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偏科怎么办
读爱的教育有感-河海大学考研分数线
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它不是说你低年级
的知识学好了,高年级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那可不一定。
在数学上面,我们常常看
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突然
掉了下来;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时,常常又有
一批学生的数学成绩落后了;
再往后,到了高中时,仍然有人不断掉队。
很多教育
工作者尝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人说是“孩子大了,不听话了”,
有人说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
,还有人说,“小时候没有进行思维训练”。
认同最后一种说法,更准确的说,是:思维能力的地基没打
牢。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
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比如说——
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搞掂了;
但到
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
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
到了初中,还需要用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们就跑不动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还要用到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这方面综合能力不足
的学生,就力不从心了
。
这就有点像打地基起高楼,儿童时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来
起的楼就越高越雄
伟,就越不会中途掉队。
所以,要想孩子数学好,首先帮他“打地基”。
地基怎么打?个人认为有三条:一是开发八种智能;二是生活数学启蒙;三是培
养阅读兴趣。
1、开发八种智能
所谓八种智能,是美国的加德纳博士说的,他说人类的智能是多
元化而非单一的,
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
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8种组成。——然后问题又来了,这八种智能
怎么开发?非常简单,就
是让孩子去玩,玩得越疯越好。
游戏中喊叫和交谈吧,这叫语言智能;游戏中组合多个游戏
道具和计算数量吧,
这叫计算智能,游戏中爬树跳下堆起积木吧,这叫空间智能,游戏中疯跑乱跳吧,<
br>这叫运动智能,游戏中还合作协调吧,这叫人际智能……简言之,孩子玩得越疯,
玩得越嗨,这八
种智力就开发得越好,未来的数学成绩可能就越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点调皮的男生,一
直似乎数学成绩不好,到了高中反而超越
了一直听话和优秀的乖乖女呢?
很简单,原来数学成绩不好,也许仅是由于粗心,但调皮男孩在童年时的多种
智
力开发得远比乖乖女要彻底,其深层的思维能力远比乖乖女要强大,地基打得牢
打得深,自然
会在高中阶段反超,数学大厦自然也起得更高。
所以让小孩去找“孩子王”。啥叫“孩子王
”?就是那些特别容易活跃和兴奋起
来的,能够且愿意带着一大堆小孩子玩起来那种,就叫“孩子王”。
这种孩子,
往往还是天生的,没法培养,所以你身边要是遇到的,那就不要放过,就得想办
法去
亲近才行,呵呵。因为只有这样,小孩才能玩得嗨,于是八种智能也就在潜
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开发。
2、生活中的数学启蒙
看过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吗?她说她的小孩圆圆
4岁开始,通过游戏
开始学习数学,不出两年居然就会了500以内的加减法。
她
们玩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开小卖部”,让她自己围个地方当柜台,放点东
西,爹妈轮流去购买。真定
价,用真钱,真找零,玩着玩着,这些钱款计算就成
了天然的“应用题”训练。这么训练到小学二年级,
学校经过测试后,觉得也不
用上三年级了,直接给她跳级上了四年级。
没错,生活
中的日常买卖活动其实是最好的数学启蒙。如果咱们不知道怎么玩“小
卖部”,小孩去超市买自己的玩具
,或者买冰淇淋时,让他自己算钱、拿钱、花
钱、存钱,也是个不错的法子吧。或者,玩点狠的,把买菜
买烟买家居用品的所
有任务都交给上小学之前的5、6岁的小朋友,当专职的家庭采购员算了,当然
p>
啦,这个游戏要爹妈配合才能玩起来,还要顺应兴趣和时机,如果一方大包大揽<
br>所有采购事宜,那就没得玩了。
还有啊,掷色子,打扑克,参加儿童跳蚤市场,都是
方法;专业点的还有蒙台梭
利的数学教具,一切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
反正,每天你总要面对小孩的,每天小孩总要缠着你玩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玩,
那就去玩“数学游戏”
,动点心思,给抽象的数字结合到游戏中去,把零花钱当
成道具,玩着玩着,小学三年级的加减乘除估计
都给你学完了,而且还一点压力
没有,而且还兴高采烈,而且还兴趣盎然。
3、培养阅读兴趣
前段时间还看到一篇文章,《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说是孩子数学
成绩
不好,根源在于读书太少?这个道理,100%认同,现将那篇文章部分节选如下:
<
br>前几天,朋友给我13岁的女儿推荐了一位数学辅导老师。“您孩子数学学习是
什么情况?”电话
中简单寒暄了几句老师问我。“题不难成绩还不错。一遇难题,
就好像深入不进去。”提起女儿的数学,
我真头疼。
“那她平时喜欢读书吗?”老师的问题让我一愣,这不是语文老师的事吗?跟数
学。。。?“不是特别喜欢,但也不是一点不读。平时喜欢看《淘气包马小跳》
之类。”我想了
想说。
“哦,那科普读物和一些经典名著读过吗?”老师接着问
。“没有,我认为对学
习有用的书她都读不懂,也不愿意读。”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
br>“是有些问题。”老师顿了顿说,“孩子到了初中要想学好数理化,必须小学得
多读书,特别是有
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多读好书的孩子思维活跃,视野也开
阔,到了初二就更能显示出优势。”
“我们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多6、7岁就能看书,在小学阶段就大量阅读有深
度有
人文素养的好书,爱思考,爱看书,这群孩子问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时把我
都难倒了。而那些表现不怎么
样的孩子大都以前没读过什么书,现在也就不爱看
书,有些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感觉,他们父母着急花
钱,我再怎么辅导,他们
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听他这么一说,忽然
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
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
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很多家长
总觉得阅读所带来的改变很缓慢,而考试就在眼前,所以还是觉得不如
补课来得
直接,效果更显著。
今天,经这位数学老师一提醒,茅塞顿开
。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丰富文化积淀,
提高语文素养,而是帮助孩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视野,深化
思维,提高学习
力。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
它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首要的,远比补
课更能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研究发现,
一年级或更早开始大
量阅读的孩子比三年级开始阅读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学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学习方面潜力更大。
因为前者在其后的学习生涯中具备了深阅读能力和习惯,也就是理解能
力很强,
而后者阅读时思维很肤浅,理解能力自然很弱。这个现象在初二这个分水岭年级
就表现
得很明显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学遇到困难才没完没了地补课“拉一把”,而是要让孩子
4-7岁解决识字问题,6-9岁就能爱看书,9岁后就会大量阅读、读好书。
1、一知
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半解的人,多不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