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别妄想泡我
820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08: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八月十五的诗句-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赖大成)


一、试题内容

整张试卷的题目质量还是可以的。首先把汉语拼音作为 了重点,考查了学生以下几个方
面的能力:1、辨别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能力 。2、 生字、生词和音节的搭配能力 。
3、组合音节的能力。4、看图找音节的能力。5、看拼音写笔画的能 力。6、给音节加声调的
能力。 其次在汉字、词语、句子方面考察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正 确书写汉字的
能力。2、给表示事物的词语搭配数量词的能力。3、给形容词搭配合适名词的能力。4、 补
充句子的能力。

题目类型非常全面,不失为一份好卷。但是我认为期中考试 对于一年级来说题量过大。
在考试时,时间相当紧张,有的学生没有做完,第二页的题空白的很多。

二、试题分析

汉语拼音方面的题非常适合学生做,没有死板硬 套的题目,灵活多样,把握住了汉语拼
音的学习目标,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其他方面的题偏难,超 过了一年级学生的做题能
力。譬如:第九大题让学生选择数量词,写的全都是汉字,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 说这些字还
没有学过,有的即便是知道,也是在比葫芦画瓢地写一写。第十题搭配词语和第十一题照样< br>子写句子,在课本中也只是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没有要求写下来。如果真让学生写下来的
话,也 只能是要求用拼音写下来,这在试卷中都没有明确说明。如果想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
情况,书中要求学生 记住的汉字,让他们写一写,组组词,也是很必要的。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一年级 课本中凡是要求“会认”的汉字不抄写,不默写,不考
试。要求会认的字只是帮助学生阅读,以后会随着 年级的升高,逐一掌握。 “会写”的字 ,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 思,并正确书写。一年级学生会
写的汉字不够多,目前才会30来个。所以,我们应该顺应一年级学生的 学习程度,把拼音
方面的题出得恰到好处。能力拔高题对于学生是一种锻炼,也可以出,但不要量过大, 学生
不会写的字可以要求书写拼音。

一年级考试的题目要求,我认为应该加上 拼音。因为一年级学生不认识几个字,平时接
触的题类型少,他们不可能知道这道题是要求干什么的。试 卷发下来时,教室里叽叽喳喳,
乱问“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弄得监考老师焦头烂额,也不知回答哪一 个好。

三、努力方向

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如果学得扎实, 就可以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大量阅
读,那么考试无论出什么题,也难不住他们。为了学生能 考出好成绩,我们教师应该借助拼
音帮助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并在识字中巩固拼音,充分利用汉语 拼音、识字、甚至阅
读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巩固。以后随着我们的努力, 在扎实
的训练中,学生一定能如鱼得水,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http:
泽雅一小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一(2)班语文学科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瓯海区泽雅一小朱连琴


这是孩子们入学的第一次大型测试,一个人一张桌子, 原先一排8个人,4各个挨在一起的,
到现在成了一排6人,桌子与桌子分开。原先是语文老师一个人监 考,还读卷,这回成了两
位陌生的老师监考。不知道不懂能不能问。这次的考试与平时的相差太大。考试 之前还得到
家长老师的许多叮嘱。反正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次考试。
现将我们班的语文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特点
此次小学语文期末抽测遵循 《课标》精神,紧扣教材编排意图,尊重文本价值取向和言语规
律,遵循母语学习特点,面向全体,注重 基础,力求体现课改精神,落实语文教学新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命题不过分 强调试题的区分度,不出偏题、怪题
和过易过难的题。
此卷是瓯海区小学期末质量测评一年级 上册的语文试卷是区教研组统一命题的试卷。根据一
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题型比较灵活,综 合,如第二题拼一拼,连一连,既检查
了学生的拼读情况,又检查了学生对菜园、果园相关词语的归类, 一举两得。此卷没有出现
早年的测试或者个别单元卷出现的默写声母表等之类的练习。
另外此 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每个学生掌握拼音的基本技能,做到书写正确、端
正、整洁方面都有要 求。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可
比性、客观性、综合性、科学性的 特点。试题难度系数为0.9。
尽管如此部分试题还存在商酌,如第五题,读一读,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4)那边的风景很美(吧 吗)?
此题改卷答案是吗,因为按照常规,“吗”后面跟问好 ,“吧”后面跟感叹号。我认为两个答
案都是正确的,“那边的风景很美吧?”有这种猜测,进行验证, 没有什么不可以,就像语
文园地五中的句例仿写:他就是你的朋友吧?道理是相同的。
我认为这题要么是送分题,两个答案都正确,要么是题目出得不好,区分性不强。
另外一题是 课内的阅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本是诗歌的形式,可能考虑到节省版面,
使用了短文的形式,也 许是可以的。但是,里面有个标点与书本上有些出入,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 牙。这四个小画家上并列关系,书本上用三个逗号隔开,
但是试卷上每两个用一个句号,这里是失误还是 巧妙呢,如果是出于“试题的灵活”考虑,
还不如把开始的两个“下雪啦”,中间的逗号改成了“!”, 表现出了小画家的无限喜悦的心
情。
一年级试卷题量适中,抽测时间为60分钟。
二、成绩统计
成绩分析的样本容量为我班的39份。成绩统计如下:
表一一年级语文成绩统计
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2)班语文期末成绩分析表

学生数 总分 平均分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39 3301 84.6 36 0.92 18 0.46


最高分 最低分 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99.5 32 2 1 2 4 12 18 0

表二本学期各个单元成绩对照
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2)班各个单元成绩对照表


单元 学生数 总分 平均分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 39 3491 89.5 38 0.97 29 0.74 100 30
2 39 3640 93.3 38 0.97 32 0.82 100 50
3 39 3576 91.7 38 0.97 28 0.72 100 31
4 39 3598 92.3 38 0.97 31 0.79 100 30
5 39 3499 89.7 37 0.95 26 0.67 100 30
6 39 3465 88.8 37 0.95 28 0.72 100 30
7 38 3259 85.8 35 0.92 20 0.53 100 35
期末 39 3301 84.6 36 0.92 18 0.46 99.5 32

表三本镇四个平行班成绩对照
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本校三个班还有周岙小学一个班,共四个平行班成绩对照表

班级 学生数 总分 平均分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本校一(2)班 39 3301 84.6 36 0.92 18 0.46
本校一(1)班 31 2831.5 91.3 31 1.00 21 0.68
本校一(3)班 34 2731 80.3 30 0.88 17 0.50
周岙小学 14 1257 89.8 14 1.00 11 0.79


最高分 最低分 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99.5 32 2 1 2 4 12 18 0
100 77 0 3 0 1 9 19 2
100 19 4 0 2 3 8 16 1
98 60 0 0 1 1 1 11 0


表四题型成绩统计表
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2)班语文题型成绩统计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扣分人数
书写 1 5 8
拼一拼,连菜园或果园 2 5 1
读一读,连线搭配 3 11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4 6 30
在语境中选择正确的同音字 5 8 25
抄写生字 6 4 1
读拼音写词语 7 16 4
加减笔画变新字 8 12 8
组词 9 7 5
课文填空 10 12 4
课内课外阅读题 11 14 34


泽雅一小2004学年——2008学年
一年级期末检测12个班级的语文成绩统计表
样本名 样本量 及格率(%) 优秀率(%) 两项总和(%)
2004(1)班 41 63、4 22 85、4
2004(2)班 37 51、4 2、7 54、1
2004(3)班 37 59、5 16、2 75、7
2005(1)班 29 86、2 48、3 134、5
2005(2)班 36 83、3 36、1 119、4
2005(3)班 37 91、9 40、5 132、4
2006(1)班 48 77、1 31、3 108、4
2006(2)班 39 84、6 12、8 97、4
2006(3)班 44 84、1 25 109、1
2007(1)班 43 97、6 60、5 158、1
2007(2)班 43 69、8 44、2 112、0
2007(3)班 46 84、7 47、8 132、5
2008(1)班 43 90、7 37、2 127、9
2008(2)班 44 75 12、7 87、7
2008(3)班 47 95、7 29、8 125、5


三、试卷分析
1、从抽样总体情况看命题效果
这次考试本镇四个班的所得的成绩与同镇本学校前几届一年级 相比,合格率、平均分有很大
提高,并且班级成绩差距比较均衡,如果继续学习能保持这样的成绩,算是 不错的。
2、从题型得分情况看教学效果。
本班考试之后只记录了成绩和学生的典型错题 ,但是对具体题型的得分与失分没有具体统
计,事后想进行分析的时候,回收试卷难度比较大。所以表二 每能计算具体的失分和失分率,
要是有效果会更清楚。从各试题的失分人数来看,同音字的选择与阅读题 是厉害,这两题是
导致本班没有像单元考试出现100分的主要原因。
四、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表一一年级语文成绩统计
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2)班语文期末成绩分析表

学生数 总分 平均分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39 3301 84.6 36 0.92 18 0.46


最高分 最低分 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99.5 32 2 1 2 4 12 18 0


表四题型成绩统计表
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2)班语文题型成绩统计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扣分人数


书写 1 5 8
拼一拼,连菜园或果园 2 5 1
读一读,连线搭配 3 11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4 6 30
在语境中选择正确的同音字 5 8 25
抄写生字 6 4 1
读拼音写词语 7 16 4
加减笔画变新字 8 12 12
组词 9 7 5
课文填空 10 12 4
课内课外阅读题 11 14 34


从表格的分析情况来看,学生的抄写生字、读拼音写词语、课内填空、组词、词语搭配等基
础知识掌握不错。
但是选择正确的读音这题什么的“什”的拼音选择,学生出错率非常大,这 跟我们温州方言
对这个音的影响有关,也与我上课强调后检查不够有关。
第五题,读一读,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4)那边的风景很美(吧 吗)?
本题出错率非常大,我认为本题主要原因不在师生,而在试卷本身,或者评价上出错。
第八题 减一笔变成新字,有部分学生出错,平时在练习的时候,都是用加笔画的方法出现,
本题考试加笔画学生 正确率高,但是减笔画出错比较多,学生做题不够灵活。
错的最多的是阅读题,数句子有17名学生出 错,数数隔壁班级正确两人,看来数句子对于
他们是有难度的。我们班还错在“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呢?请 用波浪线划出来。”学生居然画
的全是“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呢?”,本该画出没有参加的原因,学生画的 确是这个问题。这
上课的时候,只让学生集体做答,没有动笔有关,也与我们班临时换了监考老师,老师 没有
读卷有关。
课外阅《小猫》,学生错得惨不忍睹。应该是没有读懂短文和题目要求有关。
五、改进意见
此卷反映出教师课内外阅读、读准字音,会数句子段落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自身学习。 教完六年之后回到一年级,对一年级的教材又回生了,对学生的起点把握不准,往往高估了
他们,对 难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些模糊化,比如是否让孩子掌握三拼音节,掌握到哪
个程度等都需要再去了 解。努力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进一步转变教学观
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大 胆尝试,锐意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开展教学工作。
2、夯实基础,重视习惯和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中的汉语拼音、字、词、句、阅读、写话、口语交际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是
学生进一步 学习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但同时要注意,小学阶段也
是重点培养学习习惯的阶 段,小学阶段养成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积累摘抄习惯等会影响
学生的一生,要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 同时,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贯穿在整个
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注意贯彻落实新课标理 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努力营造互
动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与教师、文本、同学对话,放手让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呵护
创新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具体讲,有几点应该在教学时引起 注意:


(1)阅读从低年级开始,由口头逐渐向书面进展,通过多写多练,达到“理解 感悟”的目
标。
(2)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练习渗透,将一些练习引入课堂,有学有 练,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
(3)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3、加强命题能力。 虽然说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考试是杠杆,是试金石,是教学评价之一;考
试是一种 手段,是一种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教师要善于考试后的试卷分析,同时教师也
要加强试卷的命题能力 ,这样不至于被试卷牵着鼻子走。
近来学校请专家过来做《新课程背景下试题命制的思路与技术》,并 鼓励我们尝试着命题,
我想这是很好的加强命题能力的尝试,我要积极参与。
2010年3月

祝福生日快乐的短信-勉县一中


迪拜美国大学-高二学生评语


校信通博客-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管理-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天津塘沽一中-大学生暑期实践论文


山西太原工业学院-华农楚天学院


简历表格制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


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小学数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