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名人榜
-
洛阳历史名人榜
(2012-04-10 09:39:20)
转
载
标签:
洛阳历史名人
洛阳
见闻
文化
纪行
历史
名人
▼
分类:
洛阳见闻
烟愁雨啸奈华生,
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黄帝
黄帝,
姬姓,
号轩辕氏,
有熊氏,
是传说中我
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伟大的部族首领。
据
《山
海经
·
中次六经》载:有娇氏居
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
。平逢山即今邙山,
谷城在今洛阳郊区红山乡,
可见黄帝的母系
氏族有虫乔氏住在新安一带的邙山之上。
据
《国
语
·
晋语》云:
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
《史记》亦
载:
黄帝者,少典之
子。
据考少典氏居今新郑一带,在当时母系社会时期,少典氏之男应到有虫乔氏落
户。黄
帝生于新安应无疑。据《山海经》载:新安县之青要山
<
/p>
实维帝之密都
,帝即黄帝。新安青
要山一带的传说、遗迹,也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也就是说,黄帝生于新安,以青要山为基
p>
地,活动于河洛地区。相传,他打败了炎帝,杀死了蚩尤,由各部族首领拥戴为部落联盟领<
/p>
袖。在他领导的时期,创造发明了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推进人类文明的
科学技术。黄帝被称为开创中华民族文化的祖先,当今世界各地的华人也都自认为是
p>
炎黄
子孙
,
根在河洛
。
侠羲
伏羲,亦作宓羲、包牺、庖牺、
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
由他和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
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以充庖厨。
伏羲活动于河洛
地
区,看到一种龙首马身的神兽背上的图点,边画边仔细推敲,终于画出了
伏羲八卦
,成
为后来《周易》
的来源,也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
帝喾
帝喾
,
黄帝曾孙,亦名高辛氏。
为中国上古时代传说五帝中的第三个
帝王。
常活动于洛阳一
带。据《史记
·
五帝本纪》载:
高辛氏生而神灵,自言
其名。善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
远,
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
知名之急。
仁而威,
< br>惠而信,
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才而节用之,
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
土。帝喾溉执中而偏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
帝喾曾建都于西毫,有四妻
四子。姜娠生弃,即后稷,周族祖先;简狄生契
,是商族祖先;庆都生尧;常仪生挚。弃、
契、尧、挚都对中国的进步、文明作出贡献。
后羿,生活造反在洛阳
尧
尧,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
传说中父系氏祖公社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曾设官
掌管时令,制定历法。他虽初<
/p>
封于唐
即山西、
河北一带,但他不忘先祖黄帝,根在河洛,
在做了部落联盟首领后,常活动于河洛地区。
据《竹书纪年》、《水经注》等记载,尧
修
坛河洛
、
祭于洛
、
沉璧
于洛
。尧咨询四岳,选定舜为其继任人,并对舜进行了三年的考
核后,在偃师首阳山禅位于舜。
传说
,尧时划定我国疆土为
l2
州。尧在位
70
年,其时,岁月太平,人寿年丰。故后人将理
想中的太平盛
世,称之为
尧天
、
尧年
。<
/p>
舜
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
虞舜。相传,尧时因四岳推荐,尧考查而确定为尧的继承
人。尧年老时
< br>
率舜等升于首山
。据《山海经》
及《太平御览》等书记载,尧在首阳山禅位
于舜。舜便成为
p>
五帝
中最后一位圣贤。舜在位
48
年,其间他巡行四方,除去了鲧、共工、
骥兜和
三苗等
4
人,委任禹接替其父鲧继续治水,并最终消除了水患。
舜晚年又咨询四岳,
挑选贤人治理民事,
并选拔了治水有功的禹
为继承人。
由于舜在首阳山继承尧位,
足以说明
尧、舜与河洛地区的关系,至今首阳山顶还有舜帝庙。舜时,天下太平,后人即把太平盛世
称之为
尧天舜日
。
鲧
鲧是传说中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居于崇,即嵩山,号崇伯。据《史记
·
三代世表》云:鲧
为黄帝曾孙。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他用筑堤防
水之法治水,九年未能治平水患,被舜
杀死在羽山,即新安青要山西三里的地方。鲧虽被
杀,但他以筑堤堵水防患之法,
为其子禹
治水提供了前车之鉴,
终于使禹治水获得了成功。
禹
禹,姒姓,亦称大禹、夏禹,名文
命。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之命治理洪水,他领导人
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
业。在治水
13
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治水、伊阙、
p>
辕轩山都是禹开凿的。
禹在治理洛水时,
在浪底沙滩挖出一块刻有文字的龟壳,以九为最大数。《册府元龟》载
< br>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也
。舜年老时,选禹为继
承人。舜死后,禹担任了部落联盟领袖。他铸造九鼎,<
/p>
以铜为兵
,划天
下为九州,洛阳属
豫州,
居天下之中。
禹始都阳城,
地在今嵩山以南,
颍水之北,
后又迁都阳翟,
即今禹州市。
实际上,禹即位以后,已建立
了奴隶制国家。
伊尹
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
名。一说名挚。出生于古代有莘国的空桑涧,即今日嵩县莘
乐沟。
伊尹自幼聪慧好学,
耕稼之余,
努
力钻研治国之道。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妻,伊尹以陪嫁奴
隶随从,汤用为
小臣
,后逐渐得到汤的信任,
为汤灭夏建商立下汗马功劳。商朝建立后,
商汤封其为
尹
,即宰相,助汤治理国家。汤死后,伊尹先后
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
政治上主张
居上克明,
为下克忠
,
强调
任官惟贤才,
左右惟其
人
,
并经常用
明德则天下
存,失德则天下亡
教育商王,对商的创立及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伊尹死于沃丁时。后人称他为中国第一位贤相,把他与孔子并举,
称伊尹为元圣,
孔子为至
圣。
杜康,酒的发明者,洛阳人
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洛阳孟津,迁九鼎于洛阳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
之子,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
(
陕西岐山
)
,称为周公。他协助
武王姬发,完成了兴周灭商的大业。武
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其兄弟管叔鲜、蔡叔
度、霍叔处不服,联合殷纣王之子武
庚和东方夷族反叛。周公率师东征,经三年战斗,平定
了叛乱。
周公平叛之后,为巩固周的统治,建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征的权力分配制度
p>
--
宗法
制,并以宗法制为基础建立
分土封侯
制,:更营
建洛邑
(
今洛阳
)
作为东都,以加强对东方
的控制。他还制礼作乐,建立政治、军事、刑罚等各种典章
制度,确立了周朝的统治体制,
周公主张
明德慎罚
。《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
逸》、《立政》等
篇,记载了周公治国的思想和言论。
周公确立
的周朝统治体制,他的思想和言论,
在中国历
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古代社会的统治基础。
成王成人后,周公
还政于成王,
千古传为美谈。周公营建洛邑并长久居洛,
与洛阳
有着密切
的关系。几千年来,洛阳人都尊敬周公,把周公作为吉祥、胜利的象征
伯夷叔齐,生活并死亡于洛阳首阳山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前
571
年至
4
71
年之间曾洛阳做过周
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
聪颖勤快。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
仅有
《五千文》
也叫
《
老
子》。
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
典著作,
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
想的直接材料。
< br>《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
无为的
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
“
< br>道
”
,老子反对天道有知,
提出
了天道无
为的思想以及
“
道常无为,<
/p>
而无不为
”
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
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
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老子是我国人民熟
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
他所撰述的
《道德经》
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
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
20
00
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洛阳问周礼,问学老子,
苏秦
苏秦《
?
一前
284
年
)
字季子,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洛阳人。他少年时,与张仪、庞涓、孙
膑是同学。出身于
负笼操舀
的农民家庭。
起初,他出游数年,鼓
吹
兼天下之术
,游说失败,
大困而归
。到家时,
妻不下红,嫂不
为
炊,父母不与言
。从此,
头悬梁,锥刺股
,发愤读书,潜心研究韬略。
公元前
315
年,
苏秦来到燕国,献身于强燕弱齐的事业。苏秦以成功的反问活动破坏了秦、
齐关系,使燕
大败齐国。从此,苏秦以非凡的才能,
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杜左右之
口,天下莫之能抗
,得到:
r+
六国国君的赞赏,拜苏秦为六国宰相,授权他管六国臣民,
号称纵约之长。
当他路过洛阳时,
浩浩
大队人马,
连周天子也布置为他打扫道路,
好不威风。
回家时,父母
郊迎三十里
,妻
侧目而视
,嫂
蛇行匍伏
。因苏秦为纵约长,
强秦不敢出
p>
函谷关者十五年
。后来,秦惠文王接连派使
者到六国去进行离间活动,公元前
284
年,当
苏秦到齐国去调解矛盾时,被凶手杀死。
楚庄王,问鼎洛阳
弦高,在洛阳经商退秦师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号贞义,战国初年洛阳人。据《后汉书
·
列女传》载
:乐羊子外出拾到一块金子。
其妻说:
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方正之人不受不敬之舍,
你拣别人丢掉的东西,
从中求利,
也就玷污了自己的德行
!
< br>羊子丢弃金子外出求师。不久,羊子返回,妻问其因,羊子说:
< br>久
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劝道:
学习犹如织布,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p>
。羊子被感动而刻苦学习。后、被魏文帝任为将军,封于灵寿
(
今河北平山
)
,子
孙世代为
将。战国时名将乐毅即为乐羊子后代。乐羊子妻劝夫求学,自古以来传为美谈,
并被范哗写
入《后汉书
·
列女传》中,
传于后世。
白圭
白圭,战国时洛阳大商人,他的
贸易致富理论是: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即各种商品大量
上市时收购,
而某种
商品短缺时出售。
他认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
运用智谋,
犹如孙吴用兵,
商鞅行法。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经济思想家、商业活动家
。古代商人尊称他为祖师。
吕不韦,被封地洛阳
汉高祖刘邦,初都洛阳
张良
,
在洛阳被评为汉初三杰之首,在洛阳谏高祖
计封雍
韩信,在洛被评为汉初三杰之一,曾被囚于洛阳
周亚夫,在洛阳平七国之乱
田横五百勇士,田横死于洛阳
贾谊
贾谊
(
前
201
一前
l68
年
)
,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
学家。洛阳人。
贾谊
l8
岁时,能诵读诗书,并善为文章,为郡人称誉。汉文帝时,先后为博士、太中大夫、
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幼子,非常喜欢读书,受到文帝宠爱,故特命
贾谊作太傅。汉文帝十一年
(
前
169)
,梁怀王在一次骑马奔驰时摔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
到责任,常自责悲伤。次年,在抑郁和悲哀中与世长辞,年仅
30
< br>岁。
贾谊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发展农
业生产,主张抗击匈奴的掠夺,维护边境安定和
国家统一,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贾谊的散文,议论畅达,气势雄伟,有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其《过秦论》、《陈政事疏》最
负盛名,其赋作为《吊屈原赋》、《鹏鸟赋
》为代表作。所著文章
58
篇,被后人收入《贾
太傅集》,另有《新书》十卷传世。
卜式
卜式
,畜牧主出身,西汉洛阳人。汉武帝欲北伐匈奴,一统天下,但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财
力
不济而难以用兵,
后来即位后,西汉政府提出给国家捐助大量资产者,可以委以官职。卜
式屡以家财捐助政府,汉武帝任为中郎,令牧羊上林。后拜缑氏令,又封关内侯,官御史
大
夫,借以鼓励其他富商大贾为国家捐助钱财。后因反对盐铁专营,被贬为太子太傅。<
/p>
桑弘羊
桑弘羊
(
前
152
一前
80
年
)
西汉的政治家、理财家。
河南洛阳人。
他出身于商人家庭。汉武帝时历任治粟都尉、大
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制订、推行盐铁酒类
的官营专卖,
设立平
准、
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
从富商大贾手里夺回了盐铁和贸易
的控制
权,这些措施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在政治上,桑
弘羊主张
积极抵抗匈权贵族的攻掠,反对屈辱的
和亲
政策,曾组织
60
万人屯垦边地,以备御匈奴
袭击。
对内,
p>
他力主
削藩
,
加强中央集权。
汉昭帝幼年即位,
他与霍光、
金日碑共同辅政。
始元六年
(
前
81
年
)
,西汉政府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汉武帝时制定的盐铁专卖政策,遭到<
/p>
了贤良文学们的极力反对,他力排众议,坚持盐铁专营。
汉昭帝元风元年
(
前
80
年
)
,桑弘羊被指控与上官桀等谋
废昭帝而立燕王旦,被杀。
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内容编成的
《盐铁论》一书,是研究桑弘羊思想和主张的依据。
虞初
虞初,西汉小学家,洛阳人。汉
武帝时任侍郎。因骑马时多穿黄色衣服,又称他为
黄衣使
者
。他曾根据《周书》写成通俗的《周史》,
名《周说》,共
943
篇。班固的《汉书
·
艺文
志》,把《周说》列为小说类,把虞初列入小说家,称
其为后世小说家之祖。张衡在《西京
赋》中也称:
小说九百家,自虞初始也。
剧孟
剧孟,西汉洛阳人。以
任侠
闻名,在洛阳地区
势力很大。吴楚七国之乱时,汉将周皿夫率
军平叛,大军将至洛阳时,周亚夫闻听吴楚七
国叛乱势力未与剧孟勾结,喜日:
吴楚举大
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己矣。天下骚动,大将军得之,若得一故国耳。
剧孟广交朋友,孟母死,远方送葬者,车盖千乘。剧盂死时,家里很穷,无十金之财。
刘秀
刘秀
(
前
6
一公元
5
7
年
)
,即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
南阳蔡阳人,西汉皇族,公元
25
年
称
帝后镇压农民起义军,
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
为巩固封建统治,他采取
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
发展生产的措
施,
如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减
轻赋税,兴修水利,精简官吏,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史称
光武
中兴
。但由于刘秀出身大贵族,支持者也多系豪族地主,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就必然是西
汉时期豪门地主阶级势:与的延续,从实质上保护豪强地主利益。
阴丽华
光武帝皇后,一代贤后阴丽华
东汉开国大将马援,工作在洛阳
班彪
班彪
(
公元
3-54
年
)
,字叔皮,扶凤安陵人。西汉末,天下大乱,在天水依隗
嚣,后至河西,
为窦融从事,为其所荐,汉光武帝举为茂才,全家遂迁洛阳。后讲学于<
/p>
京都
洛阳的太学,培
养了许多出类拔萃的
人才,
王充即出其门下。
又专于史籍,
并写了
65
篇
《后传》
以续补
《史
记》。
班超,一代名将,丝绸之路的巩固者和第二开拓者
班固
班固
(
:公元
32-92
年
)
,少有才华,年
9
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博贯载籍,九经百家之书,
无不毕览;学无常师,不拘章句。
16
岁就读于洛阳,
且研究汉史,立志在其父《史记后传》
的基础上撰写《汉书》。永平五年
(62)
班固被诬告私改国史而下洛阳狱。汉明帝阅其稿后,
< br>认为才华出众。召为兰台令史,又升迁为郎,典校秘书。永平中,奉诏修史,历时余
20
年。
汉章帝建初七年
(82)<
/p>
除
八表
和
天文志
外,其他各卷基本编定。班固还参与白虎观群儒讲
议五经异同之会,
并受命编
《白虎通义》
。
永元初年
(89)
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北征,
< br>任中护军。
后窦宪因谋反被杀,班固也遭株连死于洛阳狱中。班固还
r
是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辞赋家,著
有《两都赋》等名
篇,另有《班兰台集》。
班昭
班昭
(
约公元
49
~约
l20
年
)
,班固之妹,才华横溢,
与马续奉命于班固死后,继续编写《汉
书》,终于完成了八表和天文志的编著至此,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集班氏两
代三人之功,终二在洛阳完成。
王充
< br>王充
(
公元
27
一约
97
年
)
,上虞人.是东汉前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散文作家、文学评
论家。青年时
西游东都洛阳,入太学,师事大学者班彪。因家贫.无力买书,在
京都
< br>洛阳逛
书市求读。终于博览群书。成为著名的大学者,著《论衡》
85
篇,
20
余万字。《论衡
》一
书总结了汉代自然科学的成果,冲破了东汉时学术界愚妄和迷信的禁锢,批判了谶纬
之学。
被近人范文澜誉为
黑暗里发射出
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
。
在文学批评方
面。
他反对以所谓
正统自居的辞赋文学。批判华而不实、虚伪浮
靡的文风,对魏晋后的文艺思想影响很大。
张衡
张衡
(
公元
78-139
< br>年
)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青年时,由家乡
南阳西鄂
(
今河南
南阳
)
到
京都
洛阳上太学,遂通《
五经》,贯《六艺》。他的著名赋作是《二京赋》和《南
都赋》。《二京赋》模拟斑固的
《两都赋》,精心附会,用以讽谏而作,是花了十年心血而
写成的。《二京赋》有意与班
固的《两都赋》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相媲美,务求
出于
p>
其上
。所以内容力求丰富完备,成为宏篇巨
制,描写也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叙述时又适
时插入作者的议论,
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张衡还在洛阳制造了自动车、自飞木雕、指南车
等,深入研究天
文、历算,写成《灵宪》一书,制成了
浑天仪
< br>
、
地动仪
。英国李约瑟称
之为
地动仪的鼻祖
。现用张衡的名字为月球背面一个环形山
命名。
蔡伦,在洛阳发明纸
蔡邕
蔡邕
(
公元
l32-192
年
)
是东汉末年的大学者,工书画、碑石,文章辞赋也
是卓然名家。其名
作《述行赋》是延熹二年
(159)
应宦官召请赴京城洛阳时,在旅途抒怀之作。他眼见朝政腐
败,遂拾掇途
中见闻和感受,借赋作以抨击社会黑暗,
穷工巧于台榭兮,民露
处而寝湿,
淌嘉谷于禽兽兮,下糠枇而无粒
。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壮志难伸的抑郁。蔡邕在汉
末政治斗争中,屡遭坎坷,
后被司徒王允杀二二狱中。
许慎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
(
河南郾城东
)
人。
东汉古文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初举孝廉,后
人京官至太尉南阁祭酒,尝从贾逵受古文
经学,博:通经籍。当时洛阳儒生称其为
五经无
双许叔重
。他收集小篆、古文
(
战国文字
)
、籀文
< br>(
西周文字即大篆
)
共
9533
个字,逐一按形
体、声韵、训诂进行简
要的解说,撰成《说文解字》
l4
篇,凡
13
.
3
万余字。这部书创稿于
p>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
(100)
,至汉安帝建
光元年
(121)
九月,许慎遣其子许冲进奉朝廷,历时
22
年。
《说文解字》集西周以来文字之大成
,也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我国一部系统而比
较完备的字典。许慎对我国文字学作出
了不朽的贡献。
董宣
董宣,字少平,东汉洛阳令,河南洛阳人。
< br>董宣为官,
执法如山,
不讲情面。
当时洛阳皇亲满城,
豪门云集,
一个七品县令治理好洛阳,<
/p>
确非易事。
董宣上任不久,就遇上了皇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纵仆
白天杀人案。他听后,决
心为民除害,
带领兵丁等候:
葩湖阳公主常出入的夏亭门口,
湖阳公主车马到他即命令兵丁
抓获了那个杀人凶犯,并处以死刑。湖阳公主状告董宣。光武帝让董宣为公主赔情、磕头。
董宣不从,几个内侍强按董宣头也.按不下去。光武帝无奈,笑着说:
<
/p>
董宣是个强项令。
从此,
强项令。
之名传遍京城,豪门
无赖子弟无不惧怕董宣,社会秩序大为改潮。
董宣为官廉洁,
家无余财。
l
临终,仅有一条被子盖尸,家有几斛大麦,一辆破
车。光武帝
得知后,悲伤地说:
董宣廉
洁,死后才看出来了。
马元义
马元义,东汉黄巾起义军名将,号称
大方
p>
。汉灵帝中平元年。
(184)
以前,他奉首领张角之
命,曾多次
往来京师
,与宦官中常侍封请和徐奉等秘密联络,传布
太平道
,以求
从宫廷
内部打开缺口,当时京城中的
官
、省、直、卫及百姓
都有信奉
太平道
的。
太平道
教徒
们,为了发动
起义,事先在都城衙署等官府的门前用白土写
甲子
二字,表示在
甲子
之年
爆发革命。马元义率先调遣荆、扬二州数万
人到邺城会集,同时与洛阳的
太平道
<
/p>
徒约定,
于三月五日
内外俱起
。但由于叛徒唐周向朝廷告密,导致起义受挫,马
元义不幸被捕,车
裂于京城。
曹操
曹操
(155-220
年
)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汉末动乱中崛起,逐渐
统一北
方,并刷新政治、发展经济,为曹魏政权建立奠定了基础。他的诗作慷慨激昂、苍劲
雄浑
,如《蒿里行》的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
断人肠
;《龟虽寿》
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等诗句,都感人至深。曹操的散文则质朴
刚健,清峻洒脱,直抒胸臆,不
加雕饰,鲁迅称之为
改造文章的祖师
<
/p>
。
曹丕
p>
曹丕
(187-226
年
< br>)
,字子桓,代汉称帝。都洛阳,国号魏。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是著名文
学家,诗歌之外,尤擅散文。诗作风格纤丽缠绵,一变其父悲壮之气韵。其散文《与朝歌令
p>
吴质书》、《又与吴质书》等篇,则感情真挚,酷似乃翁,文笔流畅,人皆称颂。所作《典<
/p>
论
·
论文》旨在反对文人相轻之恶习,阐
明作家的不同风格与人的关系,开我国文学评论之
先河。
曹植
曹植
(192-232
年
)
字子建,为曹操第三子,是曹氏父子乃至当时文学成就最高者。天资聪颖<
/p>
过人,十余岁诵诗赋数十万言。世传
七步
成诗
,被称为
八斗之才
。
才思敏捷,
工诗善文,
为曹操所钟爱,欲立:勾太子。后操又嫌其任性放诞,改立曹丕为太
子,尔后曹植便遭受曹
丕父子之猜忌与迫害,
一生郁郁不得志。
曹植的诗歌,
前期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
格调高昂;
后期因为遭遇坎坷,
心中郁积着悲愤,
因而形成了他骨气奇高,
激情震荡,
慷慨悲凉的风
格。
与其父相比较,曹操苍劲,曹植少壮,曹操深沉古直,曹植清新活泼,如
三河之少年,风
流自赏
<
/p>
。曹植亦擅辞赋,其《洛神赋》最为杰出。《洛神赋》以幻想的笔调,描述了一个
神人相恋的故事。赋中写作者途经洛水,
相遇美丽的洛水之神宓妃,彼此
爱慕,但终因神人
道殊,不得不凄然离别。故事感人,描写细腻,充满浓厚的抒情气氛和
神话色彩,成为千百
年来脍炙人口的杰作。
孔融
孔融
(158-208
年
)
系孔子
20
代孙。
因有反孔孟伦理言行,
被称为汉末孔府奇人。
曹丕
《典论
·
论
文》
评价孔融说:
及其所善,
杨班俦也。
他也长于辞赋,
< br>惜今散失无存。
其
《论盛孝章书》
、
《荐祢衡表》等,都显示出
飞辩骋
辞,溢气坌涌
之势,且富诙谐意味。孔融为
建安七子
之一。
< br>
司马懿
司马懿
(179-251
年
)
,字仲达,三
国时温县人,士族出身。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
后任太子中庶子,为曹丕所信
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的北进,为魏
重臣。曹芳即位,他和皇族
曹爽受遗诏辅政。嘉平元年
(249)
,杀曹爽,专国柄。死后
,其
子师、昭相继专权。在世家大族的拥护下,其孙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懿为宣
帝。
绿珠,生活,坠楼于洛阳
邓艾,工作在洛阳
.
钟繇,著名书法家,工作在洛阳
貂蝉,成长在洛阳
吕布,在洛阳虎牢关大战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