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国古代的理财达人
-
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
经济管理
,
思想史
,
中国
,
理财
刘晏律已与用人方略
刘晏
(公元
718
—
780
年)
< br>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
他在
唐朝
中期执掌财经大权前后数十年,唐肃宗时任户部侍郎,兼度支、铸钱、盐铁
等使;唐代宗
时为吏部尚书、平章事,仍兼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他的主要功绩
是在安史之乱后,
p>
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
迅速恢复了被摧毁的唐
帝国经济。
但刘晏的杰出之处不仅在理财方面,
他用人也很有方,
还培养了一批
财经管理人才。
正是有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
加上刘晏自己廉于律己,
奉
公自洁,勤恳工作,才使其经济管理政策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
拔用“后进有才能者”
在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和工作实践中,
理财与用人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事实
上,
重视选拔和造就一支能干可靠的财经管理干部队伍,
建立一个由干练清廉的
p>
官吏组成的财经管理体系,
正是刘晏财经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刘晏在经济
管理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封建时代第一流的成就,<
/p>
无疑重视人才是一个极为重要
的因素。
刘晏制定了一套选拔、任用、监督
、考核经济管理干部的办法。这套办法的主要
特点是:要用有朝气、有能力而又廉洁奉公
的“新进锐敏”
(引文见《旧唐书
?
刘
晏传》
,
下同)
的士人。
他认识到并且做到了
“凡所任使,
当以后进有才能者
”
。
这样,他就在用人制度上大胆实行了改革,果断地用“后进
有才能者”换掉原先
那些蠢笨贪吝、
虚伪龌龊的赃官污吏。
p>
刘晏认为,
长期在封建衙门中任职的官吏,
已经习惯于追名逐利、沉湎权势、营私舞弊,办拖拉推诿、敷衍塞责。因此不能
倚靠这些
人来管理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那么,他所任用的“新进锐敏”
、
“后进
有才能者”又是些什么人呢?这些人就是“士人”
(知
识分子)
。刘晏认为,士人
有一定的学识,
又爱惜自己的名节,
较能奋发有为和廉洁奉公。
但他也并非
只要
是士人就用,他所使用的士人都是“必一时之选”
、不拘一
格地产生出来的,主
要要求是要有所作为和廉洁奉公。
因此,<
/p>
在他自己主管的各级财政、
经济等行政
管
理机构中,对于一应出纳、检核等管钱、管帐、管财、管物等方面的实职性工
作,
都委任给能干和廉洁的士人去干。
对于原先那些基本上还称职的官吏,
就让
他们“奉行文书”
,干一些事务性
的工作。刘晏把对干部的使用、奖惩同监督、
考核结合起来。
由
于他有了这一套高效能的干部管理办法,
因而他的部吏都能做
到
“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
。由于他有了这样
一批干练、
有才能的财经管理人才,
这成了他实现
不靠横征暴敛,
而靠发展经济、
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以解
决军国需用这一财政管理思想的根本保证。
处置“后门”进来人
在封建时代,要建立一套纯正、高
效的财经工作管理机构和培养一支廉洁守法、
精明能干的干部队伍是很不容易的;
而建立起来了,
要保持廉洁而不腐化,
就更<
/p>
不容易。
因而刘晏在这一方面,
就更显出
了他非凡的管理思想和才干。
由于理财
工作是不少人垂涎的“肥
缺”
,因此许多有权有势者纷纷向刘晏荐举私人亲友。
在当时腐
败的官场习气下,
刘晏也不敢完全拒绝。
在无力抵制腐败风气的
情况下,
一方面他不说空话要严格杜绝,
另一方面他也不对此妥
协、
听之任之。
于是必得
在既不伤面子
、
又要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寻求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刘晏做
得
很聪明、很实际,他对封建官僚推举来的亲戚之类人物,应承安排,给这些“后
门”进来的人官位,俸给还可以高些,把他们养起来;事实上这些无能之辈的多
数所求亦不过高官厚俸,
并不在意要干多少事。
但有一
条,
不得让他们担任实职,
不给实权,
杜绝他们营私舞弊的机会,
严防他们混进来败坏了自己苦心建立的高
效能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
严于律己,作人表率
刘晏能建立和保持这样一支比较廉洁和清正的干部队伍,
p>
同他自己的表率作用是
分不开的。
刘晏几十
年如一日,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财经管理工作上。
每
p>
天天明开始理事,直至半夜;当天公事当天处理完毕,从不积压过夜;连规定的
“休浣”
(放假)日,也常常成为工作日,有事及时处理;甚至在去朝见皇帝
的
路上,还用马鞭比划着算帐(
“如见钱流地上,每朝谒马上以
鞭算”
)
。他掌握着
国家的钱财物资,
但始终廉洁自守,生活俭朴,居食从不考究。刘晏后来被奸臣
杨炎陷害至死,在查抄家产
时,发现他的全部财产不过书籍两车,米麦数斛(每
斛十斗)而已。
刘晏的一套选拔和管理干部
的办法,
保证了他当时管理财经工作的需要,
还为以
后几十年的财政经济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批骨干。在他之后负责理财工作的韩洄、
元琇、裴腆、包佶、卢贞、李衡等历史上有名的理财家,都是刘晏当时培养的干
才。
收藏
分享
p>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
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
(
即齐桓公
)
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
持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经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
改革。他在政治上
,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
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
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
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
,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
政策。
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
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
夷、
争取与国的方针
,
以建立霸权。
从公元前
681
年北杏
(
今山东东阿
)
会盟开始,
管仲辅佐齐桓公先后「存邢救卫」
,伐蔡、伐楚,观兵于召陵,制止了楚向中原
的深入,同时,又多次为王平戎难
,甚至征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公
元前
651
年,
齐桓公把周王的代表周公以及宋、
卫、<
/p>
郑、
许、
曹等国召来葵丘
(
今
河南兰考
)
开会,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
。
管仲作为齐国的政治家,其对内、对外政策,将守旧与革新结
合为一体,具有明
显的两重性、过渡性。但是,他毕竟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孔子说:
「
(
无
)
p>
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当是事实。
p>
《管子》<
/p>
《轻重篇》
曰:
“人君之守高下,
岁藏三分。
十年必有五年之余,
民失本,
p>
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
也。
”
张仓是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
秦时张仓任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
下图书计籍,
是一个
善于抓会计核算的老手。
西汉时归顺刘邦,
萧何因他在秦国
p>
做过上计事务,
能算计,
对管理地方图书计
籍有经验,
就推举他以列侯身份居相
府主持郡国上计事宜。具体
办法是:1、各封王侯国和各郡,都专设上计史,主
管地方财政会计,
< br>掌握包括户口、
垦田、
物价、
农
业丰歉等基本情况和数字资料,
每年底由各县核实情况后,
上报
郡国。
2、
每年年末专派上计史携带计籍到京师
参加正月朝贺,向皇帝汇报工作,并据此考核官吏的治绩,成绩优良者奖励,差
次者予以督责,
违法乱纪者治罪。
通过这些办法,
使上计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发
展和完善,加强了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汉初的经
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他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
计出一
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
“龙门账”
。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
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
“缴”指全部支出;
“存”
指资产并包括债权;
“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当时的民间商业一
般只在年
终才办理结算
(称年结)
,<
/p>
年结就是通过
“进”
与
< br>“缴”
的差额,
同时也通过
“存
”
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
“进”大于“缴”就是盈利
,反之则为亏损。
它与“存”
、
“该”
的差额相等。就是:进
-
缴
=
存
-
该。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
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
形象地称为
“合
龙门”
,
“龙门账”
因此而得名。
p>
“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
孔子
(<
/p>
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
市东南
)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
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
/p>
文献整理家,曾修《诗》
、
《书》
,定《礼》
、
《乐》
,序《周易》
,作《春秋》
。孔子
的思
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br>孔子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道德政治。他注重道德,关心政治,热心教育,又“罕言
利
”
,因而历来的研究以及对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道德、政治以
及教育方面。
其实,
孔子对社会经济问题并不轻视
,
其经济思想的认识价值和实
践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来说,<
/p>
并不亚于其道德与政治学说。
值得后人深入挖掘
< br>与认真总结。孔子经济思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认识
:
一是义利思想,它涉及
的是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二是理财
思想,
它涉及的是国计民生问题,
其核心
是如何处理富国与富民的关系。
(全文见附件)
白圭(前
370
年——前
300
年)
,名丹,战国
时人,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
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
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
祖”
。他也是一
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白
圭和范蠡都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
即农业的丰收和天时有关,
认为十二年为
一个周期。开始的第一年是大丰收年,此后两年是衰退期,第四年干旱,再
两年
是小丰收,第七年又是大丰收年,此后两年又衰退,到第十年则又干旱,随之又
p>
是两年的小丰收,到下一年重新开始一个周期。
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
生之术”
,其基本
原则是“乐观时变”
,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
与”
。在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
别人觉得多而
抛售时,
他就大量地吃进,
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
他就大量
抛出。
这样低进高出,
必能从中取利,
积累财富。
这对秦汉以后各代的设市
贸易、
公输方式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白圭为达到理财富国的目的,
对各种市场信息极为重视,
反映也极快,
出手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