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详案

别妄想泡我
806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7: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顺丰老总)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


品性,


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 傲


骨在身,


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 样的选择前,


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


榜样。今天,就让我 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



140

< br>—前


60



同学们,

< p>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


息呢?


< br>苏武活了


80


岁。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 年?有没有写


80


年?


< p>
写了


19


年。这


19


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


写人物传记,


要不 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


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

< p>
写苏武,


他是一个使臣,


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 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


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

< p>
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

< br>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 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


80


年,没有写太多 ,对苏


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 /p>


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 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


19


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


19


年当中,没有一年一 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


了意外之变的时候,

< br>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


因此,


整个传记的重心在 哪


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杀




反劝降




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




反劝降




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


.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


1



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 /p>


(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


齐读

3



4


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 ,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


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1


)欲自杀




2


)引佩刀自刺



问一个问题: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 ,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


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

< p>



1


)事如此,此必 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 /p>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在他自杀的理由中,找出最核心的两个词,是哪两个词?



重负国、屈节辱命。



苏武的身份是什么?



出使匈奴的汉使。



作为一个使臣, 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




1


)手下人勾结匈奴叛乱






2< /p>


)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苏武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副团长出


现问题了,这是他严重失职。)




3


)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



“重负国”再加之“屈节辱命”,哪一个能显示他自杀有为自己的 成分?



“节”是他自己的,“命”和“负国”都是国家的。 我不愿被人审问,是个人的


人格,他只讲了一点是为自己,所以,请注意,从这两话的理 由里面,我们能看


到苏武什么样的品格?


< br>(对汉朝忠贞不渝,事事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品格。)国家利益至上。



正是有国家利益至上的想法,才有为国家所想的行为。所以,副手出了问题,我

< br>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不是我干的,我们汉朝也没有这样做,


我 不能接受屈辱的审问,要自杀。他的这一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



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他的行为让叛徒感到惊讶,让敌人感到震憾,进


而感佩。



所以,我们归结这样几个字,在自杀过程当中, 有一惊,一哭,一壮。



他要自杀,


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


他的敌手都大惊失色,


连敌方的君主都被 他的


气节所打动了。


这个行为突出的是一个人格魅力。


这是他对国家不渝的忠贞。


(板


书:忠贞)



既然讲到了卫律吃惊,


我们自然就过渡 到了卫律这个人,


大家想一想,


卫律为何


会吃惊?要联想一下他是什么身份。



因为他自己首先是一 个叛将,


他认为苏武可以和自己一样选择投降,


而苏武却为


了保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去自杀,所以对苏武自杀十分不解。



按照卫律的逻辑应该是什么?



觉得 苏武应该会投降,遇到一点变故,我赶紧举起了双手,跪下了两腿,所以,


你苏武也应该 这样,你怎么会想到死呢?



从这个叛徒的吃惊里面,


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场面上,


同一个事件上,


比 较出人格


的不同,选择之不同。因此,当卫律代表着单于这一方来劝降的时候,他的话语


就有所不同了,


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说的?找两个同学分角 色朗读。


只读二


人对话,读出劝降的语气和反驳的情态。



B


.讲解“反劝降”情节



请饰演卫律的同学说说卫律是从什么角度劝降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