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练习题与答案
藤蔓素材-艺体生高考文化
-WORD格式--可编辑--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学弈》
 
字词荟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诲(
 
)二人奕
鸿(
 
)鹄(
 
)将至
 
.
.
 
.
 
虽与之俱 (
 
)学,弗(
)若之矣 (
 
)。
 
.
 
.
.
 
2.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
1
)
 
使弈 (
 y ìy í
)秋诲 (
 hu ì hu
ǐ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
wéi
.
 
.
 
.
 
(
2
)
 
为(
 wéi  wèi
)是其智弗 (
f ó f ú
)若与 (
 y ú y 
 
...
ǔ
)?
(3) 
弗若之矣 (
 
y
ǐ
y
ì
 
)。
 
.
(
4
)
 
鸿鹄 (
h ú h áo
)
.
 
(5) 
思援弓缴 (
 
zhu
ó
 
ji
 
ǎo
)而射之
 
.
(
6
)
 曰( r ì
yu
 
ē
):非
然也。
 
.
 
3. 形近字组词。 
弈(
)
 
诲(
 
)
 
俱(
)
 
援(
 
奕(
 
)
悔(
 
)
 
惧(
 
)
缓(
 
4.
 
选字填空。
 
诲
悔
 
(1) 
我会牢记老师的教(
 
)的。
(2) 
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
 
至
致
 
(3) 
他离开后(
 
)今还没有来信。
(4) 
由于他粗心大意, (
 
)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5. 写出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
(
 
)
 
(
 
)
 
6.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 
通国(
 
)之善(
)弈者也
 
(5) 
思援(
 
)弓缴(
(2) 
使弈秋诲(
 
)二人弈(
 
)
(6) 
虽与之俱(
 
)学
 
(3)
惟(
 
)弈秋之为听
 
 
(7)
为是其智(
 
)弗若(
(4) 
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
 
(8) 
非然(
 
)也
6BLX01-1
 
---- 
wèi
)听。
)
 
)
 
)而射之
 
)与?
 
 
 
 
 
 
 
 
 
 
 
 
 
 
 
 
 
 
 
 
 
 
 
 
 
 
 
 
 
 
 
 
 
 
 
-WORD格式--可编辑-- 
 
 
 
 
 
 
 
 
7.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
 
)
 
)(
)
 
)(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句段集锦
 
8.
用“  ”划分朗读节奏。 
( 1) 
使弈秋诲二人弈
 
 
 
 
 
 
 
 
 
 
(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9.
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
C.甚矣,汝之不惠
 
10.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莲,花之君子者也
 
 
 
 
 
 
 
 
 
 
 
 
 
 
( 4)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3)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2)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 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11.
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
1)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6BLX01-2
 
---- 
-WORD格式--
可编辑-- 
 
 
( 3) 
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
 
字词荟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辩斗
 
(
 
)
盘盂 (
 
)
 
沧(
 
)沧凉凉
探汤(
 
)
 
.
 
  
.
 
.
 
 
.
 
 
孰(
 
)为汝(
 
)多知(
 
)乎?
 
.
 
  
.
 
 
.
 
2. 用“/”画出朗读停顿。 
( 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 仿照“ 沧沧凉凉 ”写叠词: 
(
 
)
 
(
 
)
 
(
4.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 
我以(
)日始出时去(
 
)人近,而日中(
 
 
(3)
及(
 
 
)日中则如盘盂
 
  
 
(4)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5) 
孔子不能决(
 
)也。
 
  
(6) 
孰(
 
)为汝(
 
)多知(
)乎?
 
5.
 
一词多义:
 
   
(1) 
为:①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__________
 
  
② 孰为汝多知乎
为:__________
 
  
③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__________
 
 
(2) 
其
①问其故
 
 
其:__________
 
  
②
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_________
 
  
③
未有其比
 
其:__________
 
6.
古今异义:
 
   
6BLX01-3
 
----
 
)。
 
)时远也。
)
 
 
 
 
 
 
 
 
 
 
 
)
 
 
 
 
 
 
 
 
 
 
 
 
 
-WORD格式--可编辑--
(1) 
日中如探汤
.
 
(2)
我以日始出时去
.
人近
 
 
汤:古义:
去:古义:
 
今义:
 
今义:
 
7. 
 
 
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通
假字___,本义______ 
8.
9. 
找出课文中的  3 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
成语加法。 
(1) 
(
 
(2) 
(
(3) 
(
 
(4) 
(
 
(5)
朝(
 
__________
 
)霄云外=(
)神无主=(
 
)海为家=(
 
)上(
)丝(
 
__________
 
)丝不苟+(
)全其美+(
 
)思而行+(
 
)长(
)暮(
 
)+(
 
)万火急
 
)面威风
)零八落
 
)下=(
 
)毫=(
 
 
 
 
 
 
)短+(
 
)全(
)分(
 
)美
 
)裂
 
 
 
 
 
句段集锦
 
 
 
10. 翻译句子。
 
 
 
 
 
 
 
 
 
 
 
 
 
 
 
 
 
 
 
 
 
 
 
 
 
 
 
 
 
 
 
(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4)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1.
选出正确的翻译 
(1) 
孔子不能决也。
 
 
( )
B、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A 、 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2) 
孰为汝多知乎?
 
 
 
 
 
(
)
 
B、谁说你多知识呢?
 
A 、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12. 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
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13. 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
直接
引用句。 
 
(1)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6BLX01-4
 
----
-WORD格式--可编辑-- 
 
( 2)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课文链接 (课内同步阅读)
 
14. 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 1) 
本文主要通过
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 2)
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____段~ 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段~ 
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三层( ____段~ ____段):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孔子不能决也
 
( 4) 
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
观点的依据和
 
 
 
 
 
 
 
结论。
 
一个小孩说: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
 
我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另一个小孩说: “因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
 
以我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
_________角度出发,一
 
个从 _________角度出发,
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表现了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可贵精神。
 
 
15. 语言表达训练 
(1)
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 2) 
“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 3) 
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
4) 
“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BLX01-5
 
----
-WORD格式--可编辑-- 
 
 
 
 
 
 
 
 
 
 
 
 
 
 
 
 
 
 
 
 
 
 
 
 
 
 
 
 
 
 
 
 
 
 
 
( 5)
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6)
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有关《两小儿辨日》中的科学知识。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阳
___________射大地。
 
文学常识
__________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
____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
 
是视觉的
___________。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
 
 
 
 
 
 
 
 
 
 
 
 
 
 
 
 
 
 
 
 
 
 
 
 
 
 
 
 
 
1. 
2.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部书记录了____的思想和言行,他是我国古代的____家、
____家。 
《两小儿辩日》选自《
》,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
 
人,春秋末期_
___家、____家、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
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写两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
 
 
 
 
鸣自
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 
 
 
 
 
 
 
填空。 
“
精卫 ”的样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BLX01-6
 
---- 
-WORD格式--
可编辑-- 
 
2.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
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1. 
 
 
 
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欲得饮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 邓林 ”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夸父追日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
 
 
 
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
 
 
理解词句意思。
履: ____________
 
度: ____________
遂: ____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一则
__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6BLX01-7
 
----
-WORD格式--可编辑-- 
 
 
 
 
 
 
 
 
 
 
 
 
 
 
 
 
 
 
 
 
 
 
 
 
 
 
 
 
 
 
 
 
 
 
 
 
 
 
 
 
 
 
 
 
 
 
 
 
 
 
 
 
 
 
 
 
 
 
 
 
 
 
 
 
 
 
 
 
 
 
 
 
 
 
 
 
 
 
 
 
 
 
 
 
 
 
 
 
 
 
 
 
 
(一)精卫填海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2、持之以恒、艰苦奋斗
 
(二)刻舟求剑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
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三)夸父追日
1、夸父与太阳竞跑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化成桃林
2、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四)郑人买履
 
1.鞋子
 
量长短
于是
 
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 、寓言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6BLX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