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见错题解析

余年寄山水
874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01: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青岛市人事考试中心-九年级物理试题


小学数学常见错题解析
引言:短板理论
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 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个定律
被称作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 壁上最高的那
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最薄弱的地方是提升价值最大的地方,
小说《明天战争》中主人公常说的那句话“问题解决了多少、战斗力就能提高多
少。”就是对此的通俗解 释。

短板理论应用到学习上,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不断的审视自己,掌握自
己学习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
通常,优秀学生区别于其他同学最大的特征,就是善于借助常 规考试以及各
种测验的机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的调整学习策略,不
断 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明确努力重点和方向。始终做到学习有重点、有目标、有
计划、有方法。
1、钟表上的数学知识


◆ 错误分析:
1、易错级别:★★★★。本道题目正确的答案是1:18。
2、错误分析:
本 道题的特点是在考察比例知识的同时,加入了对生活常识的考察,即,一
昼夜的时间内,钟表上各个表针 所转过的圈数是不一样的。忽视或者没有正确记
忆这一生活常识,是做错题的主要原因。
关于本题,学生常见的错误答案主要有两个:2﹕3和1﹕90:


做成“2﹕3”的学生是因为忘了考虑转了多少圈,当成只有一圈来计算。
这时,路程比 =(2πR)﹕(2πr)=R﹕r=2﹕3
做成“1﹕90”的学生是因为他错误的认为,一个昼夜,时针转1圈,分针转
60圈。
这时路程比=(2πR×1)﹕(2πr×60)=R﹕(60×r)=1﹕90

接下来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1)首先要知道每一圈中,时针和分针各自走了多少分米。
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算得:时针一圈2π×2分米;分针一圈2π×3分米。
(2)再考虑 时针和分针分别走了多少圈。仔细考虑钟表的构造会发现,一
个昼夜24小时,时针走了2圈,但是因为 分针是一小时走一圈,所以分针应当
是走了24圈。
最后算得:
(2π×2分米 ×2)﹕(2π×3分米×24)=(8π分米)﹕(144π分米)=1﹕
18。
◆ 建议:
钟表是小学阶段学习时间知识的重要道具,其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单纯
依靠课堂教 学来学习难度较大,建议家长在平时生活中针对孩子年龄,有步骤、
分阶段来认识钟表:
小学 1——2年级: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如区分分针、时针和秒针,就要
对其转动快慢速度的比较有一个直 观的认识,并意识到三种针的运动当中存在着
某种数量关系。
小学3——4年级:了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会看时间、会计算两个时
间的时间差。


小学5——6年级:会从运动的角度对时针、分针和秒针做数学的分析,如
关于圈数 换算的关系,时间知识与比的知识,与面积和长度计算的简单结合等等。
初中以后:在钟表上,能够做 一些关于角度、面积和弧长的复杂计算,并尝
试一些关于时钟知识在奥数方面的练习:如“时针与分针每 天重合多少次或多少
时间重合一次?”等等这样的问题。
2、易混淆的概念
判断:




◆ 错误分析:
1、题2易错级别:★★★★
题3易错级别:★★★★☆
2、错误分析:对 概念理解能力较差是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固有的特点,这两
道题出错的原因都是对相关概念的掌握不准确, 题2中没有考虑到假分数的定义
中包含了“1也是假分数”这一点,题3中没有注意到题目中对a的范围 的说明:
a是“整数”,而整数是包含0的。
◆ 建议:
1、强调对基础概 念的准确掌握,尤其是学习中上等的学生,从中学的经验
来看,优秀学生主要的错误点都是在基础概念的 部分,而且大多数的情况不是学
生不知道,而是掌握不准确,似是而非,这一点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加强。
2、数字的分类种类很多,其中有许多相近和相似的部分,例如整数和正整
数,正整数和自 然数等等,建议老师增加对相似概念的考察,帮助学生做好区分,
弄清其联系和不同。
◆同类拓展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几个不同真分数的乘积小于1,几个不同假分数的乘积大于1 。(√)
2、 a是整数,则1a的倒数是a 。(√) 注:1a在题干部分,则为默
认a≠0

3、关于倒数的两个总结


◆ 错误分析:
1、错误率:本道题目易错级别:★★★
2、错误分析:错误的学生主要都是选择A,错误的原因 是对倒数和原数的
关系没有进行总结,现总结如下:
如果a<1, a一定是“分母大于分子”,则“倒过来”后,就是“分子大于分母”。
按照“倒数×原数=1”的常识,如果a小于1,那么1a必定大于1。
◆ 建议:
此类题目推荐特殊值法,比如可假设a=12,12<1,那么1a=2>1,所以
选择C。
4、单位的换算



◆ 错误分析:
1、易错 级别:★★★★。学生的错误类型比较多,正确的答案是3000,但


是学生的答案有: 50、18000、36000、300、1000等等。
2、错误原因:
1)小 时到秒的转化需要乘两次60,但这些学生有的只乘了一次,有的却乘
了三次,这说明学生对时、分和秒 之间的互化关系和进制规则掌握不清,没有和
生活实践结合分析。因而就会得出50、18000、10 00等答案。
2)明白怎么做,但是口算出错,如300等,属于计算错误,对结果没有检
查习惯。
3)单位互化没有问题,但是忘记了对分数56的处理,答案36000就有这方
面的原因。
◆ 建议:
时间的进制是60进制,与最常见重量、长度等10
n
进 制单位不同,学生在
理解时要有所区别。另外对于这些特殊进制的单位,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知,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强化
训练的小游戏,另外 家长也可以借助家庭教育的机会,在生活中多对孩子进行训
练。
◆ 常用单位换算集锦:
时间单位:
1年=365天(平年)、 1昼夜=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

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分米=1升=1000立方厘米
速度单位:3.6千米时=3.6千米×1000米3600秒=1米秒


5、对应用题的条件分析


◆ 错误分析:
1、错误率:本道题目易错级别:★★★★
2、错误分析:此题是对学生在 分数应用题部分掌握情况的综合考察,在“总
水果”、“原来水果”和“运来水果”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 有数量联系的概念下,
还有 “谁比谁的几分之几多多少?”和“谁比谁的几分之几少多少?”这两个< br>知识点的考察。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量是比较大的,错题的学生基本都是由于
分析不清楚数量关 系而陷入了迷魂阵。
◆ 建议:
1、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收到思维水平的 限制,解题时往往对题目的条件挖
掘不足,所以家长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题目条件和数量关系的能 力,引导
孩子养成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指导孩子解题时,首先请孩子明确题 目要求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这道
题的条件有几个?由这个条件能联想到什么东西?最后,再要求孩子说 出:这道
题怎么来解决?当孩子分析的不到位时,家长可以点拨一下。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是让 孩子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探索解题策略。
2、遇到此类题目,推荐使用 验证法,首先弄清楚“总水果”、“原来水果”
和“运来水果”个数字是多少?明明白白的写在纸上,然 后根据题中4个人的叙
述列出一个算式进行演算,如果结果和题干一致,那么原论断就是正确。
最后的答案:√、√、√、×。

临城实验中学-小学教育案例


华东交大分数线-关于书的名人名言


建造师注册-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


南京市鼓楼区卫生局-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


全国二本大学-案件调查报告


青岛网址大全-团代会主持词


都市黑道小说排行榜-安徽考试招生网


清明来历-美国留学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