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图书馆-民远
…
…
…
…
…
…
…
…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诊断检测
B.当我递上一杯茶,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C.我们要理解和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词语。
D.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7、选择诗句表述的节日。
A.七夕     B.元宵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日》,写的是
时的情景。 
2.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如    族的
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民
居,如                 、
、                 。 
3.“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     代诗人
写
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的诗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第二单元的学习结束了赶紧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
果吧!相信你一定能行,祝你成功
! 
提示:请用钢笔书写,卷面整洁、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可得书写分。 
 
 
…
 
 
…
 
 
…
 
…
 
 
密
 
 
…
 
…
 
 
…
 
名
…
姓
…
…
 
 
…
 
 
…
 
…
 
 
…
 
 
…
 
…
 
 
封
 
 
…
 
…
 
 
…
 
级
…
班
…
…
 
 
…
 
 
…
 
…
 
 
…
 
 
…
 
…
 
 
线
 
 
…
 
…
 
 
…
 
 
…
 
…
 
 
…
 
校
…
学
…
…
 
 
…
 
…
 
 
…
 
 
…
 
…
 
 
…
 
 
…
…
…
…
…
…
…
一、认真读题,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选项。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模(mó)样
正(zhēng)月   载(zaì)歌载舞     分(fēn)外 
B.藏(zàng)戏
蜜饯(jiàn)    哄(hǒng)堂大笑    活佛(fó) 
G.空(kòng)地
通宵(xiāo)    迎风引吭(kēng)    香喷喷(pèn) 
D.娴(xián)熟
水浒(hǔ)传    铺(pū)天盖地      摇曳(y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镨别字的一项是(     ) 
A.衣无所有    轰堂大笑
行善积德     张灯结彩 
B.美不盛收    身无分文     肃然起敬     毫无倦意
C.随心所浴    翻天覆地     不已而足     万不得已 
D.蜂拥而至
能歌善舞     万象更新     别无所求 
3、下列词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1)保护环境    (2)继承传统    (3)保持平衡    (4)发现情况
B. (1)征求意见    (2)搜集情报    (3)执行任务    (4)履行职责
C. (1)改变口气    (2)改正工作    (3)改良土壤    (4)改革方法
D. (1)提高产量    (2)丰富知识    (3)增加收入    (4)提升素养
4、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述季节不一样的诗句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这些英雄的事逃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B.这姑娘能歌善舞,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
C.我蜂拥而至地奔向科技竞赛决赛场地。
D.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万象更新,家家户产张灯结彩。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第 1 页(共 6 页)
(1)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入昼。(      )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8、写出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号:
(2)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引号:
(3)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竹、口琴等。破折号:
(4)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准备充足-----
店铺多
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破折号: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客家民居的特点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2.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
3.《北京的春节》采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节日的
风俗。(
) 
4.《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
) 
三、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 chū xún 就开始了,家家
áo腊八粥,泡腊八suàn,为
过年吃 jiǎo zi用。用cù泡过后色如 fěi
cuì一样,晶莹剔透,好看极了。孩
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 zá bàn
er,孩子们喜欢这些 líng qī bā 
suì儿。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一岁除 ,               入属苏。选自宋朝       写的《元
第 2 页(共 6 页)
4.通过阅读交流,我知道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蒙古族的
,
藏族的             ,           的火把节。
五、阅读材料一。 
北京的春节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
、鸡、鱼、青菜、年糕什么
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
上了红红的对联,屋
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
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
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
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
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
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
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店外
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
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
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
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
众面前表演马、
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原名        他被誉
为
,代表作有小说               话剧            我们学过他的 
。 
2.“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1)光景:
(2)娴熟:                             
(3)截然不同:
4.“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正月初一”             除夕
5.这段话是按      顺序写的,        写得详细,
写的简略。这样写的
好处是
第 3 页(共 6 页) 
 
        
 
6.从这个片段中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两个句子,用“
”画出来,再联系实际,
用一个排比句写一下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六、阅读材料二 
 
 
 
 
 
 
 
 
(一)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过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
br>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生活积累完成相关练习。 
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
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莱,大锅
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
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
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
历十日不得罄,事
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
br>可以见底。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
了。我困得
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共写了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节日 时间 习俗 相关诗句
 
2.文段的第二句:“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
 
元宵节 正月十五 
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
 
 
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名
谜、吃元宵等
铺了芝麻秸儿,
姓
 
 4月5或6日
民间有祭祖扫基、踏青邓游等
 
 
 
习俗。
3.文中的“我”不能领略过年给祖上叩头的含义,想想看,在这个仪式中寄托着什
 
 
 
 
端午节
吃子、赛龙舟,挂艾枝,悬菖蒲、
节分端午自谁言, 
么呢?
 
 
 
饮雄黄酒     
万古传闻为屈原。
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何作用? 
 
 
 
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文段是作者回忆幼年时过年的经历,语言不乏幽默风趣,试举一两句加以分析。 
 
 
级
除夕  
 
 
班
 
 
八、习作 
 
 
 
 
(二
)对于过春节这样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有些人渐渐冷淡,却渐新喜欢过
请以“家乡的春节”为题目,写
一篇习作。 
 
 
 
圣诞节这些洋人的节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80字左右将你的看法写下来。
要求:1.可以仿照《北京的春节》一课的表达顺序,采用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写一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 
 
 
七、阅读材料三 
3.字数不少于500字。 
 
 
 
过年 
                    
 
 
 
梁实秋 
                    
 
校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
学
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
 
 
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
 
 
脸几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和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
 
 
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
 
 
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姑
 
 
娘爱花,小子要跑……”我却怕那大妹雪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烛,我躲在屋里捂着
耳朵,每人分一包条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
 
                                   第 2
页(共 6 页)
第 2 页(共 6 页)
 
                    
 
                    
 
 
                    
 
 
                    
 
 
                    
 
 
                    
 
 
                    
 
 
                    
 
 
第 3 页(共 6 页) 
 
  
 
 
                    
 
 
 
 
 
                    
 
 
 
 
 
 
 
 
 
 
 
 
 
 
 
 
 
名
姓
 
 
                    
 
 
 
 
 
 
 
 
 
 
 
 
 
 
 
 
 
 
 
 
 
 
 
级
班
 
 
 
 
 
 
 
 
 
 
 
 
 
 
 
 
 
 
 
 
 
 
 
 
 
 
 
 
 
 
 
 
校
学
 
 
 
 
 
 
 
 
 
 
 
 
 
                                   第
3 页(共 6 页)                                      第
2 页(共 6 页)第 3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