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余年寄山水
998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14: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潍坊医学院教务系统-难忘的教师节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薛禹胜)


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
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随处可见。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
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例如,第109页第2题 (如
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2个图比第1个图增加2个小圆,第3个图比第2个图增加3个小 圆,
第4个图比第3个图增加4个小圆……这样依次下去,各个图形中的小圆个数分别是1,3,6,1 0,…,
即1,1+2,1+2+3,1+2+3+4,…如果是第个图,小圆的个数是。等学生将来学 习了等
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就知道第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是。

而有些情况下,是利 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对
于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 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
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 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 平方公式等。


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 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例如,解析几何中,函数图象与方程、方程组互为工具,互为解 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
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本单元教材以“”“”为例,引导
学生认识利用数和形的结合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新教材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
编“数形结合 ”的内容。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连续奇数的等差数列之和等于某平方数。
本例让学生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若干奇数之和 。在计算时,即使不借助图形,也可以通过


…发现规律:从1开始,连续个奇数之 和,就是的平方。但把图形与
算式对应起来,更具直观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图中有的规律显 而易见(每个图都是一个大的
正方形,第个图形中,大正方形的每行、每列都有个小正方形,因此,小正 方形的总数是),有的
规律相对比较隐蔽(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每个“┓”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 ,3,5,7,…)。每个图
中都“隐藏”着一个等式,如第个图中的等式就是。从图形的角度直观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显然,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得到关于数的规律。
例2:等比数列之和等于1。
本例让学生计算的得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
,,,…
加数有规律,即后一个加数是前一个加数的
个加数;加数的项数越多,和越接近1。
;和也有规律,每次相加所得的和都等于1减去最后一


这些加数无限地加下去,最后的和 无限接近于1。但这个无限接近于1的数到底是多少呢?教材利用
“分数的认识”中的面积模型和长度模 型,在圆上和线段上表示出这些加数,使学生借助图理解:无限加
下去,最终的得数为1。由此,教材借 助图形解决了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决的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有了图形的直观支持,仍 有学生对最终结果为1这一事实不能理解,这也是非
常正常的。可以有两种解释的方法:第一种,如果学 生认为和为,教师可以追问:如果再加上一项
呢?加上,和就变成了。不管找到一个多么接近1的数,总 还能再加一项,得到一个比它更接
近1的和,这恰恰是极限思想的精髓所在。第二种,可以利用反推的方 法来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图形中隐藏着的 数的规律,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并学
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教学难点是体会和掌握数形 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基于上述内容和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应用规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能力
“形”的问题 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师教学
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既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形象特点,用图形
来表示数的规律性,感受化数为形的简捷 性;同时,又要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
律,用数(或代数式)来表示图形,建立模式,感受用 数或者代数式表示的概括性。总之,
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并逐步培养学 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索数与形的通用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写出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但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利用图形的
规律,从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通用表达式,进而达到渗透数形结合、抽象概
括等数学思 想的教学目的。

《数学广角──数与形》重难点突破
一、自主探索图形中隐藏 着的数的规律,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并学会应用所发现的
规律
突破建议:
1.引导学生数形结合,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例1时,可从形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发现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容易得出小正方形数为1,2,3,…的结论;也可以使学生看到三个图中的小正方形数还可以分别表示成1,1+3,1+3+5,…的结论。也可以 从数
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1+3=4,1+3+5=9,…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发现4=2,9= 3,…此时老师可以引
导学生用正方形来表示这些算式,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比照,看到这些连续的奇数 在图形中的什么地方,
平方数代表的又是图形中的什么。从而对规律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
2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例2中,“无
限” 的概念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
深刻 理解。比如说,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圆或者一条线段或者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出这
些加 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最终的结果是“1”。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化数为形”的直观、形象、简捷特
点。 当然,如果学生还是有困难,教师也可以通过反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22
222

二、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突破建议:
1.在学生 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本单元教学通过
数与形的比照,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规律。例如,通过观察与计算1,1+3,1+3+5,1+3+5+7,…既能
发现加数的规律,又能发现和的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逐步抽象,形成模式,再引导学
生把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形,解决问题。显然,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体会与领悟推理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在例2教
学中 ,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于1,感受什么叫“无限接近”。虽然无法一一穷举所得的结
果, 但可以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无穷无尽”类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推理和极限的思想。


性本善-关于开学的黑板报


海门中学-中国艺术留学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洗洗澡


解昕怡-寒假趣事作文500字


无锡辅仁中学-师范生实习总结范文


家乡的端午节-2019考研大纲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考生号查询


宽恕就是爱-duhou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