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纸上谈兵的近义词-骖风驷霞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法指导尝试 
每每上完课后,总会有同行说挖得不够深,讲得不透,于是乎语
文教学成了抠词抠句的教学怪圈
,学生在零散的语言环境下,失去了
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这样的课堂沉闷,学生学起来枯燥,课堂成了一
人或几人唱戏的天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
会怎样学习的人。”如何谈
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如何激发学
生对文字的兴趣?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本学期就语文课堂教学
我
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不知可否?现在把我的感受提出大家共同探
讨。 
   教材
无非是个例子,除了悟道外还要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写作手法,
还可以依托课文开拓视野。有了这句话的引
导,学生知道学课文的目
的,学起来就有了目的与动力。
一.引导预习,为上课学习做好铺垫。 
   进入高年级预习犹显重要,它是上课顺利受教的
保证。以往我教
学只是教学生预习,对于质与量难以统一,因而今年我对预习提出一
套题型:
   1.抄词:抄写文中的好词,为学习生字扫清障碍,强性地跳读课
文。 
2.我喜欢的句子。学会欣赏 
   3.我的疑问。发明创造由疑先始,大疑大进,小疑小进。由学生
的疑惑我能掌控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及时答疑解惑,避免了教师想
当然,任由着自己的思维授
课的弊端,同时激发着学生的兴趣。这个
 1
问题是我提出的,当得以认可时的脸红兴奋使你感到童心的真、趣。 
4.知识小链接。这是为了课文外延的拓展。可以是作者,可以是
学科知识,可以是文体小常识。
   5.送礼物。一幅画,一句名言,一首诗,一个问题.....还可以自己
创造。师不必
为回答不出问题会影响尊严而焦虑,在共同探讨中增进
了师生的情谊,同时明白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之理
。遇见有创见的礼
物时可以提出,为其他学生打开一扇窗 
  预习作业中多处以“我”的形式
出现,大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最喜欢看学生的预习作业,这是真心话也是鼓励学生的话。我们就
是这样互相促进着。 
二.据文体特点简化过程。 
  教学任何一篇文章,若学生如
有身临其境之感,那么教者就有一种
价值的实现之感,正所谓是“入境始觉亲”。那么如何使学生入境?
根据不同的文体直奔重点,简化细节,扣住有启发的文字重点捶击,
以达到悟到学法的效果。
   本学期的课文呈多种文体:诗歌、散文、神话传说、科幻故事、
新闻、说明文、童话、记
叙文。每个文体都有它显著的特点。 
   说明文强调的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1.下定义
2.举例子 3.作诠
释 4.作比较 5.摹状貌 6.打比方 7.分类别 8.画图表
9.列数字 10.引
用.教《威尼斯的小艇》首先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的说明方法(常用
的举
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然后在文
中找出课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扣住亮
、快、准体会说明方法的形
 2 
象性生动性。 
  “一粒沙里见世
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郁达夫言。从小处咬文嚼字,通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
,学习景物描摹、
感情升华、哲理揭示的技巧也是教者必须注意到的。 
    故事类的文章
多数按时间、空间的顺序写,或写一件事,或几件
事说明一个道理,赞颂一个人。开课时可整体把握事件
的起因、经过
结果,然后从对人物事件的刻画入手体会作者怎样运用细描、白描的
手法生动的再
现画面。 
   诗歌古诗的教学从情、意、境上感受。初读时我总会让学生说出
自己的第一感
,确定诗歌的调子后再去从文字中体会画面,进一步感
受作者的情怀,最后体会作者炼字之妙。相信长此
以往有心的学生一
定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一定的情感体验,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
感,受到
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个性得以发展,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当然“教无定法”,这需要教师
对文本有成竹的把握,在学习他
方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学生的现状采取合适的教法。不管什么课文都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感受文字,积累语言,形成语
感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收获。
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俗话说习惯是学好的保障,教者应不断地强调学习习惯。“
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动笔墨非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教给勾画的方法,做好眉批,尾批,题头批;
教以怎样写得美观;教给联想开阔视野的方法。如学习
八字成语就让
 3 
学生翻开成语字典找出所有的八字成语,“看”“说”的近
义说法,
收集赛背李白的诗歌。连动的勾画,好词的勾画,美句的欣赏。段、
层的习惯用法。古
诗译成现代文写的位置。课题旁可写的文字,课文
中,课后可写的内容。 
    细节决定成
败,若习惯于点滴中侵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那么学
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不可限量。但愿这春雨,能随风
潜入夜,达到润
物细无声的良效。 
四.结合应试考试教以对策。 
    不管教者
如何教最后师生都得接受试卷的检验。基础题会识字写
字,会审题,沿着一定的套路做题,只要平时扎扎
实实地学习的学生
没有问题,难的是阅读题,阅读题正是考验教者上课的功夫,学生的
思维程度
。 
    分析出题的模式教会一定的策略可以简化学生摸索的过程。如分
段,按时间的顺序
,总分总,空间的顺序,找过渡段过渡词。中心思
想通过主要内容,说明了歌颂了表达了什么思想。回答
问题尽量完整,
抓要点,简单的方法是用句段中的原话回答,高深点的是结合上下文
进行概括。
解释词语可用拆字解法,组词,结合上下文。成语可用比喻或形
容开头。关注乐园中的要求。 
将阅读与应试相结合,是不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教者只有精
讲多练,学生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拳不
离手,曲不离口”说教百遍
不如实践一遍,当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做题的诀窍一一内化,才会
4 
形成能力,遇到此类问题就不会有为难的情绪了。 
“教是为了不复需教”
我们不可能将每个学生教成文学家,但要学会
欣赏文字,逻辑性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  
干一行钻一行,做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看书,涉猎多种学科
的知识,了解语文的结构技巧,钻研语文
的教学教法,以广博的知识
为主料,幽默的语言为辅料,平和的态度为佐料,这样的老师才是我
心中的完美教师。平时教学中有许多灵光,可由于杂务缠身或懒于动
笔,学期末回味难免挂一漏万,不免
有许多遗憾。今日写写才知有许
多收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