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945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18: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吉林会计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谷子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
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 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 行一 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 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
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 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
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
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 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
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
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
是什么?

3.解决问题。

2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 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20 +( )

3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18: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 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
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 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
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4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
成后交流。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 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
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
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
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
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5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32+47)
+65=32+)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

第3课时 加法的简便运算(1)

教学内容:P20: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6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 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
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115+132+118+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5、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6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7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加法的简便运算

115+132+118+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第4时 加法的简便运算(2)

教学内容:P21: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
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
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8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 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
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 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
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 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
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 才大家
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 )如果让你自己去
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
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 ,你能
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 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
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
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
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 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
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 (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
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 种?把你的
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
而论。

10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
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
况具体解决。如:将例4的 总页数改为266页,让


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5、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 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
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P21做一做1、2

小结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 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
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的简便运算(2)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第5课时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灵活性。

11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
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 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
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 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 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 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
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 老师板
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 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
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 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12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 ?两个算式之间可以
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
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
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
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
生很容易想到: 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
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13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
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
什么?(数不能变化,运

算符号不能错)

三、巩固练习

下列哪些算式用了乘法交换律。

27+34=34+27 15×13=13×15

24×48=12×96 16×20=4×4×20

四、课堂小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4×25=100(人) 25×4=100(人)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第6课时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
运算。

教学难点:

14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 我们刚刚学习了一条乘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用
字母怎样表示?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二、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
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
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25×5)×2 25×(5
×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
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15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 间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用
乘法结合律时注意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
师出示:交换律是 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
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
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 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四、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 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结合律,今后同
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 目计算出来。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25×5)×2 25×(5×2)

=125×2 =25×10

=250 =250

(25×5)×2=25×(5×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第7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P27: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16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灵活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 6×25

=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1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5+2×25

= 100+50

=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7做一做

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

验证:18x5-5x8 (18-8)x5


265× 105-265× 5 265×(105-5)

结论:适用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4+2)×25 4×25+2×25

= 6×25 = 100+50

= 150(人) = 150(人)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第8课时 乘法的简便运算

18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教学内容:P30:例9。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乘法分配律)

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谁来说一
下?

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
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 学学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
行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9

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
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王老师 一共买了多少个
羽毛球?

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

(板书并问学生各个数字代表什么)

19


444
445
2、竖式计算

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446
12× 25

447
=(3× 4)× 25 12× 25

448
=3×(____× ____) =(10+2)× 25

449
=3× ____ =

450
=____ =

451
三、巩固强化

452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
453
(40+7)×12=( )( )( )( )( )(
454
29×56+56×31=[( )( )( )]( )( )

455
2、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456
(1)104×25

457
(2)15×(20+3)

458
(3)38×7+62×7

459
(4)5×23+5×27

460
3、P30做一做前两道

461
四、全课总结。

462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

463
板书设计: 乘法的简便运算

464
12× 25=3×(4×25)

465
12× 25=(10+2)×25

20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第9课时 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P30:例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
数的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并会用来解决实际 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
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463-175
-125 362-(150+162)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 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
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 ?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
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 280÷(7×5)

7200÷(25×4) 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 组
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
法的简便计算 )

21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 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
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2、怎样列式?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 =33(元)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280÷(7×5) 7200÷25÷4

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三、实践应用

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①680÷2÷5 680÷(2×5)


②390÷39×5 390÷2÷5

2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③360÷(36÷2) 360÷36÷2

④810÷18 810÷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80÷(5×48) 2000÷ 125÷ 8 8100÷5÷81 540÷45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
疑问?

板书设计 除法的简便运算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 =33(元)









23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牙林一中


全国教师管理系统-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


加盟连锁店合同-广东省会计服务平台


赤峰人事考试中心-行政工作内容


山东华宇职业学院-护士电子化注册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官网-背影网


不屈的天使-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爱国主义手抄报-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