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三年级部编下册说课稿语文

别妄想泡我
975次浏览
2020年09月15日 18: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热爱祖国征文-网站美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古诗三首 《绝句》说课稿 说教材
《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
色。“迟日江山 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仅用10个字就囊括了阳
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 香味,从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 体描写燕子和鸳鸯,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
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说教学目标
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
2.学会生字“绝”,了解“绝句”特点。
3.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
说教学重点
通过诗歌词句体悟春景之美,体会诗人诗情。
说教学难点
理解“迟日”的意思,了解绝句特点。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春天的图片。
2.结合刚看到的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课文或古诗,背出一两句。
二、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绝句》。
2.解题。结合字典了解“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 (补充:七言绝句,简称
七绝;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3.介绍作者。《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三、自读自学,师生交流
《绝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你是从哪句诗、哪个词看出来的?
小声读,动笔画,指名说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四、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
1.迟日江山丽


迟日:春天的 太阳,“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
春日迟迟: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山河多么美丽!谁来读这句
诗?你想读出什么?
(指名读)
2.春风花草香
春风:春天的风儿——特别温暖。
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清香!谁愿意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指名读)
3.泥融飞燕子
(1)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筑巢)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 ?小燕子
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
(2)你们就是诗人,听着小燕子们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儿,看着它们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你的心情怎样?读!(预设:快乐、高兴、兴奋 )
(3)你们就是小燕子, 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读! 眼
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读!
(4)读到这儿,想起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荫来。
(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春 雨使湖水上
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这时摆渡的小船正从那柳阴深处向游人撑来。)
这两首诗都是在描写春天,又都提到了——小燕子。了解小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只要看
到小燕子衔泥筑 巢了,就知道春天来了!
4.沙暖睡鸳鸯
创设情境:嘘——看,鸳鸯睡着了(指名读诗 句)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没有人来惊扰
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再读!)
可它们是睡 在沙滩上啊,着凉可怎么办?(沙暖)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


多舒服呀!( 再读)
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溪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
五、小结、回读
1.你们看,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
受到了 浓浓的春意。听老师描述,说出相应的诗句。
2.请你再美美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指名说,然后读)
六、拓展延伸
除了今天学的这首描写春天的《绝句》,我还知道杜甫写过的另外两首描写春天的绝句
呢!
知识链接: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今天咱们在课堂上了解了杜甫写的几首描写春 天的诗,还有很多诗人都曾写下了描写春
天的诗呢,同学课下去找一找,然后我们一起分享!
七、总结,巩固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 ,阳光明媚,
山清水秀,草木茂盛,花香四溢。后两句选取了极富春天特点的燕子和鸳鸯,让我们充分感
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多美的诗啊!
2.还谁想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
3.背诵。(指名——齐背)
4.你最喜欢那句诗,就请你工工整整地抄在田格本上。
八、板书设计:
绝句
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燕子 鸳鸯

教学反思 : 略。


《惠崇春江晚景》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说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方法:想象法 自主学习法
说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
物。
2、课件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 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
有很高造诣。《惠崇 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课件出示古诗,检查读音,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看着诗句,想象画面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配乐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
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 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
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 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
水暖、蒌蒿满地 、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出示图片和古诗,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练习写作
1.把想象的画面内容写下了
2.利用投影,班内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桃花
鸭子
蒌蒿 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芦芽
河豚





《三衢道中》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说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关键: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
些话给 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
得美吗?这几句话, 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 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 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
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 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
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
三、学《三衢道中》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 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
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 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
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 照顾到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 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
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
望到惊 喜的心情变化。)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
5、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江南春色?
6、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 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
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 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
——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
示:“春天象……”
(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
了更深的烙印。)
四、回归全课整体
1、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
(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 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
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
七、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 “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
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 ,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
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 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
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燕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
((燕子))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
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 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
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 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
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 力。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 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
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 行描写。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
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 生的特点,
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 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
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 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
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 融合,并形成新的感
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 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
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 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 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
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为 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我想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正
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研读第一段。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2——4自然段,感
受春光的美丽,体会燕子的静态美 和动态美。下面我想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
时,共分4大板块。分别是:一、谈话,引导积 累,二、学第2段,感悟春天的美丽,三、
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静态之美。四、内化,让燕 子留驻在心间。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 百
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
写 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
景?
【本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
另一方面,使 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出示“微风吹拂着。。。 。。。的春天。”这
三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 、花,
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三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
2、微风在柔柔地 吹拂,柳丝黄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
“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 “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
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 。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
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 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 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
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 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
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 个句子不需
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 br>添了许多生趣。
【我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 。而不是
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 美和静态美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增
添了哪些生机?请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
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
在合作的氛围中,来 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
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 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
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 句,我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
必要的调控。我想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
的由这边的稻田上, 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我打算这样展开: 请同
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 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掠过,一转眼,沾着,横掠等词,对
于斜、唧,掠过、一转眼这四个词只要 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
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 了一下,肯定没问题,我想引导学生感
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 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
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
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
读,读 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第二小板块:研读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
的燕子成 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
学生讨论引导,:你可不可以画五线谱来说明他们的 相似之处。接着小结后想象:有


些燕子落在第一条线上,有些落在第二条线上。。。。。 。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
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就好象钢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 子。你猜想他们会唱些什
么?学生可能会说唱《小燕子》。现在他们没动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
齐读这个句子。
回读:这份宁静和悠闲,这份静态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这样说燕子,读— —为春天增
添了许多生机。
如果说上面是动态之美,这又是怎样的画面。(静态)这样的想法叫动静结合。板书:
动静态。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以一个大问题为学习
背景,让学生在画,读,悟 ,想象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品
味几痕,让学生感悟宁静和悠闲,理解五 线谱的比喻,欣赏静态的多姿,意在培养了学生的
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
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如:燕子,你就是春
天的使者,美的化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唧唧的叫声,轻盈的身姿 ,永远
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 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
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第五板块——作业超市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
特点,写一段话。
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话。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
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第一题运用第一段写作 方法学以至用,举一反三。第二题
体现语言的积累过程。第三题诗歌也感悟相结合,诗即是画,画也成诗 。
四、说板书设计:
飞行的美(动) 停着的美(静)
掠 几痕细线
唧 几个小黑点
沾 象正待演奏的曲谱


【这个板书采用对比式板书,简单明了,紧扣文章内容。】





《荷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花》是 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
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 ,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
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 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
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 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
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 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
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 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 目标,我主要采
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3、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
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 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
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 激发,情绪一下
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 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
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 生在小组内
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通过上述 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
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 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
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
通过看图 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
习方法。而“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
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 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
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 有感情朗读。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
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 会;(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
能读出它的美?”激发读的兴 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
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 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
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 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
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 了文中写到
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 br>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
抒发了 美,释放了美。


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 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
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 有哪些动
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
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 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
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
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
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
学 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课外练习
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
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六、板书设计
板 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
让荷花的美再现 在学生面前。
七、总结陈词。
纵观本课的教学,首先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 坚持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更为
重要的一点是本课教学力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鲁迅说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我 在课堂教学
中努力追求的。
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




《昆虫备忘录》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 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说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时数: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 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
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 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mó]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
[mò]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
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 别名 显著特征
瓢虫 花大姐 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 面有小圆点,有吃蚜
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 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 概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 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
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 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
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 的各个方面,
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板书设计:
4昆虫备忘录
蜻蜓复眼
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文





《守株待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讲的是种田人妄
想不经过 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是不对的。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寓言。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词语“守株待兔、乐滋滋、窜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重点,理解寓意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
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理解词意;
(2)创设情境,设计引读,带领学生感悟寓意。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白捡兔 ”为线索,以读代讲,
以读促学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
以人文教化为价值 去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本则设计旨在准确地把握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意从语言 文字入手,加强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
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性与工具性同生同 构,相得益彰。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 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
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 动地学”变为
“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做
到事半功倍。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悟、演、讲”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
情 境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
培养学生解疑阅 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 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
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 )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
听中感悟语言;(2)抓重点词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3)个别读 、齐读、小组读、比赛读、
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给家人讲述 故事,并推荐书
目《中国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五、说过程
围绕教 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
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 ,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
排一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教学步骤:
(一)、复习《揠苗助长》,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读文探疑,意文兼得。


(四)、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五)、写生字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 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
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板书如下:
守株待兔
种田人(白捡) 一无所得反思: 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以人文教化为价值去< br>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设计本课,旨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注意 从语言文字入手,加强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人文性与工具性 同生同构,相得益彰。
《寓言两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开课时,我以寓言的基本特点引入,让 学生加深
印象。并借助课文插图,巧妙地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结果怎样?学生学得轻松。
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自读自悟,以读代讲,运 用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寓意、明
白寓意。并通过儿歌的编排,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是一 门遗憾的艺术。由于课前没有熟悉学生,学生预习不到位,初读环节用时多,
设计的让学生“讲故事”任 务没有完成,留成了作业。另外,师生之间缺少一种默契,其实
也是教师要提高自己应变能力的一个平台 。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
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
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相互尊重,和睦相 处。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


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 br>展现。此外,课文的插图,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这 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
要有发展的眼光看 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 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
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 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三年级孩子喜欢童话故事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考虑,站在“每堂课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
获”的角度确 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陶、谦、辩、恼、„……等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嘴、恼 、怒、”等14
个生字理解“奚落、谦虚”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 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
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寓 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
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抓住关 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
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 文。
教学难点: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
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说教学法
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我采用了
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铁罐的高傲和陶罐的谦虚,拉
近学生跟 文本的心灵距离。
2、质疑探究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研究
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 通过词语的揣摩,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
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还要看学生如何学,在课
堂上,我会要 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
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机会,渗透“划、找、读、思、议、悟”等学法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 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教程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五大板块: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
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 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
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 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
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 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
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 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
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 了什么故事?去读
读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 节。
(二)、学习字词 梳理脉络
这个板块我将用3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自 由读课文,读时注意:读准音,读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 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 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
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 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在点评中,我做
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第二个环节:学习字词
我分为三个层次逐一出示,先出示:奚落 争辩 价值 流逝 朴素 挖掘
指名学生读准这些字词,再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读
课文自发找出:覆灭、遗落、荒凉、惊讶等词语,积累并列式的词语。
接着我出示:傲慢谦虚 轻蔑 恼怒
让学生读了词语后,猜猜:老师为什么会把这些词集中出示,引导孩子得出这些词都是


形容人物的神态。
最后出示两个四字词语: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
对这两个词语的初步理解。
第三个环节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陶罐和铁罐的事,孩子们都知道,可是什 么时候呢?都发生了什么事呢?先
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沉浸在文中中。我先问学生:课文写了那几 个时间?相信孩子会
找出“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许多年 代过去
了。”
找出这两句话,我们就可以把课文的时间归结为:许多年以前和许多年以后。我 再问:
许多年以前,陶罐和铁罐在什么地方,许多年之后他们又在什么地方?分别出示“国王的御
厨“和“荒凉的场地”,那么在御厨发生什么事?在荒地有发生什么事?如“剥笋”般,孩
子们渐渐明 白了,原来课文写了:许多年以前,铁罐在国王的御厨里奚落陶罐;许多年之后,
人们在荒地上发现很有 价值的陶罐,而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第三板块: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让学生先自由读 ,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
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 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
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 词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理解“奚落”的意思后引
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 受过谁的奚落?联系生活实际体
会受“奚落”的心情。
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 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
请学生读一读,抓“争辩”感悟陶罐“不懦弱”。在师 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
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此板块,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重点读好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
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
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 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等句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
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 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
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 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
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 和铁罐的命运。


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第四 板块:深入文本,
研究感悟,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 素、美观,而
且还成了文物。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第五板块: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 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 设计了下面的环节,
由学生自由选择:
(1)我想对陶罐说:
(2) 我想对铁罐说:
(3) 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 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
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 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我想对自己说……”目的让
学生联系实际 ,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使学
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很有价值 无影无踪
板书: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骄傲
宽容 傲慢
不再理会 轻蔑
轻蔑

以上是本人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的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不能与课 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教服务于学,
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人。



《美丽的鹿角》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书写9个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2.在阅读提示的帮助下自己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通过课文重点句的自读自悟,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对课文质疑,解疑,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欢快的音乐声起:茂密的丛林 中,住着许多动物。看,谁向我们走来了?
媒体出示:小鹿
2.这是一只多么漂亮的鹿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它?也可以抓住它某一个特征来
说说。
3.那么今天小鹿要和我们分享它的什么故事呢?
4.揭题,齐读
说明: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注意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每节写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交流检查
1)媒体出示:匀称精美别致珊瑚读准多音字“称”,区分几种读音并组词
媒体出示:称chèn称心、对称 chēnɡ称许chènɡ同“秤”
把这些词语藏在句子中读一读——
媒体出示: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 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
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 角多么精
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媒体出示:抱怨撅起配得上
媒体出示: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 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
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 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媒体出示:撒开长腿甩在了后面使劲一扯挣脱出来
媒体出示: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 就跑。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可是,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眼看狮子就要追上 来了,鹿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
挣脱出来,最终安全逃脱。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谁能用很概括的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如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
预设:欣赏美角抱怨细腿狮口逃生
4.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句式帮助理清思路:
媒体出示:鹿非常欣赏(),而抱怨()。但是当(),那()让它(),而()帮它()。
5.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
说明:分三组出示词语和片段,旨在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尤其是三个多音字,读通课文并
概括出每 一个片段的主要意思,为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降低难度,教学学生读懂故事的基本
方法:抓关键词语。
三、研读课文
师过渡:那才大家评价了小鹿的许多优点,那你们知道小鹿是怎么样来评价 自己的吗?
请大家打开书本第110页,自由朗读一下课文的第2、3、4小节,找一找课文中的鹿到底 是
怎么来评价自己的。
(一)学习课文第2—4小节
1.谁能再为大家来读一下这三小节?
学生个读。
2.大家找到小鹿是怎么样来评价自己的没有?谁来说一说。
生:身段匀称,角精美别致,像珊瑚……
板书:鹿角美丽
媒体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3.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时候,我们把美丽的珊瑚比作分枝的鹿角,现在我们
又把美丽的鹿角比 作了珊瑚,它们之间真有那么像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比图片吧。
媒体出示:图片
4.是啊,这是多么美丽的角啊,假如你是小鹿,你会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赞美自己美丽的
角呢?(学生 回答:自豪、骄傲、高兴……)

老师指导朗读,点拨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抓“多么……多么……来体会鹿的自我欣赏。
5.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当成小鹿,一起来赞美一下自己头上的角吧。(师生共读)
6.小鹿除了评价了自己的鹿角,还评价了自己的什么呢?
媒体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板书:鹿腿 7.小鹿刚刚还在开心呢,这会儿却撅起嘴,皱起了眉头,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谁能加上表 情来读一读呢?(学生个读)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哎……太细了„……等处体会鹿对腿的抱怨。
板书:难看
8.从这三小节中,我们知道了小鹿喜欢他的——美丽的鹿角,而不喜欢他的——难看的
鹿腿。
(二)学习课文第5—7小节
1.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到过猛兽追赶猎物时 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对于弱
者来说,那将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这样吧,现在我们就到森林深处去亲自 体验一下。闭上
眼睛:清清的池水边,一头小鹿正在悠然地喝水,突然它发现了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身 材
是那样匀称,皮毛是那样光滑,特别是两只鹿角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风吹来,他忘情
地 欣赏着,殊不知远处的树丛中,两只虎视眈眈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它,一场厄运就这样降临
了,鹿猛一回头 ……,(惊叫)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撒开长
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 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
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 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
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同学们想看一看这惊心 动魄的场面吗?那就请同学们边读边
在自己的脑海里播放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媒体出示:图片、音乐
(1)学生自由朗读(5—6小节)。
(2)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交流
师小结:这叫有惊无险 。大家体会得很好,不过,我还想提个建议,当大家读到,“哎
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时, 就在后面写上三个字“好险呀!”;读到“鹿使劲一
扯,才把鹿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的时候,也写上三 个字“好险呀!”咱们再把五六两小节
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是呀,危急时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让鹿——差点送命
板书:差点送命
而难看的四条腿却让鹿——狮口逃生
板书:狮口逃生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最后一小节。
3.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小鹿,你会对自己的角和腿说些什么呢?
媒体出示:你想对美丽的角说:“。”
你想对细长有力的腿说:“。”
说明 :抓住了三个画面:欣赏美角、抱怨细腿、狮口脱险来品读课文。抓住“多么……
多么„……帮助学生感 受到鹿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第一和愉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说话
训练提升体会;在“狮口脱险”这一 部分,让学生抓住根据老师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当时
的惊心动魄。
4.经历了这次灾难 之后,小鹿痛定思痛,幡然省悟,它想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同
学们讨论一下该不该这样做呢?
生讨论交流
5.事实上,鹿角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它不仅是雄鹿的象征,还是一种非常名 贵的药材呢。
所以说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个人都像鹿的角和腿一样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鹿角虽美但是
在危险时刻却让鹿差点送了命,鹿腿虽丑,可是它却救了鹿一命。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
看不 见它的短处,也不能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句话那就是:
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这也是《美丽的鹿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像这种在一个小故
事里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文章,我 们称它为寓言。而这则故事就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如
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


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媒体出示:图片说明:让学生在思辩的过程中 懂得:美丽外表不一定是有用的,虽然外
表不漂亮,却很实用;再进一步可能体会到有的东西各有优缺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优点就
可能变成缺点,也不能因为有些东西存在某些缺点而看不见它的优点。
四、复习巩固
1.学完了课文,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一定都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请大家 再次拿起课本,
有感情地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
2.学生齐读课文。
3. 小练笔:现在小鹿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到自己的角和腿,它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
联系你的生活,你 有什么话对自己说?或者也可以对其他人说……选择一个写下来。
媒体出示:小鹿对自己说:“。”
我对自己说:“。”
我对说:“。”
4.交流。
说明:引 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道理,同时也锻炼了学
生的表达能力。
五、拓展作业
1.读到这儿,小朋友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质疑解疑。
2.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
7、美丽的鹿角
鹿角美丽差点送命
鹿腿难看狮口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池子与河流》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说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 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
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 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 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水池”。为学生出
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 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
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2)“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3)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
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元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 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
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 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
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
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


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 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
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 板。每年元旦
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
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 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
观自信的情绪。全 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
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 给学生以自
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 br>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
从而进 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 情在学
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
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
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 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
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 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 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五、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


(各抒己见)
(相机出示图片)
2、你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简述《过年的来历》
3、 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 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
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
二、引出诗题:元日
1、说说题目的意思: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
2、诗人是谁,你对诗人有多少了解。
三、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自由读古诗
1、 你读准了吗?
2、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 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
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 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
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 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
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 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你会换什么春联)
4、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


5、创作背景:王安石 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
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 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
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 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
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 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学习生字:爆 屠 符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






《清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 的内容是《清明》。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情与学法
指导、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 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生活适应课程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国家却 没有统一的教材。上


海、深圳等地的培智学校出版了一些校本教材,我们作了遴选,最终 确定使用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出版的《快乐生活》。
《清明》是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培智学校教材《快乐生活》八年级上册《生活适
应》第四单元传统节日主题第一课的内容。 教材的第一 个环节是观察认识。用图片的方式
介绍了清明节的几种传统风俗。第二个环节是温馨提示,提醒大家参加 清明节传统活动时注
意安全。教材最后留给师生拓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 查找相
关资料予以补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智障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培智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时间,懂得相关传统习俗,并能注意安全。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让
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建构,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懂得相关传统风俗,培养学生对< br>中华民族传统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学情和学法
智障学生智力低下 ,身心发育远远滞后于正常儿童。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智
障儿童,他们大多思维缓慢、语言滞 后、行动迟钝、生活不能自理。我班十名智障学生大多
属于此类,只有一名学生是脑瘫儿童,除了走路不 稳外,智力和语言方面发展相对班里其他
孩子要好一些。
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我将本课分五步来进行教学。
第一步:导入新课,观察认识一些传统活动。
视频播放观看课文第一环节的相关图片。请同 学们谈一谈,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老师小
结并导入新课《清明》。


第二步:新授部分。讲解清明节的时间、来历、传统习俗,以及参加活动时注意安全等。
1、首先老师提出问题——清明节是哪一天?关于清明节同学们
知道什么故事?在清明节这天 ,人们一般会进行什么活动?学生讨论发言。老师评价学
生发言并小结清明节的时间和来历以及相关传统 风俗。
2、结合季节提醒同学们参加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并分别就各种活动的注意事项详细谈
一谈。
第三步:请学生谈谈自己家里在清明节这天曾经进行过什么活动,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清明节的时间、来历和传统风俗,请学生说说参加活动时的注意
事项。
第五步:家庭作业
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了解家乡清明节的习俗。
六、说板书
扫墓 踏青
清明节
( 一般在公历的4月5日)
我的说课完毕,请评委老师指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 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
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 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
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 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
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 为游子思
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 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五年
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 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
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 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
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
二、教学理念
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
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2、古诗是我们 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
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 ;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
爱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 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
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 我始终有一条清晰
的脉络,那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 美及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 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
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 度地走进这种
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三、教学方法
1.五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所 以我打算运
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 br>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读题,解题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诗人写作视角的小结,直接揭 示本课课题,学生也
很明确这是一首思乡诗。诗歌的学习要在课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因此 在读题
上加以强化:“读诗要从读题目就开始入情入境。”题目中的“忆山东兄弟”中“山东”地理位置是个难点,采用板画形式,直观形象地画出诗人家乡蒲州、华山以东、长安的简单示意
图,突破 难点,同时也了解了诗人写作背景。
(二)诵读,理解意境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 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
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 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
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 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
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本课朗读,我设计了“字 正腔圆”去初读,
让学生读准诗句;“有板有眼”去认真读,让学生注重节奏;“原汁原味”去吟诵,让 学生把
握情感基调。
在此诵读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走近诗人,走进古诗,让学生自己 借助工具书,自主
学习诗的意思。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通过 “诗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问题 情境
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展开
想像翅膀,从“独”、“异乡”、“异客”中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 每逢”、“倍”体
会诗人 的思乡思亲。通过描绘意境小结第一句诗,让学生对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千古名句
的理解和感悟。通过 想像王维和兄弟互相牵挂对方,更深层地体会作者思乡的伤感。在理解
全诗的基础上,师生通过韵译、诗 文的反复对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
(三)古今乡愁诗歌拓展,学以致用。
古诗 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
新的视窗。本中拓展了两 首古诗:一首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另一首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通过对古今文人墨客诗作的 欣赏,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中还设计了一个“古诗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 地运用到现代意境中,引起人们的情感
共鸣,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四)总结课文,共勉学生
课的最后,赠送一首勉励诗于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 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
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 野,体会


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学生学习语言之美,学习运用美之语言。





《纸的发明》说课稿
【教学设想】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
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
(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 )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3)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 竹片———— 帛


笨重 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 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
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 价钱有点贵--一千九百多年前
(3)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
又轻又薄 ,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 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发明
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而且 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
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五、拓展说话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 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生
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赵州桥》说课稿
1、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 课文。课文
用了短短的几百个字,既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又介绍了赵州桥的外形< br>特点,凸显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强
烈的民 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篇课文虽是说明文,但是它并不是纯客观的介绍,字里行间,作者都是带着 感情来说
明的。另外,本文的语言有其独到之处:用长句子说明时,有的明白准确,有的全面周密,有的细致入微。短句子则有的简练,有的生动,有的承上启下,使全文各段珠联璧合。
2、教学 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第二课时的教
学目标定为:
①认知目标:知道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
用。
② 技能目标: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说话能力、思维能 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 美观的
特点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独创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2)、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谈话法
以欣赏图片为话题引出课题。
②“以读代讲”法
新课改提倡: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 能力,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课
文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一部 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
解,读中体会。
③“直观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配合使用,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启发孩子思考,突
破教学难点。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 多种
多样的课堂教学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以达到培养能力,发 展思维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第二环节、以读促悟,理解文意。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第四环节、拓展思维,激情结课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 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
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想夸夸它吗?你想对以李春为首的这些桥梁建筑师们 说些什么吗?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 ,构图的和谐美,字体的规范美。因此,
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图画很直观的表现了赵州桥的特点,有利于 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
“雄伟”、“坚固”、“美观”是文章的关键词,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
一言以蔽之,在《赵州桥》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 指导,以新方法为依


托,积极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体
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理念,同时通过读读,画画,想 想,议议、
练练等手段,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
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几个段落介绍了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画面内容;最后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结尾。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是让学生 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
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 化的博大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个学段的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对 《清明上河图》画面中
生活情景不熟悉,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对照画面学课文”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新接触的,我将教学重点确定 为:通过阅读课
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 文
化的感情。
由于画面中的场景距离现实很远,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还不强,因此了解《 清明上河图》
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的资料。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 生的思维


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
由于本课的历史背 景和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距很远,我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上
河图》的资料。
三、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法,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在课文描绘的情 景中,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
化的。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让学生对 照多媒体上的图片还有课本上的局部图,凭
借联想,借助生活体验,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读出感情, 并采用小导游解说,老师范读
桥北头的情景等多种方式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联系本单元主题谈到:同学们,
这一单元我 们已经悄悄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认识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
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领 略了古代建筑赵州桥的风采,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古画,一幅名
扬中外的古画。
板书课 题,让学生用这个单元里学的一个词语解释“名扬中外”,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既然是名扬中外,那你觉 得应该用怎么样的感情去读这个标题。学生读好后问:看到标题,
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积极提问“这幅 画画了什么?……这幅画叫什么?……为什么这幅画
能够名扬中外?”等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
在肯定学生的积极动脑之后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检查预习成果,出
示本课新词,重点纠正三个多音字“作……溜 ……乘”,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资料。
(三)剖析课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和交流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清明上 河图》的大致
情况,包括年代,作者,尺寸,画面内容,保存位置。紧接着利用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收获 ,
用多媒体展示相对应的画面,让学生体验画面中的情境,并重点指导课文中间几个段落的学
习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有所把握后,回归课文的中心问题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
名扬中外?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之后给出答案。结局之后,让学生欣赏《 清明上河图》另


外的局部内容。这幅画内容很丰富,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总结
《清明上河图》让大家赞叹不已,它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 长的中华文化
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课后大家可以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来拓展相关的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脉络,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本课特点,我将 板书设计成资
料卡的形式,设计如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名:————————
年代:————————
作者:————————
尺寸:长:———— 高:————
保存价值:————————————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六、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我运用多媒 体课件,把800多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将课文内容 制作成资料卡,总体课堂效果可以。但是在课文剖析部分的
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标提倡的发挥 学生自主性。语言表达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花钟》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钟》。(板书题目)
一、说教材分析


《花钟》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共分为三个自然
段,课 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
间开放及其原因,最 后讲植物学家据此修建“花钟”,十分奇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 合本文的上述地位和作用,依据三年级学生实际的识字和阅读
水平,我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首先,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课后生字,学生能了解并简单运用多样的句式
表达,即 可用多样的句式造句等。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养成圈
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的习惯。
这三个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三、说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 级,学生已经具有过渡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
富的语言积累,能通过自己 的阅读读懂花开的时间、顺序以及原因,但是对于描写花开的词
语的句式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理解和运用 。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乐于表达,但在阅读
中缺少方法,表达的单调、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给予适当地指导,注重感性
与理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说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文的内容特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读懂课文
内容,同 时能感受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多样化。而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教
学难点设置为:学生学 习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做这个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这部
分是学生的思维认知困惑区,三年级 的学生在这方面正处于启蒙的阶段。
五、说教法学法
要促进学生发展,演绎语文精彩, 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合理的教法、学法。教
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新课程理念和本文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教法主要是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对话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等。当然,“授人以
鱼不如教人以渔”,教的最大化要落实于学的最大化中,学法主要是阅读法、自 主合作探究
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 :教师绝对不能以自己的阅读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 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着这样的教
学理念,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设时间为5分钟。
我播放课件的首页,让学生看花钟的图片 ,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钟有什么不一样,引导
学生说出课文题目。
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花这样摆放可以作为钟,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引起
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更深 入的探究。
这样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从而进入一种积极的状态。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此环节大概需要10分钟。
先让学生默读一遍课文,整体感受 全文的行文脉络,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让学生谈谈
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同时板书花钟图案,让学生 举手回答,将文中出现的花填入正确的
圈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熟悉课文。
接着让学生再 次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划出来。播放课件生字和其正确读
音,带领学生将它们读准确。然 后认读本课中的词语,通过找一找哪些词语是描写花的,有
选择地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新 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初读课文后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切的,
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板书花钟图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清楚。让学生自己找
出生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对这些字词进行学习 ,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结合课件演示和文中语
句,让学生更容易将生词弄懂,也更有兴趣,不会感到枯燥 。
第三,文本研读,品味语言。预设时间为20分钟。
首先,问学生“花钟上有哪些花呢,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呢?”让学生同桌合作,你读
我找。
再给学生播放课件,出示课本中提到的花和描写花开放的句子,让学生仔细读读这些句
子,再用 课件播放无描述的这些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花开了;七
点,睡莲开了……) 让学生读读这些句子,比较一下,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体会课文中的
语句的好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接着,课件出示钟面,老师说出时间,让学生说出哪种花开,并读出课本中的原文,然
后,让学 生合上书本根据黑板上的钟面,背诵一下这些语句。


最后跟学生们说“课本中的花开 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我们感受到的花开放
时的样子也不同,不光在本文中,在平时的用语中 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种意
思。”并举一些列子,让学生练一练。
根据学生给我 的反馈,及时调整我的教学,做好教师的引导、点评工作,细致深入地分
析、品味几个重点语句,比如“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万寿菊欣然怒放”、“昙花却
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等语句。这是本课 的亮点,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学生学会使用不
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同时也让他们深层体悟到作 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欣赏文章的优美语句。用课件播放描写 花开放的句
子,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并在朗读和与同学讨论的过程< br>中,渐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思。本环节运用课堂讨论教学法,发挥学生在课堂
上的主 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文审美素养。
第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预设时间为5分钟。
给学生布置作业,抄写课后生字词语各2次。
让学生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说四季。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奇妙现象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 图:强化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记忆,巩固学生可用多样的句式造句的基本技能,初
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认真思考的习惯。
七、说板书
总的来说,本堂课我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以学科 知识为支撑,创设情境,并对教材进行
二度开发,把生活和语文学习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学得更快乐、 学得更有效。以上是我全
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敬请批评指正!







《蜜蜂》说课稿
我说课 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 的教学为本文的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材分析:
《蜜蜂》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 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
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 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
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实验过程 介绍得十分清楚,体现了作者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
试验、纸袋 、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试验过程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
为了验证 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四、说教法:
本课时我想这样来教:
1.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4.通过朗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 骤进行教学法的:复习导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再读
课文,理清脉络——生字书写难点指导——课 后探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揭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
1、播放情景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至少两遍
第一遍:找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读准、读通


3、学习生字
4、分段指读课文,读对,读通,读顺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
样的试验?
4、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重点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 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
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袋”
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五、课后思考探究
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自家蜜蜂——做上记号——放进纸袋
——走两里多路——女儿记时等候







《小虾》说课稿
说教材:
《小虾》是部编版小学语 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对小虾吃东西、打架等方面的细


致描写,写出了小虾的可爱, 表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 法为目标,通过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 感悟作者
的喜爱之情。
说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说教学重点:
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
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 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
的开展。
说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
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 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出示课件小虾图片,谈话导入新课。 (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小虾》,指导书写“虾”字。
3、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虾”字两遍。(落实写字目标)
4、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关于小虾的什么呢?
二、自读识字 (6分钟)(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先画下来。
2、出示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同桌二人开火车读(2)全班开火车读 (3)


指名部分同学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28分钟)
1、梳理课文内容:3分钟(提高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们读过课文后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
(2)按自然段梳理内容: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知识?
2、了解小虾的外形:6分钟
(1)快速默读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虾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个同学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两种小虾的样子。
(4)男女生分组读句。
(5)出示课件,口头填空检查学习效果。
(6)出示两种小虾的图片,分辨。
3、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19分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体现小虾有趣的句子。
(2)指名读体现虾有趣的句子。
(3)画出动作的词、板书。
(4)四人小组学习,模仿体会小虾吃东西时的小心和吃饱后的自在。
a、出示四人组活动要求。b、交流感受。
(5)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小虾的可爱。1
(6)找出表示顺序的词,用表示顺序的词说一句话。(备用环节)
(7)出示课件,小结,点名中心句并进行课堂小练笔。
四、小结:(1分钟)
1、出示各种小虾图片,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说板书:(突出教学重点,直观简洁)
小虾
吃东西时 小心
有趣
吃饱 自在





《 小真的长头发》说课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第一学段要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英国政治家麦考莱曾说:在所有人当中, 儿童的 想象力最丰富。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认为:
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得来的, 体验越多,想象力越丰富,而
绘本正好是提供更多机会让儿童去体验这种神奇想象的读物。基于这样的理 念,就有了我今
天上课的主题《遇见想象走进想象丰富想象》,《小真的长头发》是我为体现这一主题而 选择
的绘本。下面,我将按照绘本解读、学情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的程序进行
说课。
一、绘本解读
《小真的长头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趣绘本,绘本作 家高楼方子用单色与彩色画
面交替的方式串起现实与想象的不同场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趣的 问答,使整个
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鲜艳明快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情节,智慧幽默的对白,带领我们走进
-个美妙的童趣世界。
二、学情分析
上好一堂课,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情。低 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自
控能力和忍耐力都较差,但是他们对图画这种直接感官刺激 的物体感兴趣,形象性思维占主
导地位,联想丰富,并乐于表达。在幼儿园和小学一. 二年级,每个孩 子都是画家,错过了
这个年龄,他们将不再能够发现色彩与线条所表现的神奇。于是,我和我的搭档唐老 师在王
子荣老师、周艳芳老师的指导下,在我班开展读写绘实验将近一年,我班孩子已读过近百个
绘本,他们爱读绘本,读完绘本后画一画、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故事也成了他们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绘本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掌握“边看边读边猜想”的阅读方法。
3、能将生活和想象结合,进行想象力训练。
4、在阅读中积累相关语句,用“要是(只要、如 果).....就能......”组织语言。
5、续编故事,动手画-画,感受绘本的趣与乐。
五、教学过程


整堂课,我设计了五个板块:
板块一 图片引入,打开想象之窗
板块二 共读故事,感受想象之奇
板块三 续编故事,展开想象之翼
板块四 绘写故事,分享想象之趣
板块五 自主阅读,体验想象之美
五个板块,层层推进,点燃孩子阅读绘本、想象说话、写绘的热情
六、教学方法
本堂课,我个人尝试在以下方面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1、猜测激趣: “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开始时,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上三个小女孩
里面到底谁是小真;观察小真站在凳子 上的图片时,让学生猜测小真会说什么;自主阅读前,
让学生猜测小叶和小美会担心什么,在猜测中实现 故事与读者的互为编织,激发学生的阅读
期待和想象热情。
2、品读入境:如读课题时,让学生一边比划头发的长度一边读课题,把学生带入有趣
的故事中。共读故 事时,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动感图片、有声有色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故
事的真实场景,钓鱼、拉牛、当被 子、晾衣服……每个孩子就是绘本中的小真,他们为自己
的长头发感到无比自豪,为长头发能做各种神奇 的事而感到惊叹。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表演,
情不自禁地读故事中的文字。这样的共读绘本,师生一起完 成一次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游
戏的欢愉,始终萦绕在每个人心间。
3、体验促思: 《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品读了小真的故事 ,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也有一头神奇的长
头发,想象长头发还可以干什么?滑滑梯、跑道、 荡秋千、抓坏人....无一不是极富个性的想
象。虽然,孩子们的想象也许是“不合理”,却又是那样 的可爱。
4、注重语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注 重
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带领孩子
们 欣赏绘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后,我让学生及时回归语文,让学生在阅
读中积累相关语 句,能用“要是(只要、如果)...就能...”组织语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5、创作获乐 :课堂是孩子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在完成小真与自
己的身份替换、现实与想象编织 交错后,鼓励孩子自制绘本。自制绘本,如同每个孩子在自
己的思想沙滩上,串起一颗颗想象的珍珠,这 时全班孩子的想象不再是只言片语,也不只是


一个画面,一个场景,而是- 一个完整的故事。制作一本充满童真童趣的班级绘本,是一-件
多么温馨、有趣的事。
6、自主阅读: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
的方法。”课后 让学生带着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绘本故事,延伸了40分钟的课堂。
这堂课,我的预期效果 是能带着我班孩子遇见想象,走进想象,带着想象进入书的世界。
师生在想象的欢愉中,领略意外的美妙 探险,进入别样的童心世界。但是,由于自身经验不
足、能力有限,这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专 家和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绘
本阅读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谢谢大家。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说教材:
本文写 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
鸟窝里的事。教学中,要 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同时,
关注文章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
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继续、担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变成树以后的样子,以及发生的有趣
的事情。
3.根据故事大胆想象,用通顺的话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说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继续、担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变成树以后的样子,以及发生的有趣的
事情。
说教学难点:
根据故事大胆想象,用通顺的话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说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的梦。如果你会七十 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
说说你的理由。
2.揭题:无独有偶,当代儿童文学家顾鹰也喜欢七 十二变,她最喜欢变成什么呢?(动
画:人变成了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导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变成树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由畅谈“如果你会七十 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引入新课,既锻炼了学生
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 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 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
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希望 痒痒 鳄鱼 丁零 香肠 糖醋排骨 秘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希 痒 鳄 丁 零 肠 醋 秘
强调:“醋”是平舌音,“肠”是翘舌音,“鳄”是零声母音节。
6.理解词语。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痒痒”。②看图片理解词语“鳄鱼……香肠……糖醋排骨”。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丁零”等。
(3)小结: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照图 片,也可以先找到词语所在


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课文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在识字中,发挥学生自
主识字能力, 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梳通文章脉络: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我”想变成树的原因?哪几 个自然段写“我”变成树后发生的奇
妙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妈妈知道了“我”的秘密?
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
第二部分(第5
第 三部分(第21
4自然段):写“我”变成了一棵树。
20自然段):写“我”变成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3自然段):写妈妈知道了“我”的秘密。
5.指名分三部分来读。
6.重点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由读,用横线画出最能说明“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 内容,再进行全篇
内容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状 狐 狸 丁 零 巧 克 肠 继 续 抬 秘 密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状:注意“犬”的写法,不要写错点的位置。(动画展示笔顺)
狐:“瓜”的第三笔是竖提。
继:“米”的最后一笔是点。
秘:右侧是“必”,不是“心”。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状……肠……秘”的写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书写指导,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示范,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练习积累抄写,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
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的词语有:
希望 痒痒 鳄鱼 丁零 香肠 陈醋
秘密 继续 狐狸 巧克力 形状
(1)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变成一棵树有趣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品读变成树的美妙和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二、深入读文,品析语言
(一)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想象的神奇。
1.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5
写写批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体会初变树的乐趣。
(1)读一读第58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0自然段,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
(2)感知鸟窝的形状美。 ①课件出示树的图片,然后依次出现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
的、菱形的鸟 窝。
②学生进行补充填空。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 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
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鸟窝里的幸福。
①学生汇报交流。
②课件出示句子:
句1: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 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
也可以住进来。
句2: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 ,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
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④鼓励学生找出文中另一个设问句读一读,巩固设问句的特点及作用。
⑤找出这部分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如: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
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⑥多种形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体会妈妈进入鸟窝的变化。
(1)读一读第9
的感受。
(2)相机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并说说“我”高兴和失望的原因: 我有点
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①引导学生联系第11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②重点抓住描写妈妈和小动物们吃东西时的句子进一步感悟“我”的高兴和失望。
③引导学生质疑。
④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和段落。
(二)学习第三部分,感受现实的幸福。
1.轻声读第21
的?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 点词句感受想象的神奇。关注文
章的写法,感受使用设问句的好处。同时,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体会变 成长满鸟窝的树的
快乐。
三、创作表达,尝试练笔
23自然段,交流思考:读 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怎么知道
20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简单说 说自己


1.导思:想象的世界是多么神奇与美妙!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之后会 发生什
么奇妙的事?
2.动笔进行写话练习。
3.投影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想象,同时也为运用积累的语言提供一个平台,提
高口语表达能力 ,从而以读促写。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篇儿童诗,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 汇报,小组讨论的
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 和想
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
生活
三、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 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
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


生词: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
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四、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
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 间有限,我
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 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
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 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 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
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 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
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 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
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 教育的特
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
小组或同 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
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 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
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 写结合,以读引读”,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 的童年的
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 br>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
同时也 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
手抄报活 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
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准备稿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 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
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 (板书题目:一只______的大老虎) (生自由补充:凶猛、威
风……)
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 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
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
学生学习 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锅了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多音字)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 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
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用填 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把字词放
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 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
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 “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
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设计 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
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 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
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 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
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 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
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 吗?两字、
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垂头丧气 兴高采
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 试卷
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
考了多少分?” 我…… 我慢吞 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
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 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
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
生活,学 生才能有感而发。】
五、变换题目 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 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
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 (引导学生说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
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 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
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 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
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板书设计:
可爱 期待上台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自信排练
有趣 紧张演出
不明白 哄堂大笑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级、划、尝、段、改、亏、强、枪、达、挖)
2、动画演 示“级”、“划……尝……段……强“的笔顺。注意“及”和“戈……弓”字
笔顺。“段”的第一笔是撇 ,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尝”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字下 面是竖折钩,
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达”第三笔是点。“枪”右边不要写成“仑”。“挖”最后一 笔折
要向左斜。
4、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技枝
5、多音字组词:划 角
6、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设 计意图:本课的生字很多,易错的笔顺和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很多,而且每个字特点
各不相同,有的字笔顺 和重要笔画都要强调,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学习。







《肥皂泡》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肥皂泡》节选自冰心1936年3月22日写于北平的散文
《胰皂泡》,编入时将“胰皂”改为了“肥皂 ”,课文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对吹肥皂
泡的游戏的喜爱,接着作者详细有序地介绍了这种游戏的 玩法;四、五自然段用细腻的文笔
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都进行了描写,也写出了吹肥皂泡时的心 情和美妙的想像,在
文章结尾,作者又从随着肥皂泡而产生的种种美好的想像中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言语 中显露
出淡淡的伤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能力目标: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游戏的。
b.对作者笔下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地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
c联系自已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
文素养。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像,寻找自已在玩游戏
时的快 乐。
3、教学重点: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
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 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
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课时:以自学讨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课时:以汇报交流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6、教具准备:多媒体,肥皂水
二、 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 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
说说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教法
1、 鼓励欣赏法:在学生读后教师及时的点评,还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
励、欣赏为主,激励学生 充分地展示才能,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 配乐情境朗读法:作者在描写肥皂泡的美丽以及
想象部分写得非常的生动,为了能让学生们在朗读中迅 速地进入情境,也让听者身临其


境,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去寻找感觉, 我想这样更好。
3、 直观教学法:教学3、4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理解重点词句。
三、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 ,让学生抓
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已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3 、亲身体验法:学生们通过读文体会到的快乐之感,不如自已去亲身体验、感受来的
真实,因此在学完此 文之后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再进行口语交际和练笔,有利于学生写出说出
真情实感,写得更真实,更生动。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师手拿肥皂水,吹 一串肥皂泡,学生肯定都感兴趣,然后问:“同学们,知
道老师在做什么吗?”
“吹肥皂泡。”
“大家都玩过这个游戏吗?” “玩过。”
“看来这是大家都 非常喜欢玩的游戏,那么老师告诉你,这个也是冰心奶奶小时候最喜
欢最喜欢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沿着 冰心奶奶的足迹,一起走进童年的冰心,去了解一下冰
心奶奶小时候是如何玩这个游戏的,好吗?……好 !”(板书课题)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充满激情的用游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他们最喜爱 的游
戏,由游戏引入,然后与大作家冰心联系起来,这样就把学生和冰心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也
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多读,目的是 想让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更多地了解,加深对课文的认
识,另外,在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时,虽不 是分段,但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
个大概的分析,整合,让全体学生明确课文的内容。
(三)定向自学,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自学提示(幻灯片):
1、 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 读课文,了解儿时的 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的,并勾画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
语,如“然后”、“再”等。
3、 再读课文,找出自已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并认真体会。
在完成自学提示1时, 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一步步在课
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
他们的自学能力。 自学提示2意在对游戏的过程有一个了解,勾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也意在让学生们对这些词语加以重视,在讲读此段时,着重训练。 自学提示3旨在让
学生认真 体味4、5自然段,作者写得非常的细致、细腻,学生们大多数都会在这下功夫,
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
讨论时我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落实。
(四)品词析句,理解内涵
师:游戏承载着我们的快乐,游戏收录着我们童年的记忆,让我 们再次来到冰心奶奶身
旁,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吧。谁先介绍一下,冰心奶奶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
1、 指名读
2、 然后让生用“然后……再……”这样的句式,介绍这个游戏。
(引导学生对表明先后顺序词语的注意和运用,能使课文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
还强化了 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3、问:从此段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吗?找到相关的语句细读课文。
4、吹起来的肥皂泡美吗?美在哪?
师适当点拨:(师出示投影片,出示此段文字)
A“若是扇得好……四散分飞。”
(1)是啊,一个大的能变成两三个小球。那直接说行不行?
(2)文中形容什么样的小球?
(3)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
师:我们轻轻地吹起一个大球,分裂成两三个的时候,它们是那样的玲珑、那样的娇小。
(这句 话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贴切,巧妙,恰当,又能让学生
B还有哪句写了变化?——“有时吹得……光影凌乱”


(1)还会扯成——长圆的。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
(2)还——颤巍巍的。
(3)“颤巍巍”的什么样啊?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呢?
(4)那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该怎么读? (5)用扇子扇送,我们想让这些泡泡飞
得再高 些,它们却那么轻、那么薄,就像那淘气的孩子,在和我们捉迷藏。
(6)请你想象这颤巍巍的、如同淘气的孩子一般的泡泡,再来读一读。
(7)、这泡泡快 灭了,快没有了,你觉得——(学生说出感受)——我们都——悬着心,
仰着头,屏住呼吸。
(8)、实在可惜,这泡泡无声地破裂了。你又觉得——
(9)、再来一次,因为它是我们自己轻轻地小心地吹起来的。
是的,还是那么——
心里充满了——
落到——
(10)、师:轻清脆丽的球啊,请你慢点慢点,再 慢点,请你轻些轻些,再轻些,因为
你代表就是我的——快乐、骄傲和希望。
5、 充满幻想地读5、6自然段。
(五)、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1、回忆一下你们平时最爱 玩什么游戏?怎样玩的?都想到了什么?在我们刚才交流的
基础上,学着向冰心奶奶一样有序的写一写你 们的游戏吧。
2、背诵自已喜欢的语句。
(这一环节,拓宽游戏范围,通过其进行的任 何的游戏体验,只要是自已喜欢的,只要
能达到练笔的目的,都可以。)







《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 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
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 天再教,
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我不能失信》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自主学习,
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前三节课的学习方法,放
手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
主感 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
的乐趣、提高阅读 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自己在做人做事获得启
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宋庆龄生平
(1)你们认识、了解宋庆龄奶奶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简介宋庆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板书),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宋庆龄的生平,然后揭示
课题。这 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
设。)
(二)初读感知
1、你们知道这篇是什么课文吗?(略读课文)


2、学生自渎“阅读提示”,找出“阅读提示”里所提的问题。
3、要求学 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并想一
想: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 问大家或有那些问题想考考大家。
4、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
5、朗读课文(齐读、小组分自然段读)。
6、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 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
题,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这 样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感悟课文内容
1、精读品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反复读一读,抓重点 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先朗读自己画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讨论怎样才能读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3、全班交流
(1)小组指名汇报: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宋庆龄诚实守信?
(2)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这一理念,
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 读自
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
学难点。)
(四)扩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读了本文有什么感想?
2、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 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大家以后也
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宋庆龄崇敬,渗透语文的人文性,升华
学生的 阅读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从而
转化内在的行动。






《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个奇妙的世界》是语文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 的彼得摩西。
这一单元以探索、发现为主题,共编排了3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而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
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
的财 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先总写这个世界很奇妙 ,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
描写,每个方面分别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最后又总写我 们这个世界太奇妙了,
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
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二、目标分析
结合本册教材及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我设定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自主识记生 字,积累词语,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
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 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
会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世
界的奇妙,体会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文章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 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都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


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所以, 如果让学生来写,往往写不具体,难以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而本课教学,就是要结合课文,让学生也随 作者感受到,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粒
种子、每一滴水珠都充满了神奇,要真正领悟世界的奇妙 ,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
还要从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做到读写结合。
为此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从第一课时的初读,到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层层深
入。在读的过程中,注 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脉胳,领悟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
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 感。这一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学
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通过学生的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力。
四、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 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
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 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
学目标的落实。
五、教学流程设计
依据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情感升华,共
需两个课时。
第一环节:初读感知。
1.激趣导入。通过倾听一段关于大自然的音乐,启发谈话,引入到本课的教学。
2.初 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初读,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胳,知道作者是从天空和大
地两个方面来写大自然的 奇妙的。同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
课文。
3.再读课文,加深巩固。通过再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结构、课文内容的印象,巩固理解。
以上属于第一层次的教学,也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第二环节:精读领悟。
1.首先 让学生去精读课文的28自然段,并思考:天空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哪些宝藏?学
生自读交流后,教师进行 小结,并让学生谈谈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生动、写具体的。这样设
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课文的精读, 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
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学习天空部 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自学,并在
教师的引导下,反馈自学成果,加 深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理解。


3.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地读, 然后思考交流:最后两段在文章
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文章第一段的关系。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这一步后 ,再让学生谈谈读
完这两段,从中明白了什么。这样设计,旨在通过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理 解首
尾呼应对文章主旨的突出作用。同时,明白这篇小散文带给我们的启示:留心观察,做生活
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发现美,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我安排了仿述的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眼中奇妙的世界。这样做,既活跃了 他们的
思维,又锻练了他们的口语能力。之后,还安排了一段小小的视频,从而更让他们懂得:蓝
天白云、山川河流、飞鸟走兽只要留心观察,你眼中的世界就一定是个奇妙的世界。以上两
个步骤,既 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又是在情感层面的升华。
以上三个环节,都是希望在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的原则上突破难点,达成目
标。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集中体现就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 争做到实、
新、精。本文以总分总的顺序重点展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这是作者留心观察世界的感悟,
也是教学文本的核心内容。为体现这一核心,我采用了图画式板书,引导学生从课文所体现
的两 个方面内容有所领悟,即留心观察,感悟奇妙。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学生可以直观形象
地解读文本内容, 理解作者所传达出的对生活的启示。
总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开放而又有活力的,既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字词、朗读、说
写等基本能力,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情感领悟。在本课的教学中, 难免还存在
许多的不足,恳请各位同仁予以指出,使我们共同进步。
附板书设计:
这个奇妙的世界
天空大地

(留心观察,感悟奇妙)







《海底世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海底世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部编版的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作者通过生
动形象的语言,从海底的明暗度,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几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
描绘 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
受到作者对整个自 然、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
兴趣。
课文结构清 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课文开头先讲海底深处的情况,然后具体
讲述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丰 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在具体说明时,详略分明,动物、植物 说得较详细,矿藏说得简略。 文中运用了打比方、
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见识少,再加上海底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根本没去
过,了 解就更少了,要想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就更不容易了。 针对这种情
况,我运用多媒体, 出示声音,图片,为学生展现真实的动态的海底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探究课文第26自 然段,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认识一些海底生物,了解一
些海洋知识,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 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
写具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海底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的难点是: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四、说教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空器,
教师应 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
诱的技巧,把学生引 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 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 和能力三丰
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
动,使教学收到最 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
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 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动画、
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 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
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读写结合法
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 的结构,其中第四自然段又是围绕中 心句来写具体的,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这种写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后面设计了一个一个小练笔,围绕中 心句
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
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3、直观形象法
这篇文章所讲的动物、植物都是活生生的东西,我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植物的
图片,声音,为 学生展现真实的海底世界,让他们眼见为实,切实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
异,物产丰富。
4、朗读品析法
语文课应注重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
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五、说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科普类文章往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觉得在 这堂课中,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 /p>


本,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新教学理念。
2、朗读法
这篇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自由读、通过多种形
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有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 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3、表演,模仿法
“形象表演或者声 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
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明确任务 3、小组交流 4、全班展示
5、总结全文 6、读写结合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除此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任务
想想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画出相关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小组交流
在昨天晚上预习的基础上先自行整理,然后小组交流,再进一步整理完善。
目的是为了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习
程度不太 好的同学,现在面对同学们消除了害怕,他们就可以畅所欲言。
四、全班展示
全班展示按照“说句子-----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的顺序进行。
五、总结全文
1、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及总分的构段方式。
2、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总结:海底世界不但暗中有光,而且静中 有声,还有这么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让我
们再来回忆一下海底世界的美景。
六、读写结合
1、学了这篇课文,请你模仿文中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可以以“节日的大街上真

< br>热闹。”或“课间的校园真热闹”或“春天,田野上真美丽。”也可以自选中心句,围绕这句
话把 这段内容写具体。
七、说板书设计
海参
梭子鱼 景色奇异
海底世界动物 乌贼和章鱼
贝类 物产丰富
植物 矿物







《火烧云》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 的变化,表
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 “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
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 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
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 ,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
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 然的情趣,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 多彩和形态多变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
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4、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 发想象力和创造
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也是我在本课中
努力实现 的教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 生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
特 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一、在读中感悟,个性化朗读
1、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
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 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朗读教学要注意体现层次性:读通、读熟和读出感 情。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
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对比 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加深对重点词句
的理解,有效地为突破难点 服务。
四、说学情、学法: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 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
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 了多种生动的教学
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情感。
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 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 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
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 ;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
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 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教 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
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 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 入迷,让人陶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 阳西
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
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兴趣,自然引 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 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 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
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 读,而是读的有层次,
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 的感受和
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
一段,不 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 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
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
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让每一 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
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 达过程中,陶冶、
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
云形 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
象体会,了解作者 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
生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 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
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


最后,师生进行问答式引读。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思,议,读”的过程中,
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升华了情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
点。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的妙笔,那是源自作者认 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于
是,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 景象,发挥自
己的想象,写一写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
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
也很 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
性及开放性。
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加上语言表达
能力较差 ,所以感觉有点吃力,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和语
言表达的训练。







《方帽子店》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启发谈话:同学 们,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圆
帽子。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 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这是怎么回
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方帽子店》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 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
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香蕉形、扣子、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溜烟、圆筒形、橱窗、古董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 ),从来没
有做过( ),方帽子戴着又( )又()。小孩子们不喜欢( ),他们喜欢( ),戴
着又( )又(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的帽子的商店,顾客们最后
都进了()。那些不舒服的(),慢慢地成为( )。
【设计意图:因三年级学生的概括 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利用填空法可以降低概括课文
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孩子们有法可循,降低学习的难 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一: 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
(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为什么还要戴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2)它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
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从来…… 真不舒服……一直”等词进行理解人们的思想保守、
不愿改变。
【设计意图:一篇课文的主 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各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来体现的,抓住了反


映课文内容的重点词句,引导 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就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理
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二:
小组合作学习7—10自然段,想一想: 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说的,怎
么做的?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 帽子,戴在
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
“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
(1)学生 读相关句子,通过重点读“可不喜欢”、“喜欢……又舒服又漂亮……假如”等
词语来理解孩子们不愿默 守陈规,喜欢创新。
(2)说一说,除了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帽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式样的帽子?
3. 出示自学提示三:
自由读课文17—20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设计意图:复述,是在积累词语,也是在练习运用词语,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
5、读了这一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
五、课后作业:
如果让你设计一种帽子,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帽子呢?

板书设计 :
方帽子店
方帽子 又奇怪又不舒服
圆帽子 (其他式样) 又漂亮又舒服








《漏》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 、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
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 故事,发现故事的特点,比
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 学生读故事的
兴趣。】
2、出示课题。(漏),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 ——《漏》,这个故事的
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 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脊背胸脯窟窿翻山越岭走南闯北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3.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
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
巧。】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喂”。
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
注意不要多加笔画。
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
也是左右结构的字 ,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
“厉”是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
1.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2.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
来。
3.师提问: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
这个 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


大家讲 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老爷爷、老婆婆养了一头(),老虎、贼啊都惦记。
老虎和贼正在( ),却听老婆婆说怕( )。
它们听见赶紧( ),一直到了()。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 ),吓得大喊()啊!
驴圈里,()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 )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尝试 回忆文章,将主要内容补全,为后面的复述
故事做准备。】
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
全,真是 太会读书啦!
1.学习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
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
文: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
驴。
师: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肚子圆圆的)
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
贼想卖个好价钱……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小胖驴的诱人,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
2.学习3-5段,“偷”。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
(2生讲)
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 ,成为
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
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
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
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 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


害?(师范读)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谁来当老婆婆?老虎呢?
贼呢?老师来当旁白。
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
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 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
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
【设计意图: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老虎和贼眼中“漏”的
可怕,带 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
3.学习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
讲)
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
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而且,贼觉得这
个漏跑得 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
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 ,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
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砰” 一声,老虎撞到树上;“嗵”一声,贼跳上树,还掉了一
只鞋子。)这一幅呢?(好险呐)
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
‘漏’了!”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解脱时的如释重负,
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 锻炼口语表达。】
4.学习13-18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 谁接着讲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
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 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
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 软,咕噜咕噜滚下山)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 什么样了?
老虎呢?(描述图片)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设计意图:经过一 晚上的折腾,老虎和贼都疲惫不堪,贼衣衫破烂,老虎也没了往日
的威风,如此这般都是因为“漏”。】


5.学习19-20段,小胖驴
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 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
又漏雨了!
总结:同学们,看 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
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 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
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 “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漏雨形成
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
1.复述 :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
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 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续写: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 能力,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发挥故事的
教育作用。】

板书设计:
27.漏

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
小胖驴
安然无恙
老虎 贼 “漏” 作
贼心虚





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网


凤毛麟角是什么意思-企业入党申请书范文


初一生物试题-北京民办大学排名


感悟生命-北京市委党校


重庆育才中学-a级考试


百家姓全文-教育实习自我总结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湖南高考网


日本餐桌礼仪-关于诚信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