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温柔似野鬼°
635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00: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霸气签名-高考历史知识点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
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 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
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
那就是:大 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 汉——汗 摔——率 跤——交 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 读了每个自然段,
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
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放假 互相 所有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
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
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创新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
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创新教案】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唐诗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
节奏明快、读起来郎朗上口。本课教学 目标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
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 走进诗人的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
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
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 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
简洁的语言表达出 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
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 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
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
象。
深 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
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
我们就来学 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 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
《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 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 枯黄,给人一
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 ,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
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 的意思。(“远上”:
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 “介
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 下
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远”字写 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 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
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意思。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
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
和飘浮种 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
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 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
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
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
晚才有夕照,绚 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
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 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
和 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 ;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
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 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
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 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
景 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吗?那用
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
以强 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
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
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
什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创新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
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 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
怎么回事?)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 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 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
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 迟到 规则 凌乱 亮晶晶
湿漉漉 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
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
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 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 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
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 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
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 头状,黄绿
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
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 修剪整形,是优良的
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 br>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
厂矿绿化颇为合 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
“增、棕 ”,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
掌是怎么回事?
2. 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
子从树上飘 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 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
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
2.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 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
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 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
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
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 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 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
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 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
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
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 美啊!)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
惯。
3.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
句子?
(1)道路 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
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 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
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
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 水泥道上的树
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 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
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 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创新教案】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 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 基础展
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
累、读中 迁移。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
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
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 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
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 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合作者与欣赏者,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 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
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 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 法的指
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初读课文,感受秋雨。
1.(板书“雨”)雨。交流: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每 个季节的雨都有不一样的特
点,春雨绵绵,夏雨滂沱,带来暂时的凉意。冬雨深沉,令人感到寒冷。那秋 天
的雨又是怎么样的?秋天里有那么多景物值得我们写,作者偏偏写秋天的雨,他
想告诉我们什 么?他要与我们分享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友情提醒:
(1)读通课文,做到三点: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思考: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分散识字,及时纠正字音。
(2)过渡: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知道了秋雨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4.互相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小朋友眼睛真 亮,早发现了二、三、四段的开头句,
概括地写了秋雨的特点。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二、研读课文,感受景美,感悟情美。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同学们,大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把秋天的雨当成了 一把钥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朋友们,
你家里的钥匙干什么用的?这里的钥匙打开的是什么? 开的是秋天的门,是大自
然的门。这秋雨可真神奇啊。你再轻轻地读读,你想说点什么呢?
3 .秋天的雨很清凉,凉凉的,感觉很舒服。——绵绵细雨,真的很舒服,你来读
读。感觉到清凉了吗?
4.你还想说点什么吗?交流对秋雨的感受。
5.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怎么舍得放过?一起背背,记在心中了。
(二)品读第二小节,感受秋天之美,语言之美。
1.导读:(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美美 地读,品味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叫品读。(板书)一个“品”字三个口,就是要我们一遍一遍反 复地读。请同
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颜色?找找这些颜色的词,可
以 圈出来。
2.默读课文,感受色彩美。
(1)找找表示颜色的词。
(2)你看, 这么多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季节,你感受到了什么?——秋天是
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好一个五彩缤纷。 还可以用上哪些词来替换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五彩缤纷
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可真美啊,难怪画家们都喜欢用彩笔来表现秋天。
3.说话训练,感受意境美。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把那么多五彩缤纷的颜色都分别给了谁?
(2)引导交流,(课件出示)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
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
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
秋雨里频频点头。
(3)指导朗读,教师小结:这么多五颜六色的景物都在秋雨轻轻地呼唤下,聚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集在了一起,多么快乐,多么美啊!
4.比较句子,感受语言美。
(1)老师也好喜欢这缤纷的秋天,也想来写一写,你们来评一评。朗读比较句
子。
(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银杏树变黄了,枫树变红
了,田野变金黄了,果树变 橙红了,菊花变成紫红、淡黄、雪白的了。”
你们说谁写得好?为什么呀?我也把什么景物什么颜色都写了呀,一看就明
白。为什么你不喜欢? (2)你们都觉得是课文中的句子美,那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秋天的景物写美的?
请你挑选自己喜欢 的一句,读读,想想。
(3)交流学习,初步感受写法。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
了夏天的炎热。(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多形象啊 ,作者真会观察。)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
爽。(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票,形象生动。)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 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你挤我碰:
这里用上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呀?说明果子实在 太多了。)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
秋雨里频频点头。(频频点头。你做做看?哦,这样。对的,那菊花怎么会点头
呢?好像是一个有生命的 人在点头一样。)
5.迁移仿写,创造美。
(1)导写:作者一定很喜欢秋天,他通过观察 ,用了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写
了秋天的雨带给景物们的快乐。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分享 着秋雨
的快乐。用我们的笔也去写写这神奇的秋雨吧!
(2)(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①它把__________给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是给_______________的,______ 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 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学生挑选其中一句,写一写。
(4)交流、诵读自己的作品。大声地念出自己的作品。
(课件出示)写话举例:
它把橙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摇啊摇啊,迎来了秋天的
凉爽。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人们欢乐
的笑脸。
它把墨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叶像一枚枚小针,缝啊缝啊,缝出了秋天美
丽的衣衫。
紫红色是给喇叭花的,紫红紫红的喇叭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
了秋天的歌声。
紫色是给葡萄的,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
(5)你们每人的一两句连起来,就可能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写作就是要这样积
累的。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其实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缤纷的色彩,还给我们带来了 好闻
的味道、好听的歌声……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2.自由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 趁你没
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大家快来看哪:
(课件出示)(画面一:出现一棵棵银杏树),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
哪些词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二:出现红红的枫叶),你又想起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
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三:出现菊花)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四:出现田野,橘子、柿子)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1.发挥想象,扩写“勾住”。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秋天的雨,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呢!学生接读——(课件出示)(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 苹果、橘子,好
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2 .小朋友们被香味勾住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展开美好的想象,假如你们
也在那里,你们怎么做的呢? 拿起笔,接在书的第三段后面写一两句话。
(如学生可写:哦,站在果树下不肯离开;我恨不得爬上树 去把果子都摘下
来;我的鼻尖都伸到了果子上了……)
2.入情入境,美读段落
(1)秋天的雨多香啊!我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背诵积累,自主学习
1.学生自学。
(1)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
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 备舒舒服服地睡大
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
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2)我们自己分小组学习,领略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样的准备,好吗?
(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
①说一说,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样的准备?
②带着自己的体验朗读。
(3)学习小组自主学习。
2.检查反馈。
(1)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小动物是 怎样过冬的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
受(喜爱、向往)有滋有味地读。(分小组竞赛朗读)
(2)能不能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呢?我检查一下(用画面的形式展现)。
(课件出示)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冬天快 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 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
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 过冬了。
四、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1.小朋友们,课文,我们整体学了一遍,你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
天的雨的吗?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快乐的歌。
3.根据板书 和学生一起总结: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起;结尾说秋雨
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是总结;中间三个自 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和提示冬天的到
来向我们展示了美好与幸福。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中,再轻轻地美 美地走进秋天
的雨中吧!
五、观察秋景,迁移运用。
(课件出示)播放秋雨后情景
师:我们来这样说说话:
秋天的雨把 色给了 。 像 。
(课件出示)如: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 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摇
啊摇,摇出了秋天的喜悦。
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红艳艳的脸颊,笑啊笑啊……
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鸭梨,黄色的鸭梨……

【创新教案】
8.《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
量”。小学语文课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
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讨论,勇于探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资料来源于 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
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本着这一思想和理念, 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从激
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精心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朗读课
文,从而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和学生交流,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出示相应的课件)
2.欣赏学生的课文朗读,做到字通句顺。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学生
接龙读)
3.学习生字“伐”。
师:读得非常棒,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一个生字读得非常准,现在 我把
它从文中请出来。(出示课件)学生读字、音、词,分析理解记忆“戈”字。(简
笔画表现 “戈”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4.以口头填空的形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5.对话朗读,体验情感。
6.交流收获。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 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
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 产生的疑问。
7.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
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
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 节的。读了课文,说说
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一)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
远很远的 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
它们是那 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
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 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1)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2)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
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3)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
树是“他”。)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二)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 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
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 色的心情,用恰当
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
的一部分读,他的话要读出同情、伤感 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理,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三)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 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
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 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
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大门的 语言中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引导
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 ,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四)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鸟儿 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她得知树被
“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 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
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 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 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小结:
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
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
友,我终于找到你了 ,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5.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6.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虽然普通 、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
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谈话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
世间最宝贵 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
想说的话写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
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 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
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 ,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
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2.推 荐阅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新美南吉的童话来读,希望你们能
从中读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希望 这些童话中所蕴藏的美好情感能伴你们度过幸
福的童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情意真挚
鸟儿 树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创新教案】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齐读课题)
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
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 br>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
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br>“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 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
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 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轻声读第9—10自然段,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 的愿望实现了吗?
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四)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大 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
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
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 说吧。请大家互相
说一说,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创新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阅读中独立认识生字,能运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
等词语及重点语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 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
思。能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
困难。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打一
动物)
(1)学生互相交流,揭示谜底。
(2)指名发言,并说说理由,教师出示谜底:蟋蟀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
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识记生字,一边读一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课 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
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检查认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一)学习课文1~7段。
1.通过朗读,我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的哪一小
段告诉了我们?(第7段。)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第7段,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课件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
3.指名学生交流。
4.课件引读:
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
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正在这时,一头
大黄牛(从红头 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
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 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
嘴里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
不及防。)
(二)学习课文8~18段。
1.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
谈话过渡:可 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
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1)默读课文8~18段,用“ ”划出描写红头的句子。
(2)出示句子,引导交流: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 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
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 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3)指名交流:在牛肚子里,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
(4)教师评议,课件出示牛胃的图片,教师在图上用箭头标出红头所经过
的地点。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仔细品读句子,
全班交流。
(6)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课件出示:当我和草突然被牛吃到嘴巴里时,感到 ;我
在牛的嘴巴里 ,吓得我 ;我的身子随着
草慢慢蠕动,又进了牛的肚子,这里 ,我 。
我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迷迷糊糊中,我眼前一亮,原来我又回到了牛的嘴
巴,我想: ,可是我已经 。最后随着牛打了个喷嚏,
我和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7)辨析“旅行”和“旅游”词义。
2.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及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机智。
谈话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真是危 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但最
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他的好朋友——青 头的帮助。那
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
(1)课件出示9、11、13、15、 17段,学生轻声朗读,说说从青头身上,
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
给摔到地上了。青头 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
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 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
化的!”
“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
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 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2)指名交流
第一: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课件出示:青头大吃一惊,它一 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
...
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 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
........
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 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引导学生从“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感受青头的着急。
②指导朗读。
课件 出示: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
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 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
..
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
①随机理解“贮藏、消化”。
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并读出语气。 < br>课件出示:“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
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 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
①随机理解“细嚼慢咽”,并指导“嚼”的字形。
②着重指导朗读“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第二:了解青头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懂得运用知识。
①课件出示:
青头大吃一惊, 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
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
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 br>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 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
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 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
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
②学生默读,并选择一节用下面的句子说说看!
青头告诉红头 。(什么)
③学生交流。
④教师评议,并小结:青头正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救出了自己的朋友。并
适时简要介绍“反刍现象”。
3.教师引读重点语句,并小结。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躲过它的牙 齿,牛在这时候不
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
子,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
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 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
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 定能出
来的。”)
(三)学习课文19~20段。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
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地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
三个字:谢谢你… …他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四、感情朗读,教师小结。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 牛肚子里的旅行,这
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3.布置作业: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 误入 求救
真诚地关爱
青头 用知识巧救


【创新教案】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
为基础,大力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 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
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2.最近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齐读
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蚂蚁们一起搬运( ),蚂蚁队长不小心弄掉了一块,经过激烈的
心里斗争,蚂蚁队长让( )吃掉了这块奶酪。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蚂蚁队长带领他的队伍在做什么?蚂蚁队长 是怎样严格要求他的队伍
的?蚂蚁们为什么都服从蚂蚁队长的管理?(引导学生抓住蚂蚁队长的话,体会
蚂蚁队长对队伍的严格要求)。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怎
么想的?怎么说的?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创新教案】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 确读写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屋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 贴的特点,感
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读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倒”,注意“倒”与“到”
的区别。
2.观察课本插图,认识“老屋”。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
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 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
我们来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3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3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
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生字表中列出的本课生字的词
语抄写一遍。
三、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看能了解到什么。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解释“窟窿”(你读懂了“窟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黑窟窿”是怎
么回事?)
3.从第一自然段,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
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 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二)研读二到五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 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
猫请求进入老屋躲避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小猫的关爱。)
(三)研读六到九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老
母鸡请求进入老屋孵小鸡。老 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
(四)研读十到十六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十到十六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蜘蛛
请求老屋:“请再站 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
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蜘蛛, 再站一会儿。)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蜘蛛的关爱。)
(五)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感情。
1.老屋满足了蜘蛛的愿望以后应该倒下了吧?(学生自由发言。)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 了什么?(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
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
情、体贴 )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爱”。
2.感情朗读: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进行分角色朗读。
3.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束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是一座善良之屋、仁爱之屋、同情之屋、体
贴之屋。 让我们向老屋那样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创新教案】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引领学生续编故事 或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观察图片:
1.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看,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他看上去 是一位怎样的先生?这位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
先生。这位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我 们一起和他打声招呼吧。我们
的故事开始了。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一)板块一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长胡子沾< br>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地——长了起来。他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
了身体后面。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聪明的你大胆猜猜。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
富。我们来 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二)板块二
1.一个男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男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我
可以用它来做放风筝的长线了。”男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
3 .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为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呢!
这时鸟太太最希望的就是什么 ?(能有根长绳子,系在两棵树之间)。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预设:
当鸟太 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
宝的尿布呀。”那位鸟太太来高兴地 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鸟太太剪了一段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 宝的尿布。他们再
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四,续写故事,编写童话
1.请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续写故事一:
鼹鼠老 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
面的踩了前面的,可真难走啊! 这 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
有了好主意。聪明的鼹鼠老师想到了什么?她剪下一段胡萝卜 先生的长胡子,让
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
了马路。
续写故事二: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 先生的长胡子。他说:
“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 br>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 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场。
仔细观察这副图,你能找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哪吗?看谁发现得 最多,还要试
着像前面一样给他们编编故事。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3.情境故事:谁 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老师请四位。老师先给四位故事大王
提个要求,你可以大胆地编,但是别人已经讲 过的地方不能重复。老师和其他同
学一起当旁白,还要注意认真地听。
继续续编故事:
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
镜,白菜小姐说:“ 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
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 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
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 :“我的胡子
真是太棒了。”
五、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指读
——齐读。
3.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
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 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
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就是一种
快乐。可是 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
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 ,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颗乐于助人
的心。
4.给故事取题目:故事讲完了 ,可是我们还不知道故事的题目呢,你想给
这个故事取什么题目?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 胡子》,故事的作
者是王一梅阿姨。
六、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
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
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创新教案】
15.《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
美好境界,培养学生 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
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
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 识的字,可以借
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
认识的字把拼音 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 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 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 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 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 br>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 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
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 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 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
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
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
比,加深对“比鹦鹉还 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
一说。 (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 一说它的样子?(指
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
变化?(指名回答,教师 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
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 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
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
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 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
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 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
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
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 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
....
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 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
.....
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谈 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
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 !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 灵性”。小鸟搭
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
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 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
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 更加
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创新教案】
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 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 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
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
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
根基。(蒲公英)
2.介绍蒲公英。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 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
过蒲公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公英。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 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
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 素、
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 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
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 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
傍晚不开放。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春夏之交,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组成
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絮, 每一朵花下面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
个果上,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冠毛的小果组合 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
茸茸的圆球。每当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
它又会发芽长大。
3.质疑解疑。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 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
草地),一起读课题。
(2)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 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
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①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②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 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
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
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 机指导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合拢”,可
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 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
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熟读课文,厘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 2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
就变成金色的了,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 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第二段(第3~4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 的开合改
变着颜色。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四、自由朗读。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
示生词,学 生开火车轮读)
3.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
(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4.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 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 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
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6)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 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
再去经历一回,齐读一、二自然段。
(7)谁来有 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3)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 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
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4)这一部分当中 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
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 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 公英的花
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
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
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 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 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 。他
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下午4
点左右,温 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所以
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绿色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3)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看板书,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
的?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 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
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默写。理解诗句的意思,< br>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与他 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
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
书课题,学生齐读 。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 试着运用工具书
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迷茫的样子。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⑦欲:想要。
⑧淡妆浓抹: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⑨相宜:合适。
⑩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 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
小结。(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 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
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 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也显得非常奇妙。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 br>打扮,都非常合适。)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
问题。
(1)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
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 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 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2)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 有什么相似之处?(西湖就像
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 写,
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
成西子,所 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深入体会诗意。
五、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课件展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了解洞庭湖:洞庭 湖,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
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 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
国第二大淡水湖。
2.导入课题: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 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
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 洞庭》。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
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二、欣赏范读,感悟古诗。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2.自己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同位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4.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全班交流,读准节奏。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
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 浮想联
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景亮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陀螺。)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
(二)感情朗读,交流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和”是什么意思?(和谐,优美。)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
磨拭的铜镜。) < br>(3)教师评议并小结:“镜未磨”三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
平浪静、安宁温柔的 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
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鼓 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
月亮把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 月光下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轻轻地读、读出
柔和的美。)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后两行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里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 ?(这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表现了洞庭
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照应了前两句诗中的“和”。) (3)作者云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
作青螺。)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所见
景色的喜爱之情。)
(4)鼓励学生说 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
在月亮银色的光辉映照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 翠,洞庭水显得更加清澈,山水浑
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十分惹人
喜爱。)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读出惊讶或赞叹
之情。)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小结,升华感情。
1.交流 探究: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
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 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
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 开,湖中的舟山恰
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 br>2.教师小结:这首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
所见;“洞庭山水 ”“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
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
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 下的君山犹如
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3.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五、结合积累,拓展延伸。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像本课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一样, 以山水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是山水诗,
在平时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诗。
2.小组学生回忆交流。
3.小组代表朗诵古诗,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4.课件出示,朗读积累: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课外阅读,积累古诗。
课外搜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古诗,阅读积累,和同学一起分享。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创新教案】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生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祖
国的热爱。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学生自
评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3.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源,通过网上资料及直观形象的展示,
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
4.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利用网络延伸课文,拓展知识面,培养信息收集
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识西沙,初读课文。
1.课件展示:祖国地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
从地图上找 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它是南海西北部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
部分。
2.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 莲,颗颗珍珠
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3.课件展示:西沙群岛风光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
4.出示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 。齐读课题。
“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
5.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二、探究交流,整体感知。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
多?
边交流边出示板书:
海水 颜色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鸟 鸟蛋 鸟粪
2.引读: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
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岛上——(鸟、鸟蛋、
鸟粪多),并且在介绍 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
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边出示板书:海面 海底 海滩 海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三、分段学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西 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读后交流,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这段话写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西沙群岛位于 南海的西北
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第二,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
的地 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
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交流: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色彩?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3.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4.师引读:(请同学看着电脑)大海应该是湛蓝的,然而西沙群岛一带海水
显出——(种种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
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展示:填空:海底有( )、( )、( )。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再读课文,看看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
4.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可不可以把它们
的次序调 换一下来介绍呢?(可以)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
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请你
把在海底 所看到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6.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7.课件引读:珊瑚有的 像绽开的花朵(电脑出示图片),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电脑出示图片),真是——生(各种形状),海参 浑身没有力气——生(懒洋洋),
大龙虾雄赳赳气昂昂的(电脑出示图片)——生(威武)。
8.谈话过渡: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世界,其实
在海中最多的还是鱼。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 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
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 br>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
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出示课件,教师引读:快看,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
(全身布满彩 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
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 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
来像皮球一样圆)……
4.师引读:西沙 群岛的鱼远远不止这些,太多啦!正像人们说的那样——各
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 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
是水,一半是鱼)。
5.“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选
择题。
课件出示选择题: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是:
(1)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
(2)水很多。 ( )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 鱼很多。 ( )
选择③,“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 沙群岛海里的鱼
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
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6.西沙群岛的海底恰似一个美丽奇幻的鱼的世界,让我们再读再体会。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2.老师和你们配合着读好这一小节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 树林),树林里
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
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3.指导朗读,交流感悟。
4.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一句讲西沙群岛的鸟
非常多,鸟儿是这里的主宰。
这一自然段对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生动形象地作了描述。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
发展,可爱的西 沙群岛——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四、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课件展示:海面、海底、海岛的有关图片。
3.学生看图讲述相应段落的内容。
五、总结课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 美、物产丰
富,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
手中 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海面 海水 颜色多
海底 珊瑚 各种形状
海参 懒洋洋
大龙虾 威武
鱼 多
海滩 贝壳 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
海岛 鸟 鸟蛋 鸟粪

【创新教案】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 一定顺序
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
景物的 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谈 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游览
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 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
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
2.鼓励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 读、大声读,读完之
后,再说说自己通过阅读了解到的海滨小城?(板书:美丽、整洁)
2.小组交流: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并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4.课文中描写的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海滨——大海、沙滩;小城——庭院、公园、
街道。
三、质疑探究,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2)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
(5)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1)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2)回忆课文内容,解决以上问题。
①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美)
②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大海、沙滩)
③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④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次小导游。
(1)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2)推举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师生评议。
5.合作探究,探究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件提示: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情况。
(4)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街头,按 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
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 br>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课件出示写法
指导:观察、描写 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
要抓景物特点。)
6.感情朗读,加深印象。
7.谈话过渡: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 ,小城又是什么
样的呢?下面,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四、质疑再探,导学“小城”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 的一句话。(学
生读书、勾画、交流: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2.作者围绕“这 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是从哪些方面对小城进行
介绍的?(庭院、公园、街道)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3.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4.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课件出示庭院图,学生观察,师范读课文。
(1)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2)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3)课件出示:“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
红云中。”
①理解词语:
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
②理解句子。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5)再看图片,加深印象。
(6)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
这些树 都是亚热带树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7)你还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吗?(板书:叶香)
(8)齐读第四段。
(9)总结学法: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5.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五、六自然段。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
(1)课件出示思考题:
①每一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 ”画出。
②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画出,并圈出哪些词用得
好,为什么?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③小城的公园、街道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学后交流,检查自学: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
那么你通 过自学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呢?指名交流。
(3)投影出示句子:“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 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
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一棵棵:树多。
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颜色绿,树冠大,树叶茂盛
①指导朗读。
②出示投 影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公园里到处是绿树,体会榕树的大,树叶的
密不透风。看着这绿树成阴的公园,你 还能用什么句子来描述它,你还想说什么?
(我真想去小城的公园坐一会儿。)
是啊,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休闲好去处。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理解“每逢”,并指导造句。
(4)投影出示句子:“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
成的,踩上 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理解“甚至”,造句。
小城街道的特点还有许多路是用细沙铺成的。你去 过沙滩吗?在沙地上走过
吗?那是怎样的感觉?(软软的,松松的,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样的路
也只有在海滨小城才看得到。这也是小城的特色之一。
(5)齐读第五、六自然段。
6.“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
结全文。)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
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在小结中肯 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学生有感情配乐朗读全文。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小城勤
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
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我 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4.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如 果热爱自
己的家乡,就请大家用一段时间留心观察,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段话,介
绍你的 家乡,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大海(色彩绚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海滨
美丽 沙滩(动静结合)
海滨小城
整洁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小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创新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体会小兴安 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
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大自然 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学习作者抓住景
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经游览过江南水乡——周庄,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
小兴安岭,领略一下 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观看小兴安岭四季风景图,整体感知课文。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小兴安岭是如何美丽呢?让我们 在读课文中发现这种美。(自读要求:①
读准生字,读通句子。②读了课文,你对小兴安岭又有了什么了 解?课文的写法
上,你有什么发现?)
3.你对小兴安岭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根据学生回答, 补充板书内容。(①课
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的。②它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③它有数不清的树木,学习第一自然段。)
4.你是怎么来读好这一段的,为什么这样读?( ①重读“数不清”,说明树
木的数目多。②重读“几百里连成一片”,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③重读“ 绿
色的海洋”,突出了颜色“绿”,海洋也能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④省略号说
明树的种类有 很多。)
5.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思考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小组为
单位, 互相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1)学生发表,师给予肯定。
(2)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①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②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景色诱人)
③读完了,你有什么发现?( 这段话写得很美,概括了全文,主要写了小兴
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段话里有很多比喻句。)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齐读最后一一个自然段,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什么? (把小兴安岭
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6.自由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季节:春夏秋
冬)
7.谈话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朗读去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三、赏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
1.(1)小兴安岭美在四季,美在树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 了小兴安
岭风景最美的地方,此时正好是这里的春天。自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兴安岭的
春天分 别写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融
化的积雪、淙淙的小溪、散步的 小鹿。)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③由读,同组交流读。
2.学生汇报好词、好句。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什么意思?
能换一个词吗?(长出)“抽出”和“长出”哪个好?为什么?(师引导:“抽”
是表示动作的 词语,描写了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
(2)春天到了,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 淙淙地流着。你听到
了什么声音?(溪水流动的声音。)
(3)看,小鹿在干什么呀?(小鹿 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欣赏”是 什么意思?“俯下、侧着脑袋”等词也用得好,让学生可以边
说边表演动作。(通过拟人的写法,表现了 作者对小鹿的喜爱。)
3.配乐播放课件,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小兴安岭的春天还会有什么景象,
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大狗熊、松鼠、小草……)
4.小练笔:把刚才我们说的景物中,选 择任意一样你最想写的,写在这段文
字的后面,给小兴安岭的春天添上一抹更美丽的色彩。
5.想象画面,背诵课文。(配乐)
(二)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
1.春姑娘渐渐远 去,夏天来到了小兴安岭。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
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 画面,小组同学一起学习第三自然
段。
2.你觉得哪些词句描写得特别好?
(1)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 空。
夏天到了,树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
严实实”,这 些词写出了森林非常的茂密。)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森林的茂
密呢?
“封”,挡住了人们 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一个“封”字,形象地表
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 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的小兴安岭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你仿佛看到了……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范围甚至比森林还广,浓度甚至比水还大,使整
个森林都浸染在其中。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
门前的草地上。
“利剑”说明了阳光的强烈。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
丽的大花坛。
从上到下描写具体。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描写小兴安岭夏天的段落。
(三)合作学习描写秋、冬季节的课文内容。
谈话过渡:春姑娘离开了小兴安岭,夏 天也悄悄地走了。让我们带着秋天收
获的希望,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现在老师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自己喜
欢的季节走一走,看一看,读一读,去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
1.体会“秋天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 作者
是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引领:
①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 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
人参等景物和物产来描写。
②抓住:“飞舞 ”“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
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③“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引导理解:“ 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
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 到秋天小兴安岭的景色美丽,进一步体
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体会“冬天美”:
(1)按照上面学会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集体交流:
①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
鼠等来写。
②“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既可以想象
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 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③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 们
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 )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
岭一年四季美丽的图画。一个个有 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眼前一幕幕放映
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选择你认为最美的季节,朗读有关课文内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要求读出
它的美丽。(生练渎、指 名读,集体评议。)
四、激情总结,拓展欣赏
1.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 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
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宝库,是指 物产丰富。
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
而 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
花园。)
2.总 结语: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春天到来,枝新叶绿,雪融溪满,
生机勃勃,到处流淌着浓浓的绿 意;夏天来到,阳光灿烂,枝繁叶茂,各种盛开
的野花把小兴安岭装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坛;秋天,果 实累累,落叶在林间飞
舞,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秋去冬来,雪压枝头,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随风而< br>舞,整个小兴安岭变成了童话般的境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播放视频,欣赏美景 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正等着
我们去欣赏,去开发,当 然也需要我们的保护。
五、扩展活动,课后练笔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小练笔:我的家乡也很美!写一写家乡某个季节的一处景物。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海洋 总
春:抽出新枝 长出嫩叶
四季美丽
物产丰富
夏: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秋:落叶飞舞 果实累累
冬: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花园、宝库




【创新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 学习
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
等手段,指 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
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
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 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 啸着穿过
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 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
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片段列举了风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声、水声、动物的声音,这些事物我 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
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同学们,丰富美妙 的声音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就能
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 们来感
受大自然的声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美妙 演奏 手风琴 感受 激动 乐器 虫鸣 翻动 歌曲
拂过 温柔 狂风 合奏 雄伟 乐曲
威力 打击 热闹 窗户 雨滴 汇聚 小溪 轻快 散步
轻轻柔柔 敲敲打打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哗啦啦 唧哩哩 淙淙 潺潺
(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 òu”,不要读成“zhòu”;“喳”
读“zhā”,不要读成“zā”。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交流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
构成的词。
(3)在平时的阅读和交流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水声:叮咚 淙淙 滴沥 淅沥 哗啦 滴答 咕嘟 扑哧 扑通
鸟声:布谷 喳喳 啾啾 啁啾 叽叽 嘎嘎咕 刷啦 扑棱
动物:唧唧 喔喔 咕咕 嘎嘎 呱呱 喵喵 咩咩 哞哞 汪汪 吱吱
人物:扑哧 喃喃 哈哈 呵呵 嘿嘿
树声:喀嚓 嘎巴 簌簌 唰唰
(5)学生阅读积累。
5.指导写字。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师强调并范写“滴、敲、演” 等字。“滴”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敲”
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支。”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三、读通课文,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 ,自由读读
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4.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风、水、动物)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指导朗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 像呢喃细语,让人感
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 br>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 来模仿一下?(指名学生
模仿沙沙沙的声音。全班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
②教师评议小结 :你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
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③指名读,教师作适当评价和指导。
(3)谈话过渡:微风是轻柔的,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指导朗读: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 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
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你们都听过狂风吹起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生模仿狂风吹起的声音:
“呜呜呜!”)
②你看,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
起来了,激 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
吗?(学生自愿举手试读,师生评议 ,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 的,让我
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6)教师小 结:这段文字写得真美,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微风的温柔,再写
了狂风的雄壮,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写得如 此生动细腻,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
般。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7)谈 话过渡: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水的同学们,你们都勾画了
哪些句子呢?把你的感受和我们说一说 吧!
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 的音乐会便开始
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
的房子, 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声音多好听,这 声音多美妙。
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我们叫作拟声词。谁能把小雨滴落在这些不同地
方发出的美 妙声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自愿举手朗读)
②指导朗读:在同学们的阅读声中,我仿佛感觉到 这些小雨滴落到
树叶上了,声音那么清脆好听。这些小雨滴落到房子上了,多么深沉有
力。这些 小雨滴落到窗户上了,像风铃一样清脆悦耳。
③自由朗读。
(2)课件出示句子: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
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 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朗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②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小雨滴敲敲打打,一 场热闹的音乐会就开始了,
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谁来读一读? 在
朗读中表现出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
湃。
③个别读,齐读。
(3)教师小结过渡:从一首欢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 阔的海洋大合唱,
水真是大自然里的音乐家。快来看啊,大自然的动物歌手们也来了,生活在这充
满音乐的自然里,他们多么快乐啊!谁想读读这一段?
3.生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句子分角色读。
①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②走在公园里, ;
③坐在一棵树下, ;
④在水塘边散步, 。
⑤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
四、诵读课文,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3.小组代表,展示背诵。
五、拓展延伸:
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天,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 自然,
走进公园里,去倾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美妙,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请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风 呢喃细语
美妙 水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动物 唧唧喳喳 唧哩哩
…… ……

【创新教案】
22.《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 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
会父亲的爱鸟情感。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并造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解说,引导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在欢快的鸟语声
中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学生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抽查学生认读情况: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难读的字。随时纠正读音。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做“摘树叶”游戏。在游戏中交流小组识字的情况,鼓励学生用 自己喜
欢的方式识字。如,猜谜语、编儿歌、形近字比较识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字
等。
6.“我会读”:用词语卡片抽读词语。
(三)引导探究
1.按照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
欢树林和鸟的语句。
2.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
画作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
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
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① 织交流汇报。
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
用 鼻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
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 风,叶子为什么在动?”“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
他生怕惊动鸟。“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 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
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 呼吸着,
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歌唱了。”“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过了 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
人打中。”父亲说:“黎明时 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抓住这些句子进
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 亲”的神态、动作、语气
及教师导语煽情等多种方法让同学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
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通过父亲看叶知鸟、闻鸟有味、知其快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怕鸟受惊感受父亲对鸟的了如指掌, 感受那份难得的感情,感受父亲对鸟的熟悉,
感受父亲对鸟的爱。
(课件出示)看叶知鸟、闻鸟有味、知其快活、怕鸟受惊
(2)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的态度变化 的词句:茫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
上下文理解“茫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护鸟)
教师小结:是 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什么?
(引导学生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 br>4.分角色朗读父亲与作者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
会父亲对鸟和树林、 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件出示)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1.教师小结: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一句中我们体味 出孩子的爱
鸟之情、护鸟之愿。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
友谊 ,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
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 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它们的朋友吧!
2.读一读,演一演: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曲人与动物、 植物和谐相处的动
人的赞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加入这动人的旋律吧!分角色朗读:请同桌分别演
父亲和小朋友,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
同学读小朋友的话,老 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3.想一想,写一写:在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 br>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
同学续写后面的故 事。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3.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写下来。
(六)课后作业。
搜集我们家乡野生动物的相关资料。

【创新教案】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教学时,以题目 为中心“带刺的朋友是谁?”引出。然后了解发生在刺猬身
上偷枣的事。最后,又回到课题,文章题目起 得好,“带刺”有着双层含义,并
和文章内容相对应。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作者文章无处不在的对刺
猬的喜爱之情。
关于体会句子中对事物的动感及感受的描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在
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这种写法。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有声有色有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教师导言:同学们在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结交了 许多朋友。有的给你
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23 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 (2)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
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 物为生。如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和水果。
(3)刺猬适应能力强,疾病较少,没有传染性疾病。
(4)刺猬冬眠。冬眠结束,刺猬醒来 ,当气温上升到10度时,刺猬会感到
非常口渴,急切地寻找水源。
5.从交流中可 以看出同学们对小刺猬了解还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小刺猬。
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下面我们 就来了解作者笔下的小刺猬。
二、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
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3.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1.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
枣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指名交流,并齐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 轻轻摆动,如同无
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全班交流,教师 小结。(这段话抓住红枣儿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
味”来描写红枣,尤其是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红枣的样子。在我们写作文的
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齐读第一小节)
5.谈话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文中 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
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课件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学生自由朗读。)
2.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
情。
(1)教师引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谁知道“钦佩 、本事”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谁能用近义词
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3)“高明”又是什么意思?(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3.谈话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
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浪纹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
本领高明的 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5.教师利用课件引读第2~11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1)一天晚上, 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 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
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 哗作响,红
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
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3)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 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 ——(“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
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 火地跑去了……)
(4)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6. 谈话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
确十分高明。尤其是从他偷枣的 动作中更能感受到它的聪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第十自然段,标出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7.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指名朗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
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 一个滚儿。你猜怎么
.......
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 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 地跑去
..
了……
8.请同学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这句话作为开头,用自 己的话刺猬
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
这8 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
来挑战一下?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它先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爬向伸出的枝条;再用力摇晃,树枝 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然后噗的一声掉了下来,慢慢地活动起来,匆匆地爬来爬去, 把散落的红枣逐个
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最后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9.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聪明机灵)
10.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段,看能读懂什么?(小刺猬迅速
隐藏,进一步表现了它的聪明机智。)
四、细读感悟,总结拓展。
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请同学 们自由朗读
课文,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智。
2.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 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
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 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
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 之情。
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红枣成熟
刺猬背枣 爬 摇 归 打滚 扎 驮 跑
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创新教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
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 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
(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
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 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
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 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
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 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
里的小孩得 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
人写 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
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
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 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
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
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 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
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 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
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 否”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
一般将古文 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 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
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 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
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
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
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
从地上捡 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
冷静。)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
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七、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 月亮里面什
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
有瞳 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创新教案】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
得知错就改是 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
雀,告诉我们 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惹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 ”画出表现列宁喜
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 ” 画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
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体会列宁爱灰雀: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
的体会。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课件出示)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br>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课件出示)②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从而感
受列宁的急切心情。
(课件出示)③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
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引导、鼓励学生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
和惋惜。读出语气。
(2)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课件出示)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
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 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
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 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
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 的灰雀,不再 地
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 地说:“我
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 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1)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解“果然”的用法。
(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 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
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他是诚实的?
(3)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4)指导朗读: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 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
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1.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 br>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
受,用“爱”写一 句话: 爱 ,因为 。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 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男孩、灰
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铁佛寺-新课标全国卷


嘉峪关市一中-贫困生证明


绵阳市人事考试网-男性表白日


曾泳醒-江苏英语三级成绩查询


泰山学院图书馆-圣诞祝福语


生活的色彩-中红博爱


2017假期-北外分数线


夏洛特烦恼经典台词-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