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

余年寄山水
768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10: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如何写报告-气质的培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解读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

64 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孙丽敏

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校:茅垭小学

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
图形(一),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单元

序号

单元

学习

重点

认识 1— 10 数字,会

教学内容


课时

专题

安排

准备课

1



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




数一数,比多少









4



上、下;前、后;左、

右;位置。

6

2

位置

会用“上、下” 、“前、
后”、“左、右”描述物
体的相对位置。

1—5 的认识,认识<,=,















3 1—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简单的计算。






>,第几,分与合,加减

法的含义和计算。

12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

长方体、正方体、圆

4 认识图形(一)
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柱和球,简单的拼组。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4







6— 10

的认识和加减

5







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



数的分解和组合,


6— 10







合进行计算,会解决



的加减法,大括号题型

17



大括号题。


会数 11— 20 各数及

11— 20 各数的认识,

6

组成


11—20 各数的认识,

读数写数,

4







会认、读、写整时。

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



7认识钟表








4

会熟练计算

20 以内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

8

法,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

的进位加法

问题

12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


内的进位加法;


11--20 以内数的读写法、


组成;


9



总复习

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

表;

位置,数学乐园;

8


综合课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


20 以内数的大

小。


3 、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 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


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


维的训练。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


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


历知识的形成。


2.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


分层设计。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


习的方法。



6.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7.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8.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知识点落实到位。



课程评价:
一、 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1. 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


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
情况,用 “等级 +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用心聆听 积极发言 认真思考 善于合作 。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 4 星 良好: 3 星 合格: 2 星 需努力: 1 星



2.终结性评价


(1) 纸笔测试。评价等级:优秀(90 分以上),良好(80 分以上),合格(60


分以上),需努力( 60 分以下)


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为需努力者可通过自身努力,再次参加相应的水平测试。学生自


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


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2015 年 10 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
读讲座稿


时间: 2015 年 10 月


地点:茅垭小学道德讲堂


主讲:孙丽敏


参加人:茅垭小学数学教师


内容:新人教版 2015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一、内容变动


1




、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 1、2 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

1、 2 单元合并为第 1 单元“准备课”。

第 1 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



1、2 单元

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





1 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

2 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

原来第 2 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

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 2 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 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
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 的位置”则删去了。


2 、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
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



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



困难,所以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3 、保留的内容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 各数的认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4 、增删的内容
删去原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改为:数学乐园

二、修订后教材的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
识(第 1、2 单元)、数与代数(第 3、5、6、8 单元)、图形与几何(第

4 单元)、量与计

量(第 7 单元)、综合与实践(安排在第

6 单元后面)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

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

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

1 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

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 、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位置”调到一年级上册,将
“分类 ”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又如,对一些知识的具体教学也做了更符
合学习规律的安排 ,如对一年级上册“ 10 的加减法”的教学,进行了新的编排,使之更符合
学习规律,有利于知识的 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教材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 10 的组成进行计算。内容的呈现则逐步提高要求:逐
步曾加了算式中的空格数,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去填写; 同时 5+5 和 10-5 的计算直接让学
生想相应的 10 的组成算出得数。 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 也符合学生的认识
过程及规律。
(2)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
认识,在 这里根据点子图写加减法算式时,教材只在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加法算式,后面都

只出现一个加法算式, 由“一图四式” 过渡到“一图三式”(一个加法算式、 两个减法算式)
使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更为突出,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3 、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
在一年级修订后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






































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包括一一对应)。例如,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比大小”的教学。


( 1)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
富的教学资源。

( 2)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与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理
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的方法。

(3)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
学生充 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4、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 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 , 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

P60 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p72 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5


、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同时,加强四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教师们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四能”方面存在着许多 的问题或困惑,大致可
以归结为三个方面:① 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进而没能很 好地理解实
验教材为落实“解决问题”课程目标而采取的措施。②在培养学生“四能”方面,教师们还< br>缺乏有效的经验。③ 实验教材的编排处理比较生硬。

2015年 10月 10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解读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

64 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孙丽敏



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校:茅垭小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依据新课标的基 本理念和所规定
的教学内容,在总结现行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新教材 努
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实验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认真研读教材,理解和把握
教 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营造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
数学活动中,获 取知识、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现就这册教材的教学提出如下建
议,供实验教师们参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是当前课改中
教师们努力追求的。 一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 例如教 学“比多
少”,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给学生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房”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走进情境,认

真观察、比较,感悟“多” “少”“同样多”。再如教学“ 0 的认识”,教师可根据第 30 页的
主题图编制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 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再通过观察小猴吃桃的情境:盘子里有 2 个桃,小猴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
里一个也没有了 ,, 体验“从有到无”的变化,感知 0 的含义。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可以



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



(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立体图 形的初步认识”时,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凭借关于
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观察、交 流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
而探讨 “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 ,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 ,,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
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感受进行探索,将感性经 验进一步抽象化,发展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例如教学“ 9 加几”时,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放进 1 盒凑成 10”的操作活
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凑 10 的过程。接着,组织“摆一摆, 算一算”“圈
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际操作边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



过程一一对应。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思维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理解 新的计算方法。
(三)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获取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内容,如让学生合作完成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共
同探讨物体和图形 的形状特征,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交流自己分类的标准和分的
结果等。在教学中,要适时组 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鼓励每一个学
生去探索数学,并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得
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 9 加几”时,由“学校运动会”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探索解决< br>问题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



方法。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会产生“点数” “ 接着数”“凑10”
等多种计算方法。接着,请各组向全班学生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别 人和自己找
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同时,在交流中,学



生欣赏自己的发现、欣赏本组的成果、欣赏全班发现的多种方法,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特别强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





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题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为了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走进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
数学方法 ,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本册教材十分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
过程。例如“ 1~ 5 的认识”,教材先体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
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认 识物体和图形,教材先以“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提升学生
对物体形状的直观认识,接着呈现立体图形 引出物体形状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 ,, 在教学中,需要以 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和学习活动线索,为
学生设计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 形成的过程。


例如教学“ 1~ 5 的认识”时,由学生去过公园或动物园的事 例,创设“去野生动物园”
的情境,先请学生观察、了解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再请学生把观察和数的结果 告诉组内的小


伙伴,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 1~5 各数。< br>接着,让学生根据数摆出小棒,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卡片来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具
体化,加深对 1~5 各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学生通过看、数、说、做各项活动认


识 1~5 各数,经历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仅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加深对数概念的




理解,而且尝试用数学眼光看周围事物,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认真组织练习活动
小学数学每节课都离不开练习,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本册教材为师生
提供了丰富的练习资源,教师应不断探索如何组织练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 生的学习和
发展需要出发,组织丰富、有趣的练习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例如 教
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在学生探索时针、分针的指向特点后,让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①
说一说。说出画面上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几项活动的时刻,再说一说自己一
天的生 活中,几时在做什么。②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拨出钟面时刻,先由教师发指令,学生拨,
再同桌合作, 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③自由选择。在钟面


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告诉小伙伴,这个时刻自己在做什么 ,, 最后,每个学生为自己设
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用实践活动巩固知识,使学生
感受到生 活中的数学;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逐步形成实践意
识和应用意识。





五、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好坏,影响着能力、性格的发展。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



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把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抓住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



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数数的方法。在


这个活动中,由教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且,通过对



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 ,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良好习惯。再


如教学写“ 0”时,教师让学生观察“ 0”,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0 的形状,给学生讲述、演示 0
的写法。之后,安排了书空,描 0,独立写 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 0 的技能。在写 0 的学习活动
中,教师请学生对小伙伴写的 0 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怎样才能写好。还特意安




排了“你认为写 0 时应注意什么 ?”“想给咱班小朋友说些什么

?”的交流活动。学生把自己写



0 的经历体验,归纳提升,说给全班的同学。学生在写


0 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倾听,


了解 0 的写法,通过书写、评价、交流明确书写 0 的规范要求,同时经历体验要认真书写的行为
要求。“写 0”的教学活动打破了以往机械书写的格局,使学生在获得写 0 技能的同时,在数学
思考、语言交流、情感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都获得发展。



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 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
匙,可以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每位 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喜 爱的、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生



动活泼 、主动探索、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这一切,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支撑。教师要为
学生营造民主、和谐 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真正的民主、和谐,源于师生的一种爱。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双向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热情,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以“

0 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一课为例,在





写 0 活动中,教师用到了这几句话“你想写 0 吗?”“好,伸出小手看屏幕书空” “在日字格里
描一行 0 吧”“你认为写 0 时应注意什么 ?”“想给咱班小朋友说些什么 ?”“老师相信你的 0 肯

定写得很漂亮,动动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写几个




0 吧!”组织学生进行书空、描 0、总结写 0

的方法、独立写 0 各项活动。教师的语言饱含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融入了

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使学生愉快、主动获取写





0 的方法。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有错时,

1 个桃,用数几表示 ?”时,

不是批评责备,而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如请学生说出“盘子里

出现“小猴吃了 1 个桃,用 1 表示”的回答。教师不急不躁,接着问: “那个盘子里的桃数用几
表示呢 ?”小朋友马上说出“用 1 表示。”又如解决“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的问题时,
一位学生说出 4-0 ,其余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等式 4+0 或 0+4。此刻,教师给学生自己纠正的机
会,以“老师没 有听清楚”为由,请学生再说一遍。巧妙地为学生赢得体验成功的机



会 。“再给一次机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受到鼓舞,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护了学生探
索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感说,
愿想、愿说,学习潜能和主 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感谢母校作文-高考理科状元


上海二本-全球十大惊悚地点


考幼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上海七一中学


建筑法实施细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婚礼贺词大全-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


奶牛有公的吗-刘传建事迹


仙人桥-英文短信


南京晓庄学院专业-北京工商大学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