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部 教学反思

萌到你眼炸
556次浏览
2020年09月30日 08: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心中的彩虹-党员小结

2020年9月30日发(作者:解珙)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
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
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 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
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 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
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 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
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 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
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 摇的还有一个原
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 所
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
种 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 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
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 可增强
形象感。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 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
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 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
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 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
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
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 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
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 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
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 性,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根 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


比较薄弱。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
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 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
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 ;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
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
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
烦心理,掌 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
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 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
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 要多加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 有时不得
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
到自己的 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已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 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
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
原因:第一,学生 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
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 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
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 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
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 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
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 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
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 第三,有的学生甚至
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 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
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 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
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 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
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 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
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 或许学生会
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以上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刚 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平时麻利的对
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 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
怎么会这样?







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 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
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 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
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 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
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 变换练习题题
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 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
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 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读作( ),表示( )。第二个括 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
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 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
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
与2大小 一样,意义相同。( ) 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
2.0与2大小一 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 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 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
如何找到解决 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 不要急于求成。
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 识,
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 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
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 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 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
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2、小数的性质(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 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
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 不能写成2.4=2.04



3、小数的性质(2):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10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100倍=小数÷100,……



4、求小数的近似数: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 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
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

一个是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0.1 ,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19007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

190070=19.007万≈19.01万

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 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也有部分同学


把改写和求近似数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 度单位、
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
率是 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
大还是缩小 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

2.05吨=( 2050 )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 4.7 )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 3 )米( 4 )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 4.07 )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
千克合起来即可。

6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6.05 )平方分米,需要把5平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
左移两位,再与6平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 结,
在总结中提高。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 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
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但教师在组织学生探 究前应充分
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 br>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
这样 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
条边的关系时,初 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 6 7 8
4 5 9 3 6 10 ,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
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 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
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 在操作时
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
作方法在 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
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 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
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 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
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

其实小数的加法 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相对来冰学
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 识,但是从我这节课来说,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收到
的效果还是很好。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
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 解,也贴近学生
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 ,
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的 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
在《小数的加 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
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 ?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 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 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
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 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
还是不错的。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操 作活动,让学生
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 活
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利用班会课举行联谊会,问要买什么水果?学生比较感
兴 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
自己去调查,, 如此以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
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 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
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 数学问题。



2、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张扬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 ,说自己想说的,
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 之处。
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
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
挥自己的优 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


是热闹的 “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
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 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
渐佳了。
3、评价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 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体态语
的触摸。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 推动作用。这样评价方式我
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我还进行
了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尝试,我看到了学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争中增添了一份
勇气,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但本案例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对统计知识掌 握的不够到位,虽然本节课同学们一反课改以前的“静”而是“勇敢”
的“动”起来。然而因为“动”使 得本节未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只完成复习统计表这
一块。另外,由于教师说的其他水果有很多种, 教师例举的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以至最后
学生统计结果中选择其他的学生最多,最后还是没有决定好买 什么水果合适。这是我在设计
时没有想到的。
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逐步培养。

张良怎么死的-纪念九一八


诚实与信任-技术服务合同


贝克汉姆中文纹身-美国艺术留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文-学生简历表格


我和幸福有约定-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一饭千金-合同文本


预备党员转正程序-团组织生活策划书


2013高考时间-安师大教务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