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奥运开幕》 教学设计
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优秀班主任发言稿
《奥运开幕》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75~76页的例题和“练一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
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
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
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
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桌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是怎样按照时针、分针的
运
动规定时间单位时和分的,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丰富、生动、具体的
现实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
交流和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习惯和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白班、多媒体课件、教具钟、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年级学习的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谈话:大家好!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还记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设计意图:回顾一年级
学习的内容,能让学生体会到钟面上有大格和小格,并能够很自然
的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
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 讨论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质疑:这个钟面上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时针、分针)
课件出示:时针、分针。
请你们认真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钟面上除了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2个数字。)
课件出示:1-12的数字。
2、讲述: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子,1到2之间
也是一个大格子,你认为从几
到几也是一个大格子,拿出自己的钟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子?(1
2个大格)
3、引导:学生在这12个大格子里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大格子,观察这个大格子里一共有
几
个小格子?(每个大格子里有5个小格子)
4、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能说一说
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吗?(课件演示:5、10、
15„„出示数字,直到60)
(二)认识时
1、讲述:时针哥哥是用来计时的,分针弟弟是用来计分的。现在我们来看看时针,从12
走到
1是多长时间?从1到2呢?(播放课件)
2、小结: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
。想知道时针走了几时,就看它从
12起走了多少个大格。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三)认识分
1、提问:你知道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多长时间?
2、小结: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3
、提问:(1)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5分)想知道分针走了多少分,就看它从12起走了
多少个小格
。
(2)如果分针继续走,指到2时,分针一共走了多少分钟?(10分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一共走了10小格;一共走了2大格) 也就是说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3)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
(4)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
的难点,在这里通过小组学习活动,给予
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时间,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
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
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会: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呢?
(1)一分钟口算。
(2)一分钟写字。
(3)一分钟动画片。
(4)一分钟音乐。
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谈谈感受。
感受:一分钟很短,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
(5)一分钟跳绳
感受:一分钟有时也很长。
5、联系实际:1分钟还能
做些什么?介绍一分钟内工人能印刷1000多份报纸,播音员能读
180几个字。
感受:一分钟很短却能完成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四)探知时分的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还想一起考考你们呢!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时针哥哥和分针弟弟
是怎么运动的,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老师
让时针、分针同时从12出发。使得分针转动一圈。你们发现
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
2、小结:分针和时针一起走(同时走)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每个同学拨钟,要先让时针跟分针同时从12出发,而且要
按指针转动的
方向),使得分针转动一圈,看看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是不是走了一大格?
3、提问:你们说说时针走
了多少路?(一大格)也是多少时间?(1小时)分针走了多少
路?(一圈)就是多少格?(60)也就
是多少时间?(60分钟)
师:刚才我们让时针、分针同时出发同时结束,结果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60分钟,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60分钟,看来1小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脑作辅助手段,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思考、
表达等活动
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三、自我评价、总结延伸
1、你知道我们一节课是多少分钟吗?(40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10分钟)
(电脑出示题目)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
60分钟。
指名说一说。
2、通过这节课的学生,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3、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已经结束了,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在《匆匆》这篇文章中说:洗
手的
时候时间从水盆中溜走了,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中溜走了,那么同学们在读书的时
候,时间就从我们
的读书声中溜走了,写字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手边溜走了,跳绳的时候,
时间从我们的脚边溜走了,溜
走的时间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希望同学们做时间的主人,珍
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课后反思: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
识钟表上
的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
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
成败关键在于
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以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导入新课,
鼓励性的语言贯穿全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
热情。
(2)本节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
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认识时、
分的关系。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拨一拨学具钟,以及小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
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新知识,
完成了教学目标。
(3)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
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让学生通过拨一
拨学具钟验证“分针走了一圈,时针刚好走了一大格”的环
节前,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
操作,而是设计了让一名学生上台示范的环节。全班在看这名学生示范时
,充分感悟如何正
确拨钟,进而顺利完成实验。
(4)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
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
时间的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第一,觉得自己引导的话还是太多了,没有完全放手让
学生尽量去说和做;
第二,本人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在练习环节中,有两三个小朋友却在玩东西
,这说
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带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