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别妄想泡我
764次浏览
2020年09月30日 12: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师范新联学院-学生礼仪

2020年9月30日发(作者:伍思业)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0名,其中女生 8 人,男生12人。学生经过一年半
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 br>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
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 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
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 成
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
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 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 听”、“合
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 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建立学
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 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 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
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
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 单元从三
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
“表内除法”的联 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
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 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 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
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 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
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
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
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 际问
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
会计算含 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 的过
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
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 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 性,
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
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
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
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 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
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全册教材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3课时
2、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12课时
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4课时
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 5课时
5、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7课时
6、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9 课时
7、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4 课时
8、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4 课时
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2 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0、第十单元:总复习 4课时

七、二年级教学下册教学进度计划表







3.3-3.7
2.24-2.28 课前准备
一、讲解期末试卷
二、数据收集整理
表内除法 (一)
例1、例2:平均分
练习二、除法的初步认识


3.10-3.14 表内除法 (一)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练习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17-3.21 表内除法 (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和复习、练习
五 3.24-3.28 图形的运动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5课时

六 3.31-4.4 表内除法 (二) 4课时



4.7-4.11 整理与复习
混合运算(例1—例3)、
1课时
3课时
机动
1节
清明
放假
1天



4.14-4.18
混合运算(例4)
练习、整理与复习

九 4.21-4.25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1课时
3课时

5课时



机动
1节

机动
1节

机动
1节

机动
1节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28-5.2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小小设计师
3课时
1课时

劳动节放
假一天
十一 5.5-5.9 万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5.12-5.16
5.19-5.23

5.26-5.30
6.2-6.6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克与千克
数学广角

5课时
5课时
1课时
4课时
3课时

5课时

10课时





机动2节
十六
十七
6.9-6.13
6.16-6.20
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


十八 6.23-6.27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 方
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
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
统计表的数 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
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
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 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
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
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 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二年
级的学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一下该
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
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
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 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
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
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 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
以先在 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
在班级中 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
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
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 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
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 颜色时,喜
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 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
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 。那好,现在我们开始
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 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
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
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 表
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
人数
师:你看懂什么?
生:喜欢红色校服的人数多。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 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
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 种数据的多少,
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
中的 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8+6+2+4=20(人)所以全班共有20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8>6>4>2,通过对比得出:喜欢红色
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
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红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红
色合适。
生: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
欢红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 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
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 的校服。

红色
8
黄色
6
蓝色
2
白色
4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
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
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 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 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
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 方式都
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
行整理记录填 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
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 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颜色
人数
红色
8
黄色
6
蓝色
2
白色
4
(1)全班共有( 20 )人。
(2)喜欢( 红色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红色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
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进一步体验数据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统计中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认识统计的作
用和意义,从而使他们形成统计的观念。整节教学课,用一系列的问题引
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怎样调查 ?有什么好的方法?等等,使学生亲身经
历统计的过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
判断。
2、 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 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
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
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
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 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 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
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 正的方法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
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 要想办法把
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
论一下,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
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 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
搜狐请方法独 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 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
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
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 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
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 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
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 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
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
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 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
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 的填写。再解决
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
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
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 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
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采用画“正”字、打“√” 、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
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
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票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
密 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以“评选数学科代表”这一真实情境为
例,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这些问 题中思维不断碰撞,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张三

李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 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
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 br>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 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
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 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
“○”的方法, 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 的同学举手,了
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 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
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br>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
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辆数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
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
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
一最少)

面包车
6
大巴车
8
小轿车
33
摩托车
1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 br>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主要是复习本单元所学 的统计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收集、
整理、分析中实现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 动手实践
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把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
生活中,进 一步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
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 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 、写除法算式.知道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
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
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建立“平
均分”的慨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活 动明确“平均
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慨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问题情境
出示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 的情境图。(课件出示)以小精灵聪聪的身
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参观 科技园食品
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他们正在忙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正在分发食物。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这么多的方法中,那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一样多,都是4
颗)
二、教授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 学(3人一组)带来了
一些糖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颗糖果?(6颗)
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糖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
分。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分组讨论分配方案:
生:
1、1颗、2颗、3颗
2、1颗、1颗、4颗
3、2颗、2颗、2颗
(2)追问:
这么多的方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第3种)
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你发现了什么?(每份同样
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一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二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 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
生,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慨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突
出学生的三次操作,为认识除 法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建立“平
均分”的慨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4、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活 动明确“平均
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 △ △ △ △ △
一共有( )个三角形,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指
名回答)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板书课题:平均分(二).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怎样分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2、动手操作,汇报并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方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里,每盘分3个。
方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里,再拿 2个放在第2个盘里,再拿2个放
在第3个盘里......还剩下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方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里,依
次类推。
第三种分发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怎么想的吗?
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给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
生进行评价。
师:如果把这18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学生进
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盒。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2、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
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 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
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4、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分(二)
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 教学中,设计了分橘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
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橘子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平均分”的慨念,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
高。


第三课时 平均分(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 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
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
抽象慨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
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 分”。
教学难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
分经历“平 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的画面。 师:把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能分几份?“每2个分一份”是
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 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投影仪上分一分,其他同学注意分的方法。
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
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把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能分4份.
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 冻,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现在你能把8
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的分。
交流反馈: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能分成2份。 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
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慨 括成是“每几个一份的分”。
三、巩固练习
1、第10页的做一做。
(1)首先让学生操作12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2)首先让学生操作,摆一摆,再填空。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问:你是怎样想的?(有24个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可
以分几个?就是把24平均分8份 每一份是多少?)
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
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
分的表象。
3、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均分 的分法,理解平均分的慨
念,初步学会用平均分的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以动手操
作分实物为教学主线,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说
一说,用较多的时间去体验“平均 分”、理解“平均分”、应用“平均分”,
尽可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 - 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
入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设置问题。
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 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
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
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要
求每盘分的同样多。
2、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
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 )支竹笋。
三、学习新知,初步认识除法
1、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 前面的方法
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小结:把12个竹笋,
放在4个盘 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小结: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都是属于把一些东
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
一种 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
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 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2、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
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 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
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
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
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 以4等于3。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第2题。 < br>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 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
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 把平均分的份数
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 br>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
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 ;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
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五、总结
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六、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教后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教学上“平均分”用除法来列式,并认识除号。
教学中。通过“分竹笋”这个情境 ,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
分一分,理解“平均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的 含义
理解算式的意义,懂得列式的方法,认识除号,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懂得把一个数平均 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第五课时 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
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小熊猫分竹笋图。
谈话:上节课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12个竹笋,今天,小熊猫又能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多少个竹笋?怎么分呢?请看图。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题)
小结: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
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 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
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 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
强调四 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
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
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
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
4个放一盘,就是 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
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
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 继续学习了除法初步认识,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
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 识了除法各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的名称。板书课题: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
学生动手摆一摆) < br>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
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 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
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 式各部分的名称。这
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
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四、总结
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 验的基础上,设置问
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
应用 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
体或总数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几份, 用除法计算,并认识除法各部分
名称。


第六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练习三的第6—11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复习除法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12÷3=4 (复习除法的各
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
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
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小组合作,用○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交流反馈:14÷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名称。
用同样方法完成后面3个小题。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实物,引导学生说出有( )份,每份有( ),再
让学生试写出除法和乘法算式。指名说一说,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
式表示的含义。
4、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观察主题图,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听。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5、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
算式。
分析:图1表示把1 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
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列式:12÷6=2 12÷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6、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 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
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
友在这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除法初步知识练习课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主要是复习平均分,通过练习,让学生 知道把一些物体
或一个总数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或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几
个,用除 法计算。使学生认识除法的两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
的两种意义。




第七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
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 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我们试一
试背一遍乘法口诀。(学生背诵)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问题:12个 桃,
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及写出的除法算式。
板书: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 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2)分组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把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第一只分3个,剩下9个,再分3个,
剩下6个,再 分3个,剩下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
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 4只猴子12个,
正好分完,那么,12个桃,每只分3个,可以分给4只猴子。
摆一摆。
每只猴子对应摆3个,4只猴子正好分完12个,12被分成4个3,
根据3乘4等于12,那 么12除以3的商是4。
这样的方法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我们在计算12÷3时,想3×( )
=12,三(四)十二,那么12除以3的商是4。
.......
(2)引导:刚才的方法,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
小结:第三种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
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 的内
容就是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8页做一做。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12除以6等于几怎样想?
用哪句口诀?商是几?在此基础上独立做÷ 6=□及其他题目。
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
说题意,再计算。
3、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想商。
四、总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 表内除法以及今后
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
生在掌 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分一分、说一说
和想一想的学习活动,自主优化求商的方 法。



第八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
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口
诀求商。
2、经历探索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
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指名回答)
2×2= 3×2=
4×3= 5×3=
4×4= 5×5=
2、导入新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
诀求商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新授。
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
示例2)
(1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收集信息)每屉蒸笼装4个
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吗?(学生回答)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
示6个4 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4×6=24)
提问:我们在计算这道题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
可以装多少屉?
怎样列式?24÷4=6
你是怎样算的?用的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3)还可以怎样问?
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有几个?
怎样列式:24÷6=4
你是怎样算的?用的哪句口诀?
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发现的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 除法,都
用了四六二十四这一句口诀,我们可以说,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
道算式。
3、出示一道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道题的口诀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五”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6=4 24÷4=6
四六二十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创设“王师傅包子铺”的情境图,让学生数一数 包子,
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先解决求一共的问题,再解决两道平均分
的问题,通过一道 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之间的对比,由乘到除,帮
助学生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九课时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除法初步认识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
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
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
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2、填一填,集体订正
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三( )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
每个除法算式表示 的意思。(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9÷3=3 8÷4=2
12÷3=4 l2÷6=2
二、基础练习
1、让学生观察练习四的第3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
怎样想的。
2、 让学生观察练习四的第4题,并独立完成后,想一想,这些除法
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 和除数相同,商是1。
3、第5题请学生先从运动会绑腿跑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
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
三、提高练习
1、第8题
让学生打开课本 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先回
忆只能算1个乘法算式的口诀。
2、第11 题,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做题时,可以要求
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 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
用哪句口诀,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 正时,要让学生说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
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 得几这一步,以简缩学生的思维。
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
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12、第12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 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
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四其他练习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
表内 乘、除法的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
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乘除 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十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3及练习五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 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
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解答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指名回答)
24里面有( )个6。
12里面有( )个2。
15里面有( )个5。
2、分一分,说一说。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拿出准备好的6个圆片分一分。
提问:把6个圆片,每2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3个)
把6个圆片,每3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2个)
学生操作,并说出得数。
3、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喜欢蚕宝宝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蚕宝宝,数了数,总共有15只,我们
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15只蚕宝宝, 请同学们按题题目要求为它们安排好住的地
方吧。你能说一说安排的要求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求每盒几只?
引导: 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到3个盒子里,就是平均分成3份,求
每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什么方法 计算?(除法)
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只)
师:要求平均每盒有几只,就要用15 ÷3来计算,您能说出15÷3=5
(只)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检验:刚才我们求得每份是5只,对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
验。
(2)15只蚕宝宝,每个盒子放5只,求需要几个盒子?
谈话:您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解决分蚕宝宝的问题吗?在练习本上
试一试。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怎样列式?(指名回答)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板书:15÷5=3(个)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交流)
小结:15只蚕宝宝,每5只放一个盒子,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
也就是 15平均分,每份都是5,求能分几份,所以用除法计算。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不对,你能用上一题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学生回答检验的方法。
师:比较2道题,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小
组讨论)
小结:两 种分法其实是一样的:总数是15只,把15平均分成3份,
求每份是多少,及每5个一份,求15能平 均分,都是平均分的问题,用
除法计算。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
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 不住我们!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题。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2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求每盒几只?
15÷3=5(只)
(2)每个盒子放5只,求需要几个盒子?
15÷5=3(个)
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解决用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教 学时先引导学生画
图、分析第1小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分析画图理解,列出除法算
式,明 确求出这样的题目用除法计算,再放手让学生用刚学会的解题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法自主探究第2小题,给学生空间,让学生独立解决用除法计算解决实
际问题。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1、口算。(指名回答)
18÷3= 12÷3= 15÷5=
10÷2= 16÷4= 9÷3=
2、填一填。
△ △ △ △ △ △ △ △ △ △ △ △
(1)一共有( )个三角形。
列式:
(2)每两个放一盘,可以放( )盘。
列式:
(3)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4题。
36里面有( )个6。
2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2、课件出示第5题情境图“中国结”。
(1)观察中国结,引导学生完成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解决问题(2)交流想法,学生列式,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6题。
学生计算,说说已知乘数,求积的方法以及已知积和一个乘数求另
一个乘数的方法。
4、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7题。
三、巩固迁移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8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9题。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讨论,说说思考过程。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练习主要是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将知识整理,使 知
识得以沟通,形成网络结构,以便于在实际生活中有选择地将知识得以
应用。教学时我注重用 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
生发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谈 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以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 与复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除法的意义,出示教材第26页第1题的情境图 ,让学生根
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
除数、除数、 商”。
2、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
3、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12÷3=4 (复习除法的各
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
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
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5、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 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
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
友在这里”。
三、总结
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板书设计
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 6÷3=2
(2) 12÷3=4
(3) 20÷5=4
(4) 28÷4=7
教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其
中,在整理和复习环节,没有 直接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而是结合三道
题目进行建构,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在教学时我积极调 动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式,灵活应用,达到复习课的
目的。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 br>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
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 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
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 分利
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
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
种基本的 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
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 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
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
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
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
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 助学生
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
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 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 图形的变换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 程,能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 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和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 玩过吗?那你
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
的项目吗? (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
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
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 ,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
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
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 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
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
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
鼓 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
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
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
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 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 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
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 最后沿对折的
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 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
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 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
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
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 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
度进行判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 了一些图形,
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 ,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
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 一指,
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
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
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
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
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 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 节课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思维。教学时我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操 作、交流创新的机会,使学生
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独特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第2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
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 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
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
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
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
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 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
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 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
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 、滑滑
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 br>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
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 、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
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
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 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
沿着一条直线移动, 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
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 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
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
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 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
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 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
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 br>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
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
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 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
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
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 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
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 过哪些旋转现象?9
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 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
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
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 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
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 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
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
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
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 会呢,(课
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
以互相重合?
学生 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
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
转 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
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 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
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认识平移形象 ,平移是运动的形态,教学时通过制作课
件,让学生动态地感受游乐场里游乐项目的平移,同时,通过提 问激活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会判断平移形象,再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让学生先想象,再 用手演示,在头脑中构建起平移的运动方式。



第3课时 实践活动:剪一剪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
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和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
宝,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
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找出来吗?
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
们想学习剪纸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 什么吗?(手
拉手的四个小人。)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
人都是一 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
手的。)
(2)教师:同学们真 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
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 动手剪出这
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
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
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
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
生回忆自己去剪。)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
尝试剪。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 ,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
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 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
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
间展示剪一排4个小人的方法。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 ,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
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 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
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
个小人平移所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 拉手地站一圈
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 张?(正方形纸)怎
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
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小结
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 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
把兼职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 br>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 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看的图案,你们想不
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 剪出来展示。
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1)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轴对称为基础的一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借助折纸培
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折的次数与图形个数的变
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出示 作品让学生想象正确的剪法,其次,从易到难
和学生一起分析,从剪一个小人到2个小人到4个小人,循 序渐进,培
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4课时 练习七
教学内容: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 br>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
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 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 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
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 针从12旋转
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
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 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
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 会出现和这
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
件演示), 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 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
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 br>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
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
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 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
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 br>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主要是复 习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感受
所学的图形、想象力在生活中的作用。练习题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活
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通过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 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并经历
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
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 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
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 启下的
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
学习“多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
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 计算技能解诀一些
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
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
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
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 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
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
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 法含义。
课时安排:6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
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发展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指名回答)
3×5= 6×5= 3×4= 2×5=
3×6= 5×5= 2×6= 4×6=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指名回答)
( )八五十六 五( )四十 二( )十六
五( )三十五 ( )七四十九 六( )四十八
3、计算下列各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求商)
18÷6= 21÷3=
4、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是做除法想乘
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7、8的乘法口诀求
商。(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知
出示教材第37页单元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
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说。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例1情境图: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面?)
列式:7×8=56(面)
(1)谈话:您能解决第二个问题,求:“有56面小旗,要挂成 8行,
平均每行几面”吗?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2)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是56÷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 :你是怎么计算的?(想: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想乘算除)
(4)变换一个条件:“如果要是挂成7行呢?”你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说出自己计算的结果,并把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56÷7=8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
六)
(6) 仔细观察这两道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什么相同点?为
什么只用了这一句口诀,而不想到别的口诀 ?
相同点:被除数相同,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也就
是说我们利用一句乘法 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4、独立尝试。
解决: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
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并列式)
每组分几颗?列式:49÷7=7,口诀:七七四十九。
5、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很 聪明,能够帮二(1)班的同学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这几道除法算式时,你们都是用什么 方法求商的?你们还
发现了什么?(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
就 是几。)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第1、3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怎样求商,集体订正。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用一句乘法口 诀不仅能写出乘法算式,还能写
出两道除法算式,乘法和除法它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
第2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四、总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 且还进一
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
就能很快算出 除法的商了。
五、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
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 的重
要目标是让学生能熟练地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主要利用学生的新旧
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来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时从主题图中引出问题,
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学习方式。不足
之处是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 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发展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说一说用了哪句乘法口诀。(指名回答)
12÷4= 16÷4= 18÷3=
25÷5= 49÷7= 56÷7=2、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快乐节日上的问题一和问题二, 今天这
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知
出示例2。
1、读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有27个彩球,每行摆9个,可以摆几行?
有27个彩球,平均摆3行,每行摆几个?
2、解决问题(1)
理解题意:有27个彩球,每行摆9个,要求可以摆几行,也就是求27里面有多少个9,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7÷9
分析算法:根据利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 方法,可以想几乘9得27,
根据乘法口诀(三)九二十七可求商。
解答:27÷9=3(行)
3、解决问题(2)
理解题意:有27个彩球,平均摆 成3行,要求每行摆几个,也就是
把27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7÷3.
分析算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想三(九)二十七,可求商。
列式:27÷3=9(个)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3题。
逐题出示题目并让学生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校队答案时让学生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27÷9=3(行) 27÷3=9(个)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 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9的乘法口
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同时加 深
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第三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进行除法求商。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算了吗?
出示教材“练习八”第1题,学生口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2题。
(1)投影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自己找信息。思考图中已知哪些信息以及需要解决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问题;其次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白题目要求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计算出的得数将算式教学排列。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4题。 < br>谈话:小猴子正在进行摘桃比赛,那只小猴子能先摘到桃子呢?你
会用乘法口诀把这些桃子摘下来 吗?同桌两人分工,一人算一列,看谁
算的又对又快。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题。
出示表格。说说商是怎样求出的?(被除数÷除数=商)
三、巩固迁移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7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的信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8题。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9题。
出示题目,分析题目意思:填出不同的算式。
学生填写,汇报交流。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了哪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练习八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
基础的 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学
习的迁移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通过所收集到信息,培养学
生解决相应的问题能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
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
好习惯。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
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学生读题,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12里面有3个4)
(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列式:12÷3=4,12里面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
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 另一个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
二、教授新知
教学例3,出示情境图。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商店购物吗?(喜欢)那我们一起去商
店里去购物吧!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 球的价钱。
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
和总的价钱)
观察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里面
有几个8元?)
分析: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元。
提问:求56里面有几个8元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
56÷8=)
得数是几?(7)你是怎么算的?(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板书:56÷8=7(个)
检验。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7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8元,7个是56
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课件出示汽车图。
谈话 :老师想买这辆小汽车,可是它的价钱被遮住了,小红提示我
们: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 车多少钱?根据这个问题,你
能求出小汽车的价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这样解决?
(3)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样想的?
小结:小汽车的价钱,就是求24里面有6个几,像这样的问题也是
用除法计算。
列式:24÷6=4(元)
引导口答:一辆小汽车6元。
谈话:你能用解决上一题的方法自己检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检验方法:一辆小汽 车6元,买4辆表示4个6,用乘法计
算4×6=24(元),一共是24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观察我们解决的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里 面有几个几”的应用题,也就是
把总数按每份的数来分,求可以分成这样的数几份,或求每份是几,要< br>用除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2、3题。
(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
(3)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样想的?算对了吗?(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解决问题)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8)?
56÷8=7(个)
教学反思
1、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 题,培养学生提
问的意识。教学中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选择方法时尽量考虑全面。
2、在解 决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正确的数量
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 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课时 练习九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2、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里有几个几个几”的含义,体会数量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间的相依关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里有几个的数量
关系的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 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里有几个的数量
关系的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1、口算。练习九的第1题。
2、谈话: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童话世界去玩玩,不过请同学们 利用
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走迷宫,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九”第5题。
2、过桥。(完成教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时让学生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8题.
比一比,看谁填的有对又快。
教师巡视,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6题。
(1)仔细视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读价目表。
解决问题:我们有18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碰碰车一辆坐几人?)
表示什么?(18里面有几个3?)怎样列式?
18÷3=6(辆)
(2)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
答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解决2个问题。(现在每个多少元?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
元?)
3、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
提示: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 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回忆,有利
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情况,乘法口诀应用情况,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



第五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口诀更加熟悉,并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一句
口诀计算两个除法算式。
2、正确、熟练地使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提问: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
2、复习。(教材“练习十”第1题)
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口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br>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及用除法解决问题,这
节课我们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整理除法表。
(1)谈话:我们学过了除法, 你知道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哪些?
你能把除法算式都写出来吗?
引导:你想按什么顺序进行整理?(按口诀表整理,按商相同整理、
按除数相同整理。)
小组合作,尝试整理,汇报交流。
(2)除数教材第45页除法表。
谈话:这是乐 乐还没有整理完的表格,你能从已经整理的部分看出
他是怎样整理的吗?(按除数相同的排列)
2、小组合作用卡片进行活动。
找出得数是6、7的算式。
三、巩固迁移
1、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十”第1题。
算出结果,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1)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解题的策略。
(2 )师生共同归纳解题的一般思路:先根据错误的商求出颠倒后的
被除数,是4×6=24,再根据被除数 重新求商,42÷6=7。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把前面所学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规律、应用规律。整理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 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
系统化。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
奇心和求知欲。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 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
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
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
性 ,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
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 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
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
级学 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 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是
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
式——回忆运算顺序— —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
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 升了掌握运算
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
线。使学生 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
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
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
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
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
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 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7课时
1.混合运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用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地教学脱式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没有小括号的同一级计算的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计算脱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算一算。(练习本上完成)
16+9-8= 32-10-6=
交流:这两道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有加有减,按从
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过渡:这道算式中只有运算符号加和减,他们是属于同一级的,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们计算的时候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今天, 我们还要学习计算它的另
一种计算方法——脱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同学们
在图书阅览室看书) (2)出示文字: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
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 有多少人?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计算呢?(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1:先算中午剩下多少人?53-24=29(人) 再算下午有多少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追问:53-24+38是综合算式,你 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
计算的吗?(学生说计算方法)
小结: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 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
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
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 加减法时,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讲解:用脱式计算两步试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 左边写“=”,再
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没计算的部分要抄下来,接着对齐
上面 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的运算的结果。
板书:如我们在53-24+3 8算式的下面的左边写上“=”,先算53
-24,把得数29写在“=”的右面,“+38”没有计算 ,先抄下来,记得
要连同运算符号抄下来。接着对齐下面的“=”,在下一行写“=”,计算
2 9+38=67,在“=”右面写上67。67是整个算式53-24+38的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3-24+38
=29+38
=67
(3)试一试。
23+6-11
提问:观察这 道题目,运算符号只有什么?(加、减)这就是我们
刚才说的同一级的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试着 用老师刚才教的方
法脱式,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的加和减是同一级的,其实我们学过的 乘和除
也是同一级的,当我们碰到算式中只有乘和除时,我们在计算时也要按
从左往右的顺序进 行计算。
出示:15÷3×5
提问:观察上面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 步,
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试一试,写出脱式计算。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抽学生的作业在投影仪下展评。
教 师边讲解边范写:从左往右,我们先算15÷3=5,写在第二行“=”
的后面,把没有算的“×5”抄 下来,再在第三行的“=”的后面写上5
×5的得数25.
15÷3×5
= 5×5
= 25
反馈:你写对了吗?有错的同学改正。
(4)试一试。
出示:2×8÷4 72÷8÷3
学生计算,教师学生指导。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
格式,说说计算的过程。
2、讨论: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结:在一道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没有小 括号,只有加减或乘
除的同一级的综合算式,我们计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
的内容。(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
进行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
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五、板书设计
没有括号的同级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同一级的混合运算,重点学习用脱式计算的方法计
算混合运算,以及乘除同一级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本节课注重
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使之
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二课时 两级混合运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脱式计算,并说说计算的过程。(指名回答)
24+8-6 3×6÷9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也是同
一级,我们在计算一道没有 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
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 、减又有
乘、除,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板书课
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3个跷跷板,每个
跷跷板上有4人,草坪上有7人)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
人?)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跷跷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4
×3=12 12+7=19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 7+4×3或7+(4×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提问: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这三道算式里既有乘又
有加)
说明:像4×3+7 7+4×3这样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
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不够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
算乘法。
(1)学习运算方法。
谈话: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4×3+7(先
算乘法,再算加法)
提问:乘法指的是哪一部分?(4×3,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的粉
笔画上横线。)在第一步的 脱式计算先算4×3=12,那么哪一个数没有计
算要先抄下来。
观察7+4×3,引导学生 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
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粉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 br>师:根据刚才的分析,7+(4×3)要先算4×3,这里的4×3要不
要加上小括号?(不要)
现在,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强调:没有参与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指
定两名学生板演)
4×3+7 7+4×3
= 12+7 =7+12
=19 =19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20-8÷2 81÷9+2
师:乘、除时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要先算除法,
再加或减。
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左边的算式要先算除法
运算,再算减法运算;右边的 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注意书写格式。
20-8÷2 81÷9+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20-4 = 9 + 2
=16 =11
2、小结计算方法。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这四题,你能小结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
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 法,要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剩下的两小题。
强调: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说说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再计算。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4×3+7 7+4×3 20-8÷2 81÷9+2
= 12+7 = 7+12 = 20- 4 = 9 + 2
=19 = 19 =16 = 1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对于计算的教学,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或通过一定量的
练习,学 生也能掌握,但是学生仅仅知道了结果,并没有真正参与知
识的探讨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倡导讨论交流、主动探
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交流汇报中,尊
重学 生的思维方式,不断获取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三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第51页练习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让学生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理解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3)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4)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5)5+(7-2),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40-36÷4时得到的结果是 1,
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再算乘了)
追问:40-36÷4如果要先算减法,有什么办法吗?怎么办?(添
上小括号)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方面的知识?(小括号的作用、有小
括号该怎么算?......)
二、教授新知
1、出示40-36÷4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填上小括 号,不管小括号里是
加、减还是乘、除,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添上小括号(40-36 )÷4,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小括号
里的40-36),再算什么?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计算。
指名学生到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交流,先算40-36,在40-36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
计算。
(40-36)÷4
= 4 ÷4
= 1
提问:如果 小明解决的是这道题,他算的对不对?(对)因此,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先算哪一 步,再算哪一步,
以免计算错误。像这样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3:
出示:7×(7-5) (77-42)÷7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寻找错例。
集体交流、订正。(交流时说说自己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计算的对吗?翻开教材第49页,核对一下。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
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第1题
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②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
③如何列综合算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④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6-65,对吗?为什么?
(2)同法做第2 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的,再
算小括号外面的。
五、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0-36)÷4
= 4 ÷4
= 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
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引入新课时,分析小明的错题,引出新的知识点,
有了课始目标提示,又有了对小括号的初步 认识,一部分能正确地列
式和解答。教学时始终抓住一个重点,使用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使 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关系相一致。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2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 减”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 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
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 的运算顺
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难点: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
顺序怎样?(指名口答)
2、算一算。
14-7+6 14-(7+6)
40-36÷4 (40-36)÷4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
集体订正。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练习十一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
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比一比每组两题的运算顺序和得数,发现了什么?
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
出示表格,根据提示写出被被减数或减数及被除数或除数。
先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得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是否符合解决问
题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列式是否错误,让学生明白要加小括号, 小
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3、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0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初 步认识减法的一个性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
数,可用这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有时这样能全计算简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2、、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2题。
看图,说说图上表示的什么意思?
(1)要求总数,应该先计算出什么?(右边的小熊一共多少
元?)
列式:4×8=32(元)
(2)再把左边和右边的相加。25+32=57(元)
3、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示:这是连续两问的问题,先解决哪个问题,再解决哪个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4题。
把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十一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整理学生对混合运算计算顺序的理解和掌
握。在练习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通过解决两步问题,
渗透用综合算式列式的思想,同时为下节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五课时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在理解题意的基
础上,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 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
析问题,为列式解决奠定基础。
2、如何分析文字题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
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文字题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
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问题,理解并掌握如何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用出示出示例4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要考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还有多少个没烤?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师: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 知识来解决问题,很好!下面就让我
们继续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去解决问题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授新知
1、出示完整的例4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一共要考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烤9个,求剩下
的还要烤几次?
2、思考怎样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先要知道剩下多少)
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烤考好

一共要烤90个面包
剩下的

36个 师:一共要烤90个面包,包括已经烤了36个,和没有烤的部
分,每次能烤9个,是把那一部分平 均分?(剩下的)
所以这道题,我们要求什么?(剩下的是多少)
然后再把剩下的分成每份是9,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
次?

一共要烤90个面包




已烤的 剩下的

36个
每次烤9个,烤几
每次烤9个,烤几次?
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例4。
指名汇报。
(1)90-36=54(个)
还记得我们前边列这个算式时,求得是什么?(没拷的面包有多
少个)
(2)54÷9=6(个)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4、谈话:刚才我们解决这个我们用的是分步解答,你能列出综
合算式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指名板书:
90-36÷9 (90-36)÷9
= 54÷9 = 54÷9
=6(次) =6(次)
讨论:第 一种解法是否符合解题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的列式是
错误的。第二种解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加上 小括号?小括号在
算式中起来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90-36)÷9 读作:90减去36的差除以9。
学生齐读两遍。
想一想:用综合算式时为什么要加小括号?(要想先算90-36,
必须加上小括号)
5、检验。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样检验的?
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
小结 :把所得的得数代到题目中,每次烤9个,6次烤54个,
再加上烤好的36个,正好是90个,和题目 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的习题。
提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花多少钱,要先求什么?(第一小
组比第二小组多买了多少?)
你能分步列式吗?学生列式,指名交流。
9-6=3(个) 3×3=9(元)
如何列综合算式?先算哪一步?(9-6=3)要先算这一步,要加
上什么号?(小括号)
指名列式:(9-6)×3
=3×3
=9(元)
小结: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都是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解决这
样的问题时要注意 什么?(要想好先算什么,再解答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独立尝试:你能像前面那样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先指名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集体
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
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准确找出第< br>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五、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
9-6=3(个) 3×3=9(元)
(9-6)×3
= 3×3
= 9(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时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 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根据题意进行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借助线段图,直观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弄清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给出 的,哪部分是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
列式时哪部分写在前面,哪部分写在后面,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小括
号。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
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
求的是什么。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指名回答)
1、口算:
5×7= 45÷9= 63÷7= 18÷9=
9×4= 24÷3= 54÷9= 21÷7=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56里面有几个7?
4、补充合适条件再解答
(1)有6组漂亮的菊花, ,一共有多少朵花?
(2) ,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朵?
(3)剩下20个字, ,平均每天写多少个?
二、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上:有4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
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 多少朵?
(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思考:问题“每人能分得多少朵”能直接求出吗?
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每人能分到几朵?(一共有多少朵
花?) 这就是 “中间问题”
(3)列式:4×4÷2
(4)小结: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
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7题。
(1)如果李老师买4个皮球,得多少钱?
(2)如果李老师买5个皮球,得多少钱?
(3)你认为李老师应该怎样买?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8题。
(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
42分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上半场 下半场


(1)
24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8分

上半场 下半场


(2)


?分
提示:下半场两个班的得分一样多。
思考: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二(2)班上半场得了多少分?
(二(2)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 ?二(2)班下半场得的分与二
(1)班一样多,也就是要先求出二(1)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
(3)学生列式解答。
提醒:不要忘了检查。
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提示。
(1) “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是求哪一部分的?(剩下的)
(2)要想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必须先求出什么?(剩下
多少米)
三、总结 < br>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弄清最后求什么。哪
部分是直接的,哪部分是先算的,列 式时哪部分写在前面,哪部分应
写在后面,注意使用小括号,并检验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
四、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反思:
在较好 地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
学,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顺序,又能使学 生怯生体会到数学
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因粗心等原因会导致计算结
果不正确 ,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七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解答方法。
2、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
本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形成网络
1、谈话:同学们这一单元即将结束,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学习这一单元时,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谈话:哪个同学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呢?(引导学生分 别举出
各种混合运算的算式,并请学生说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从
而总结出规律)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
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 号的混合运
算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计算。(在练习本上完成)
38+48-65 12+30÷6 24÷(6×4) 6×(9-4)
38+(48-65) (12+30)÷6 24÷6×4 6×9-4
2、本单 元我们还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回忆一下,解答两
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分析题目中 的数量关系找出中
间量,也就是先求什么。)
3、教材第57页第2题。
(1)要 想求出小明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钱必须知道哪此条件?
(4枝康乃馨的钱和1枝百合的钱)
(2)4枝康乃馨的钱和1枝百合的钱题中都有吗?第一问应该
先求什么?(4枝康乃馨的钱)
(3)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注意检查。
(4)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
小结:同学 们,有的同学是从问题去找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
要哪两个条件。有的同学是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 这是解决问题的
两种不同的思路,虽然思路不同,但我们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达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目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
观察算式和得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答。
指名在班内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再让想法不同
的学生发表意见。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
让学生观察图形,阅读题目。
再学生说说先求什么?要用综合算式解答。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题。
这类题通常的方法是通过错误的计算过程,找到正解的数。本题
就是通过错误的计算过 程,找到正解的与5相乘的数。
学生独立解答。
四、 总结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 我们都复习了什么?你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
么收获?(我们复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学会了两种解 题思路,
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
进行梳理、 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并在整理的观察中进一
步熟练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 方法。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 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
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 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
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计算以及用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
过许多正好全部 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
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就要借助动手操
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
据知识的系 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
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获取知识,发展学生
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 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
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
也 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
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指名
回答)
3个小或者1个大 。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回答)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三角形。
3、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摆三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9表示什么?1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
他们 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
学们拿出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 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生: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2=3(盘)
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6颗草莓,每2颗草莓放一盘,可以摆3盘。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师:如果不是6颗草莓,再加1颗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
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学生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 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
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
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这个算式表示7颗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
个草莓。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
点隔开,表示剩余。我们把这样 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
课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
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 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
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 br>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
示,余数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
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 选择会
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
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
疑问吗?
五、板书设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例1 通过分草莓的过程,使
学生理解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 能刚好全部发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
分,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第2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
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板书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老师拿出小棒,在操作台上用这些小棒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
棒?(4根)
小组合作,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
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 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
(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
根,还剩1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
(3)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
(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
(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
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
(2)学生验证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
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
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 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
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 一定是
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
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根
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 剩1、2、3、4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 情况
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和商
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 ,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
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余数<除数
12÷4=3(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从摆小棒入手,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
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然后通过 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
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3课时:认识除法竖式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单元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
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 学们拿
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
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
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 法的竖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除法竖式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
“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
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 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
余数。
也就是: 3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乘3的积
1 ……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
吗?
预设:(1)1 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
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
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 吗,我们是怎
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
式的步骤以及 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寻找身边的雷锋-上海政法学院教务


南京审计金审学院-窦娥冤教案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网上年检


长屿硐天-英国出国留学费用


个人自我介绍-邯郸中考分数线


苟芸慧-考研带什么


洛夫斯基-元旦的诗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修曼日本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