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简介

萌到你眼炸
911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01: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丁晓兵事迹-清洁工工作总结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屠国维)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简介

进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
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 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
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 br>段的前三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 br>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作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 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
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 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
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 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 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
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 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
体例与高 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 br>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在有的
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 累” 是固定栏
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
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 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
从六年级上册开始 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教材后附生字表。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 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
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 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
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 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 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
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 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
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 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
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
是我们把握教学目 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 学段提
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 环相扣、
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 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
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 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
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 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
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 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 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
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 、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 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
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 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
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还设 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
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 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
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 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
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 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 材的每一个专题,
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 使学生在情感熏陶
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 有自己的见解和感


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 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
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 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
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 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
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 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 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
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
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 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
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 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 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 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
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 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 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
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 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
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 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
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 》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女字
旁予)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 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
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 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
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 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
是那时的对比是基于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 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
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从形式和作用上来 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
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 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
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 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
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 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
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 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
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 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
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 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 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
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 《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
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 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
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 ,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
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 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
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 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
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 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
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 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
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 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
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 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 两个自然段,除了有
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 作用,方便教师和学
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 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
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 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
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 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 br>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 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
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 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 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
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 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 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
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 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
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 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


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 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
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
到 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
编 一本民俗作品集。
交流平台采取了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学习收获的形式,一个是谈自己通过不同渠道了解 到的民风民俗,
另一个是谈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 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 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整 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 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
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三月开学的时候,适逢春节刚过,将“民风民 俗”这个专题安排在第二组,并以《北
京的春节》一文开头,有助于学生回忆刚过不久的春节情景,便于 教学。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
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 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
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 习生活之中。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 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
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
,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册 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
是精读课文 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
语盘点” 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
读写的 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
的内容 可以不受其限制。本册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
一个 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 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
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 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
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 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


料。第一个板块引 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
事,写倡议书、建 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贯穿在整个学习活 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
成果的呈现方式等 等,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
调和实施的能力, 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
目标得 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 注学生经过小学阶
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 下学期在第三学段
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 ,教学每一个专题
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 单元学习重点联系
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 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 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
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 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
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 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
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 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
“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 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
和书写训练,及时 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 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
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 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
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 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
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 学习和探究。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 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
册教学仍要 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提出。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 书中学习、
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 在如何教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 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
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 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 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 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
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
点,利用导语、课后 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
法,如,抓住重点句 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
进一步理清课文的 脉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
物和情节中去,了 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
学习意识,让学生 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
意引导、点拨,还 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 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
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阅读要 有自己的见解”,安排在第一组。
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提示,体会如何在 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自己
的见解很感受。第二个是“文章的详写和略写”,安排在第二组。教 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
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还可以适当想一想如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 习作中,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
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文章的叙述顺序”,安排在第三组 。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
地学习、总结。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 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
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
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一组的课文《匆匆》课后第二题:


找出含义 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
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又如,第五组的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第三题: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想 一想,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 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课后题往往仅是举个例子,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
在教师和学生手中。教师要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
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 、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
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 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
如,“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 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
比较明确,如,“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 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 本班学生的实际,
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 词句归归类,在课
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 绘景”“状物”等几大类,
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学过的词语,如,“专心 致志”“锲而不舍”“满不在
乎”“游手好闲”可以归为一类,“落荒而逃”“鱼贯而入”“蜂拥而至” 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
学习中积累的词语,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 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
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 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
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 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
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
课 文特点各有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
学 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 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
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 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
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 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


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 ,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
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本册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 安排在“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
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 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
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 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
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 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
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 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 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
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 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
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 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
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 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
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 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
民风民俗。
交际 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
意从倾听、 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
指导。对 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
有些口 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
要科 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 ,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
6次小练笔。


附送: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参考题 (I)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句

zhēnɡ rónɡ fēnɡ zhenɡ duàn liàn nuó yí fěi cuì
( ) ( ) ( ) ( ) ( )

liè fènɡ yán jùn fěi tú bō xuē chōu yè
( ) ( ) ( ) ( ) ( )

wǒ shēnɡ dài mínɡ rì, wàn shì chénɡ cuō tuó.


( , 。 )

二、市别下列汉字并组词语
裙( ) 雅( ) 绎( ) 索( ) 馨( ) 锈
( )
群( ) 稚( ) 驿( ) 萦( ) 罄( ) 绣(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莫( )其妙 无( )无故 语重心( ) 鱼( )而入 ( )以自慰
不知所( )
惊心动( ) 养尊( )优 专心致( ) 含辛( )苦 万不得( )
( )不在乎

四、对对子
例:红桃对(绿柳)
白银对( ) 青山对( ) 国泰对( ) 春花对( )
丰衣对( ) 花好对( ) 古今对( ) 春兰对( )
蓝天对( ) 壮丽对( ) 东升对( ) 珍禽对( )

五、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世人苦被明日累, 。
2.种树者 ,种德者 。
3.操千曲 ,观千剑 。
4.爆竹声中一岁除, 。
5.玉颗珊珊下月轮, 。
6.借问酒家何处有, 。
7.一鼓作气, 。
8.人固有一死,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学弈》中,你悟出了 的道理。
2.“邯郸学步”的故事发生在 时候的 国。
3.《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他名字的意思是 。《汤姆·索
亚历险记》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有 、 、 。留
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



4.“阿吉拉姆”指的是 。
5.《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 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 的会议上
作的演讲。
6.《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 国的 。

七、下列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2.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 )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
4.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
( )

八、修改病句
1.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2.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同学们学习雷锋的好思想,都在寻找为人民服务。

4.我正吃了晚饭,小红来叫我去看电影。


九、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列各题
1.书让我们在华美的诗词中漫步:领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
死, ”爱国情操;懂得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
的人生哲理;享受孟浩然“开轩面场圃, ”的怡然自得。
2.“读万卷书, ”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你的同学想要了解更多有
关昆虫的知识,你会推荐他读一读法布尔的《 》;想要了解更多历史方面的知识,
你可以推荐他读一读《 》;想要阅读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你则可以推荐
他读《 》;如果你的同伴喜欢探险,你可以建议他读《 》。

十、排序
( )所以,诗人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
( )你看,在那冰雪初融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的吗?


( )在北方广大地市,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 )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柳丝。
( )它那轻盈婆娑 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
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十一、阅读理解运用
(一)《匆匆》片段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
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 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 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这
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读上面这段话,你领悟到该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2.日子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的?请写出来。

3.读上面这段话,假设你是老师,你将向学生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有意义的问题?并希
望学生怎 么回答?
问题:
答:
4.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二)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 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
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得眼睛刷地一亮,惊喜地 叫出声来。陡然
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 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


了。
③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
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贞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当冰消雪化,
它便急不可耐 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
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 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
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
射下,片片澄明透 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
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 。密处,浓得深远,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
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 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
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 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去了。短暂的一生 ,
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或安家于深山僻野,
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
日夜不停地 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
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 。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
心致志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 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
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 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 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
还需绿叶扶持;没有 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


欢花朵。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
又何乐而 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1.第①自然段中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一句是: 。这句
话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第③自然段第一句写新叶时写了燕子,这是一种 的写法,文中第 自
然段也用了这种写法。
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

4.第④自然段用四个比喻来描写新叶,这四个比喻是从“仰头望去”“老远看来”“密
处”“ 稀处”四个角度安排的,各个角度的喻体分别
是: 、 、 、 。
5.第⑤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 的作用。
6.第⑥自然段中具体写新叶对人类的贡献的语句有哪些?

7.请写出与第⑦自然段中“无穷碧”和“别样红”相关的诗句。

8.绿叶对人生有什么启示意义? (用原文回答)

9.类似新叶一样给人以启示的平凡的事物很多,你在生活中,从哪些事物身上获得过
启示?请 举出两例。
(1)事物: 启示:
(2)事物: 启示:

十二、习作
写一篇读后感
提示:小学六年了,我们在课堂上和 课外都阅读了许多名著,这些名著,有国内的,也
有国外的,请任选一部(或者一篇),写一篇读后感, 不少于500字

为自己喝彩作文-雨花区教育信息网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绵山导游词


中国梦作文-学业水平成绩查询系统


员工培训计划-周礼虎


初一英语单词表-曼谷爆炸


英国留学申请流程-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建军节在几月几日-雷电颂教案


好习惯的养成-培养考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