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材-qq炫舞名
第5单元
 
14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内容。
3.情感与价值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
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学弈》 
一、整体感知,感悟读法 
1.师:学习
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
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
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
发学生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
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
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是诵读。下面
我们再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老师教两名学生下棋的故事。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这位老
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3.结合译文了解句意,找出停顿,练习朗读。
结合译文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善:     诲:      思援:
4.文中没有提到学生的名字,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1)一人为“专心致志者”,这个称呼合适吗?理由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教师批注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理解句意,找出停顿并练习朗读。 
问:还可以怎么称呼这个人?
(2)另一个人起什么名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来学习)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这两个人的名字如果送给你,你喜欢哪个名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文中的结果是怎样的?找出相关句子理解并朗读。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他们俩都跟弈秋学习,结果却不同,是他们的智力不一样吗?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
学习结果?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
经历来谈一谈。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是的,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
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 
五、作业 
复述故事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
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
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
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
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
br>孩;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
么?(①他 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及时板书学
生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
感悟能力)
2.我们是怎样学习《学弈》的?回忆学习《学弈》的方法,总结归纳。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古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
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孔子东游
.
:   问其
.
故:   此不为
.
:
日中时近也
.
: 
如
.
车盖:    多知乎
.
:
日始出
..
:   两小儿
..
辩日: 
2.哪位同学能说说全文的
意思?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觉得他哪些地方说得不恰
当,可以指出来。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教师批注
 
 
 
 
 
 
 
1.同学们看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小儿辩何事?谁能
用自己的话
来说一说? 
(太阳是早晨的时候离人近,还是在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2.他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可以看出他们俩的观点(截然相反)。
3.两个小孩是如何辩论的呢?他们分别有什么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一儿曰:“日初出大
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
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
学生回答引导
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5.同样是在观察太阳,两个小孩说的也都是事实,为什么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
同呢?
(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一个是从视觉的角度,一个是从触觉的角度。)
6.这时候孔子来了,两个孩子都想请老夫子下个结论,可结果如何? 
(孔子不能决也。) 
7.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
学生课下收
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8.这个问题两小儿答不出,孔子也答不出,难怪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
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六、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
趣。
七、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 
 
 
 
【板书设计】
 
学弈 
             弈秋(善弈) 
对比
{
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三心二意
 
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不一样 
          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
日中
 
一儿:近(大)远(小)
 
一儿:远(凉)近(热)
{
孔子不能决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设计上
,漫谈接触文言文的体会,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
和朗读奠定基础。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
容,在汇报合作成果
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打破了传
统,形成了开放
式课堂。采用创设情境法,精美的竹简文言文、诗情画意的古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
身临其境,熟
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提高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不足之处] 不必采
取对译法。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反复读懂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
意思。学生如有不懂的
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贯通全文。教师范读课文本身
作用不可小觑,范读
文言文更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
让学生注意断句
,做到准确断句。下次一定多注意教师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