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时精练(解析版)
大竹县观音中学-钓鱼攻击
课时精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轻盈(yínɡ) 喧哗(xuān) 亭台楼阁(ɡé)
...
B.矗立(chù) 映照(yìnɡ) 目眩神迷(xuàn)
...
C.苍劲(jìn) 翡翠(fěi) 五彩斑斓(lán)
...
D.眺望(tiào) 硕大(shuò) 晶莹夺目(yínɡ)
...
【解析】选C。“劲”应读jìnɡ。
2.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
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
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tǎnɡ________,穿越大
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
lüè________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
一个银匠,正在擦shì________一只s
huò________大的银盘。
答案:淌 掠 拭 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
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
....
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
画意的美景。
B.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金银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
....
C.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
D.运动会上,同学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红旗,在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
【解析】选D。“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和“红旗”矛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1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
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
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
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
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
、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
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解析】选C。A项,句式杂糅,应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前加“这”;B
项,成分残缺,
去掉“使得”;D项,“倾听”和“困难”搭配不当。
5.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读书、好学、少年有志、沉醉、童趣等。(符合画面
主题即可)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春末夏初季节,两个小孩到野外放牛,地上草儿青青,两头
牛儿
吃饱后悠闲自得。两个小孩在这美丽的郊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 2
-
魔 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
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
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
,却又谦逊地为
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
都退潮了。相思树
....
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
是黄绿的。
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
走着,
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漂浮,像什么呢?<
br>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
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
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
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棚子。
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
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
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
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
真的,我们怎么会痴得那么厉害?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
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
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
,好一个小山
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
不自
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 3 -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
不用上学。”
⑧
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
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
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
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
学鸟儿,站在最
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
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
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慢慢地,
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
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
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
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
我轻轻地
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凯凯。”
“嗯?”
“你在干什么?”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
,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
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
瓣往小红
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
?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
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
不也
- 4 -
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
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
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
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
的粉红。啊,那个
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
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
季呢?他想来应该
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
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
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
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
对景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首先应对文章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定
位、感知,借助想象力还原画面,最后用准确
的词语进行归纳概括。答题时还
应注意景情的关系,在答出内容之后加以适当的关联分析。文中的景物分
别是
“山”和“凯凯”。画面是:山,到处是绿色。凯凯在拨弄花瓣。
答案:山间绿意盎然的春景图;凯凯在溪水中拨弄花瓣的画面。
2.请为第②段中加点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
批注: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清瘦”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
法,“退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去年秋天山
的萧条,今年春末芦花已经飞完的景
象。
答案:“清瘦”,瘦的婉辞,谓消瘦。这里用来形容山容,赋予了山以人的情
感,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表现去秋时节
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反衬了春
天来到后,满山的春意盎然之景。“退
潮”一词运用比喻修辞,“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
“退潮”则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凋谢,表明了暮春时节的特点。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
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首先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
析。作者认为在春季里,什么都是新的、都
是富有生机的,当你真正融入的时
候,就会觉得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老师,就会觉得我们还有太多太多不了
解的。
张晓风用轻柔的笔触、优美的语言,诠释了春天的美丽,表达了融入自然的强
烈愿望。
答案:指应该到大自然当中去,去感受美丽的山山水水,感受春天的美好风景。
4.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
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解析】本题考查散文中意象的作用。小女孩凯凯是美丽春景的一个组成部分,
她是灵动的形象
,凸显了春的美丽。另外,小女孩还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
前的自己,引起对童年亲近自然的美好生活
的回忆。
答案:因为眼前的小女孩,徜徉于美好春景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
前的自
己,是这美好的春天,才拥有这般神奇的魔力。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