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资源
-
《铁钉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铁钉生锈了》第
p>
1
课时
本课是在
学生学习《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有两类变化后,紧接着以学生
熟悉的铁钉等生锈为例,
让学生在观察铁钉生锈的基础上,
交流讨论完成探究铁
生锈的原因及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生锈的实验方案设计,
开展探究活动并
得出相
应结论。
通过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科
学探究的水平,
使学生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服务于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并能在生活中
更为主动地关注与科学相关的问题。
本节课是苏教版《科学》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二节,
分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开展钉铁钉活动,认识铁与锈的不同及围绕“铁生锈原因”
等问题开展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
第二课时
“铁生锈原因”
实验结果交流汇报,
概括铁钉生锈原因及讨论
“铁
在不同液体中的生
锈情况”对比实验方案设计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
第三课时“铁在不同液体中的生锈情况”
对比实验结果交流汇报
;讨论
防锈的方法;开展学习成果自评、互评。
二、学生分析
1
、学习起点分析
< br>为了解学生对
铁钉生锈
知识的认识情况、
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我
对
本校六年级所带
2
个班开展一次前测
。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发现学生普遍认同铁
锈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也认为铁钉在水和空气的条件下会生锈,
但从学生设计的
探究步骤来看,
没有学生了解想到要设置对
比实验,
对于实验中如何保证无水或
无空气也不够细致严密,只
是简单地将铁钉放入水中或空的器皿中再进行观察。
对于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如:如何保证实验中完全除去空气(或者水分)
也容易
忽略掉。因此,本节课将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出较为严密的对比实验方案。
2
、
学习能力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一定的学习基础,
掌握了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经过三年
多的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
学生
对于铁钉生锈的原因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缺少系统的科学建构
学生学习中的自制力及毅力较为欠
缺,长期坚持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学
生来说仍是一项较大的挑战,
因此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对实验现象向学生提问并及
时进行评价,以此激发学生观察、
记录的积极性。
学生知道了对比实验的一些要求,
但在设计铁钉生锈了实验方案过程中往
往会考虑不全,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完善。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
能设计铁钉生锈原因的对比实验方案,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
证。
3.
能够持之以恒参与探究,注
重证据。
四、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
训
练、
实验、
研讨、
< br>探究、
评价、
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1.
观看视频
2.
提出与铁锈
视频播放
1.
创设情境:播放
相关的问题:
从视听觉两个方
《铁锈危害》的视
(
1
)
铁锈和铁
面快速把学生的
频。
有<
/p>
什
么
不
一
思维聚焦到铁生
2.
激发思维,
提出相
样?
(
2
)
什么
锈这个主题上,
关
问题。
原因引起的铁
引出问题、点燃
3.
引出课题,并板
生生?
(
3
)
如
学
生
的
学
习
激
书。
何
预
防
铁
生
情。
锈?
提出问题
合
作
1.
借
助
检
测
p>
电路、磁铁等
(一)
探
究
铁
锈
与
铁
的
不
同
1.<
/p>
引导探究
:
你能利
用老师给你们准备
的材料进行探究铁
和
铁
锈
的
不
同
点
吗?
2.
引导
小结
:形成
“铁锈是一种新物
质”的知
识建构。
材料探究铁锈
与铁的不同之
ppt
出示记录单。
处,并填写记
p>
通过设计有锈与
录单。
(颜色、
无锈的同条铁丝
光泽、硬度、
这个有结构的材
p>
密度、
导电性、
料,引导学生观
磁性等)
察和实验并
分析
总结,
建构起
“铁
2.
交流、
汇报,
生锈是铁变
成了
分析、总结:
一种新物质”的
铁锈
是铁发生
知识架构。
变化以后形成<
/p>
的
一
种
新
物
质。
(二)
设
计
探
究
铁
生
锈
1
.预测猜想
铁在什么条件下最
容易生锈?
2.
引导设计:
1.
猜测并汇报
(
1
)
铁钉在有
< br>水的条件下会
生锈
(
2
)
铁钉在空
气中容
易生锈
(
3
)
铁钉在有
水、有空气的
条件下会生锈
(
4
)
铁钉自
然
生锈,与上述
原因无关
ppt
展示学生
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