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萌到你眼炸
653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2: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科大研究生信息平台-护林员工作职责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数数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
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 的数目注意用到
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
面中, 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
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 ,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
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用多种形式,激
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2、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
要求。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
意识。
4、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
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
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br>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
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 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
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 许许
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
人,你们高兴吗?数 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
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 困难,你们想学
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胡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
的王国里 ,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
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课件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数一数课件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
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
有多少)
过渡:小 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
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
(包括 老师)交流,练练点子表示数。
2、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 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
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刚从学前教育转入正规教育,不适应的环境是 显而易见
的,学生上课普遍比较好动,因而教师的着力点应该主抓纪律。“数一
数”教学内容大 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重
点。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 、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
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 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
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 间的内


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
们 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
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 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
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
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
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 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
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 创造合作与
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
化的特点,鼓 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 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
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
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
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1课时
3、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
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
一 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体验合作学 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课件,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
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教学“同样多”
1.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 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
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
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 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
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
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
家里。这次 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
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 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
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
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
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 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 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
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
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课件出示)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课件比
多少.ppt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 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
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 样多。)
(4)提出要求:学生模仿说一遍。
(5)提问: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指导操作。(完成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1)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
皮摆得同样多 。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
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 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
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
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
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
黄花?
3.运用新知,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
定势)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
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 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
两盒中的第二排 。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 子
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
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部分我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
的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
一游戏,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充分 体现数学生活化的观念,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使学生能采用不同的手段
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仅要
解放老师的思想,还要解放学生 的思想。老师和学生都要有面向全体学
生的观念,即减少生——师之间的一一对话,而增加一个学生和全 体学
生之间的对话。
第二课时比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 ,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
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 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
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 br>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
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 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
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5)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2) 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
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 而
比出物体的长、短......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 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
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 的几个物体
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
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
说一说想法。
2.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五、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评
价的方 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评价的正确与否和学生的发
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评价中采取多表扬, 少批评,这样能激励学生学习
的兴趣。我在上课时,让学生来比一比长短、以及比一比远近。在学生


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在这样的过
程中,学生只 要回答出一个关于长短,我就立即给予表扬,学生的学习
兴趣自然提高。
第三课时比高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 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 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
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在教师指导 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
学问题,并会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心。
教学准备
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一)引导观察
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


学生观察后,先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
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教师板书:高矮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师:谁愿意来比一比高矮?
(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分别从左右两边上,站在讲台两边,
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1、问: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1)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
顶,看那头高。


(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
号等。只要有道理, 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引导看书(学生看书上的小朋友是如何比较的,并说一说)
(四)强化比较的方法,规范语言
1、师:谁还想再来比一比?
(1)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
一比:
“我们俩 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问:“为
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 高?到底这个男生是高是矮
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规范语言。
2、师: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指名两生上来。)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 讲台上,一生站在讲台下。教师问:“这样
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比。问:“这样比行吗 ?为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能有
a不合理。b 站的不一样高。c应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等)3、出示
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 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子哪个高?哪个矮?大多数学生会说:上面
高的哪个高。这 时教师再打开让学生比一比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一)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充分说,也可和其他动物比。)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
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


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最高的学生参加
入场式,咱们班这 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先
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再告诉老师?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 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
快又好。
(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五、课堂总结,发表感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的发表感受。)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如 :校园里、家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长短,哪
些可以比高矮,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教学后记:《 比长短》是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比物体长度
的问题,我将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 次是比身高,具体
直接。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想出很多办法对长度进行比较,老师第一
次引导 学生对方法进行择优。第二层次是学生各自带来绳子进行比较,


在小组合作之下又有好多 比较长度的方法,这次学生会有意识的互相比
较谁的方法更加合理。第三层次比较的是固定不动物体的长 度。一年级
的学生思考问题还是比较片面的。所以为了不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定势,
这个层次是不 可缺少的。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情况下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
行长度的比较。又一次让学生体验到了灵活运用 方法对长度进行比较的
重要性课的最后向学生介绍了一种数格子的比较方法,学到了更多比较
方 法。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
部 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
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 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
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
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
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 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
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
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
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 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 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l~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l~5各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
认读l~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师准备l~5的数字卡 片、点子图;学
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图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课件出示)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 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

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
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
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
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
数 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 欢的图形,并跟
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很有兴趣,对数学学习充满
了向往。

下一步打算-时装秀串词


辐照加工-周一问候语


双城记英文读后感-离职书范本


三个金人的故事-自我描述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庸懒散浮拖


培训方案-会计毕业实习日志


关于战争的作文-八一建军节活动方案


河南洛宁-企划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