代末,伟大的
抗日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陕甘宁边
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
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
封锁的严重威胁之中。由于敌人顽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
锁,
以及边区人员的迅速增加,
再加上连续几年的
自然灾害,
使得边区各方面,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非常严重。正如毛泽
< br>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
纸、没有菜、战士没有
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
3
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
1939
年
2
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
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全国各个抗
日革命根据地的
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0
年
5<
/p>
月,朱德
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
南泥湾勘察,决定在此屯垦自给。
1941
年,大生产运动从
陕甘宁边区铺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
导人亲自动手,开荒种地,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军民的生产热
情。这年<
/p>
3
月,遵照毛主席“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
卫党中央”的指示,八路军三五九旅由王震旅长率领,进驻
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
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
荒。
短短的三年,
把荆棘遍野、
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
“平<
/p>
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
“小江
南”
,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
的奋斗目标
,不仅逐步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而且
在
1944
p>
年还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担。
1943
年
2
月,
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
自为该旅
4
位领导干部题词,
给王震题
词“有创造精神”
,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
命名为“发展
经济先锋”
。同年
9
月,毛泽东、朱德
、周恩
来等视察了南泥湾,毛主席高兴地说:
“困难并不是不可
征
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
吃
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
4
了外援,也还是以自力更生为主
”
。旅长兼政委王震等同志
受到奖励。南泥湾由此成为全军大生
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
帜。后来人们常把这一大生产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称之为“南泥湾”精神。
二、南泥湾精神的科学内涵
南泥湾精
神,概括起来就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创业精神;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尊重群众的人本意识;敢
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勤俭节约
的奉献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三五
九旅正是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
造出了人间奇迹。
英雄部队
359
旅
奉命开赴南泥湾,
他们是
坚持劳武结合,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1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是大生产运动的思想基础,是自己动手,克
服困难的
内在动力。在当时,强调自力更生,有三方而的意
义:一是不要依靠国民党政府给我方抗
日经费和物资供应;
二是不要把单位的财政供给责任全交上级领导机关;三是不
要军队的给养任务全压在老百姓肩上。用毛泽东同志的话
说:既不要国民
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
队自己供给。这一创造,对于我们民族解放事
业,该有多么
重大意义啊
!
南泥湾乃至
整个延安的大生产运动,
都是在这个
思想的指导下,发动起来并
广泛开展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