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评价标准
-
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考核标准
一、备课标准——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教师备课规范
1
、学习课标
(
1
)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本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
熟悉
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
(
2
)明确本学科学期、年段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基本内
容
和重点难点。
2
、钻研教材
(
1
)掌握所教年级全部内容、知识结构、重点章节及难点
、关
键。
(
2
)了解并熟悉相邻年段的教材内容、知识结构。
(
3
)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精心钻
研教材,认真阅读
教材,理清教学思路。
3
、了解学生
(
1
)了解学生本学科的双基落实情况。
< br>
(
2
)了解学生的智能情况
、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其他学科的
学习情况。
(
3
)
了解学生前一堂课
学习效果,
吸取学生对改进教学的意见。
4
、设计教法
(
1
)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
按照
少、精、活的原则,安排好每堂课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
(
2
)精心安排教学步骤,优化教学方
法,注重学法指导,发挥
学习主体作用,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谋求课堂最佳效果。
(
3
)在
明确五点、两法的基础上,吸取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的精
华,使备课更精彩、细致。
5
、拟定学期教学计划
(
1
)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和学生基本情况
分析、教学目
的要求、疑点难点、教学进度表、实施计划的措施等。原则上要
求开学前完成,最迟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
2
)学期授课进度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本学科周课时数、本<
/p>
学期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制定,
一般情况下,
< br>考查科目复习时
间不超过一周,考试科目复习时间不超过三周。
< br>
6
、制定课时授课计划(即定教案)
(
1
)国家课程计划设置的所有学科及
各学科不同类型的教学内
容均要备课,语文不能只限于阅读课,还要备作文课、口语交际
课、活动课、复习课;数学不能只限于新授课,还要备练习课、
复习课、活动课。
10
/ 1
(
2
)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本课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分析,
师生课前准备(包括活动准备和教具学具、实验器材、电教设备
的准备等等)
,教学步骤和方法,问题设计、板书及作业设计。
(
3
)教师备课时对要求学生的练习、
试卷都应先做一遍,并提
出参考答
案;
有示范动作或演示实验的
(包括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
都要亲自练习或操作过。
(
4
)提倡超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
后补备。上
课前要“复备”
,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
调整,准备
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写好教后记。
(二)备课管理细则
1
、加强学期教学计划调控。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
交教导处审核,
另一份自己用以控制教学进度。
原则
上同年段教
学进度要基本一致。
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
,
实际教学
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提前或落后)一般不超过一
周。
2
、认
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应做到“五定一交流”
,即定时
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作业量、交流教学体会。集体
备课可按单元、章节有计
划进行,也可按不同课型进行,也可以
同课异构或一课多上的课例研究,大学科每月进行
2--
3
次。每
次集体备课活动要有记录。
3
、
积极实施推门听课制度。
听课是
检查评价备课情况的有效方式,学校要“从上课看备课,以听课<
/p>
促备课”
。
教研室每周对一所学校进行一
次推门听课的教学调研,
校长、教导、学科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每周推门听课分别达到<
/p>
4
节、
3
节、<
/p>
2
节和
1
节,每
人每次听课都必须对上课情况打出等
级(分为
A
、
B
、
C
、
D
四个档次)
,交教研组管理,
以作为评价
教师全学期备课情况的
依据。
学校以教师上课效果评价他的备课
等级。
4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为减少教师备课负担,
有利
于教师集中精力备好课,
提高教学效果,
< br>各校任教学科必须相对
集中,
努力减少每个教师的任教科
目。
5
、
制
定切实可行的教师
备课检查评价方案,
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
查相结合的备课检
查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备课情况作出分为
A
、
B
、
C
、
D
四
个档次
的评价。
10
/ 2
教师备课评价表
学校
教师
年级
科目
分自互评
校评
目
评
价
项
值
评
1
、
能认真钻研教材,
领会教材的编排
意图。
5
钻
、积极参教研集体备
5
教
、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5
、
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课标要求,<
/p>
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
确
0
内与难
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确定准
确,能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0
教学环节齐全每课时都有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少一次分,扣完为止
0
< br>教过
、创设适合学生年龄
特点的教学情境(无情景创设不
得分
5
的
选择适合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
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力
的教学策略设置,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措施
5
语数两科每课时都要有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有利于
学生理
作
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作业设计少一
< br>
次分设计不具体
设
0
情扣分
教
1
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少一次并及时记录上课得失
< br>反
分,反思不具体酌情扣分
0
1
、积极利用教具、学具与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优质教
p>
5
资
资源
应与
p>
分(板书少一次突出
重点
1
板书设计合理扣完为止
0
合合
10
/ 3
等级评价
﹪
< br>+
校评
*60
﹪)
*2
综合得分(自评得分
0
﹪
+
互评
*20
简
单
描
述
日
月
年
检查日期:
检查人:
p>
分以
6060
分;不合格:分~
89
分~
76
分;合格:
7590
备注:优秀:
90
分以上(含分)
;良好:
下。
二、上课标准——
上课是整个教学过
程的中心环节。要努力提
高课
分钟时
间,认认真真上好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
40
(一)
教师上课规范
教学目标明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确定课堂教学要求,
1
、教材处理得当,知识讲授准确、清楚,
既重视“双基”落实和
能力
培养,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条理
清楚。把教材思路和教学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主次分明,
2
、
能
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使学
生觉得轻松、
深入。
不死扣教案和
边看教案边讲授。
分钟,
30-40
讲
练结合,
课堂结构合理。
新授时间一般控制在
< br>3
、
分钟左右。
练习
10
、语言清晰、板书规范。教师讲课要用普通
话,不得用
方言。
4
教学语言简明、<
/p>
生动、
富于感情。
语速得当,
音量适中。
板书布置
合
理,体现知识规律,不写错误字。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调动中
、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
5
,启发学生积极思
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造课堂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
的矛盾,
使全班学吃不了和题。
因材施教,
努力处理好吃不饱
生
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6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上
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课堂上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7
不坐
着讲课,
不使用通讯工具,
中途不擅自离开教室。
衣着整洁大方,
行为端庄文明,坚持
正面教育,不训斥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
学生,不把学生拉出课堂。积极引导学生遵守
纪律,保持良好读
写姿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10
/ 4
8
、上完每堂课、每个章节或单元,要及时摘记教学提纲,经验
教训,以不断改进教学。<
/p>
(二)上课管理细则
1
、学校对如何上好常态课、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等要定期作专
题研讨。
2
、
学校领导应掌握全校教师平时课堂教学的情况,
全
面实施推门听课制度(领导和教师双向互动)
,做到平等交流,
共同探讨,
并及时反馈。
每人每次听课都必须对上课情况打出等
级,
交教研组管理,
以作为全学期教师
上课情况评价的依据。
3
、
学校要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向学生征求课任教师教学工作,
特别是
上课情况意见的制度。
4
、
学校综合推门听课情况和学生问卷或
座谈调查结果,
p>
每学期对每位教师上课情况作出分为
A
、<
/p>
B
、
C
、
D
四个档次的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教师
年级
科目
分
项
目
价评
值
1
教
p>
2
学
设
3
计
4
意<
/p>
识的
培养,
能给
学生
充分
的自
主学
习和
思考
的时
间和
空间
5
教基
础性、
生活
化
学
6
内息
准确
有效
容
7
、把握教材编写意图,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的信
10
、
教学内容能当堂巩固,及时反馈、
评价
10
8
教大
方,
口
头、
体
态语
言得
自
互
校评
评
评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学习水平确定教学目标
5
、教学策略和活动的设计有创意,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5
、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严密,思路清晰
5
、教学方法科学合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
5
、教
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容量
合理,体现时代感、
10
、表述能力、普通话、板书等教学基本功扎实,仪表端正
10
、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有效,教学环节
的组织自然恰当
10
体,
能
恰当
运用
现代
教学
技术
学
组
9
织
10
课
堂教
学参
与率
高,
教
学目
标达
成率
高
10
/ 5
11
维
发展
和学
习能
力的
培养
12
教
学
围,
注
意学
科
知
识教
学与
其它
领域
的渗
透艺
13
术
度、
自
由度、
整合
、教学安排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学生思维活跃,
10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思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