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玛丽莲梦兔
669次浏览
2020年11月12日 05: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西医科大学分数线-节目主持词

2020年11月12日发(作者:邬员)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语文全册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 漫天
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 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 段。
3.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思
想感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 能
力。
预习:
1、 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 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 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的
顺序给课文分段。
2、 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 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1


4、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 山
河的思想感情。
5、 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 时的情
景。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 北部,
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 之四十三,是
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
快。
2.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 一个
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 钱塘又是
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 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 (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
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 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 写潮来
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 然后在找小组
2


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 别处的
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 墙,你们见过
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
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 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 塘江
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 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预习情况。
① 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薄(b
o)
雾风号(h do)浪吼(h
cu

涨(zhmg)起颤(ch
m)

②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 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 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 理清文脉。
①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 同桌交流。
③ 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请
3


1.
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读课
(板
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
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 问
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 爱祖
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 围事
物的习惯。
3.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 这一奇
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 文,了解了什
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
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 的奇异
景象。
4


(二)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 的问
题。(……)
(三)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 的平
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 言环境中理
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 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指导朗读。
2. 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 进行
画批。
3. 小组合作学习。
(1) 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 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 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 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 的生
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近)
(板书:远
风平浪静)
5


(2) 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 闷
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 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 快
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 图片)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 越来越大:形
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
(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 朗 读,
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 后安排齐
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 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 体
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 也
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 出潮来之
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号浪吼)
6. 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 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 的壮
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 客介绍钱塘
潮呢?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
6


2. 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 内
容)
3.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 作业。
(1) 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
潮呢?
板书:

1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潮过后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前准备:
1、 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 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 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 教学目的:
1.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 奇。
2.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7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 教具:
录音机、磁带
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 奔腾的
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 山林,繁华的
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 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
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 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
了吧!
谁来说一说。
1. (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 一首
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 的眼前会出
现什么?
2. 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 师:(出示
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 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
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板书:2
8


2. 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 界第
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 整体感知。
(1)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 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 第一
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 在课
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4. 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 的印
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 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 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 5自然段 为什么
9


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 料,了解雅鲁
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 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
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 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
“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 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
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 班级交流。
3. 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板书: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 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 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3. 鸟的天堂
一、 课前准备:
1、 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10

无愧于
一写


2、 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 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 接不
暇”。
2. 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 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 哪些地方描写了 事物
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 教学重点:
1.
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 学生活动设计:
1. 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 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 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 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1
了解大
2.学


3. 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 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 过程。
1.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 读准字音:
“颤” ch cn “应接不暇”中“应”读y mg “一簇”中“簇”读
U
“隙”读x
1
②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 用“ ___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 体
会。
(3) 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 揭题,学生自悟:
(1) 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 默读全文思考:
12

c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 此作
者着重描写了 “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 是在第二天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 所以着重写了“天
堂”里的居民一一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 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 全文
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时看
到了 “鸟的天堂” 一一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 经过
“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一一鸟儿的活动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 (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 过晚
13


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
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 见了水
声”体会到的。)
(2)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 学习第二段:
(1) 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
(2) 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
的什么特点?用 _______ 划出来。
(3)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
写了榕树“大” “美” 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
面变窄了。”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 许多株
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 次看
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
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 上……
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 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文中插图。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 又生
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 干,这就是
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14


(5) 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 小结: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 的
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 写。
3. 学习第三段。
(1) 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时看
到的情景。)
(2) 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 语句,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 有
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 这样相同
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 兴奋
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 自由的生
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 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 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一一不同大小,不同 羽
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 的描述,
这是动态描写。
4. 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15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由“回头看”、“我感到 一点儿
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 者的心情是愉
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 写了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 点不同,方
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 这节课学习的重
点。
2. 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 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 次去
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 去看到了很
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 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 正适
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 于鸟类的繁
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 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6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 处是什
么?
① 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 项来
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 上又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 另一簇上面,不留
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
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 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 动态
描写。^ 口:“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 黑的,有
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 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 体、
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17


(三) 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 过“鸟
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 称作“鸟的天
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 可让
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 爱鸟类,保
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 察事物不但要注意
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 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
态、动态的变化。)
(四) 布置作业。
1 .摘抄佳句。
2 .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一一”线 画出
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 两颗晶莹的
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 腿向后一划,
“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奇特美丽] •
鸟:多欢快壮观
板书:
-赞美
*
4* .火烧云
一、课前准备:
1、 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2、 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 生热
18


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 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 教学时间: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 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二) 感知课文内容,弓I导主动参与。
1. 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一一烧起来了一一下去了这样的顺 序来
写的。
3. 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 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 象。
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 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 有哪
些颜色。
6. 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19


7. 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 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 化,
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 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 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 来,并
表演出来。
(三) 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 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 地吸
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 生做
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一一烧起来了一一下去了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 修改
习作
3. 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 动的
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0


4. 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 语
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 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二、 教学准备:
1. 词语卡片。
2.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三、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 啊,峭
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 事物也有令人
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 观吧。大家都了解了
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 在小组交流。
1.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 可以
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 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 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21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 边,今
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 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 河风景
区。
b、 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 角。
c、 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 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 以及上节课同学 们
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 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 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 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 何发
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它写出
来)
4、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 积月
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 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 组各
有特色)
22


c、 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 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 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 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 的大
作,默读皆可)。
7、 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 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 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 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 展示台。
1. 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 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 在小组内展示
(2) 在全班展示
23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 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 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 日积月累。
1. 读读认认。
(1) 自己读一读。
(2) 指名读,
(3) 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 读读背背
(1) 自己练习读诗句。
(2) 指名读
(3) 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 男女生比赛读
(5) 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 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 趣味语文。
(二) 词语盘点
24


1读读写写
2. 读读记记
3. 听写词语
(三) 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 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 同,
观察效果不同;
3、 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 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 导入
1、 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 道哪些
风景名胜,说说看。
25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
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 录像)(目的:让
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 固认
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 称颂的
诗篇一一《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 书诗题)
三、讲解
2、 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 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 朗诵一
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 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 小看停
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 一停顿,最后
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
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 ”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26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任务), 请
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 在就请同
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 题可以向老师,
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 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
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 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
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 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
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 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 情
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
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 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 想我
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 板上
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 诗。(引发
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 的云雾遮挡着连
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 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
27


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 《题 西林壁》)
8、 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 但在
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 为两部分一
一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 是写诗人看到的?
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 件)(前两句是写诗人
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 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
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 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
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 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
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 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
诗人从什么角度看 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一一部分)
9、 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 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 的庐山
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 看到的样子会
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 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
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 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
28


(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
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 实,许多道理
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 心人,从生活、学习
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角度不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29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 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
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 ,感悟诗的
,并根据
4, 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 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
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 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30
,感悟诗的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 读诗,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 个别读.
3, 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 字典

4, 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
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查字
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 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 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
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一抑柳暗花明又一 村一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 贯,正
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 式
31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
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过程:
32

方式表


一, 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 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
、 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 村丰收
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 . 表达了作者
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 出了
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 因为
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 体会,是面对
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
、 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
、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 利,完
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33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 相机
点拨即可.
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 编目
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 解.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 养学
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
、 (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
、 投影片。
3
、 多媒体课件:

1)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34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 学会生字新词;
3
、 给课文分段;
4
、 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 谜语:
(1)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
长。)
2
、 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 援的
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
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6课《爬山
虎的 脚》。
3
、对课题质疑。
二、 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35


三、 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 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
、 解释生字词。
五、 默读、思考:
1
、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
、 分段。
3
、 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 教学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1
、 默读、思考: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
、 提问
七、 教学第二段(第
2
自然段)
1
、 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 么?
(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
、 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
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
1

2
自然段?
(3)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 山虎
36


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 样写就有条
理了。
3
、 重点指导朗读第
3

4
句。
4
、 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
2
自然段。
5
、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 质疑。
九、 做练习
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
T
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 领悟围
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
、 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
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 悟围绕
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37


1
、 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
、 多媒体课件:

1)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练习
3(
投影片出示)
二、 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 学习第3自然段
1、 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 么?
2、 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 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 笔
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
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 置、形状和颜色,全
班说。
4、 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 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 说明了什么?课 文哪
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 学习第4自然段
1、 自由读。
2、 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 上爬
的?
38


3、 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 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
T
巴--
T
拉--
T

5、 齐读
6、 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自己
说、提名说。
7、 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 步”,
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 替着往上
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 出新脚。)
9、 多媒体再显示(一棵--
T
满墙的爬山虎)。
10、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 教学第5自然段
1、 根据课后练习1 (3),轻声朗读。
2、 同桌讨论、汇报。
3、 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 可是作者却能把 隐藏
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 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 颜色,
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 虎的脚有何不
同。
六、 质疑
七、 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 课外作业:
39


1、 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 段;
2、 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
T
巴--
T
拉--
T
贴 触着墙
J
-
T
没触
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 程,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 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 蟋
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 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 爱
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40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 (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
(生书空)
② 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 你
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 样
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 范读课文
三、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
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 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 学生试读
③ 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
重、选择(z )、洞穴(xu )、隧(su )道、挖掘(ju )、倾q ng)斜
41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 容?
(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 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 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 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 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 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 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 它
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
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 (自
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 再来研
究。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 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 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 着重指导:蔽、毫、抛
b、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 候,
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 作客,去看
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 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 自由读3— 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 你
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 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 隧
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 简朴、
清洁、干燥、卫生)
③ 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
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 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 吧!
(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 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 3—6段。 转换角
色,练习说话
① 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 交流
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 的住宅有什
么特点!
② 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43


③ 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 它的
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 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 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 修)
③ 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 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 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 谈体会。
② 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四、 总结全文
① 齐读全文
② 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 己的
话赞美它吗?
③ 练写
④ 交流
五、安排课后作业
① 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 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4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并能把读后的 感受
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 阅读的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 学家
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 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 .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 字,
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 反馈自学情况
1 .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 按自然段读课文。
3. 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 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 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 看巴
45


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 不是像书上
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 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 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 苦的考
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 有说服力的资
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 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 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 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 地理
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 可缺少
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 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 并敢说出自己的 感受
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 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注意表现出自己 觉得
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6


4、 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 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 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 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 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 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 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 解释说话。
47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 “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 何尝不
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 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 “秘诀”,道出“观
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 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 一首
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 读句正音。
3、 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 妙。
(“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 人产生无
48


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 激趣。
1、 听音乐谈感受。
2、 结合生活实际说“看“。
二、 主题学习
1、同桌搭档:
① 给出第一幅图,瞬间看,记录下看到什么,同桌交流说。 指
名说。
② 再次出示图,观察后,同桌交换意见。
③ 指名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
次看到的一样吗?
2、 小组合作:
① 出示第二幅图,仍然是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小组里交 换意
见。
② 再次出示图,给出足够时间看,小组内统一意见。
③ 推荐一名组员汇报看到的结果。
④ 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⑤ 指名说是怎样发现的?怎么看的?
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看 仔细、反复、多角度 说 看到的、 想到的
3、 比赛看说:
49


(1) 给出第三幅图,
先:初看说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然后细看 仔细看看到了……
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想到……
从……看到……再看到……看出……想到……
(2) 比赛规则: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先举手、讲 得大
声、
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慧眼奖,巧嘴奖
三、拓展:善于发现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仔细观察的乐趣。师现场创设观察的
情境,激起观察和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 给我们
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 自己在课余观
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 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50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 时的
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 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 以选几
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 作,题目可以
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 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 是否清
楚。
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 及方
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 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 誊写习作。
9巨人的花园
一 学习目标
51


1. 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 果飘
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 花飞舞、草
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 除”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 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 读的感
受。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 人在行
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这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 生字卡
3. 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 情境:播放多媒体
2. 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 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
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 9巨人的花园
52


二、 初读感知
1.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O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
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O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 学生自主读书。
3. 检查自学。
O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O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 告示
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 盖、凝视、
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O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 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 字型。
2. 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 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 in、y
d
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 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 抄写生字
53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 听写生字词。
2. 分段朗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
读,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 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
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一八段。
2. 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O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O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O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 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 续读第二三一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O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O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O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 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O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O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 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54

行研


2. 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 花盛
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 孤独、狂
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 样的词语。
3.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 总结全文
五、 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
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课时
一、 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 允许、
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 开、训斥、覆
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 能组不
一样的词语吗?
2. 开火车说词。
3. 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 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5. 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 练讲故事
1. 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 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 加全班
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55


3. 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 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 写同步练习
四、 课后作业
1. 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2. 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56


10 *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 出对人
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 就得到了幸
福。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 培养阅
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 是什
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 底是什
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 。 书课题)
二、 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 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 智慧
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十年以后, 三个青年
(板
57


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 亲身体会到了幸
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 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 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 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 来。
4. 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 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
处。)
五、 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 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 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弓I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 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 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 面我
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 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 养活
58


多人)(板书)
三、 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 再回
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 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情,
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 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 什么
1. 自己思考;
2. 小组讨论;
3. 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 己的义
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 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 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 定会努
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
尝到幸福和快乐。
11去年的树
预设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 的语
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59


2、 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 人、
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 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 课题质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 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 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 1――4自然
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
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 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 询问
60


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 (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 学
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 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 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板书预设:
大树(图) 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 .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 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 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 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
不够,你能读读吗?
三、 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
1. 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61

得还


2. 学生自由书写。
3. 小结书写情况。
四、 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 师激: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 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 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 情
意。
3、 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 唱起
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 儿,飞走
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
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
悟,对着灯火说 出自己的心里话。
4、 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 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12小木偶的故事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
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62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 前几天,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小演员,表演了童话《巨人 的花
园》。今天我再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 示的表
情。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 冒三丈、大吃
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 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 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 乐,
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 我们信心
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一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 只会“笑”这一
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
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 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 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
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 后,
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 疼、
63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 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 会
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 找出证
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 角色体验,练习对话。
1、创设情景,练习对话。
⑴、大家读了这个故事,感受都很深。我们学校雏鹰广播 站决定
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广播剧,现在要开始招收配音演员,你想 报名吗?
⑵、了解配音工作要求:台词熟练、动听、有感情,能打 动和感
染听众。
⑶、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 些什
么?做了些什么?默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
来。
⑷、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各位童话人物 的“台
词”,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 兔子和老婆
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⑸、重点指导小木偶的语言:因为只用有笑,小木偶受尽 了委
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 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 头疼得厉
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 如果你是小木
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口头完成练习: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 是怎
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 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 ”小木偶()地尖叫。
64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⑴、自主选择角色,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⑵、观众评议,推选优秀演员。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 你会对他说些什 么?
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
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 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 不会
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 彩的,除了
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 怒哀乐都需要我们
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 是完整的生活。
4、 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请大
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 物的性格特
点。
65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只会笑
头疼
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小兔子、老婆
熊警察不信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 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激发学
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 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为学生
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 对童
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 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 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 《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66


3、 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其实,
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 话天
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八面来风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 现在能相互交流 一
下吗?
2、 交流
3、 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 其实
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 一一 些,我们
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 它飞
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 喜欢这首诗吗?
3、 用心、用情的朗读。
4、 指名朗读 --- 点评 --- 再读
5、 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 童话
67


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 是又软又
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 我们再一次用情
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 感情朗读。
7、 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 拟
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 同学的
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 一起来交流、
交流,展示、展示。
2、 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 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 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 童
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一一精心准备, 走进下
节课的“大看台”。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
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68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 会觉得
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 尽情体
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 话、讲
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 心中的喜
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 情的朗
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 声;抓
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 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 大方,
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 烈的
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69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13白鹅
学习目标
1、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 能正确
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 邻近”等词
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
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 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前准备
1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70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 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 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 的地
方多读几遍。
2.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 学词,
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 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 引出“高傲”并板书。
3. 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 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 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71


1.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 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 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 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 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 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
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 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 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 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 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 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 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 .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小组交流。
3.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 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 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 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 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 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72


1.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 征,
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 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14*白公鹅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
法。
④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课前准备
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73

达方


①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②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 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 的描
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① 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 确。
②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 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戈U出重点词句,进
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
① 姿态
② 叫声
③ 步态
④ 吃相
⑤ 玩相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 是什
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 大模大样;
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
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③ 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74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 要等
候)
B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 一切)
C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
中体会到什么?
四、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15、猫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 格,
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 归纳
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 发学生
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 纳课文
中的主要内容。
75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 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 他的
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 我们要来学
一篇他写的散文。
2. 揭题:猫(读题)
二、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 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 爱”两
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 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 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第一句)
76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 罕见。
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 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 (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 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 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 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 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
1. 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 分
总)
2.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77
高兴时温柔可亲


3. 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
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
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 每段的
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 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 猫
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 玩又尽
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 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一一”划出有关语句。
2. 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 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
78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
②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 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一一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 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
格古怪。
5. 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 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 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 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 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
出来。
3. 交流朗读。
① 猫的温柔可亲:
a. 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 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 丰富多腔地叫唤
d. 给自己解闷。
② 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79

的性
生齐
表示


理解“蹭”:
① “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 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
生读文
③ 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 吗?下
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 猫呢?生表
演。
④ 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 一个
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 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 觉到
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 他。由此可
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 情读出来呢?
⑦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 小梅
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 稿纸
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 表达出
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 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 写得细
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80


5. 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 集体学第三节
1. 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 高兴
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 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 自由地
朗读。
2. 交流:
① 词语:
更一一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
一一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一一嬉闹的猫
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
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 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一一耍个没完没了一一摔、跌、撞
(第二段),体会
院子里一一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 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 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81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 子来
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 爱之情。
2.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 造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
“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板书:
老实贪玩尽 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屋里一一耍个没完没了-
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
J
院子里一一花草遭殃
16*母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 到喜爱
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82


一、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 来,
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 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 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 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 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 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 特
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 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 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 句
有哪些?
(2) 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 事
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 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83


(4) 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 什
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 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 词造句
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 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 作品的
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 相交流
阅读体会。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 口语
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 情实
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84
并在说话、作


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 休
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 的作
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 吗?在于动
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 共同分享这些乐
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85


四、 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 “动物照片” “动物画像”或 表
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
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 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
“动物照片” “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 己
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文
l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l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 情实
感。
l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 印象最
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l习作与评议
86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 时点
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l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l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l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 自主发现;
(2) 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l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成语接龙
87

什么?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 是胜
者。

九( )一毛

对()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毛蒜皮

( )立鸡群


()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龙

万 ()更新


可罗( )

()() 点水

顺手牵()

哀( )遍野

抱头
() 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17、长城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 智慧的
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 开联
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
88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
学们自由发言]
2、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
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
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 检查预习:
1、 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 在哪
里?
2、 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 什
么?
3、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 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
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 样
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 摄的照
89
[请同


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
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 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 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
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90


一、 复习巩固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 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巩固练习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
(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和(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长城是由(
)。
)建造的,
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2、 给生字注音组词
3、 抄写课后生词
4、 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 不见
尾的万里长城。
5、 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 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18、颐和园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 (2) (3)两个问 题,能
给课文分段。
2、 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91


3、 掌握背诵的方法。
4、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 的生
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 练习背诵了
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 完,请同学们看看
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 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 贴在目
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 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一一”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92


② 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 色
的句子。
2.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
塔。
3. 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 宫
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
A

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黄色、
B
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
绿



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
A

掩映是什么意思?

B 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 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
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 态美读
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
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这两
93


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 点?(静、
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
“划”?滑一一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 持平
静。划一一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 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 里的白
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 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一一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 只能看
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 景物
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94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 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 一,也没有哪
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
“II”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 ---------- 一段
95

景物?
序用


2 ------ 二段
3 ------ 三段
4、5 ----- 四段
6 ------- 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 理解词语:隐隐约约一一看得不太清楚。
2. 齐读课文例句。
3. 补充句子完整。
① 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 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 约。
③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 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 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 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
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96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
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
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19秦兵马佣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
97

识1
个性


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 和人
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 给秦始
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
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 检查、交流:
98

美国留学条件-深圳国税局


沈阳市广全中学-莫言的演讲


描写秋天的片段-奖学金申请范文


中秋节几月几日-店面房出租


涉外合同-植物作文300字大全集


北航教务-描写月亮的好词好句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


美国肯塔基大学-父亲节几月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