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手法剖析《猫》中的复杂人性
为什么没有声音-托福考试网上报名
龙源期刊网 http:
巧用对比手法剖析《猫》中的复杂人性
作者:何勤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年第06期
【摘要】 郑振铎的《猫》粗看文字浅易,然而作者刻意强调作品的小说特质,无疑透
着
作者深刻的寄寓,如何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能读透文字的深意,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对比手
法,由浅入深地剖析作品中的复杂人性。通过三只猫的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字的细腻和作者
鲜明的爱憎
;再解读三只猫的亡失对笔者产生的不同影响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阴暗,感受到正义
的觉醒;通过三妹对三
只猫不同的情感、行为让笔者意识到缺乏对生命的真正尊重与呵护;最
后由作品中的强势与弱势之比传递
出平等的理念。
【关键词】 小说 复杂人性 文字细腻 自省 尊重 平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161-020
歌德在谈到阅读的时候说过
一句很经典的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
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七年级下册中郑振铎的这篇《猫》初看文字很
浅显,更像一篇记叙文或者散文,但作者在他的《家庭
的故事》自序中说:“他们并不是我自
己的回忆录,其中或虽有几分是旧事,但绝不是旧事的纪实”,作
者刻意强调作品的小说特质
无不是在向读者暗示他写作这些故事的初衷: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方是五
四运动从西方传
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博爱等思潮,一方是当局的血腥镇压革命运动,同大多数知识分
子一
样,作者无法看清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视角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扼杀,他选择
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家庭的故事》,猫是其中的第一篇,希望通过这些身边的小事,
高度表现
生活,透视人物的灵魂,表达深邃的思想。那么如何透过这些浅显的文字解读出其深
刻的内涵,笔者在教
学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剖析这篇小说中所寄寓的
复杂人性。
一、三只猫故事的对比
首先从整体上去感知作品内容,要求学生从三只猫的来历、外
形、性情、动作行为、家中
的地位、结局六个方面去分析比较其中的不同,从中感受文字的细腻和作者鲜
明的爱憎。
比如在描写猫的外形时:第一只猫和第三只猫同样都是花白的毛色,第一
只猫“如带了泥
土的白雪球似的”,而第三只猫“并不好看”。可见第一只猫得到家人的照顾疼爱,过着
养尊处
优的生活,自然油光水滑;而第三只猫流浪在外,长期营养不良,自然身形消瘦,毛色污涩。再如前两只猫性情很相似,作品中都用了动作描写去表现它们的活泼有趣,相同的描写手法,
文字却
做了不同的处理:“三妹常常取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
扑过来抢,又扑过
去抢”,而另一只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蝴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