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小成语

绝世美人儿
601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3: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浩浩荡荡的拼音)


法不阿贵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 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韩非



·


有度》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

< br>赏善不遗匹夫。




做到法不阿 贵,


可能会遇到种种习惯势力的阻挠,


因此,

< br>我们一定执法守法,坚决顶住歪风


邪气的侵袭。



法不责众



法不责众是指当某项行为具 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


即使该行为含有某种不合法或不合


理因素,法律对其也难予惩戒。法不责众是制定法律的一个原则


,


在法理上其实不存在法不


责众的情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在老百姓中有一定的 影响力。




法不责众



是古代官府对民间出现的某种现象所采取的政府行为。


这里的



民间出现的某种现




,指的就是大家都在犯类似地错误,被集中到官府之后,官员们所采 取的对策。


[1]


封建社会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阶级所 制定的法律常常是违背大众利益的



恶法



,因此多


数老百姓不愿意遵守。假如



责众



,很容易引起官民对立乃至 暴乱;假如听之任之,统治者


又很没面子。于是,统治阶级采取一种无可奈何的、也是给 自己下台阶的方法,叫做



法不


责众< /p>







虽然不敢





,而对于带头闹事的主犯,常常还是不客气的。

< br>


法不容情



法律不会对坏人坏事加以宽容。



熊召 政


《张居正》


第四卷第十回:



金学曾实不忍伤害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


但法不容情。




法不徇情


< p>
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明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居家为

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原文



墨者有巨子腹

< br>,


居秦


,


其子杀人


.


秦惠王曰


:


先生之年长矣


,


非有他子也


,


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


先生


之以此听寡 人也


.“


腹对曰


:„

< br>墨者之法曰


:


杀人者死


,


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


夫禁杀伤人



,


天下之大义也


.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


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

< br>不许惠王


,


而遂杀之


.


子,人之所私也


;


忍所私以行大义

< p>
,


巨子可谓公矣


.


墨家 有一个领袖叫腹(黄享)


,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对他)说:




生你的年事已高,

又没有别的儿子。


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


先生 你这件事就听


我的吧。



腹(黄享)回 答道:



墨家的法律说:


< p>
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



这是用来


禁止杀人和伤人。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王您虽为了他


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黄享)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


腹(黄享)不听


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



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黄享)可说是公道啊 。



枉法徇私



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出处




·


五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




使官吏一心奉


公,而不敢为徇情枉 法之私。




违法乱纪



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邓小平《克服 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




而且还 会做出违反共同


纲领和政策的事情,作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使自己完全居于无理和被动地 位。




约法三章




·


司马迁《史记


·


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抵罪。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


荀悦《汉纪》


< br>“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执法如山


王猛执法如山是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一个典故。


秦王坚自河东还,


以骁骑将军邓羌


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 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


后之弟也,


酗酒,

< p>
豪横,


掠人财货、


子女,


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德,


奏未及报,


已 陈尸于市;


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 戚,杀戮、刑


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


.


晋纪》

< p>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 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


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 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


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 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


已经陈尸街市。


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


但为时已晚。


王 猛与邓羌志同


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 权贵、豪强、王


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 。苻坚感叹地说:



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 p>



明镜高悬



明镜高悬,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


能照人心胆 。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出自


《西京 杂记》


卷三:



有方镜,广四尺,


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


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 br>以手扪心而来,


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 p>


据《西京杂记》载,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 宝的仓库,只见其


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 镜子。它宽四尺,长


五尺九寸,


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 p>
如果用平常姿势走近它,


照出的人影是倒立的人像。如果用


手捂着心口走近它,


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


一部分一 部分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有病的人捂


着心口去照它,

< p>
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


被它一照就会发


现她的胆特别大,


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


所以经常让宫

< p>
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 /p>


因为此镜功能奇特,后来人们以



秦镜高 悬



来比喻当官的人明察是非,断狱清明。唐代诗人

< p>
刘长卿在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一诗中写 道:



何辞向物开秦镜,


却使他人得楚 弓。



后来,许多当官的人为了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明,都在公堂 上挂起



秦镜高悬


< br>的匾额。由于人


们对



秦镜



的典故不太熟悉,所以就将


< p>
秦镜



、改为



明镜




< p>
秦镜高悬



便演变为


“< /p>


明镜高悬



了。



后来,就用



明镜高悬



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也说



秦镜高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p>


天道公平,


作恶就要受到惩罚,


它看起来 似乎很不周密,


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


恶的人终究逃 脱不了天法的惩处。出自《老子》




春秋时期,


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人世上的一切都符合一种宇宙自然规律,

< br>这种规律控制着整个


宇宙的演化,


任何违背这种规律的人 和事物都会遭受相应的惩罚,


这正是


《道德经》


中所谓: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 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


难之。


天之 道,


不争而善胜,


不应而善应,


不召而 自来,


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


疏而不 失。



选自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 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


厌恶的,


谁 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


自然的规律是,


不斗争而善于取


胜;


不言语而善于应承;


不召唤而自动到来,


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


自然的范围,


宽广无边,


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法外施仁



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 p>
·


李清《三垣笔记


·


崇祯 》




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 悯,乞


皇上法外施仁。



< p>


·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当朝的圣人最恼的贪官污吏,也还算法外施仁,止


于把他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正身明法



端正自身行为,严明法纪。出处



《晋 书


·


元帝纪》:


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


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p>




言出法随



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多用于布告。出自



毛泽东

< p>
《陕


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1.


一王之法


----


一王:一代王朝;法:标准。一个时代的规范。


< /p>


2.


一定之法


----

< br>一定:固定不变。一经确定下来就不再改变的法规。



3 .


入境问禁


----


境:国境;禁:禁 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


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p>



4.


十法九例


----


十种法律倒有九种是民间的成例。


< br>5.


匕鬯无惊


----


形容法纪 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6.

口含天宪


----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 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7.


大经大法< /p>


----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8.


大纲小纪


----


指大大小小的法律条文。



9.

< br>大明法度


----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 明制度、法规。



10.


乡规民约


----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 p>


11.


水懦民玩


--- -


懦:怯懦,软弱;玩:轻视。比喻法令、政策过宽,百姓就会轻视,不


遵守,以至犯罪。



12.


王 法无情


----


王法:封建时代称国家法律。国家的法律是不讲 情面的。



13.


正理平治

< p>
----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14.


正法直度


----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15.< /p>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16.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17.


言出法随


----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


法令一经公布就 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18.

令不虚行


----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 p>


19.


令行禁止


--- -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


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


形容法令严正,


执行认真。



20.


居官守法


----


旧指做官要遵 守法律法规。



21.


必经之路


----


经:


经过。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


守的 法则。



22.


兴词告状


----


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告状:打官司。写状词打官司。

< p>


23.


网目不疏


--- -


网目:指法网;疏:疏漏。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



24.


礼废乐崩


----


古代制礼,


把它当作社会道德、


行为的规范;


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


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 p>


25.


视为具文


--- -


具文:


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


形容面对法规法令、



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 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26.


伏法受诛


----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 被杀。



27.


对簿公堂


----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 地


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28.


执法不阿


----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 p>
29.


执法如山


----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30 .


执法无私


----


执行法令非常坚定 ,毫不动摇。




31.


护法善神


-----


宋吕惠卿的别号。指法律的维护 者。




32.


坏法乱纪


----


破坏法制和纪律。




33.


刑无等级

----


对犯人用刑不考虑其地位的尊贵和卑贱。




34.


诛不避贵

----


诛:杀死;贵:富贵的人。惩治罪人没躲避富贵的人。形容法制之下不


分贵贱。




35 .


论心定罪


----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 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36.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法 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7.


法不徇情


----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 。指执法公正,


不讲私人感情。



< /p>


38.


法成令修


----


指有法律为依据,行政命令也恰当。




39.


法出一门


----


指 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40.


法出多门


----


门:


门径。


指各部门各自为政,


自立法制,


使法令不能统一,


无从执行。




41.


法贵必行

----


法律贵在切实执行。




42.


法无可贷


----


指按法律不可宽恕。




4 3.


非刑逼拷


----


非刑:法律外的 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44.


非刑拷打


----


非 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45.


私设公堂


----


私:私下,暗地里;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私下非法地设


置审讯 室。




46.


纲目不疏


----


比喻法令细密。




47.


纲纪废弛

----


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


不振。




48.


纲纪四方


----


纲纪:政纲和法纪。 用政策和法制治理天下。




49.< /p>


结绳而治


----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 /p>


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


后也指社会清平,

< br>不


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50.


明正典刑


----

< br>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


决犯人的公 文或布告中。




51.


深文峻法


----


犹言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 的法令。




52.

< br>明法审令


----


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 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53 .


明刑不戮


----


指刑罚严明,人民 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54.


徒法不行


----


徒:


只。


光有好的法令,


并不能自行于世。


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



55.


违法乱纪


----


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56.


画一之法


----


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57.


条条框框

< br>----


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58.


奉公如法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59.


奉公守法


----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60.


金 科玉律


----


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 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


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61.


高抬明镜

----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62.


官清法正


----


清:清廉。做官的清廉,执法才能公正。


63.


罚当其罪


----


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64.


较如画一

----


指规章法令一致。



< /p>


65.


规矩绳墨


----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


则。



66.


规矩准绳


----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准绳:水准和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


守的标准、法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