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绝世美人儿
978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2: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礼仪的功能-芬兰首都



第七讲山水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中国古典山水诗 词发展的脉络,分
析其中的名篇佳作,归纳出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山水诗词中的文化意蕴。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山水诗词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山水诗,诗歌的一种。以山水 名胜为主题,表现山水自然美的抒情诗。对
景物观察细致、形象清新逼真、语言富丽精工是其主要特点。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
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
介。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 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
海、秋色壮美景象。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 少
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
田园风光与农家 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
生。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 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
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 替了
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
水诗的诗人, 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朓
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 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
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 人继承陶
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并 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撷英
曹操的《观沧海》:
1 26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全诗 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
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 吐宇宙气象”。
谢灵运,中国山水诗创作以大谢为形成期的标志。如《登池上楼》。
第二位 诗人是谢朓,世称“谢宣城”。《之宣城郡出新蒲向板桥》:“江路西
南永,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
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三、唐代山水诗举要
(一)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
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
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 源。
3.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
普遍的隐逸风尚。
(二)唐代山水田园诗概述山水诗在唐代达到最高峰。代表人物有盛唐的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
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 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
律绝的形式。
(三)王维的山水诗
2 26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他自编为《辋川 集》,
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
近的风景, 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赏析】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
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 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26



孟浩然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旅人的哀愁情绪和对大自然的细 微感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夜归鹿门歌》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2)山水诗派诸人与禅的瓜葛
(3)空明诗境与淡远风格
“淡”是王维诗歌最突 出的特征。关于孟浩然的诗作,更是以“淡“著称。明人
胡应麟以“简淡”概括其风格。
(4)幽独情怀与静寂氛围
韦应物山水诗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李白的山水诗
总体特色:雄奇、豪放。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
动的自然山水如黄河、泰山作为描写对象,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如《将进
4 26



酒》〈〈游泰山六首〉〉等诗;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的山水诗总是充满着奔
放的激情及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
大量运用等,如《 蜀道难》等诗。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杜甫的山水诗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柳宗元的山水诗:善于将压抑、愤懑的 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
景契合无间,风格比较凄清幽冷。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5 26


< br>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
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 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寄寓政治失意的
孤愤。四、宋代的山水词
(一)柳永的《望海潮》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 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
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 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本词以清新的笔墨,铺陈的手 法,从不同角度把杭州景象描绘得
富丽非凡。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都一一 呈现在
词人的笔下。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通俗形象,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二)欧阳修《采桑子》词作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阜阳(西湖)作的10首词。
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
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赏析】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 的热闹气
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
有天地。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下片写醉后俯视湖
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 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
飞。“空水澄
采桑子·欧阳修
6 26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琼田。谁
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 一幅如诗如画、如梦
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
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山水诗词的特征
(一)自然的多情的风物。
(二)音画的融通的佳境。
(三)生命的诗意的栖居。
(四)精神的璀璨的光华。
(五)精神的时间体验。
(六)精神的空间张势。篇二: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 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
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 br>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
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7 26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
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
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 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
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 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
息。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 br>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
暮钟、五柳、接舆、伯 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 淡泊闲适、清冷荒
僻。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
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
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 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 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
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 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
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 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 可医。”将竹视为
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
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
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 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
五柳。
8 26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 br>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湲。倚杖柴门外,临 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
五柳前。”
4.东篱。
陶 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
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 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
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 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
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 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
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 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
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9 2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
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 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
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
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 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
然, 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 、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
夫、幽人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这
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
僻,远离尘俗 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
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 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
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0 26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
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 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
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 丰富的内
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 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 脱
主观成见。
②《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以声衬静: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
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 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
感。
▲绘声绘色:“诗眼”分别是“咽” 、“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
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11 26



▲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 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
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 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
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 世俗人的欲望。王维晚年
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 br>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 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 有一种动态美。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
不动 。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 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②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 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说明诗人的内心
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李白的《望庐山瀑 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12 26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
为静。
2.视觉角度:
①绘形、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清新愉 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
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 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
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翠柳丛中烘托出两点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 且有色。辽阔碧
天,点缀几只白鹭,极其醒目,天更显其大,鹭更显其小,白鹭的“上”,使蓝
天划过一条白线,静中有动;对仗。
▲特写近景是翠柳藏黄鹂,衬底远景是碧天横白鹭。黄鹂鸣啭是栖 止而有
声,群鹭直上是飞动而无声。下栖者鸣声和谐,上飞者成行有序。画出一幅上
下、大小、 远近、动止、喧(口音)对比的绝妙画图。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 悦景象,有声
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
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 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
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 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
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和 着鸟儿
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
露出诗人内 心的喜悦和欢快。
②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远近、明暗
点面、大小、正侧、声色
13 26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远近对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正侧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声色结合: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
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3.细致程度:①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 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
绘。(细节描写)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景刻 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压和低,形象地描
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 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更添蝶舞莺歌,从
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色彩异常秾丽。诗人在春天所感受 到的由衷的快
乐。②白描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
14 26



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储光羲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 处。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
平和恬淡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之乐。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 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②已逝之景之境,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柳 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黑暗现实。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 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 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
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 。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
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15 26


< br>▲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
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是用天台之高正面映衬天姥之高的,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 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
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
(二)抒情: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
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 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
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
式,也叫直抒胸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诗人以慷 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
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 情。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
发的感情,寄 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
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
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篇三:山水田园诗赏析
16 26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 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
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 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
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
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 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
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情愫,或者借景抒情,
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 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
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 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
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
息。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 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 云、禅房、古寺、
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 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
僻。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 、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 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
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
17 26



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 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 照泥沙”等诗
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 ,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
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 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 视为
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
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
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 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
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
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
五柳前。 ”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 归
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 br>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
径夜,绿杨宜作两 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

18 26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
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 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厌弃官场,归隐田
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
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
去 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
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
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
19 2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
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 别写感
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
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 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
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 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
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 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
夫、幽人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
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 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
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 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
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向往自由、宁静
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0 2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南方农村迷人风光,一片富庶的景象: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又暗示出村民家家
都参加社日去了。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写社日活动散
后的景象。▲“醉人” 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丰收的喜
悦)。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 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
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 怀和隐居生活
的幽寂高雅。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21 26



▲“抱”字,不但表现出“村”四周是水,而且在拟人中, 把“江”动态化,并突
出了村与江的关系,这样也就照应了标题。次句中一个“幽”字,明显的点出了< br>江村幽静的环境。
▲由上而下:先梁上燕子,再写水中的鸥鸟。表现了燕子和鸥鸟那“自去自< br>来”和“相亲相近”的闲情逸致生活。对偶寓情于景
▲对偶: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 通过稚子敲针作钓钩的专心致
志,表现出农家人恬静的生活情态,以此表现出诗人经过战乱后而感受到的 惬
心快意。
▲末两句,与其说是表现了一种欣喜,更不如说是诗人内心苦闷与忧愁的
表现。②《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 田地。近处住
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动静相衬:老牛自行归来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
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 立牛背,寒鸦之静
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
面 。
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
气氛,在静 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2 26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
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 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
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 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
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
与全貌,必须超越 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②《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以声衬静: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
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 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
感。
▲绘声绘色:“诗眼”分别是“咽” 、“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
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
露“安禅制毒龙”的 情思。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
即安静地打 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王维晚年
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 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
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23 26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 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 有一种动态美。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
不动 。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 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②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 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说明诗人的内心
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
王籍《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 渲染山林的幽静,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
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 怀。
24 26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
为静。
2.视觉角度:
①绘形、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清新愉 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
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 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
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 清淡幽静而
绝不冷傲孤僻。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静。写出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的
生活的 向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翠柳丛中烘托出两点 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且有色。辽阔碧
天,点缀几只白鹭,极其醒目,天更显其大,鹭更显其 小,白鹭的“上”,使蓝
天划过一条白线,静中有动;对仗。
▲特写近景是翠柳藏黄鹂,衬底 远景是碧天横白鹭。黄鹂鸣啭是栖止而有
声,群鹭直上是飞动而无声。下栖者鸣声和谐,上飞者成行有序 。画出一幅上
下、大小、远近、动止、喧(口音)对比的绝妙画图。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 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
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 ”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
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
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 ,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
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 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和着鸟儿
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 动感。它透
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
25 26



②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远近、明暗
点面、大小、正侧、声色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远近对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点面结合:
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正侧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6 26

“千山鸟飞绝,

bt项目是什么意思-上海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


竞选劳动委员演讲稿-我熟悉的人


易中天经典语录-防灾减灾手抄报


大连艺术职业学院-美文摘抄300字


有关长城的谚语-山东财会信息网


大连海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


拉拉是什么-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梁野山-活动策划方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