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推荐书目及例文

绝世美人儿
783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17: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justforyou)


假如同学们愿意在“名山大川”


边多呆些时间的话,那么,我们向大家推 荐几本值得一控的


比较文学著作:



1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


,主编:杨周 翰、乐黛云


(


北京大学出版仕


1987



)


。这是一部


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为读者提供大旦的信息和有价值的资料的工具书。




2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书目》


,唐建清、彦悦兰编著


(


群疗出版社


2006


年版


)


。这是 ’部


清点百年比较文学学术家底,


展现学科成果的丁具书,


收集介绍了数以百计的比较文学学者


的著作书目。

< br>






3


《比较文学研究》


.乐黛云、王向远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br>200 6


年版


)


。这是一部探 讨


研究百午中国比较文学之旅的、具钉权威性、指导件助学术著作。






4



《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


,乐黛云、陈惇主编


(


浙江大学川版杜


200 6


午版


)


。 这


是一邪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指导性著作,介绍了小外比较文学历程巾


37


伙比较冉代太件


的学者及其代众件成果

< p>


5



《新时期比较学编 年史稿》



刘献彪、


陆万胜、


葛桂录、


任洪国


(


巾国 档案出版让


2005


年版


)

< p>
。这是一部旨在今而、客观展尔新时期比较文学在中同内地复兴、拓展、繁荣的历史


足印的著作,涉及新时期季羡梆、杨周翰、乐奠云、陈停、孙景夫、营顺庆等陷多学者。







6



《中国 比较文学艰辛之路》


,土编:刘献彪。执行主编:陆万胜、尹建民


(


人民日


报出版计


200


5



)


。这是一部为纪 念中同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20


周年,评价


70


岁以上部分


比较文学学者的学术专著.涉及季羡林、钱钟 队杨周翰、文字权、李赋宁等大批学者。







7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垦拓与建构》



主编:


刘献彪、


吴家荣、

< br>王福和,


执行主编;


尹建民


(< /p>


安微大学出版


2007


年版


)


。这是国内首部研究比较文学教材的专著,涉及乐黛云、

< br>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曹顺庆等大批学者的教学历程和代表性教材。




两篇比较文学例文。有扫描错别字。



果戈理与鲁迅


:


《狂人日记》的影响与 被影响



1834


年的俄罗斯和


1918


年的中国文坛,分别诞生了两部名字相同、

< br>文体相同、


人物相


同、风格相同的伟大作品——《狂人日 记》


。由于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前,


中国作家鲁 迅的《狂人日记》在后,因此,自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之日起直到今天,关


于两部小 说的影响与被影响,借鉴与被借鉴的研究就从未终止过。


两部同名、同文体、

< p>
同人


物、同风格的“狂人”


小说,就此成为后人研 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交流与互动的典型范


例。


< p>
1933


年,


#


迅在《我 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



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 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


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 ,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


是《狂人日记》

< br>。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


的准备 ,一点也没有。①



但鲁迅的


《狂人日 记》


与果戈理的


《狂人日记》


有什么联 系呢?在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中


国新 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又说:



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


《狂人日记》



出现了,算是显示了


“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


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然而 这激动,却是


向来怠慢了绍介欧洲大陆文学的缘故。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


N. Gogol)


就已经写了


《狂人日记 》


;„„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


忧愤深广,„„。此后虽然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


但一面也减少了热情,不为读者们所注意了。②


鲁迅的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以下几层含义:



1)


他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的《狂人日


记》等外国文学作品影响的结果。



2)


他的《狂人日记》


“比果戈理的


(


《狂人日记》


)


忧愤深


广”



3)


他日后的作品


“虽然脱离了 外国作家的影响”



艺术上更加成熟,


但热情却减弱了,


读者关注的程度也有所下降。



这一切都不可置疑地验证了鲁迅先生所一再主张的“拿来主义”的思想:


< /p>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 br>


文体的影响



两部一样名字的 佳作


:


《狂人日记》




两部一样文体的作品:日记体小说。



然而,当我们面对“日记体小说”这个文体的时候,却发现它并不是中国文学传统的

< br>产物。


中国式小说的典型形式是以故事情节为框架、


以人 物刻画为目的的章回体。


像代表了


中国古典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 《红楼梦》



《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金瓶梅》等,


都是章回体小说的杰出范例。


即便在现当代的中国文坛,


也多有像


《金粉世家》



《啼 笑因缘》



《金陵春梦》


< p>
《林海雪原》



《烈火金刚》乃至金庸等创作的优 秀的章回体小说出现。



曰记体小说是外来的。



在中国小说的传统里,我们找不到日记体小说的踪迹。



在西方文学的长河中,果戈理并不是创作日记体小说的第一人。



日记体小说的母体就是日记。在西方文学中,日记本身就是“一种自传性文体,为作


者本人对每日发生事件的观察,


或这些事件与他的关系的记录。


曰记主要供作者回忆往事使


用,它不同于出版的书籍,文字简单明了 ”①。


日记盛行于开始强调个人重要性的文艺复兴


末期,


兴盛繁荣于


18


世纪和


19


世纪前半叶。


日记,


尤其是作家 的日记不仅是后人走进他们


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


也是后人研究 其文学创作的珍贵资料。


如英国作家司各特的日记、



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日记等。



相比之下,日记体 小说则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日记的日记体裁的小说。从形式上看,它


好像与日记不无两样, 而从其实质上看,


它确是地道的小说,


是曰记与小说的完美结合 。从


这个意义上讲。


日记体小说就兼有日记与小说两种文类特征 。


②西游从日记体小说的源头上


看,


其 产生的时期可追溯到日记十分盛行的


18


世纪的欧洲。


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长篇小说


《鲁


滨孙漂流记》 就已经具备了日记体小说的某些最基本的特征。


之后,这种“偏重于抒发作者

< p>
强烈奔放的主观感情,


着重描写对事物的内心反应和情绪体验。

< p>
„„摆脱故事的束缚,


有利


于作者进行自我表白和 情绪宣泄”


,


有利于“作家直接抒发感情”的“最便捷的方式”


,③一


直受到西方作家的青睐。时至


2 0


世纪,仍有文学大师萨特的日记体小说《恶心》以其独特


的艺 术魅力浸润着西方文坛。



中国的日记体小说开始于鲁迅的《狂 人日记》


。这部由


13


则日记构成的小 说,不仅拉


开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序•幕,开创了中国小说的新局面,而且在当时的中国 文坛上引发出


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景线,


一大批日记体小说如 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如丁玲的


《莎菲女


士的日记》


、庐隐的《丽石的日记》


、冰心的《一个军官的笔 记》


、沈从文的《一个妇人的日


记》


、 石评梅的《林楠的日记》


,乃至茅盾的《腐蚀》等,形成了一种魅力独特的文学时尚。< /p>


在上述日记体小说中,


咎迅的


《狂人日记 》


不但独占鳌头,


而且与


《莎菲女士的 日记》



《腐


蚀》

一道,


构成了中国日记体小说的三座高峰,


并由此而奠定了 自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就中国 现代文学自身的发展而言,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它“在


中国现代文学上”的“不可磨灭的地位,它博大的历史内涵、伟大的思想意义,以及艺术上


的独创性”



®


等都 不容置疑地被学术界所一致认可。



然而,从世界文学的发展来 看,鲁迅的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又恰恰是俄罗斯现实主义


文学直接影响的结果。相比之下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的某些独创就不能视为独创了。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