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巡山小妖精
738次浏览
2020年09月30日 1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最敬佩的人300字-清华大学本科生招生网

2020年9月30日发(作者:计姓)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016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 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 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
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 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 度。
二、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 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 积累了较多的生活
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 的作用。本单
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 讲故事比
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 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
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
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 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
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 1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目标 2、能根据统计 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
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及解决策略。
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
重点 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难点
教学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
方法 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学一、情境引入
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 欢我
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
的新生订做 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
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
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
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 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
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
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 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
先在 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
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 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
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 哪种颜
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
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 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
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 ,
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
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 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
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
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
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 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
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 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
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地点
人数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 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
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
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 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 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
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 动,这个方法简便,
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数据收集整理(一)
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教学
反思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课题
教学目

教学重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 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 教育。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难

教学方

教学准

教学过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 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 探索,探索中发展,
发展中提高。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
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 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
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
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 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
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 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
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 正的方法
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
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 要想办法把
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
组讨论一下,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
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 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
搜狐请方法独 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 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
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
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 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
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 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
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
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 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
—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
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票数
张三

李四

教学反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练习
课题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学方

教学准

教学过

第3课时 练习一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 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
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 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
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 的同学举手,
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 各样的车辆越来越
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
工具的 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
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辆数
面包车
6
大巴车
8
小轿车
33
摩托车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
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
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
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

教学反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 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
学生体会除 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
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 物的实
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
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 br>“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
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 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
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 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
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 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平均分的认识
课题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目标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重点
教学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准备 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 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
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 ,他们都准备
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 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
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 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
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2.巩固“平均分”。
过程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
么意思。”
(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
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 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 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
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的任务。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 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
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
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
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 白
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
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 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 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
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
每 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课题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目标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重点
教学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准备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一、复习
过程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
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 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
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 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
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 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 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
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
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
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 “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
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 ”通过圈和说,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 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
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
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 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
象。

教学
反思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题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目标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重点
教学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准备
教学一、引入新课
过程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 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
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 的结果是每盘放3
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
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 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
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
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
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
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 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
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


精心 整理 学习资料
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 人分
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
个除法算 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
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 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
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 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
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 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
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
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
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 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
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 平
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
个,5写在等号的 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
算式的认识。

教学
反思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课题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学方

教学准

教学过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
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
除法计算。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
除法计算。

分析、演示
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一、引入新课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程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 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 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
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 位
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
四位同学。也就是每 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
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 圆片,可以分给4个
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 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 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
四个四个的分 ,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
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
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
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 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
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 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
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
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
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
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
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 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
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 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
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 br>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 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
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 分几个
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反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课题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学方

教学准

教学过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分析、演示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
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
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 (复习把二个数量
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 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
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
法 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
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 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
这里”。也 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反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题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学方

教学准

教学过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分析、演示
例1情境 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
准备12个○卡片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 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
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 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
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 ,因为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
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
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 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
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 式有什么特点。
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
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
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 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
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 我相信小朋友
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
目标 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 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
重点 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教 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
难点 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过程 2.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
三得六 三( )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
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9÷3=3 8÷4=2
12÷3=4 l2÷6=2
4、让学生观察练习五的第1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
的。
5、 第2题请学生先从鸽子归巢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再让学生
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
6、第3、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7、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
8、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9、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
习的方法计算。 < br>10、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12除以2等于几怎样想?用
哪句口诀?在口诀的 括号里应填什么?商是几?那么,12除以2等于几?
在此基础上独立做÷ 6=□。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集体订正。
11、第11题,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 。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
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用哪句口诀,
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
说是怎样想的。对于 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
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以简缩学生的思维。对 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
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
诀求商的方法。
12、第12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
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13、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
反思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
识。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分析、演示
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 4份。摆在桌子
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黑板 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
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
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 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
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 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
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 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
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 哪一种
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
生 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
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 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
(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 这种写法?
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
一份, 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
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 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
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 。
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
分法不同。教师小结 :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
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 看一幅图,能够根据
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 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
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 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
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 算
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 独立做。在做
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
巡视,注 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 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
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
反思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课题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教学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
目标 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学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重点
教学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准备
教学一、复习
过程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 10÷5=2 12÷3=4 8
÷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 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
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教师演示 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
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 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
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 让学生打开书,看课 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
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 。并在圈的基
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
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 一共圈了几个
圈? 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
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
算式是什么?(15÷5=3)
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 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
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的含义。
教学 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分成了几份? 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
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 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
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
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
块。) 圈了几个圈?(4个。)
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 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
块一份,分成了4份。)
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 12
里面有几个3呢?(4个3。)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 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
÷3=4)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
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 份,也就是说12里
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
四、小结(略)

教学
反思







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分析、演示
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
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 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 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 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
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教学
反思





整理和复习
课题
教学
目标
整理和复习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 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
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析、演示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3)用除 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 填写乘法算式和
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 ,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
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 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 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
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 学生观察,再让学生
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 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
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
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 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
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二年级学生
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 平参差不
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 称知
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
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 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br>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 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 、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
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
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 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 再想象
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 全重合,我们
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 br>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
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 ......(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 的衣服、用的剪
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
图形,来 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
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
那么, 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
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 br>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
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 ,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
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
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 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
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
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 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
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 br>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
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
反思




平移
课题
教学
目标
平移
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分析、演示
教学课件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
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
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
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
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
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 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
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 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
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 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
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
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 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
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 )移动( )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 改进一下我们身
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教学
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旋转
课题 旋转
教学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目标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感知旋转
重点
教学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难点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体会感受
过程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 时针转动,而跟它相
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
反思




单元综合练习
课题 单元综合练习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重点
教学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数平移距离
过程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
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
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
反思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 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 学段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 数除
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 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
能很好地去 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 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
营造愉悦、欢快的学 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
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 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
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 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
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 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
个数的除法含义。






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题
教学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
目标 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重点
教学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复习
过程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
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 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教学
反思








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题 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目标
教学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重点
教学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复习
过程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
÷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
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教学
反思




“倍”的概念
课题 “倍”的概念
教学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目标
教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重点
教学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 的含义。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复习
过程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 的小棒是老师的6
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 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 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 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
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 求18是3的几倍就
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含
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
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 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
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教学
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 数量关系,懂得除
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分析、演示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 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
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 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
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 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
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
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教学
反思




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 量关系及
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分析、演示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 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
(24÷3=8)
8、引 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
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
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四、总结

教学
反思





整理和复习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
目标 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重点
教学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整理和复习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过程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
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
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
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 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 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
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
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
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
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 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
反思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 括
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 br>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
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
和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
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 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
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 ——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
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 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
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 有兴趣,留给学生学
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 松愉快的学习环
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
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
计 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 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
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课题
教学
目标
混合运算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 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
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分析、演示

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 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
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 想买
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
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
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
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
式叫做综合算式,也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2×3+7
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 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
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 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
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 ,请你认真观察,动脑
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 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
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 数与一包饼干的钱
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
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
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 想为自己的出
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 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
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 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
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
了20元,想买4个 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
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 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
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 们通过为春游
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
合算式 ,(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
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
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 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 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
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 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
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 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板书)
练习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
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 的。

教学
反思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课题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教学知道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运算顺序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目标
教学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运算顺序
重点
教学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用脱式计算
过程 (1) (37–28)×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5 (5) 35÷(28–21) (6) 5×(28÷4)
=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
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
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
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
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
还需要多少天?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教学
反思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 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
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 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
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 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 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
认识和有余 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
接触过许多正好 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
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 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
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 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
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 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 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
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 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
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
受数学学习的 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目标 识。
教学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重点 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过程 你 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
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 ……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 个
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
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板书:9÷2= ( )……( )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
板书:11÷4=( )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
小。
3、总结 :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
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 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
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
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目标 识
教学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重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过程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 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
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 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
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板书:9÷2= ( )……( )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
板书:11÷4=( )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
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
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 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
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一)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分析、演示

1.先圈一圈,再填空。
⑴9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份,还剩( )个。
★ ★ ★ ★ ★ ★ ★ ★ ★
⑵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 )个,还剩( )个。
◆ ◆ ◆ ◆ ◆ ◆ ◆ ◆ ◆ ◆ ◆ ◆ ◆ ◆

2.看图,填一填。


⑴有17个梨,每盘里放( )个,放了( )盘,还剩( )个。
17÷□=□(盘)……□(个)

⑵有17个梨,平均放在( )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个,还剩( )
个。
17÷□=□(个)……□(个)

3.⑴22÷6=( )……( ),读作( )除以( )等于( )
余(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⑵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50,除数是7,商是( ),余数是( )。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二)
教学
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二)
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分析、演示


1.⑴有13根 ,每3根一份,分成了( )份, 还剩( )
根。
13÷3=□……□

3 )1 3

⑵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 )小。
2.计算。

3 )6 5 )2 0 2 )1 8 6 )4 2

3 )7 5 )2 2 2 )1 7 6 )4 0



3.学校买回50个篮球,平均分给9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几个,还剩几
个?


提高题:
1.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有次序的写几道算式。
18÷□=□……□
18÷□=□……□
18÷□=□……□
18÷□=□……□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三)
教学
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三)
教学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目标
教学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重点
教学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1.用竖式计算。
过程 9÷4 48÷5 64÷8 46÷7



2.我做小老师,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2 8
6)1 8 4)3 0
1 2 3 2
6 2


3.有37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要装几袋?还剩几个?




【拓展提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6=□……□ 19÷□=□……□
31÷□=6……1 25÷□=□……4
2.⑴小明有2元钱,买6角一把的小刀,最多可买( )把,还余( )
角。
⑵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一共要用( )辆车。

教学
反思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
验与 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
学生认识 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
一千地数,它 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
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 “满十进一”的
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通过本单
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 下的重
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 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
成和计数单 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
有关。教学时, 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
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 过程,能认识万
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 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
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 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 位
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 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一课时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
一千。 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拐弯数
分析、演示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
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汇报。小结
4、数数练习。
[1]集体数,P68 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教学
反思







三位数的读、写法
课题
教学
三位数的读、写法 < br>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算做准备.初步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
良好学习习惯.
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
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分析、演示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
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 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69例2
(1)出示计数器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总结
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3)P69 “做一做”1、2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
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作业 P71 1、2、
教学
反思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课题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目标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重点
教学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复习
过程 (1)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 800 289 330 1000
(3)写数
999 345 870 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 45○47 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 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
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 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
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P72 4、5、6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
反思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课题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
目标 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重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
过程 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
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
点 ,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有零的数的读法 。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 :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
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 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 br>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
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 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
反思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课题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目标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引入新课:
过程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
果。(指名汇报)
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 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
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 大小)
二、新授:
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
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2、学生活动。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
式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类。)
①825<2413 ②2413<4593 ③4998>2413 ④825<4593
⑤825<4998 ⑥4998>4593
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 第二类②③⑥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
小,位数 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
(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
(2)谁能说说位数 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
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 比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
议,发现了万以 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2、在○里填上“< 或 >、=”。(看屏幕回答)
299○302 4780○3987 1010○999 568○570
6029○6031 3248○3249 1456○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 1010>936>963
小舟: 1010>963>936
小健: 936>963>1010
4、游戏: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 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
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四、作业: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
反思










近似数
课题 近似数
教学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目标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重点
教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教学过程:
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
么数。猜的过程中 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 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
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 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
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P79 4、5、6
三、课堂作业P80 8、9
四、课后任务P80 7

教学
反思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课题

教学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目标 2.通过自己探索 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
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重点
教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一、引入新课
过程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 小强也收集了两
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
学 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 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
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
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 “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做一做”2
教学
反思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课题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
目标 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重点
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教学过程:
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900-300 500+400 2000+5000 8000—3000
300+50 4000+300 3500—500 600+7000
800+900 4500+700 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数学游戏
1、猜价格:例:提示:彩电大约3000元
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
出示准确数。
2、送信:P84 第 4题
三、练习:P83 2 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P84 3、5

教学
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 问题。其中“克和千克
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必须依靠学生的体
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
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 体验克和千
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 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 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
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 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
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
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 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 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
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 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
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 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
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认识1000克=1千克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分析、演示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
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
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 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
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
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
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
物的。



教学
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1千克=1000克
课题 第二课时1千克=1000克

教学认识1000克=1千克
目标
教学认识1000克=1千克
重点
教学认识1000克=1千克
难点
教学分析、演示
方法
教学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准备
教学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过程 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 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
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 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
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 )克( )克
( )克( )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
教学
反思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一、教材简析
儿童在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
而已。有许多内容,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基本上能推断出正确答案,
但对推 断的理由,在清晰、有条理的表达上需加强练习。 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
合作探究的方式教 学,着重强调用数学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
考过程。
二、目标导向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
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
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
课时内容
简单的推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反思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
察、分析、推理能力。
课时目标


课时
重难点
师生活动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1,猜一猜 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 一朵花,谁能猜出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盒
子里的花儿的颜色是确定的,为什么你们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答 案? ……
师:好,老师给一个提示:红色和黄色。会是什么颜色呢?
师:要想准确猜出球的颜色,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怎么办?
师:满足你的愿望,第二个提示:不是红色的。
2、猜球游戏:
小朋友看,老师 这里有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现在把它们放到盒子里,我们一
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师:我摸出其中一个,你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师:猜得准吗?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吧:我 摸出的不是黄球,那我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
球?你是怎么猜的?
师:那盒子里面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呢?你是怎么猜的?
小朋友们很聪明,根据老师的提示能准 确地判断出球的颜色,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简单的推理。
二 、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师:刚才我们玩的猜一猜,游戏,一开始,你们的意见一致吗? 板书:猜。你们又是
根据什么去猜意见就一致了呢?
板书:合理信息----判断----- 结论 1、猜两个物体:
师:谁愿意和老师来玩玩?给你一本书,可不要让大家看见了。
师:你能不能像我刚才那样,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那么黄婷婷拿的是什么书?老师拿的又是什么书呢? 说说你是怎么猜的?是根据
哪些信息知道结果的?……
师:你们太棒了!能够根据刚才这 个同学的话排除数学书,确定语文书。刚才你们用
的推理方法叫排除法。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好,两个人合作,取出小正方体,玩玩这个游戏。
2、猜三个物体:
师:我们的游戏真好玩,吸引了小文、小华和小明,他们说要考考大家。请看他们出了
什么题目 ?
师:他们分别拿着什么书呢? 请你先动动脑筋,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在四人小组里说
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小结:小文拿的是语文书,可以确定了,那么另外两个人拿的分别就 是数学书和社会
书了,就和刚才的题目一样了,用排除法去猜两种物体了。
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三 、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知识应用。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内容
简单的推理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形式多样的猜测活动,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测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
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课时目标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课时
重难点
师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会游戏吧,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好不好?小明妈妈的年 龄可能是
30岁,也可能是32岁。你猜是多少岁?
如果老师提示,小明的妈妈的年龄大于31岁,你猜呢?
你是怎么想的?
很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样的游戏,看你能不能找到其中的窍门。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1

师:请看题,说说你的看法。


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要注意分析的条理性。看下一题。

很好,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分析,这对于分析推理很重要。下面的题能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第3课时
练习
课时内容 课型 练习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示例,从中体会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课时
重难点
师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推理游戏,你们知道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所学知识看能解决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找笑脸的游戏,其中真的用到了数学知识吗?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说的不错,究竟能不能把所有的笑脸都收集出来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三.总结提升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课时内容
表内除法的复习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 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
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
课时目标
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课时
重难点
师生活动
一.回顾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
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
计。
2. 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二.复习整理:
1. 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 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 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教材第1题。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
题可以 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 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习:
1. 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 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反思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目标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课时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难点
师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2、 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
3、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 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
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 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 二千五百零六。
4、 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 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
6、 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 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
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 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板书设计: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第3课时
课时内容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反思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
课时目标
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课时
重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 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
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
620+100= 120+360=
130 - 70= 240 + 70=
2000+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1200=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
有复 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三、拓展性练习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课时内容
解决问题和统计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反思








1.复习“解决问题”, 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
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课时目标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
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 ,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课时
重难点
复习“统计” 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
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 题。
师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 对这些知识 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
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 ,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 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
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
并解决。
板书设计: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反贪电视剧-普通员工个人总结


一句话笑话-感恩老师的诗歌


秦皇岛实验中学-财务述职报告


党支部会议记录-签名符号


辞职申请书怎么写-历山学院


高考查询系统-感动话题作文800字


我变了作文-入党的程序


全国三本学校排名-运动会投稿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