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872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7: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州市校讯通-大学迎新标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数一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
——“数一数”。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 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
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
会 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
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 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
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
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 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
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 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
本节课 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
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 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
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
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
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 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 1 -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
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
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
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
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 种感官协同活动,做
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
学生的认 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
之间的信息 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
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
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 2 -



轻松的谈话交流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节课
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程,会显得比 较自然有效。 亲爱的同
学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在明
亮的 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数学
知识,可能有同学心里纳闷儿:数学有什么 用啊?老师给你举一两
个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钱买东西,大的如控制宇宙飞船上天都要
用到数 学知识。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
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 我们的数学书上有许
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呀!同学们,你
们愿意学 好数学吗?只要你们爱动脑筋,多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们 感到自己的本领一
天一天地增长时,该是多么愉快呀!
2、层层推进,学习数数。
(1)口头数数
你会数数吗?(分三个层次进行) 从1数到10,试试看。伸
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集体交流:先请几
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或数得不好的同学试着数
几次。
(2)看图数数
①激发观察兴趣看书第2——3页彩图。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 br>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这是一个
富裕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 第一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

- 3 -



了。同学 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接下来
全班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这里 随时提醒学生:还
有什么?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 随意说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
照数目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一次教学数出数量是
1的人和物;其它数量的人和物。这里仅介绍1的教学。一面国旗、
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回 答后,教师及时指出:像这样,
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同时在国旗图案旁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在教学数其它数时,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 四个同学在小
小气象站观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
③认读1——10 各数。10个物体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材
第4——5页看一看每一个集合圈里的物体的个数和旁边 的数。 按
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数的认读能
力,我在这里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10,请学生抢答。
④猜数游戏 背对抢答学生出示1——10的卡片。允许学生提示:
“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 学 生在帮助下所猜出
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
生的数感, 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知
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⑤数身边的物体。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
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 识的过程。所以,我设

- 4 -



计了这个供学生主动 探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物体,
并且用数量来加以描述,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内化,进 一步使学
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小结。
四: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
势而设 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画图,
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 爱的图象刺激学生的
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忆的加强。
五:说课综述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倡导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做到了既突出重点,
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 5 -





说课稿 1-5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 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
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 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
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
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
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 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 解基数、序数的
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
读、会写这 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 生活,
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
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 6 -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
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 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
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用1— 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
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
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 ,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
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 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
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7 -



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实践
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
重视学习方法 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
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
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 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
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 思维
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过渡的,他们需要
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
数的大小 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
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 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 ,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
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 计提供了富有
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 8 -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
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
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 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
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
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 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
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 一比,
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
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
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
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 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
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
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 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
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 9 -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 得很简洁,这样既突
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
要 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
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 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
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
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
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学生分析
儿 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
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 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
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
他 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
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 步的空间观念。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 水平,
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知 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

- 10 -


< br>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
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 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 度
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
活动 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
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
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
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
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 ,然
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
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 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
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 的小朋友
放得又快又好。

- 11 -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
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 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的 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
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
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 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
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
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 12 -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 力吸引到投影屏
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的一般 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对几种 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
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 是促使学生形成几
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 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
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
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 13 -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 学习,对几种立体
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
出了 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说课综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 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
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
用多 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
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 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14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分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分类》。
一、说教材
《分类》是九年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
类,发展到根据事 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
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
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 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
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进
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 理,让学生跟随
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比一比超市,创设情境导入,
并在这个情 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
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 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
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
性,密切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
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 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
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

- 15 -



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
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
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
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 生活经验,激发他
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
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
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 16 -



课前 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小手举个不停,“去
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 一个个稚嫩的回答从孩子们口中
急切地蹦出来。
“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 去逛超市,好吗?”
接着播放比一比超市的录象画面,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
起来, 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享受他们体验、交流的快乐。
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 了什么?洗洁净是怎么摆放的?
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找寻,就
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物品分类。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分类,教师适时出示
课件。
(一个房间里到处凌乱不堪的物品,有衣服、文具、杯子、玩具
等)
教师简单介绍课件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房间的物品需要进行分类
整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派代表上展示台操作课件,进行分类整
理。随着学生的操作,房间 里各类凌乱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紧接着教师提出疑问:“你对这样的整理结果满意吗?” 马上有眼
尖的学生发现衣物混在一起,还可以进行细分,上衣与裤子应该分开
摆放。

- 17 -



2、实验操作。(细分)
(1)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五组物品:铅笔、玩具、茶杯、衣服、
鞋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实物的第一次分类。小 组讨论热烈进行着,
学生与同伴们交流着,操作着,对同一类物品进行第一次试分类。
分 好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自己组整理分类的结果
以及分类的方法,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 。
师:你觉得他们组分的怎么样,为什么?
(2)师:桌面上的物品经过小朋友们 灵巧的双手整理,既美观
又便于我们寻找,真不错!请大家再想一想,你们手上的东西除了可
以 像现在这样分,还可以怎么分呢?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动手开始进行第二次不同标准
的分类。
在讨论中,每组 学生多找到了好几种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讨论
越来越热烈,教室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都为自己能不断 有心得发现
而兴高采烈,兴奋不己。
接下来,教师还是请小组派代表上展示台汇报方法, 并相互评价。
学生们在小组互评中得到启发,又对物品进行重新分类,大大激发了
学生不断探索 、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
总结性评介。
3、教师小结:看, 刚才又脏又乱的房间现在变的多整洁多美观
啊!主人回来一定会感谢你的,为自己感到骄傲吧!希望你们 以后可
不要像房间主人一样,要做一个爱干净、会整理的能干的好孩子哦!

- 18 -



(三)实践应用,延伸知识
师:超市的果蔬专柜里又进了一批新鲜蔬菜和水果,想请小朋友
们帮忙摆放,好吗?
展示模拟货架,每个小组分发一袋蔬菜、水果图片,请学生以组
为单位把手中的图片进行分类摆放,贴到 对应的货架里,最后同学间
互相评价,活动结束。
四: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 式的板书。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
势而设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 画图,
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爱的图象刺激学生的
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 忆的加强。
五、说课综述
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按单一标准、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体
验到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引导者,组织者和
参与者的角色得到淋漓尽 致的发挥,让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共
同提高,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 19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6和7的认识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 分,主题
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 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 内容,包括两
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
类似的题目 ,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
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 也标志
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
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 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
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 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
环境等 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 20 -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
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 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
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 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
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
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共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 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
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 姑娘呀,
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
来了一份礼物(电 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
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 设计这个环
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
应用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

- 21 -



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
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 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
开教学。
1、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 有序地观察,借
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
过多限制, 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
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
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 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 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
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 、热爱家乡的思想感
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
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 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
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

- 22 -



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
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 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 大括号
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
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 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
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 叙述图意的
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
这对于学生进一 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 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
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 来,根据加法的
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
或者用男生 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
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 扎小辫的3人;低头
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
定势。 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
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
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 行比较,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
作交流,教师没必 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

- 23 -



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
利用电脑的优势,我 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
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 辨析。而当问号
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
的教学,意 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 中的得数。同时辅以清
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
我 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4、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 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
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 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
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 面
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
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 《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
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 列式解答问
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
组等,意在让学 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
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 行爱护动物、保
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
者课外进行 ,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

- 24 -



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 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
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 生在日常
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
是爱数学的小博士 。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
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四、说课综述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
知识由浅 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 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 25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8和9”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把8
和9的 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
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 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
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
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
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 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
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 br>不同。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 过让学生动手
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
在观察中思维 ,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

- 26 -



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 学全过程,注意学生
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
的学习 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
的教学环节。
三、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渴望动手
参与的 愿望强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和9的 认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
热爱情感和培养学生对城市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 的数量
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8和9的物体有:
(1)校园两旁有8棵树。(2)花坛里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4)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5)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6)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 27 -



学生数以上“8”和“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
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 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
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
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一 个
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 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
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展评。最后全班同学都 把自己收集的数据
张贴在教室四周并自由交流、评议。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 信息,感受8和9的数的意义,
形成良好的数感,同时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
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 颗、
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
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 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 生通过填空,
熟记0~9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学生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 28 -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互问
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快速数出
点子数的方法。
【引导学 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
点子数就能很快地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
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 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
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
间 。】
(五)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 29 -



给从左数的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而在认识6和7的 序数意义
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
了些调整,设计了 将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揉合在一起的练习,学
生通过练习,弄清8和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 义区分开来,
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把做好了的练习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作
业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
(六)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
现满意吗?
(要求学生把调查实践作业和课堂上得到的奖励,课后收录到成
长记录袋里。)








- 30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0的认识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
《10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 先显示一幅主题
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
两个数 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
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 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
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
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祖国、
热爱集体的情感。
3、教学重点:
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4、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10的组成。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 31 -



二、说教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
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数学抽
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 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
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注意为学生提 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
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整节课以小朋友们为国庆节学校所举办 的活动而积极准备为主
线,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
们在 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
数学的魅力。同时增进对祖国,对集体的 热爱。
(一)创设情境,引出“10”
国庆节即将来临,学校为庆祝祖国的生日要 举办放飞和平鸽的仪
式。一3班的老师和同学正在为活动而做准备,一起去看看!——出
示主题 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创设的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 32 -



(二)观察、操作,认识“10”
1、引导观察从主题图发现了什么?并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初
步认识10。
2、多媒体情境:吴瑾同学为学校准备了一大堆气球,数数,是
几个?怎么数的?
揭示课题:10的认识
3、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取出10根小棒。
4、联系生活,找找有关10的事物。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由具体有趣 的事
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
用数表示事物和数在交 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个环节,通过
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 象到数的
过程。找找身边的“10”,给每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
充分的活动中 ,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有关10的例子,感悟数与生活的
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三)演示、思考,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比较
1、多媒体情境:小朋 友们已经为学校的布置折了9朵花,这时
陈丽同学又折了一朵,现在有几朵呢?(思考领会,9添上1是 10)
2、多媒体情境:礼仪小天使排队(结合练习九第1题)
小天使们按号码排队,可其中的几名队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
你帮帮他们!


- 33 -



(为了帮助他人,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配
合多媒体的演示,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中掌握了1-10的顺序。)
3、多媒体情境:学校演播厅里正在准备试播,一起倒计时。(结
合练习九第2题,倒数10-1)
4、多媒体情境:郭名负责清点乐器队的人数,可发现打鼓队和
敲锣队中的一队人数给少了 ,是哪队人数少了?(合作探究,得出9
〈10,10〉9)
(生动情境的营造,引起学 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在交流、暗示、
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热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解决情境问 题
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沟通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
(四)学习迁移,掌握10的组成
1、多媒体情境:林可看大家准备得很辛苦,便从家里带了10 瓶
饮料要个伙伴们喝,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想分为两个袋子装,她可
能会怎样装呢?
2、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汇报不同的分法。(结合汇报情况,多媒体演示10的组成)
4、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10的组成?
5、游戏:师生互动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
10。
生生互动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合起来是10。
(从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 流,都体现了使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允许学生用自

- 34 -



己已有的数的分成经验,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 同的学生在学习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并在游戏中化抽象为具
体,化枯燥 为愉悦,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五)学写“10”
先让学生观察后说说10的书写,后由老师讲解示范,生练习在
田字格写10。
(六)儿歌固新知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
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边做拍手游戏边念儿歌,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
学。)










- 35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数学乐园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
活动——“数学乐园”是根 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
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 味性的
活动材料和“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
历数学知识的应 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
数学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
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
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
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如 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
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设计理念

- 36 -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
用知 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
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
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
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1: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①说数 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
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 头。
②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
话。
③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
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字娃娃 ”一块儿做游戏。
④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
生在 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
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 37 -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 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它
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 点
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
3、4……的顺序走 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
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可能 是怎样走的吗?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
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 ,如,“从1走到2有
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
行 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2:对口令游戏。
1.(放快节奏鼓点音乐)师生对口令,如师说“我出3”,生答“我
出5”,复习数的组成。
2.同桌互对口令,复习数的组成。
(四)活动3:送信游戏。
学生 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每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反面写有一
个数字的信封,然后请学生把桌面上的得数与 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

- 38 -



卡片放进信封。
请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学生表扬自己。
(五)活动4: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
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
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 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
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
个易混的概念。
(六)活动5:投掷游戏。
布置好游戏场地,教师点几位学生按规 则向篓里投球,共10个
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学生当评判员,用圆片贴在黑板上表
示 投进球的数量,之后请其他学生当“小记者”,报道几位学生的投球
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学生说说 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
算法。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 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
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 你们想不想学
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
中的“小小数 学家”。


- 39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
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 br>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
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 加、减法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 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 养学生
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
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
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 、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 40 -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 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
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
育。)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猜测]9、15、16、20……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 41 -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
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
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 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
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 42 -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
说]
师:刚才都 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
个十几,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组成,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
[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
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 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
数)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
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 43 -



师:比16多1是几?生:17。
师:19比20少几?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
我提得更好?
[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
内交流]
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
(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

- 44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钟表
一、教材分析
《认识 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
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 认识,是学生建立时
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
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 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
的知识。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 都
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
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
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
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 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设计思路

- 45 -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在和两位新朋友(时 间老人和琦
琦)交谈着;整个背景都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琦琦的一天”来设计的。
这样的设计 不仅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
生与数学的距离,促使他们愿学、好学、乐学。 时间这一数学知识,
本来就是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的,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更需要体
现以生 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随意地玩自备
的钟或电子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 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
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
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
性。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日出东方,配有闹钟“嘀嗒”声。
(2)引出主题图(由教材第91页主题图改编)。
提问:
①琦琦正在干什么?(学生:起床。)
②你知道琦琦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学生:6时。)
③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 46 -



(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
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 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
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
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 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
体长,我叫分针;我的身体短,我叫时针。) ……
电子表:
①由数字表示时间。
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
2.认识整时。
(1)创设情境。
课件依次出现“琦琦一天的生活”。
①观察画面,说一说琦琦接下来的一大是怎样安排的?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③学生反馈(随着学生反馈情况,依次出现与主题图相对应的6
个钟面)。
④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
一定的顺序。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6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 47 -



②学生充分交流,得出:
A.分针都指着12(点击闪烁)。
B.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点击闪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
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2时。(边叙述边板书写法。)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①出示连线题。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
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③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④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
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⑤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板书:(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⑥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
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选完成第92页练习题并分组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

- 48 -



正在干什么。
(1)投影展示结果,集体订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琦琦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
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 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
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引导做第1小题)。
(1)出示第1个钟面。<>
(2)提问:
①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②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3)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4)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要求:
(1)添上时针、分针表示整时。
(2)在方框里填上电子表所表示的时间。
(3)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准备干什么?
(四)小结。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
和时间一起赛跑!



- 49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
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 确立了本
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
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
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
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
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 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
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
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 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
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 的

- 50 -



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
穿 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点,本
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
两组的总人数。让学 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
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
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 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
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 体会凑十法
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
得出结果。在摆 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 低 年
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
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 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
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 互相矫正,
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 br>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 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
写结果。

- 51 -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动手的活动 ,
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
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抽 象思维。



- 52 -

行色匆匆-支行行长述职报告


保护环境的文章-马来西亚留学网


今年一本分数线-往事作文


新年动态图片-三八节致辞


天津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复函的格式


迎接新年-美术教师个人总结


苏州农业职业学院-非走不可的弯路作文


香港租房-亲子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