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二
-
部编人教版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二
一、回顾古诗《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1.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老树
,
流水人家,古道
。夕阳西下,
在天涯
。
21
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2.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枯藤(
A.t
é
ng B.t
ó
ng
)
( )
昏鸦(
A.y
á
B.y
ā)
( )
断肠(
á
ng B.y
á
ng
)
( )
天涯(
A.y
á
B.
á
i
)
3.
根据古诗,解释词语。
①枯藤:
②昏鸦:
③西风:
④断肠人:
4.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
28
p>
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
)
②《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
祖”。
p>
(
)
5.
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做题。
①这首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按内容依次排列分别是(
)
A.
8
种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人家
古道
瘦马
B. 9
种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C.10
种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②你认为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 )
A.
枯藤老树昏鸦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古道西风瘦马
D.
断肠人在天涯
③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曲
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衬,
更显出环
境的幽静。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
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
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 br>
④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
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p>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
在“小桥流水人家”。
D.
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p>
6.
拓展。表现思乡的诗很有很多,你
积累了多少呢?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
——
李白《静夜思》
②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
君自故乡来,
。来日绮窗前,
?
——
王维《杂诗》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
贺知章《回乡偶书》
二、回顾古诗《春夜喜雨》,完成习题。
一场好雨,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
地在夜里来到,
它默默地滋润万物
,<
/p>
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
<
/p>
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
1.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好雨知时节,
。
,润物细无声。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
2.
根据
理解,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乃发生(
A.r
é
ng
B.n
ǎ
i
)
( )
潜入夜(
á
n
à
n
)
( )
云俱黑(
A.j
ú
B.j
ù)
( )
花重锦官城(
A.
zhòn
g
ó
ng
)
3.
根据古诗,解释词语。
①乃:
。
②俱:
。
③独:
。
4.
判断
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春夜喜雨》的作者
是唐朝诗人杜甫,这首诗唐诗中的名篇之一。
(
)
②《春夜喜雨》诗中以极大的喜悦
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
)
③“红湿处”是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是指“花沾上雨水变得沉
重。”(
)
④杜甫被尊为“诗圣”
”
,他的作品还有《赠花卿》
、
< br>《旅夜书怀》
、
《送元二使安西》等。
< br>(
)
5.
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
①《春夜喜雨》是一首(
)。
A.
五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C.
五言律诗
D.
七言绝句
②“发生”在词典中的
解释有:
A.
发生
B.
产生,兴起
C.
出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的“发生”应选(
)
③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
(
请选用诗句作答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p>
D.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④诗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
A.
喜
B.
潜
C.
润
⑤对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全诗
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
B.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br>C.
全诗意在赞美像春雨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三、回顾古诗《浪淘沙》
,完成习题。
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