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温柔似野鬼°
647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0: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语冠词的用法-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推理问题
一、“被墨水盖住”的算式

如果要 想具备福尔摩斯那样神奇的破译密码的本领,不
但应具有非凡的推理能力,还要懂得大量的其他知识。然 而,
只要你有心,也可以破译一些简单的密码。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据 传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小的时候,
学习成绩几乎在学校是倒数第一。后来他下 决心改变这一令
人沮丧的状况。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作业做得干净整齐,没
有任何错误,但正当 他把笔和本子收起来时,糟糕的事情发
生了:墨水洒了,正好在他的一道算术题上留下了一块墨迹。下图显示了这个令人不快的结果。



式中只剩下了3个数字较为清 晰。小牛顿尽了一切努力,
最后终于记起来整道题凑巧用了0、1、2、3、4、5、6、7、
8、9全部10个数字,一样一个。如果这是一种从0到9这
10个数字编制的密码,你能破译出被墨水 盖住的都是哪些数
字吗?
由于被墨水盖住的是10个数字,所以原式应为:







2 8 ?
+??4
────—
????
我们可以把这个算式写成:
28A
+CB4
────—
GFED
其中每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数字0、1、3、5、6、7、9
中的某一个。
我们 先考虑千位上的G。两个三位数相加,和是四位数,
由于两个百位上的数相加,和最多向千位进1,所以 ,G只
能是1,这时,算式就成了:
28A
+CB4
────
1FED

再看百位上的C和F。如果要保证向千位进1,C不能
小于7,即C只可能是7或9中的一个。设C=9,那么如果


十位不进位到百位,F= 1;如果十位进位到百位,F=2。这都
和已知的数字重复。所以C≠9。
所以C=7,F=0。即
28A
+7B4
────
10ED
这时,B可能是3、5、6、7中的某一个。如果B=3,那
么应有E=1或2,但这不可能;
如果B=5,那么E=3,但6+4≠9,9+4≠6;如果B=6,那么
E=5,这时令A= 9,则有D=3。
整理出来就是:A=9,B=6,C=7,D=3,E=5,F=0,G=1。
于是,小牛顿的算式应为:
289
+764
────
1053

二、问路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太平洋中有AB两 个相邻的小岛。A
岛居民都是诚实的人,B岛的居民都是骗子。当你问一个问
题时,A岛的居民 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而B岛的居民给你


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一天,一个旅游者独自登上 了两岛中的
某个岛。他分辨不清这个岛是A岛还是B岛,只知道这个岛
上的人既有本岛的居民又 有另一岛的来客。他想问岛上的人
“这是A岛还是B岛?”却又无法判断被问者的答案是否正
确 。旅游者动脑筋想了会一儿,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只需
要问他所遇到的任意一人一句话,就能从对方的 回答中准确
无误地断定这里是哪个岛。你能猜出旅游者所问的问题吗?
如果旅游者直接问 “这是A岛还是B岛?”那么当被问
者是A岛人时,他会得到正确的回答;当被问者是B岛人时,
他会得到错误的回答。两种回答截然相反,而旅游者又无法
知道他得到的答案对不对,因此这样问话达 不到问路的目的。
聪明的旅游者的问话是,“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如果对
方回答“是”,那 么这个岛一定是A岛;如果对方回答“不
是”,那么这个岛一定是B岛。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下面我们就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知道,旅游者
提出问题时并不知道提问地是何岛,也不知道 被问者是何岛
居民。他要从所听到的第一句回答来判断问话地是何岛。因
此,所提问题的答案必 须是因提问地而异,而不由被问者是
A岛居民或是B岛居民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设法找到这样的问题:
1、使得在A岛提问时,被问者(不论是何岛居民)都
回答同样的一种答案;


2、在B岛提问时,被问者都回答另一种答案。
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一人 的回答来判断提问地为何
岛了。显然,这样的问题必须与提问地相关,并且还要与被
问者有关, 如果在A岛提出这样的问题时,A岛居民应作肯
定回答(B岛居民也会作肯定回答,但这种回答与客观实 际
相反),那么在B岛提出同一问题时,A岛居民应作否定回答
(B岛居民也会做否定回答,但 回答与实际情况相反)。
“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这一问题就是一个满足以上
要求的问题, 我们通过下表表示在不同的提问地的不同的被
问者对问题的相应回答。
问题: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
被问者
问话地
A岛居民
回答
A岛
B岛

不是

不是
B岛居民 < br>由上表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在A岛提问时,回答总为
“是”;在B岛提问时,回答总为“不是” 。这就为旅游者
判断提问地是哪个岛提供了依据,于是“问路问题”得以解
决。
请想 一想,如果旅游者的问题为“你是相邻的另一岛上
的居民吗?”,那么能根据任一人的回答来判断提问地 是何


岛吗?为什么?试通过列表的方式说明理由。
数学中有个分支叫做数理逻 辑,它通过数学方法来研究
逻辑规律。在数理逻辑中,列表法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只是其中 表的形式与本文中的表有许多不同,使用了一些有
关命题、真值的抽象符号,但其基本思想与我们用表讨 论问
题的思想是大体一致的,都是通过列表来分析和说明问题。
数学是以逻辑推理为重要研究 方法的学科。所谓逻辑推
理,就是合乎事理的、有根有据的推导判断。上面的两个问
题正是运用 到逻辑推理的问题,同学们应在数学学习中注意
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使自己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 ,
成为聪明人。











九宫图的应用
班级:六年级 教师:张桐生
一、数学故事: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做几次简单运算,可以发现一个小 小规律。任意写一个
三位数,例如135。把它的数字倒过来写,成为531。用其
中较大的减 去较小的,得到
531-135=396。
换几个另外的三位数,也做同样的计算,分别得到
876-678=198, 995-599=396, 963-369=594。
以上4个式子里得到的差,有一个明显 的共同点:差的
中间一位数字都是9。再仔细看看,还发现一个共同点:差
的首、尾两位数字的 和等于9。这样,通过观察和归纳,就
发现了三位数颠倒相减的规律。还可以再随意写很多三位数
颠倒相减的例子,来验证上面得到的规律,结果大部分都完
全符合,只有两种例外情形。
第一种例外,如594-495=99,差是两位数99,不是三
位数。
第二种例外,如323-323=0,这时的差是0。
由此可见,刚才初步归纳出来的规律,需要作两点小补
充:
第一,如果差的末位数字是9,这个差一定是99;
第二,如果差的末位数字是0,这个差一定是0。


在其他情形下,差都是三位数。
这样一来,规律就完整了。你可以让你的朋友转过身去,
在纸上任意写三位数,然后颠倒相减, 只要把差的末位数字
告诉你,就能猜出差是多少。无论哪种情形,只要掌握规律,
总能应答如流 ,一猜就准。
二、九宫图的应用
(一)历史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化的宝殿中,有两颗璀璨夺目的明
珠--河图洛书,至今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研究热情 ,人们为河
图洛书的神话般的传说,高深的奥义,丰富的内容,简洁的
形式万分惊讶,对河图洛 书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更是迷惑不解。种种论述表明,河图洛
书 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过
深刻的影响。然而,令我们每个人吃惊和迷惑不 解的是,河
图洛书只是两个简单的数字图。
(二)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
河图 洛书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翻遍祖国的各种古典
著作,我们根本找不到这位创始人。河图洛书的产生, 至少
要追溯到四千五百多年以前,那时,人类尚处于无文字时代,
人类的认识水平还十分低,很 难想象那时就有人能够制造出
如此高深莫测的图书。在我国各种古籍中,对河图洛书的起
源,仅 有两个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的传说。


1、龙马载河图
相传远古时期的 孟津河边,一天河水忽然
大涨,波浪滔天,水中有一巨兽,似龙非龙,
似马非马,浪里飞腾。当 时的伏羲黄帝与众臣听到有人报告,
立即去河边观看,只见河中洪涛巨浪,波浪中一巨兽踏水如
登平地,大体象马却身有鱼鳞,高八九尺,有两翼,形体象
骆驼,身上负有由花点构成的图案,黄帝命人 走近河边,将
图案记录下来,刚刚记下,怪兽即没而不见。后伏羲皇帝认
真研究了这副图发现它 正是由十种花点组成,这十种花点代
表1-10这10个数,两种花点构成一组,布局在东西南北中五个位置上,每组花点所表示的数,其差均是5.这种和谐统
一,四方对称的特征,黄帝越研究越感 到奇妙无比,后来他
就依此画八卦,建甲历,定时辰,治理国家。由于此幅图是
在孟津河中发现 的,故称此图为河图。
2、神龟背洛书
公元前23世纪,大禹治水的时候,在黄河支流洛 水中,
有一天突然浮规出一个大乌龟,当时,大禹与治水士兵正在
河边现察洛河水情,商议治理 黄河大计,遇到乌龟在河里上
下翻腾就十分奇怪,只见此龟行走水面,游来游去,其身形
庞大, 甲背平圆。近处仔细观看,发现甲上载有9种花点的
图案,大禹令士兵们将图案中的花点布局记了下来, 带回去
作了深入的研究,他惊奇地发现,9种花点数正好是1-9这


9个数,各 数的位置排列也相当奇巧,纵横六线及两条对角
线上三数之和都为15,既均衡对称,又深奥有趣,在奇 偶数
的交替变化之中似有一种旋转运动之妙。大禹受到启发,他
参照九数而划分天下雨九别,并 且把一般政事也区分为九奥。
据《史记.夏本纪》写道:夏禹治水时,“左准通、右规矩,
载四 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大禹治水以九宫
为据,应用到测量、气象、地理与交通运输之中, 从而治理
黄河,大获成功,受到黄河两岸人们的拥戴。由于神龟所背
图是在黄河支流洛水中发现 ,且图中内容如书一样深奥,故
人们称此为洛书。
(三)应用:如何分班?
为师各 班成绩均匀,我们给先学生排序,然后按照一定
的规律将学生分组。如分3个班,将学生排序后,按照图 1
的行(或列)从上到下一次编号132321213为一组,向下重
复。所有编号为1的一个 班,编号为2的一个班,编号为3
的一个班。如分4个班则按图2处理;5个班按图3处理;6
个班按图4处理。

1 3 2
3 2 1
2 1 3
1 4 3 2
3 2 1 4
2 3 4 1
4 1 2 3
图1 图2



3 1 6 5 2 4
1 3 4 5 2

2 4 5 1 3

5 2 3 4 1

3 5 1 2 4

4 1 2 3 5

图3

作业:按照示例4图,请与同学合作,编制一张分
班的分班表。











6 2 5 3 4 1
5 4 1 2 3 6
1 6 3 4 5 2
4 5 2 1 6 3
2 3 4 6 1 5

图4
7个


鸡兔同笼问题
班级:六年级 教师:张桐生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
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 趣的问题。书
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
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
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
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第一类:列表举例法。
方法1:根据鸡和兔共20只的 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
那么兔有19只,腿共有78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
至寻求到 所求的答案。

方法2:先作一些分析,比较后再试。



方法3:先假设鸡和兔各占一半,再列表。

60>54,说明兔子多了,应减少兔子的只数。
上面三种方法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 列举法,即
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
19只,腿共有78条; 假设鸡有2只,那么兔就有18只,腿
共有76条。。。,再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找到所求的答案。
第二类:作图分析法。
方法1: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为每个动物画
两条 腿,20只动物只用完40条腿,还多出了14条腿。把剩
下的14条腿用完,要给其中的7只动物加2 条腿,这7只
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
方法2:先画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兔, 共画80条
腿,多出了26条腿,要给其中的13只动物去掉2条腿,这
13只就是鸡,另外的 7只就是兔了。


第三类:方程解答法。
解法1:设其中有X只兔,有Y只鸡 。列式为:X+Y=
20,4X+2Y=54。最后算出X=7,Y=13。
解法2:设其中有X只兔,有(20-X)只鸡。列式为:
2X+4x(20-X)=54,最 后算出X=7,得出兔的只数是7只,
那么20-X=13就是鸡的只数。
第四类:假设推理法。
方法1: 假设这20只全部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80条
腿,而题目只告诉我们 有54条腿,我们算的8 0与实际
相比多算了26条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只鸡是两条腿,
而我们把它当成四条腿算 了,如果用一只鸡来换一只兔,就
要减少2条腿,也就是我们把多少只鸡当成了兔子,显然26
÷2=13(只),所以鸡有13只,兔子有7只。可以列式为:
(20X4-54)÷(4-2)=1 3(只),20-13=7(只)。
方法2:假设这20只全部是鸡,那么就应该有40条腿,
比实际少了14条腿,是因为每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这样
共有兔子是7只,鸡则是13只。列式如下 :(54-20x4)÷(4
-2)=13(只),20-13=7(只)。
解决鸡兔同笼问 题通常使用假设法,可以假设所有的动
物都是兔子,并求出在假设情况下的总腿数,再把实际的腿
数和假设情况下的腿数相比较,看看多出了多少,每多2只
腿说明有一只鸡,将多出的腿数除以2就算 出共有多少只鸡。


也可以假设全部是兔子来解。
方法3:把一只鸡和一只 兔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中
就有(4+2=6)条腿,54条腿应该是几个这样的整体呢?54
÷6=9(个),在9个这样的整体里兔子的只数应该不是9只,
因为9只兔和11只鸡的腿的条数超 过了总条数54。那么就
把兔看成8只,还是偏大,最后把兔的只数看成7只,鸡是
13只,腿 的总条数就正好是54了。列式为:4+2=6(只),
54÷6=9(个),9-1=8(只),9- 2=7(只),20-7=13
(只),7X4=28(条),13X2=26(条)28+26=54 (条)
第五类:“金鸡独立”法
此方法是:每只鸡都用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后脚站起来”。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总脚数出现了一半,是
27,此时,鸡的脚数与鸡的头数是相等 的,兔子的脚数是兔
子的头数的2倍。所以,从27中减去总的头数20得7,就
是兔子的头数 。当然,20-7=13,鸡就是13只了。
鸡兔同笼问题早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 br>出现过,社会发展到今天,鸡和兔同装一笼的此类事件应该
不多见了。但学生可以借助“鸡兔同笼 ”这个载体经历尝试、
创新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
题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作业:设计一个算法,输入鸡兔的头和脚数,输出鸡和
兔的数量。


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
班级:六年级 教师:张桐生
“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
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
为奇偶性不同。”……
大家都会认为上面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
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抽屉 原理又称
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
殊方法。它的内容可以用形 象的语言表述为:“把m个东西
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
进了至少2个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3个苹果按任
意的方式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 屉里放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是因为如果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有一
个苹果,那么两个抽屉 里最多只放有两个苹果。运用同样的
推理可以得到: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
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原理2 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
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多于m+l个的物体。
下面我们用抽屉原理来分析前面的例子:第一个结论中,


由于一年最多有3 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
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 少有
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
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 ,…,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
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
因此其 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
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例:利用上述原理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
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分析: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
能,所以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 余数相同,即
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 一
种表述:“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
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 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
有重要的作用。 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一、抽屉原理和六人集会问题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
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这个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 、C、D、E、F分别代表参加集
会的任意6个人。如果两人以前彼此认识,那么就在代表他
们 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考虑A点与其
余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 ,它们的颜色不超过
2种。根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
AB,AC,A D同为红色。如果BC,BD,CD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
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 一个红色三角形,
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如果BC、BD、CD3条
连线全为 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
D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不论哪种情形发 生,都符
合问题的结论。

图1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 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
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明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一
些深入的结论 。这些结论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又一次


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二、抽屉原理与“电脑算命”
“电脑 算命”看起来挺玄乎,只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
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 命运
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
其实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
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
如果以70年计算,按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
组合数应为70×365×2=51100,我们 把它作为“抽屉”数。
我国现有人口11亿,我们把它作为“物体”数。由于1.1×
=215 26×51100+21400,根据原理2,存在21526个以上
的人,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天 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
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这真是荒谬绝伦!
在我国古代,早就有 人懂得用抽屉原理来揭露生辰八字
之谬。如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就写道:“余最不
信 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注:指一个时辰,合两小时)
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 二十人,以
一甲子(注:指六十年)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
已,今只以一大郡计,其 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如咸丰
十年杭州府一城八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
至 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
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 富之不同


也?”在这里,一年按360日计算,一日又分为十二个时辰,
得到的 抽屉数为60×360×12=259200。
所谓“电脑算命”,不过是把人为编好的算命语句像中
药柜那样事先分别一一存放在各自的柜子里,谁要算命,即
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的 组合按不同的编码机械
地到电脑的各个“柜子”里取出所谓命运的句子。这种在古
代迷信的亡灵 上罩上现代科学光环的勾当,是对科学的亵渎。


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推理问题
一、“被墨水盖住”的算式

如果要想具备福尔摩斯那样神奇的破译密码的本领, 不
但应具有非凡的推理能力,还要懂得大量的其他知识。然而,
只要你有心,也可以破译一些简 单的密码。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据传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 7)小的时候,
学习成绩几乎在学校是倒数第一。后来他下决心改变这一令
人沮丧的状况。有一 次,他把自己的作业做得干净整齐,没
有任何错误,但正当他把笔和本子收起来时,糟糕的事情发
生了:墨水洒了,正好在他的一道算术题上留下了一块墨迹。
下图显示了这个令人不快的结果。



式中只剩下了3个数字较为清晰。小牛顿尽了一切努力,
最后 终于记起来整道题凑巧用了0、1、2、3、4、5、6、7、
8、9全部10个数字,一样一个。如果 这是一种从0到9这
10个数字编制的密码,你能破译出被墨水盖住的都是哪些数
字吗?
由于被墨水盖住的是10个数字,所以原式应为:







2 8 ?
+??4
────—
????
我们可以把这个算式写成:
28A
+CB4
────—
GFED
其中每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数字0、1、3、5、6、7、9
中的某一个。
我们 先考虑千位上的G。两个三位数相加,和是四位数,
由于两个百位上的数相加,和最多向千位进1,所以 ,G只
能是1,这时,算式就成了:
28A
+CB4
────
1FED

再看百位上的C和F。如果要保证向千位进1,C不能
小于7,即C只可能是7或9中的一个。设C=9,那么如果


十位不进位到百位,F= 1;如果十位进位到百位,F=2。这都
和已知的数字重复。所以C≠9。
所以C=7,F=0。即
28A
+7B4
────
10ED
这时,B可能是3、5、6、7中的某一个。如果B=3,那
么应有E=1或2,但这不可能;
如果B=5,那么E=3,但6+4≠9,9+4≠6;如果B=6,那么
E=5,这时令A= 9,则有D=3。
整理出来就是:A=9,B=6,C=7,D=3,E=5,F=0,G=1。
于是,小牛顿的算式应为:
289
+764
────
1053

二、问路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太平洋中有AB两 个相邻的小岛。A
岛居民都是诚实的人,B岛的居民都是骗子。当你问一个问
题时,A岛的居民 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而B岛的居民给你


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一天,一个旅游者独自登上 了两岛中的
某个岛。他分辨不清这个岛是A岛还是B岛,只知道这个岛
上的人既有本岛的居民又 有另一岛的来客。他想问岛上的人
“这是A岛还是B岛?”却又无法判断被问者的答案是否正
确 。旅游者动脑筋想了会一儿,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只需
要问他所遇到的任意一人一句话,就能从对方的 回答中准确
无误地断定这里是哪个岛。你能猜出旅游者所问的问题吗?
如果旅游者直接问 “这是A岛还是B岛?”那么当被问
者是A岛人时,他会得到正确的回答;当被问者是B岛人时,
他会得到错误的回答。两种回答截然相反,而旅游者又无法
知道他得到的答案对不对,因此这样问话达 不到问路的目的。
聪明的旅游者的问话是,“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如果对
方回答“是”,那 么这个岛一定是A岛;如果对方回答“不
是”,那么这个岛一定是B岛。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下面我们就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知道,旅游者
提出问题时并不知道提问地是何岛,也不知道 被问者是何岛
居民。他要从所听到的第一句回答来判断问话地是何岛。因
此,所提问题的答案必 须是因提问地而异,而不由被问者是
A岛居民或是B岛居民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设法找到这样的问题:
1、使得在A岛提问时,被问者(不论是何岛居民)都
回答同样的一种答案;


2、在B岛提问时,被问者都回答另一种答案。
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一人 的回答来判断提问地为何
岛了。显然,这样的问题必须与提问地相关,并且还要与被
问者有关, 如果在A岛提出这样的问题时,A岛居民应作肯
定回答(B岛居民也会作肯定回答,但这种回答与客观实 际
相反),那么在B岛提出同一问题时,A岛居民应作否定回答
(B岛居民也会做否定回答,但 回答与实际情况相反)。
“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这一问题就是一个满足以上
要求的问题, 我们通过下表表示在不同的提问地的不同的被
问者对问题的相应回答。
问题: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
被问者
问话地
A岛居民
回答
A岛
B岛

不是

不是
B岛居民 < br>由上表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在A岛提问时,回答总为
“是”;在B岛提问时,回答总为“不是” 。这就为旅游者
判断提问地是哪个岛提供了依据,于是“问路问题”得以解
决。
请想 一想,如果旅游者的问题为“你是相邻的另一岛上
的居民吗?”,那么能根据任一人的回答来判断提问地 是何


岛吗?为什么?试通过列表的方式说明理由。
数学中有个分支叫做数理逻 辑,它通过数学方法来研究
逻辑规律。在数理逻辑中,列表法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只是其中 表的形式与本文中的表有许多不同,使用了一些有
关命题、真值的抽象符号,但其基本思想与我们用表讨 论问
题的思想是大体一致的,都是通过列表来分析和说明问题。
数学是以逻辑推理为重要研究 方法的学科。所谓逻辑推
理,就是合乎事理的、有根有据的推导判断。上面的两个问
题正是运用 到逻辑推理的问题,同学们应在数学学习中注意
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使自己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 ,
成为聪明人。











九宫图的应用
班级:六年级 教师:张桐生
一、数学故事: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做几次简单运算,可以发现一个小 小规律。任意写一个
三位数,例如135。把它的数字倒过来写,成为531。用其
中较大的减 去较小的,得到
531-135=396。
换几个另外的三位数,也做同样的计算,分别得到
876-678=198, 995-599=396, 963-369=594。
以上4个式子里得到的差,有一个明显 的共同点:差的
中间一位数字都是9。再仔细看看,还发现一个共同点:差
的首、尾两位数字的 和等于9。这样,通过观察和归纳,就
发现了三位数颠倒相减的规律。还可以再随意写很多三位数
颠倒相减的例子,来验证上面得到的规律,结果大部分都完
全符合,只有两种例外情形。
第一种例外,如594-495=99,差是两位数99,不是三
位数。
第二种例外,如323-323=0,这时的差是0。
由此可见,刚才初步归纳出来的规律,需要作两点小补
充:
第一,如果差的末位数字是9,这个差一定是99;
第二,如果差的末位数字是0,这个差一定是0。


在其他情形下,差都是三位数。
这样一来,规律就完整了。你可以让你的朋友转过身去,
在纸上任意写三位数,然后颠倒相减, 只要把差的末位数字
告诉你,就能猜出差是多少。无论哪种情形,只要掌握规律,
总能应答如流 ,一猜就准。
二、九宫图的应用
(一)历史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化的宝殿中,有两颗璀璨夺目的明
珠--河图洛书,至今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研究热情 ,人们为河
图洛书的神话般的传说,高深的奥义,丰富的内容,简洁的
形式万分惊讶,对河图洛 书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更是迷惑不解。种种论述表明,河图洛
书 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过
深刻的影响。然而,令我们每个人吃惊和迷惑不 解的是,河
图洛书只是两个简单的数字图。
(二)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
河图 洛书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翻遍祖国的各种古典
著作,我们根本找不到这位创始人。河图洛书的产生, 至少
要追溯到四千五百多年以前,那时,人类尚处于无文字时代,
人类的认识水平还十分低,很 难想象那时就有人能够制造出
如此高深莫测的图书。在我国各种古籍中,对河图洛书的起
源,仅 有两个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的传说。


1、龙马载河图
相传远古时期的 孟津河边,一天河水忽然
大涨,波浪滔天,水中有一巨兽,似龙非龙,
似马非马,浪里飞腾。当 时的伏羲黄帝与众臣听到有人报告,
立即去河边观看,只见河中洪涛巨浪,波浪中一巨兽踏水如
登平地,大体象马却身有鱼鳞,高八九尺,有两翼,形体象
骆驼,身上负有由花点构成的图案,黄帝命人 走近河边,将
图案记录下来,刚刚记下,怪兽即没而不见。后伏羲皇帝认
真研究了这副图发现它 正是由十种花点组成,这十种花点代
表1-10这10个数,两种花点构成一组,布局在东西南北中五个位置上,每组花点所表示的数,其差均是5.这种和谐统
一,四方对称的特征,黄帝越研究越感 到奇妙无比,后来他
就依此画八卦,建甲历,定时辰,治理国家。由于此幅图是
在孟津河中发现 的,故称此图为河图。
2、神龟背洛书
公元前23世纪,大禹治水的时候,在黄河支流洛 水中,
有一天突然浮规出一个大乌龟,当时,大禹与治水士兵正在
河边现察洛河水情,商议治理 黄河大计,遇到乌龟在河里上
下翻腾就十分奇怪,只见此龟行走水面,游来游去,其身形
庞大, 甲背平圆。近处仔细观看,发现甲上载有9种花点的
图案,大禹令士兵们将图案中的花点布局记了下来, 带回去
作了深入的研究,他惊奇地发现,9种花点数正好是1-9这


9个数,各 数的位置排列也相当奇巧,纵横六线及两条对角
线上三数之和都为15,既均衡对称,又深奥有趣,在奇 偶数
的交替变化之中似有一种旋转运动之妙。大禹受到启发,他
参照九数而划分天下雨九别,并 且把一般政事也区分为九奥。
据《史记.夏本纪》写道:夏禹治水时,“左准通、右规矩,
载四 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大禹治水以九宫
为据,应用到测量、气象、地理与交通运输之中, 从而治理
黄河,大获成功,受到黄河两岸人们的拥戴。由于神龟所背
图是在黄河支流洛水中发现 ,且图中内容如书一样深奥,故
人们称此为洛书。
(三)应用:如何分班?
为师各 班成绩均匀,我们给先学生排序,然后按照一定
的规律将学生分组。如分3个班,将学生排序后,按照图 1
的行(或列)从上到下一次编号132321213为一组,向下重
复。所有编号为1的一个 班,编号为2的一个班,编号为3
的一个班。如分4个班则按图2处理;5个班按图3处理;6
个班按图4处理。

1 3 2
3 2 1
2 1 3
1 4 3 2
3 2 1 4
2 3 4 1
4 1 2 3
图1 图2



3 1 6 5 2 4
1 3 4 5 2

2 4 5 1 3

5 2 3 4 1

3 5 1 2 4

4 1 2 3 5

图3

作业:按照示例4图,请与同学合作,编制一张分
班的分班表。











6 2 5 3 4 1
5 4 1 2 3 6
1 6 3 4 5 2
4 5 2 1 6 3
2 3 4 6 1 5

图4
7个


鸡兔同笼问题
班级:六年级 教师:张桐生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
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 趣的问题。书
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
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
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
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第一类:列表举例法。
方法1:根据鸡和兔共20只的 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
那么兔有19只,腿共有78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
至寻求到 所求的答案。

方法2:先作一些分析,比较后再试。



方法3:先假设鸡和兔各占一半,再列表。

60>54,说明兔子多了,应减少兔子的只数。
上面三种方法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 列举法,即
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
19只,腿共有78条; 假设鸡有2只,那么兔就有18只,腿
共有76条。。。,再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找到所求的答案。
第二类:作图分析法。
方法1: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为每个动物画
两条 腿,20只动物只用完40条腿,还多出了14条腿。把剩
下的14条腿用完,要给其中的7只动物加2 条腿,这7只
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
方法2:先画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兔, 共画80条
腿,多出了26条腿,要给其中的13只动物去掉2条腿,这
13只就是鸡,另外的 7只就是兔了。


第三类:方程解答法。
解法1:设其中有X只兔,有Y只鸡 。列式为:X+Y=
20,4X+2Y=54。最后算出X=7,Y=13。
解法2:设其中有X只兔,有(20-X)只鸡。列式为:
2X+4x(20-X)=54,最 后算出X=7,得出兔的只数是7只,
那么20-X=13就是鸡的只数。
第四类:假设推理法。
方法1: 假设这20只全部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80条
腿,而题目只告诉我们 有54条腿,我们算的8 0与实际
相比多算了26条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只鸡是两条腿,
而我们把它当成四条腿算 了,如果用一只鸡来换一只兔,就
要减少2条腿,也就是我们把多少只鸡当成了兔子,显然26
÷2=13(只),所以鸡有13只,兔子有7只。可以列式为:
(20X4-54)÷(4-2)=1 3(只),20-13=7(只)。
方法2:假设这20只全部是鸡,那么就应该有40条腿,
比实际少了14条腿,是因为每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这样
共有兔子是7只,鸡则是13只。列式如下 :(54-20x4)÷(4
-2)=13(只),20-13=7(只)。
解决鸡兔同笼问 题通常使用假设法,可以假设所有的动
物都是兔子,并求出在假设情况下的总腿数,再把实际的腿
数和假设情况下的腿数相比较,看看多出了多少,每多2只
腿说明有一只鸡,将多出的腿数除以2就算 出共有多少只鸡。


也可以假设全部是兔子来解。
方法3:把一只鸡和一只 兔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中
就有(4+2=6)条腿,54条腿应该是几个这样的整体呢?54
÷6=9(个),在9个这样的整体里兔子的只数应该不是9只,
因为9只兔和11只鸡的腿的条数超 过了总条数54。那么就
把兔看成8只,还是偏大,最后把兔的只数看成7只,鸡是
13只,腿 的总条数就正好是54了。列式为:4+2=6(只),
54÷6=9(个),9-1=8(只),9- 2=7(只),20-7=13
(只),7X4=28(条),13X2=26(条)28+26=54 (条)
第五类:“金鸡独立”法
此方法是:每只鸡都用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后脚站起来”。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总脚数出现了一半,是
27,此时,鸡的脚数与鸡的头数是相等 的,兔子的脚数是兔
子的头数的2倍。所以,从27中减去总的头数20得7,就
是兔子的头数 。当然,20-7=13,鸡就是13只了。
鸡兔同笼问题早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 br>出现过,社会发展到今天,鸡和兔同装一笼的此类事件应该
不多见了。但学生可以借助“鸡兔同笼 ”这个载体经历尝试、
创新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
题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作业:设计一个算法,输入鸡兔的头和脚数,输出鸡和
兔的数量。


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
班级:六年级 教师:张桐生
“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
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
为奇偶性不同。”……
大家都会认为上面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
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抽屉 原理又称
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
殊方法。它的内容可以用形 象的语言表述为:“把m个东西
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
进了至少2个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3个苹果按任
意的方式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 屉里放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是因为如果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有一
个苹果,那么两个抽屉 里最多只放有两个苹果。运用同样的
推理可以得到: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
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原理2 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
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多于m+l个的物体。
下面我们用抽屉原理来分析前面的例子:第一个结论中,


由于一年最多有3 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
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 少有
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
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 ,…,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
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
因此其 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
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例:利用上述原理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
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分析: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
能,所以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 余数相同,即
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 一
种表述:“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
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 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
有重要的作用。 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一、抽屉原理和六人集会问题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
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这个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 、C、D、E、F分别代表参加集
会的任意6个人。如果两人以前彼此认识,那么就在代表他
们 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考虑A点与其
余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 ,它们的颜色不超过
2种。根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
AB,AC,A D同为红色。如果BC,BD,CD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
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 一个红色三角形,
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如果BC、BD、CD3条
连线全为 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
D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不论哪种情形发 生,都符
合问题的结论。

图1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 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
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明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一
些深入的结论 。这些结论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又一次


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二、抽屉原理与“电脑算命”
“电脑 算命”看起来挺玄乎,只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
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 命运
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
其实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
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
如果以70年计算,按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
组合数应为70×365×2=51100,我们 把它作为“抽屉”数。
我国现有人口11亿,我们把它作为“物体”数。由于1.1×
=215 26×51100+21400,根据原理2,存在21526个以上
的人,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天 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
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这真是荒谬绝伦!
在我国古代,早就有 人懂得用抽屉原理来揭露生辰八字
之谬。如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就写道:“余最不
信 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注:指一个时辰,合两小时)
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 二十人,以
一甲子(注:指六十年)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
已,今只以一大郡计,其 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如咸丰
十年杭州府一城八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
至 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
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 富之不同


也?”在这里,一年按360日计算,一日又分为十二个时辰,
得到的 抽屉数为60×360×12=259200。
所谓“电脑算命”,不过是把人为编好的算命语句像中
药柜那样事先分别一一存放在各自的柜子里,谁要算命,即
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的 组合按不同的编码机械
地到电脑的各个“柜子”里取出所谓命运的句子。这种在古
代迷信的亡灵 上罩上现代科学光环的勾当,是对科学的亵渎。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企业文化标语口号


写一篇新闻-我的一天作文600字初一


法律关系主体-初三数学期末试卷


罗永浩推荐的书-姓氏歌教案


伤感语录-纽约唐人街


2015国庆阅兵-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北京五中-好书伴我成长作文


连续观察日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