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发展的最优格局

玛丽莲梦兔
664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23: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立扫帚)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发展的最优格< /p>





如前所述 ,


区域布局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必须及时规划统筹,


避免各地盲目重复建


设和投入,


及早形成产业 发展的最优格局。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依托各自的优 势


和资源,


围绕五大重点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形态。< /p>


从卫星导航应用和产业发展水平


看,


排在 第一梯队的主要有珠三角区域的广州、


深圳市和京津冀区域的北京市,

< br>排在第二梯


队的主要有华中地区的武汉市、


郑州市和长沙 市,


排在第三梯队的主要有长三角地区的上海


市和西部川渝陕地 区的成都市、重庆市、西安市。



1


珠三角地区



主要包括,


广东省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该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卫星导航接收该地区是< /p>


国内最主要的卫星导航接收终



端设备生 产集散地,占据着产业链电子加工制造和大众化产


品环节的主体,是当前国内卫星导航与 位置服务产业市场发展最好的地区。


2011


年该地区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整体规模达


208


元 ,


约占全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


30

%。



目前广东省已知的卫星导航企业总数已经达到


500


家以上,从地域分布来看,近


80



以上的企业集中在深圳和广州地区,分别企业总数的


60


%和


20


%。这两个城 市所构建的生


产销售链为广东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其所呈现的这种分布状


态与当地旺盛的电子产品加工业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得益于当地长期的市场培育。


在广东

省其他地区,虽然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企业数相比之下不多,只占企业总数的

20


%左右


(


主要分布在佛山、惠 州和东莞


)


,但也不乏在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出现。

< p>


从事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生产的企业从事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生产的企业数量 占总数的


80


%以上,


其中有四分之一 的企业生产车载导航产品。


导航接收机天线和导航芯片制造是目


前广东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不够完整的两个产业分支。


广东省市场上所销售的卫 星


导航接收机天线


90


%以上都是浙江 企业和台湾企业所产,本地企业目前还缺乏与他们竞争


的实力。



综上所述,


由于电子设计和制造的传统地域优势,


目前珠三角地区在我国卫星定位卫星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2


京津冀地区



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 区


(


包括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和山东等省市


)


是 国内重要的


卫星芯片研发、


终端设计制造、

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基地,


该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卫星设


计、制造、系统运控,以及芯片、


OEM


板卡设计制造、终端产 品设板卡设计制造、终端产品


设计制造、电子地图数据采集和系统集成等非常完善的产业 布局。


2011


年该地区卫星导航


与位 置服务产业的整体规模达


140


亿元,约占全国卫星导航与位置 服务产业的


20


%左右。


< p>
北京在发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方面具有首都地缘政治和国家大都会的巨大优势


北京具有强大的国内外产业资源优势:







北京对于全中国和全世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北京是国家专项策划实施基地和研发总部基地聚集区;



北京是产业产品及服务的集散地和网络枢纽中心;



北京行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司和领军企业大多在北京;



北京拥有全国最为完善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目前有卫星导航定位企业


400


多家,


以及多家上市公司,

< br>卫星导航整体实力居于全国前列。


在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布

< br>局方面,


作为京津冀产业群的中心,


北京在北斗产业化推 进方面走在了前列。


京津冀地区的


其它省市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 产业的基础一般,


目前亮点主要是正在北斗产业化方面的积极


布 局。



科技园的情况,


中关村科技园已 聚集了一大批包括北斗星通、


资源卫星、


航天电子等导


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


基本形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


具备良好的产业基


础和发展优势。



3


华中地区



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在国内卫星定位导航领域相对具有一定发展优势,


排在我国卫


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第二梯队的前列。


特别是武汉东湖高新 区,



200


多家从事卫星导


航与位置服务的企业,形成了上游


GNSS


芯片 、定位导航测站及设备、电子地图,中游定位


导航基础设施、


服 务支撑及配套设施,


下游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011


年该地区卫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整体规模超过


100


亿元,


约占全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

16


%。



4


长三角地区



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p>


(


包括上海、


江苏和浙江


)


是国内主要的


GPS


产业研 发,


生产和应


用地区,在国内


GNSS


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长三角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设计、开发、芯

片研制、产品出及服务支撑业务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2011


年该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


服务产业的整体规模达


80< /p>


亿元,约占全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


12%




武汉和郑州在测绘科学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科研基础 。


长沙在军工和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有


先天的优势。


华中区的产业基础良好,


在卫星定位导航与测绘应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发方


面,


以武大、


军测、

< br>国防科大为代表的高校派研发力量和人才团队在全国乃至全亚洲都处于


领先地位, 并在华中地区带动出一批具有创新优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


< p>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截止


20 11


年底,东


湖高新区共有


200


多家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企业,形成了上游


GNSS


芯片、定位


导航测站及设备,下游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的完整产 业链。



上海市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虽然起步较早,


但发展不快。


以目前的形势看,


其发展


规模与上海综合实力在全国的前茅位置不匹配,与北京、


广东、甚至武 汉、西安等地区有着


一定的差距,


属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发展的第三梯队。


主要体现在:


卫星导航产业的


核心环节尚未形成,


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关系尚未解决,


本地企业间相互合作的机会比较少、


缺少区域、行业关联性,不能够发挥出上海市卫星 导航产业的整体技术优势。



上海拥有相关卫星导航企业近百家 ,年产值约为


56


亿元,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包

< p>
括:上海华测、上海易罗、上海埃威、上海纳维、复旦微电子、安吉星、上海三吉;


~


家与


导航相关的上市企业,包括

;


北斗星通


(


上海顺芯星通


)


、合众思壮


(


上海 易罗


)


、四维图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