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点知识

绝世美人儿
539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21: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襄阳教育网-方案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点知识
一、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
二、“写错别字的成因”:(1)同音 混淆:如,再、在,等。(2)形近搞混:
如,已、己等。(3)多笔少画:酒、洒;(2)多竖少竖, 如,候、侯;(3)多撇少撇,
如,式、柳。(4)对字义不加分析致错:如,象、像。(5)由于心急 ,本应写前一
字,心里却想着下一字,结果造成写错……
三、《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 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
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曾经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方 法,但都很不
方便。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进而根
据 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四、《“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甲骨文和< br>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
着文册,“删”是 用刀削去错字。
五、谐音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谐音对联: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六、造字法:



象形字:人、月、山、牛、马、

指事字:上——上加一横指上。

下——下加一横,指下。

会意字:休——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

采——表示手在树上摘。

形声字:左形右声:蚂、蚁、编、清

七、汉字的演化:

1.甲骨文

2.金文

3.篆书

4.隶书

语文学习并不难,只 要大家合理使用复习资料,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学好!
希望我们提供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 点知识,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语文成绩!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近义词
着急(焦急) 商议(商讨) 允诺(承诺) 隆重(庄重)抵御(抵挡)
削弱(减弱) 才干(才智) 推却(推辞)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
疑惑(怀疑) 吩咐(叮嘱)吓唬(恐吓) 诡计(阴谋)

反义词
进攻(撤退) 胆怯(勇敢) 削弱(增强) 惩罚(奖励) 光滑(粗糙)
宽阔(狭窄) 齐全(短缺)

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顽 玩
(顽)抗 (玩)弄 (顽)皮 (顽)强 (顽)疾 (玩)笑

(2)涌 俑 勇 踊
(勇)武 陶(俑) (涌)现 (踊)跃 (勇)猛 (勇)敢


(3)胜 盛
(盛)产 (胜)利 (盛)况 (胜)任 (盛)开 (胜)地

词语意思
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很有气势。近义词“振振有词”,反义词“理屈词穷”。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原主。
胆怯:指心里非常害怕。
推辞:拒绝。近义词“推却”。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
战无不胜: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
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
同心协力:思想一致,共同努力。近义词“齐心协力”,反义词“离心离德”。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近义词“嫉妒”
迟延:耽搁,拖延。近义词“耽搁”。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例句:他像喝醉了酒似的,走路踉踉跄跄。
酥软:身体软弱无力。
喜不自胜:形容非常高兴。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课文简析

1、《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 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
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大禹、屈原、项羽。作者 是汉代的司
马迁。《将相和》中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团结。课文写了三个小
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课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分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
蔺相 如顾全大局、心胸宽广、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2、《三国 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
蜀、吴的故事,书中塑 造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广为流传。

3、《水浒传》是我国著名 的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也有说作者是施耐庵
和罗贯中。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 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
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共一百回,书中讲述 了
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
猪 八戒、沙僧,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
详。


5、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 虫为伴,虎豹为
群,樟(zh1ng)鹿为友,猕(m0)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熟 记)

词句赏析:
18 《将相和》
①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 ,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
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 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
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 指责蔺相如
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 br>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 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
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 ”,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
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 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
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 过人。
③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 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 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
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
④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
杀了我也没 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
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
氏璧 完好归赵。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
群臣无策之际挺身 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
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 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⑤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 功。他蔺相如有
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
情绪。廉 颇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这是实情。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
劳,因为“秦王没占到 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
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 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
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 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以性命
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 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
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可以说,蔺相如
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⑥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
有蔺 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
廉将军,为的是我 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
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

< p>
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
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
品质。
⑦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 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
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 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
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19 《草船借箭》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 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
好?”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 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
害人,明知故问。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 是假借“公事”逼迫诸
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②诸 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
千多个草把子,排 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 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
特向他 借船。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
看出诸葛亮有计谋、 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
船借箭的计划。
③这时 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
摆开,又叫船上的军 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大雾漫天”,到处都是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 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 只“用
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br>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
出来射 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
多疑的性格特点, 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④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
情况下,不 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
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 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⑤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
“把船掉 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
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 调头的时间。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敢逼近曹操受箭,进一步
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 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
到了十万枝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 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
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 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周瑜
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 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


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 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
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 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
胜过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句 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
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 才能挫败
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背诵默写: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劳伦娜-大学学期总结


那一刻我明白了-中国银行贷款合同


深圳信息职业学院-安全小知识手抄报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对偶诗句


2013上海高考-裁判员宣誓词


英国留学生退税-公务员考核个人总结


林海音-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