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萌到你眼炸
585次浏览
2020年09月12日 0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毕业寄语-员工评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全册分析
(一)本册内容:位置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认识时间、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 2 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
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 br>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
分为口算和笔 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
整十数口算。
(三)其 中,认识时间这一块内容,学生在上册教材中掌握整时和半时的基础,
学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同时,学 生在上册教材中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
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 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
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br>除此之外,“找规律”和“统计”都是这册教材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以前是作为常 识,现在是作为必
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正好是对应一个空间方向,这里的位置是用2个数
确定平面位置。
第一段教学要求: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材说明
1.上下:利用儿童认识空间的规律来学习,按心理学6岁儿童完 全能正确
认识上下的关系,教材p1主题图南京长江大桥,从空间上区分有三层并进行相
对的上 与下比较。
①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上下的位置关系是
绝对的;
②三者比——对于三个物体 ,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体会上
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③汽车下面有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去比较,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让学生去探索问题。
2.前后p2
1


①主题图是排队上车的情景,学生对排队的人数进行比较,感受前后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上下相同;
②教材提供站牌图作为教材资源,教学时可灵活应用。
3.左右p3
根据儿童认识“左右“的规律进行安排,6岁左右的儿童能正确理解左右这个方
位。这里分三个 层次来安排:
①建立左右标准
以自己的身体两半为标准,儿童 首先把自己的左右手联系起来进行识别。例
1,老师背对学生举右手,学生模仿,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上学期听课“0的认
识“书空,老师面对学生书空,学生也跟着,比划笔顺就写错了),像p4做一做1,都是以身体两半区分左右标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左右手习惯性分
工(写字、吃饭、举 手等),还有像做一做第二题也是以自己身体为标准确定左
右位置(介绍前后、左右的同学)这样不断通 过实例让学生建立左右概念。
②左右的相对性p4例2
设计活动 两位同学面对面站着,同时伸出你的右手握一握,产生思维冲突,
都是伸出右手,为什么方向不同,这里 可以让学生交换位置,感受左右手的相对
性,帮助学生建立左右相对性的概念。另外一个活动通过摆学具 让对面的学生建
立左右的概念。
③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p6。生活中的数学,交通规则。
4、位置
作用: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座位、电影院、戏剧院。
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编排:
①从学生座位引入,让学生介绍以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再让学生介绍自己好
朋友的位置 。
②猜一猜“我是谁”。课前要求每个人做一张卡片,标明前、后、左、右同学
的位置。 活动时由老师先洗牌,打乱座号顺序,然后任意抽出一张让同学猜一猜
“我是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 兴趣参与活动。
四、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


①“上下”、“前后”尽量让学生独立判断。重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
对性;
②“左右”引导学生先以我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他人或自然物为中心进行辨
别。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要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帮 助学生建立
概念。“位置”结合生活实际描述几行几列就可以了。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三个练习,前2个解决计算问题,第3个
解决用数学)
二、教材说明
这单元与义务教材相比,编排教材内容有很大变化,原义务教材在 口算方面
安排是十几减9,十几减8,……递次减到2。计算方法主要是想加算减。现在
把教材 内容压缩为2个部分,十几减9(含用数学),十几减几(含用数学),
在教学计算的同时,还有用数学 综合应用。
1、口算
①主题图p10是学生熟悉的“游乐图”情 境,这里有4个小情境以解决4个
问题(买气球、买风车、猜字谜、套圈圈),教材以卖气球为例,卖气 球阿姨手
里有15个气球,卖了9个,问还剩下几个?引出15-9的算法,教材呈现两
种计算 方法,一种是“点数法”,另一种是“想加算减法”。
套圈圈是通过两个学生对话形式给 出条件来解决几个没套中?卖风车和猜字
谜都是以图为情境的形式。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中发现计算问题 ,用自己的计算
方法加以解决。
②P12,例1,“十几减9”
在主题图的基础上算“十几减9”,主要通过风车摆一摆,算一算,重点理解“想
加算减”和“破十法” 的算理。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材,降低说理难度,不出想的
思路,算法多样化,教材只呈现2种形式,其 他“算法”以你喜欢那种方法?还可
以怎样计算来呈现的。
③P15,例2。“十几减几”
3


教材以“小猫观鱼”的情境图呈现13-8=,13-5=的教学思路同例一。
2、用数学
p19,例3。上学期用数学解决问题可以用数出来的方法,提供信息比较直 观。
本册用数学,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一般是用对话形式来
解决。教材 呈现的情境图,要求的问题结果,不能用点数的方法,必须通过分析,
计算出来,如:踢足球。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了解计算是隐藏在生活中, 不但要解
决计算问题,还要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验、反思,不断优化自
己的算法。
4.加强适当的有效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按课程标准要求,这个学期20以
内的口算要比较熟练,比 较熟练每分钟要求正确算8-10题。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一、教学内容
1、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

二、教材说明
1.体会平面图形边的特征p27,例1
长方形通过对称轴折,体会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通过对称轴折(对角线也是对称轴),体会四条边相等。
2.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
通过摆、拼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如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可以拼成一
个正方形;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6个正三角形拼成正六边形,若干
个正 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等等,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3、立体图形的关系
4


通过搭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材在三个例题后面
设计三个操作实践活动
。 ①做风车;

②剪正方形;③长方形纸做圆筒。
三、教学建议
上学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搭拼,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
重点在于画与拼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这些内容比较简单。本学期教学不
能重复上学期 的内容,但也不要拔高要求。这个学期学习这部分内容,要突出动
手操作活动的重要性,主要体会平面图 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材说明
1.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的认识”只学到20以内的数,现在拓展
到10 0以内,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都能准确数出100以内各数,但怎样数得快,
这就需要对数感的培养。 P31百羊主题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只羊,再数一数,
感受100比20多得多。例1数各种实物,如 花生、糖果、小棒,学生通过数逐
步感受100有多少。
2.培养估算意识。
p36.2的练习是一幅皮球图,让学生估一估、算一算。估算一般要有参照物。
用一 列球的数量为参照物,或以红皮球、蓝皮球为参照物进行估算。P44.8,培养
学生猜数意识,猜数要 有范围,一般是采用目测或试探的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词语描绘数的大小。
P40.9,通过三个鱼缸的金鱼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如
多的 多,少的少,差不多等,按课标准要求用这些词语来描述)
4.实践活动。
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大部分设计成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让
学生去发现 、去探索、去解决(模仿生活、游戏形式),本册做个尝试,对知识
进行探索,教材通过摆圆片,巩固1 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数的组成,同时还
让学生探索规律,摆圆片表示不同的数。
具体做法:把圆片先放在个位,再一个一个往十位上挪,让学生在摆圆片过
程中感受探索规律的兴趣。归 纳其规律: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5


一、教学内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旧版、新版);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人民币的
简单计算(换算、标签、简单计算)。
二、教材说明
1.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①从实际生活中引出人民币的认识。 P46的主题图提供超市购物、上车买票、
积攒零钱等三个情境,这些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引出人民币 在社会生活,商品
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②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个整体的认识。
人民币从质地上分有纸币和硬币, 从版本上分有旧版和新版,从面值上分有
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 、2角、1角、5分、2分、
1分(出书时新版的5元、5角还没出版,也可在课堂上介绍一下)。
2.通过操作认识人民币。
P48例2、3、4,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元、角、分的关系。
3.简单的计算。
p50,例5,简单的计算,实际上是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这个内容比较难,
教学 时一定要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
P50例6,出现了购物中商品价格标签用小数表示。 教学时应回避小数意义
的教学,只要介绍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元,小数点右边第一< br>位是角,第二位是分,但教材只出现角不出现分。
P51例7,模拟购物活动, 巩固标签的认识,计算购物的钱,这题解决人民
币购物过程用加法计算问题。
P52例8,通过购物,计算购物的钱数,付钱的策略,核对找回的钱是否正
确,这题用减法计算。
4.配合本单元,教材P86还设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巩固对人民币的
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多设计一些摆、换人民币的活动,让学生认识人民币。
2.把握好教学要求:
①小数只是表示物品的价格,不是教学小数的认识。
②大面额的人民币只是让学生认识,不要求人人都掌握。
③人民币的计算只是简单的,一般是相同单位的相加减。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4.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说明
100以内的口算是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一定要 加以重视。本
单元与原义务教材相比,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做一些调整,原义务教材加减运算穿
插 进行,先教不进位加法,再教不退位减法,然后教进位加法,再教退位减法。
6

实验教材先教加法再教减法。在教加法中先教不进位再教进位;在教减法中先教
不退位减法再教退位 减法。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
P57的主题图,通过 欣赏郁金香的情境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问题。郁金香
的摆放,提出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紫色郁金 香原来有30盆,搬走10盆,
还剩下多少盆?解决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P61例1,通过发书这个 情境提出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数学书有多少本?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算理是通过操 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P62例2联欢会买矿泉水。咱们班有33人,每人1 瓶够吗?这样的问题,
计算结果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买矿泉水的瓶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再做< br>回答,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算理也是通过
学生的操作活动加 以理解。教材中呈现两种算法,学生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P67.1,p68 .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方法同加法一样都要通过创设
生活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再通过摆小棒 说明算理、理解算理、掌握算理。
P72.3.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 问题的能力。这里主要解决相
差问题,说具体一些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这部分 要求
与原义务教材不同。
P73例3,通过“作业评比”,提出“小雪比小磊 多几朵小红花”,计算12
-8=4(朵),降低说理的要求。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一、教学内容
认识几时几分。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展开的。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
联系非常密 切,教材p81是通过师生上课这个生活细节为切入点来认识时钟。教
材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细。
1.分层次编排认识几时几分。
①P81,例1,先5分5分地数。 先介绍钟面有几大格,每2个大格之间有几
个小格,分针走过一个小格是1分钟,5个小格是5分钟(一 个大格),教材分
针走过的区域用红颜色来表示,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编排:主题图 读出时间 两种表示几
时几分 1小时=60分。
②p82例2,1分1分地数。在例1的基础上,先5分5分地数,数出4时15分
后再1分1分地数 出几时几分。这里难的是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认识不难,
时针认识比较难。老师们要通过动态的拨针 演示,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变化来
确定时针到底是几时,这样逐渐突破难点。老师们还要注意新旧知识 的联系,结
合上学期的学习内容,说明为什么半小时等于30分,比如说说2时半为什么是
2: 30。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
7


①p83.1教材采用12时计时法,通过四个活动把一天时间排列起来,让学
生体验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老师们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上午、下午、晚
上说出一天的时 间。
②p85.8快乐的星期天,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时间的关系。四幅图按照小朋友< br>一天的活动顺序呈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四幅活动图与下面时间相
对应地连起来。这 一题可放手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
③本单元还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了解升、降国旗的时间和火车票标明的时间。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直观操作,认识几时几分。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几时几分。
3.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教室里挂钟表,让学生经常性的认读。
第八单元:找规律
“找规律”原义务教材没有作为必学的内容来要求,只是作为思考题,供学
生选学。现 在作为必学内容。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和数学规
律,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叫做规律。
一、教学内容
1.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2.探索数字的排列规律。
二、教材说明
p88主题图,结合学生的 生活实际,从联欢会上排列的“灯笼”、“小旗”、
“小花”、“跳舞的学生”等,让学生通过图例来理 解“规律”的含义。
编排特点:
①p88例1、2、3,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②p89例4,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
例1-例4 的共同点,都有基本的循环组。 例1是1面红旗1面黄旗循环,
例4稍有跳跃,它的基本循环组是1个、3个„„,为例5作铺垫。
P90例5是数形结合,把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结合起来,从数量角度
发现规律 ,寻找规律,但它还是有循环组。
P91例6,把比较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结合起来 。它没有基本的循环组,
只是从数量角度发现规律,它是等差数列,相邻两数差一样。教学时把相邻两数
的差都要写出来,让学生初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含义。
P91例7,完全脱离直观,真正从数量角度去探索规律。
三、教学建议
1.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表示规律,培养观察、猜测、
推理能力。如:通过猜一 猜、找一找,摆一摆,演一演等形式进行。
2.采用先独立思考、探索,再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
第九单元:统计
一、教学内容 1.收集整理已定的和随机的数据。 2.用简单的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
二、教材说明
8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原义务教材中,低年级只是渗透统计思想,到六年级才开始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课程标准要求从低年
级开始学统计,每个 年级都学,体现螺旋上升的过程。
1.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表 示,回答简单的问题。P
93.1让学生统计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绘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 题。

2.收集整理随机出现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并回 答简
单的问题。P94.2让学生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也可以灵活选取素材,结合学
生生活 实际统计户外活动的人数,如拍球、踢毽、跳绳等;或统计喜欢吃水果的
人数,如柑、桔、苹果、梨、桃 、草莓等;或统计喜欢吃蔬菜的人数;如白菜、
花菜、卷心菜、青菜等。
三、教学建议
1.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2.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本地学生的
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

9

贵州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财务述职报告


公众演说-青年节活动


七夕歌-我的双休日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借款协议书范本


平安夜是哪天-迟到检讨书范文


北京密云二中-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西南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技术学院-农家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