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玛丽莲梦兔
875次浏览
2021年01月02日 02: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杂文精选-敏捷的近义词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柳玉芳)


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CD

∠ACB =90°

AB=10cm

BC=8cm

OD

直平分
A C
.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同时,点
Q
从点
D

发,沿
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

P

PE⊥AB
,交
BC
于点
E
,过点
Q

QF∥AC
,分别交
AD

OD
于点
F

G
.连接
OP

EG
.设运动时间为
t ( s )

0

t

5


,解答下列问题:


1
)当
t
为何值时,点
E

BAC
的平分线上?


2
)设四边形
PEGO
的面积为
S(cm
2
)
,求
S

t
的函数关系式;


3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四边形
PEGO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连接
OE

OQ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
OE⊥OQ
?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t=4s
;(
2

S
四边形PEGO
t
3
8
2
15
5
t6


(0t5)< br>;(
3

t
时,
2
8
S
四边形P EGO
取得最大值;(
4

t
【解析】

【分析】

16
时,
OEOQ
.

5< br>(
1
)当点
E

∠BAC
的平分线上时,因为
EP⊥AB

EC⊥AC
,可得
PE=EC
,由此构建方程
即可解决问题.


2
)根据
S
四边形
OPEG
=S
△OEG
+S
△OPE
=S
△OEG
+

S
△OPC
+S
△PCE
-S
△OEC
)构建 函数关系式即可.


3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 br>(
4
)证明
∠EOC=∠QOG
,可得
tan∠EOC=ta n∠QOG
,推出
可解决问题.

【详解】


1
)在
Rt△ABC
中,
∵∠ACB=90°

AB=10c m

BC=8cm


∴AC=
10
2
 8
2
=6

cm
),

∵OD
垂直平分线段
AC


∴OC=OA=3

cm
),
∠DOC=90°


∵CD∥AB


ECGQ

,由此构建方程即
O COG


∴∠BAC=∠DCO


∵∠DOC=∠ACB


∴△DOC∽△BCA




ACABBC



OCCDOD
6108



3CDOD
∴CD =5

cm
),
OD=4

cm
),

∵PB=t

PE⊥AB


易知:
PE=
3
5
t

BE=t


4
4
当点
E

∠BAC
的平分线上时,

∵EP⊥AB

EC⊥AC


∴PE=EC


3
5
t=8-t


4
4
∴t=4





t
4
秒时,点
E

∠BAC
的平分线上.


2
)如图,连接
OE

PC



S
四边形
OPEG
=S
△OEG
+S
△ OPE
=S
△OEG
+

S
△OPC
+S
△PCE
-S
△OEC


=

11
< br>4

4

1

5

31
 
5



4t

3

 3

8t



8t

t 3

8t



2

5
< br>4

524

5

2

2
8
3
2
15
t16(0t5)


3

3
)存在.

=
t
8

5

68

S

t

( 0t5)


3

2

3
2
5
68
时,四边形
OPE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3
2

4
)存在.如图,连接
OQ


∵OE⊥OQ


∴t=


∴∠EOC+∠QOC=90°


∵∠QOC+∠QOG=90°


∴∠EOC=∠QOG


∴tan∠EOC=tan∠QOG



ECGQ



OCOG
3
5
t
8t
4

5



4
34t
5
整理得:
5t
2
-66t+160=0

解得
t


t
16

10(舍弃)

5
16
秒时,
OE⊥OQ


5
【点睛】

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
数,多边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


2
.如图,等腰
△ABC
中,
AB=AC< br>,
∠BAC=36°

BC=1
,点
D
在边
AC
上且
BD
平分
∠ABC


CD=x



1
)求证:
△ABC∽△BCD



2
)求
x
的值;


3
)求
cos36°-cos72°
的值.


【答案】
(1)
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758
15
;(
3
).

16
2< br>试题分析:(
1
)由等腰三角形
ABC
中,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度数 ,再由
BD
为角平分线
求出
∠DBC
的度数,得到
∠DBC =∠A
,再由
∠C
为公共角,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
到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BCD
相似;


2
)根据(< br>1
)结论得到
AD=BD=BC
,根据
AD+DC
表示出AC
,由(
1
)两三角形相似得比
例求出
x
的值即可;


3
)过
B

BE
垂直于
AC
,交
AC
于点
E
,在直角三角形
ABE
和直角三角 形
BCE
中,利用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
cos36°

cos72°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试题解析:(
1


等腰
△ABC
中,
AB=AC

∠BAC=36°


∴∠ABC=∠C=72°


∵BD
平分
∠ABC


∴∠ABD=∠CBD=36°


∵∠CBD=∠A=36°

∠C=∠C


∴△ABC∽△BCD



2

∵∠A=∠ABD=36°


∴AD=BD


∵BD=BC


∴AD=BD=CD=1



CD=x
,则有
AB=AC=x+1


∵△ABC∽△BCD


ABBCx11



,即
BDCD1x
整理 得:
x
2
+x-1=0



解得:
x< br>1
=

x=
15
15

x
2
=
(负值,舍去),

2
2
15


2

3
)过
B

BE⊥AC
,交
AC
于点
E



∵BD=CD

∴E

CD
中点,即
DE=CE=
15


4
15
AE51
4


Rt△ABE中,
cosA=cos36°=


AB
15
4< br>1
2
1
15

Rt△BCE
中,
c osC=cos72°=
EC15


4

BC14



cos36°-cos72°=

51
15
1
-=


2
4
4
【考点】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
黄金分割;
4.
解直角三角
形.



3
.如图,< br>PB

☉O
的切线,
B
为切点,过
B
OP
的垂线
BA
,垂足为
C
,交
☉O
于点A

连接
PA

AO.
并延长
AO

☉O
于点
E
,与
PB
的延长线交于点
D



(1)
求证:
PA

☉O
的切线;

(2)若=,且OC=4,求PA的长和tan D的值.

,tan 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PA =3
【解析】

试题分析
:

1
)连接
OB
,先由等腰三角形的 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OP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
分线,进而可得:< br>PA=PB
,然后证明
△PAO≌△PBO
,进而可得
∠PBO=∠P AO
,然后根据切
线的性质可得
∠PBO=90°
,进而可得:
∠P AO=90°
,进而可证:
PA

⊙O
的切线;

(2)连接BE,由,且OC=4,可求AC,OA的值,然后根据射影定理可求PC的
值,从而可求O P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P的值.

试题解析:(
1
)连接
OB
,则
OA=OB



∵OP⊥AB

∴AC=BC


∴OP

AB
的垂直平分线,
∴PA=PB

< br>在△PAO和△PBO中,∵
∴∠PBO=∠PAO

PB=PA
,< br>
,∴△PAO≌△PBO(SSS)

∵PB

⊙O
的切线,
B
为切点,
∴∠PBO=90°

∴∠PAO=90°< br>,即
PA⊥OA


∴PA

⊙O
的切线;



2
)连接
BE



∵,且OC=4,∴AC=6,∴AB=12,





.



.

在Rt△ACO中,由勾股定理得: AO=
∴AE=2OA=4,OB=OA=2

Rt△APO
中,
∵ AC⊥OP

∴AC
2
=OCPC
,解得:
PC=9

∴OP=PC+OC=13


在Rt△APO中,由勾股定理得:AP =
易证

,所以
,在中,
=3
,解得
考点:
1.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
解直 角三角形.



4
.已知:
△ABC
内接于⊙O

D
是弧
BC
上一点,
OD⊥BC
,垂足 为
H



1
)如图
1
,当圆心
O

AB
边上时,求证:
AC=2OH


2
)如图
2
,当圆心
O

△ABC
外部时,连 接
AD

CD

AD

BC
交于点
P
,求证:
∠ACD=∠APB



3
)在(
2
)的条件下,如图
3
,连接
BD

E

⊙O
上一点,连接
DE

BC
于点
Q
、交
AB
于点
N
,连接
OE

BF

⊙O
的弦,
BF⊥OE
于点
R

DE
于点
G
,若
∠ACD

∠ABD=2∠BDN

AC=

BN=

tan∠ABC=
,求
BF
的长.


【答案】(
1
)证明见解析;(
2
)证明见解析;(3

24.

【解析】

试题分析:(
1)易证
OH

△ABC
的中位线,可得
AC=2OH
; (
2

∠APB=∠PAC+∠ACP

∠ACD=∠ACB+∠B CD
,又
∵∠PAC =∠BCD
,可证
∠ACD=∠APB
;(< br>3
)连接
AO
延长交于


⊙O
于点
I< br>,连接
IC

AB

OD
相交于点
M
,连接
OB
,易证
∠GBN=∠ABC
,所以
BG=BQ.

Rt△BNQ
中,根据
tan∠ABC=
,可求得
NQ

BQ
的长
.
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求得
IC

AI< br>的长度,设
QH=x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
QH

HD
的长度,利用垂径定理可求得
ED
的长
度,最后利用
tan∠OED=即可求得
RG
的长度,最后由垂径定理可求得
BF
的长度.
< br>试题解析:(
1
)在
⊙O
中,
∵OD⊥BC

∴BH=HC



O

AB
的中点,
∴AC=2OH


2
)在
⊙O
中,
∵OD⊥BC



BD=

CD

∴∠PAC=∠B CD

∵∠APB=∠PAC+∠ACP

∠ACD=∠ACB+∠BCD< br>,
∴∠ACD=∠APB
;(
3
)连接
AO
延长交于
⊙O
于点
I
,连接
IC

AB

OD
相交于点
M
,连接
OB


∵∠ACD

∠ABD=2∠BDN

∴∠ACD

∠BDN=∠ABD+∠ BDN

∵∠ABD+∠BDN=∠AND

∴∠ACD

∠BDN=∠AND

∵∠ACD+∠ABD=180°

∴2∠AND=1 80°

∴∠AND=90°

∵tan∠ABC=

∴< br>,



∴∠ABC=∠QDH

∵OE=OD


∵∠BNQ=∠QHD=90°

∴∠OED=∠QDH

∵∠ERG=90°

∴∠OED=∠GBN

∴∠GB N=∠ABC

∵AB⊥ED

∴BG=BQ=

GN=N Q=





∴IC=


由 勾股定理可求得:
∵∠ACI=90°

tan∠AIC=tan∠ABC=
AI=25



QH=x

∵tan∠ABC=tan∠ ODE=
BH=BQ+QH=
∵OB
2
=BH
2
+OH2







∴HD=2x
∴OH=OD

HD=

,解得:,当
QH=
时,
∴QD=
∴ND=
时,
∴QD=
∴ND=NQ+QD=



∴MN=

MD=15,∵

∴QH=< br>不符合题意,舍去,当
QH=


ED=

∴GD= GN+ND=,∴EG=ED

GD=


∵tan∠OED=
∴EG=





∴ BR=RG+BG=12,∴BF=2BR=24


RG

∴RG=

考点:
1
圆;
2
相似三角形;
3
三角函数;
4
直角三角形
.


5
.如图,在
Rt△ABC
中,
∠BAC=90°

∠B=60°

BC=16cm

AD
是斜边
BC
上的高,垂足为
D

BE=1cm
.点
M
从点
B
出发沿
BC
方向以
1cms
的速度运动,点
N
从点
E
出发,与点
M
同时同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
MN
为边 在
BC
的上方作正方形
MNGH
.点
M
到达点
D< br>时停止运动,点
N
到达点
C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s
).


1
)当
t
为何值时,点
G
刚好落在线段
AD
上?


2
)设正方 形
MNGH

Rt△ABC
重叠部分的图形的面积为
S
,当 重叠部分的图形是正方形
时,求出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 量
t
的取值范围.


3
)设正方形
MNGH的边
NG
所在直线与线段
AC
交于点
P
,连接
DP
,当
t
为何值时,
△CPD
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1)3;(2)
【解析】

;(3)t=9s或t=(15﹣6)s.

试题分析:(
1
)求出
ED
的距离即可求出相对应的时间
t.


2
)先 求出
t
的取值范围,分为
H

AB
上时,此时
BM
的距离,进而求出相应的时
间.同样当
G

AC
上时,求出
MN
的长度,继而算出
EN
的长度即可求出时间,再通过正
方形的面 积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


3
)分
DP=PC

DC=PC
两种情况,分别由
EN
的长度便可求出
t
的值 .

试题解析:
∵∠BAC=90°

∠B=60°
BC=16cm

∴AB=8cm,BD=4cm,AC=8cm,DC=12cm,AD=4cm.


1



G
刚好落在线段
AD
上时,< br>ED=BD

BE=3cm


∴t=s=3s.


2


当< br>MH
没有到达
AD
时,此时正方形
MNGH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令
H
点在
AB
上,


∠HMB=90°

∠B=60°

MH=1

∴BM=cm.∴t=s.


MH
到达
AD
时, 那么此时的正方形
MNGH
的边长随着
N
点的继续运动而增大,令
G


AC
上,

设MN=xcm,则GH=DH=x,AH =
∵AD=AH+DH=
∴x=3


当≤t≤4时,S
MNGN
=1cm
2


x+x=x=4
x,




4

t≤6
时,
S
MNGH
=

t

3
2
cm
2

∴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

3
)分两种情况:

.

①∵

DP=PC
时,易知此时
N
点 为
DC
的中点,
∴MN=6cm

∴EN=3cm+6cm=9cm.∴t=9s

故当
t=9s
的时候,
△CPD
为等腰三角形;



DC=PC
时,
DC=PC=12cm

∴NC=6cm

cm=(15﹣6)cm

)s

)s时,△CPD为等腰三角形.

)s时,△CPD为等腰三角形.
∴EN=16cm﹣1cm﹣6
∴t=(15﹣6
故当t=(15﹣6
综上所述, 当t=9s或t=(15﹣6
考点:
1.
双动点问题;
2.
锐角三角 函数定义;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
正方形的性质;
5.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
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7.
分类思想的应用
.


6
.某条道路上通行车辆限速
60
千米
时,道路的
AB
段为监测区,监测点
P

AB
的距离
PH

50
米(如图).已知点
P
在点
A< br>的北偏东
45°
方向上,且在点
B
的北偏西
60°
方 向
上,点
B
在点
A
的北偏东
75°
方向上,那么车 辆通过
AB
段的时间在多少秒以内,可认定为
超速?(参考数据:
3
≈1.7

2
≈1.4
).



【 答案】车辆通过
AB
段的时间在
8.1
秒以内,可认定为超速

【解析】

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解直角三角 形的应用,解
直角三角形即可
.

详解:如图,由题意知
∠CAB= 75°

∠CAP=45°

∠PBD=60°



∴∠PAH=∠CAB–∠CAP=30°


50
PH
∵∠PHA=∠PHB=90°

PH=50

∴AH=
=
3
=50
3


tanPAH
3
∵AC ∥BD

∴∠ABD=180°–∠CAB=105°

∴∠PBH=∠AB D–∠PBD=45°



PH=BH=50

∴AB= AH+BH=50
3
+50



50
∵60千米


=


秒,

时间
t=
3
50350
=3+3
3
≈8.1
(秒),
< br>50
3
即车辆通过
AB
段的时间在
8.1
秒以内,可 认定为超速.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某个度数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具体 边长,即
实际路程,并进行判断相关的量。


7
.许昌芙蓉湖位于 许昌市水系建设总体规划中部,上游接纳清泥河来水,下游为鹿鸣湖等
水系供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 作用,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打
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部分.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想 测量位于芙蓉湖两端的
A

B
两点之间
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
AB
平行的道路
EF
行走,走到点
C
处,测得
∠ACF=4 5°
,再向前走
300
米到点
D
处,测得
∠BDF=60°
.若直线
AB

EF
之间的距离为
200
米,求< br>A

B
两点之间的
距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215.6
米.

【解析】

【分析】


A
点做
EF的垂线,交
EF

M
点,过
B
点做
EF
的垂线,交
EF

N
点,

根据
Rt△ACM< br>和三角函数
tanBDF
求出
CM

DN
,然后根 据
MNMDDNAB

可求出
A

B
两点间 的距离
.

【详解】

解:过
A
点做
EF
的垂线,交
EF

M
点,过
B
点做
EF< br>的垂线,交
EF

N



Rt△ACM
中,

ACF45


∴AM=CM=200
米,


∵CD=300
米,所以
MDCDCM100
米,


Rt△BDN
中,
∠BDF=60°

BN=200


DN
BN

115.6
米,

o
tan60

MNMDDNAB215.6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215.6
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正确做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


8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E
是边
AB
上的一动点, 点
F
在边
BC
的延长线上,且
CFAE
,连接
D E

DF

EF. FH
平分
EFB

BD
于点
H.


1
)求证:
DEDF



2
)求证:
DHDF



3
)过点
H

HM⊥EF
于点
M
,用等式表示线段
AB

HM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
证明
.



【答案】(
1
)详见解析;(
2
)详见解析;(
3

EF2AB2HM
,证明详见解析
.

【解析】

【分析】


1
)根据正方形性质,

CFAE
得到
DEDF
.


2
)由
△AED≌△CFD
,得
DEDF
.

ABC90

BD
平分
ABC



DBF4 5
.
因为
FH
平分
EFB
,所以
EFH BFH
.
由于
DHFDBFBFH45BFH
,
DFHDFEEFH45EFH
,

所以
DHDF
.


3
)过点
H

HNBC
于点
N
,由正方形
ABCD
性质,得
BDAB
2
AD
2
2AB
.

FH
平分
EFB,HMEF,HNBC
,得
HNB90
,所以BH
HMHN
.
因为
HBN45,

EF
HN
2HN2HM
.

sin45
DF
2 DF2DH
,得
EF2AB2HM
.

cos45
【详解】


1
)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DCD

EADBCDADC90
.


EADFCD90
.


CFAE



△AED≌△CFD
.


ADECDF
.


EDFEDCCD FEDCADEADC90
.


DEDF
.


2
)证明:

△AED≌△CFD



DEDF
.


EDF90



DEFDFE45
.


ABC90< br>,
BD
平分
ABC



DBF45
.


FH
平分
EFB



EFHBFH
.



DHFDBFBFH45BFH
,

DFHDFEEFH45EFH
,


DHFDFH
.


DHDF
.


3

EF2AB2HM
.

证明:过点H

HNBC
于点
N
,如图,



正方形
ABCD
中,
ABAD

BAD90


BDAB
2
AD
2
2AB
.
< br>∵
FH
平分
EFB,HMEF,

HMHN
.

HNBC


HNB90



HBN45,

BH
HN

2
HN< br>2
HM
.

sin45

DHBDBH
EF
2AB2HM
.

DF

2
DF
2
DH


cos45

EF2AB2HM
.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函数,题目难度 较大,解题的
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函数
.


9
.如图,
AB

⊙O
的直径,
PA< br>、
PC

⊙O
分别相切于点
A

C

PC

AB
的延长线于点
D

DE⊥PO

PO
的延长线于点
E


(1)
求证:
∠EPD=∠EDO


(2)
若< br>PC=3

tan∠PDA=
3
,求
OE
的长.
4



【答案】(
1
)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5
.

2

1
)由切 线的性质即可得证
.

2
)连接
OC
,利用
tan ∠PDA=
OC=
3
,可求出
CD=2,
进而求得
4
3
,再证明
△OED∽△DEP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OE
的长
.

2
【详解】


1
)证明:
∵PA

PC

⊙O
分别相切于点
A< br>,
C


∴∠APO=∠CPO, PA⊥AO


∵DE⊥PO


∴∠PAO=∠E=90°


∵∠AOP=∠EOD



∴∠APO=∠EDO


∴∠EPD=∠EDO.


2
)连接
OC


∴PA=PC=3


∵tan∠PDA=
3


4


Rt△PAD
中,

AD=4
,< br>PD=
PA
2
AD
2
=5


∴CD=PD-PC=5-3=2



∵tan∠PDA=
3


4


Rt△OCD
中,

OC=
3


2
OD=
OC
2
 CD
2
=
5


2
∵∠EPD=∠ODE

∠OCP=∠E=90°


∴△OED∽△DEP


PDPEDE
===2


DODEOE
∴DE=2OE,



5< br>
25
,在
Rt△OED
中,
OE+DE=OD
,即
5OE=

=

4

2

22 22
2
∴OE=
5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 质,充分利用
tan∠PDA=
3
,得线段的长是解题关键
.

4

10
.如图,在
▱ABCD
中,
AC

BD
交于点
O

AC⊥BC
于点
C
,将
△ABC
沿
AC
翻折得到
△AEC
,连接
DE


1
)求证:四边形
ACED
是矩形;


2
)若
AC

4

BC
3
,求
sin∠ABD
的值.


【答案】(
1
)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613

65

1
)根据▱ABCD
中,
AC⊥BC
,而
△ABC≌△AEC
,不难证明 ;


2
)依据已知条件,在
△ABD

△AOC
作垂线
AF

OF
,求出相应边的长度,即可求出
∠ABD
的正弦值.

【详解】


1
)证明:


△ABC
沿
AC
翻折得到
△AEC


∴BC

CE

AC⊥CE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D

BC


∴AD

CE

AD∥CE



四边形
ACED
是平行四边形,

∵AC⊥CE



四边形
ACED
是矩形.


2
)解:方法一、如图
1
所示,过点
A

AF⊥BD
于点
F


∵BE

2BC

2×3
6

DE

AC

4




Rt△BDE
中,

BDBEDE6421 3
∵S
△BDE

2222
11
×DE•AD
=< br>AF•BD


22
∴AF

43613



13< br>213
∵Rt△ABC
中,
AB

3
2
4
2

5


∴Rt△ABF
中,

AF613613

sin∠ABF

sin∠ABD

AB
13
65


5
方法二、如图
2
所 示,过点
O

OF⊥AB
于点
F


同理 可得,
OB

∵S
△AOB

∴OF

1
BD13


2
11
OFABOABC


22
236



55


Rt△BOF
中,

sin∠FBO

0F6613



OB
513
65
613


65
∴sin∠ABD



【点睛】

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翻折变化后所得图形的性质,矩形的判 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和解直角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度,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求出
sin∠ABD



11
.在
Rt△A BC
中,
∠ACB

90°

CD

AB
边的中线,
DE⊥BC

E
,连结
CD
,点
P
在射
线
CB
上(与
B

C
不重合)< br>

1
)如果
∠A

30°



如图
1

∠DCB
等于多少度;

②< br>如图
2
,点
P
在线段
CB
上,连结
DP,将线段
DP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60°
,得到线段DF
,连结
BF
,补全图
2
猜想
CP

B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
)如图
3
,若点
P
在线段
CB 的延长线上,且
∠A

α



α

90°
),连结
DP
,将线段
DP
绕点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
,连结
BF
,请直接写出
DE

BF

BP
三者的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答案】(
1

①∠DCB

60°


结论:
CP

BF
.理由见解析;(
2
)结论:< br>BF

BP

2DE•tanα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结合
∠A

30°
,只要证明
△C DB
是等边三角形
即可;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
△ DCP≌△DBF
,根据全等的性质得出
CP

BF

< br>(
2
)求出
DC

DB

AD
,< br>DE∥AC
,求出
∠FDB

∠CDP

2α+∠P DB

DP

DF
,根据全等三
角形的判定得出
△ DCP≌△DBF
,求出
CP

BF
,推出
BF

BP

BC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CE

DEtan α
即可.

【详解】


1

①∵∠A< br>=
30°

∠ACB

90°


∴∠B

60°


∵AD

DB


∴CD

AD

DB


∴△CDB
是等边三角形,

∴∠DCB

60°



如图
1
,结论:
CP

BF
.理由如下:


< br>∵∠ACB

90°

D

AB
的中点,< br>DE⊥BC

∠DCB

60°


∴△CDB
为等边三角形
.

∴∠CDB

60°


线段
DP
绕点< br>D
逆时针旋转
60°
得到线段
DF


∵∠ PDF

60°

DP

DF


∴∠FDB

∠CDP



△DCP

△DBF



DCDB


CDPBDF



DPDF

∴△DCP≌△DBF


∴CP

BF.


2
)结论:
BF
BP

2DEtanα


理由:
∵∠AC B

90°

D

AB
的中点,
DE⊥B C

∠A

α


∴DC

DB

AD

DE∥AC


∴∠A

∠ACD

α

∠EDB

∠A

α< br>,
BC

2CE


∴∠BDC

∠A+∠ACD




∵∠PDF




∴∠FDB

∠CDP

2α+∠PDB


线段
DP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br>DF


∴DP

DF



△DCP

△DBF



DCDB


CDPBDF



DPDF

∴△DCP≌△DBF


∴CP

BF



CP

BC+BP


∴BF

BP

BC



Rt△CDE
中,
∠DEC

90°


∴tan∠CDE

CE


DE


∴CE

DEtanα


∴BC

2CE

2DEtanα



BF

BP

2DEtanα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直角
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的应用,能推出
△DCP≌△DBF
是解此题 的关键,综合性比较
强,证明过程类似.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
O
为坐标原点,点
A

0

1
), 点
C

1

0
),正方形
AO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
B
,延长
BD
至点
G
,使
DG=BD
,延长
BC
至点
E
,使
CE=BC
,以
BG

BE
为邻边作正方形
BEFG




)如图

,求
OD
的长及
AB
的值;

BG


)如图

,正方形
AOCD< br>固定,将正方形
BEFG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得正方形
BE′ F′G′
,记旋转角为
α



α

3 60°
),连接
AG′



在旋转过程中,当
∠ BAG′=90°
时,求
α
的大小;


在旋转过程中,求
AF′
的长取最大值时,点
F′
的坐标及此时
α
的大小(直 接写出结果即
可).


【答案】(


1



①α=30°

150°
时,
∠BAG′ =90°②

α=315°
时,
A

B

F′
在一条
2
11
2
+2
,此时
α=315°
F′

+
2
,﹣
2


2 2
2
直线上时,
AF′
的长最大,最大值为
【解析】

【分析】

(1)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 2)①
因为
∠BAG′=90°,

BG′=2AB,
可知
sin∠AG′B=
AB1

,
推出
∠AG′B=30°,
推出旋转角
α=30°,
据对称性可知
,

BG2
∠ABG ″=60°

,∠BAG″=90°,
也满足条件
,
此时旋转角α=150°,②

α=315°

,A

B

F′
在一条
直线上时
,AF′
的长最大
.

【详解】



)如图
1
中,



∵A

0

1
),

∴OA=1



四边形
OADC
是正方形,

∴∠OAD=90°

AD=OA=1


∴OD=AC=
∴AB=BC=BD=BO=
∵BD=DG


∴BG=
∴=


=


=








如图
2
中,


∵∠BAG′=90°

BG′=2AB


∴sin∠AG′B=
∴∠AG′B=30°


∴∠ABG′=60°


∴∠DBG′=30°



旋转角
α=30°


根据对称性可知,当
∠A BG″=60°
时,
∠BAG″=90°
,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
α=15 0°


综上所述,旋转角
α=30°

150°
时,
∠BAG′=90°



如图
3
中,连接
OF


=




四边形
BE′F′G′
是正方形的边长为
∴BF′=2



+2




α=315°
时,
A

B

F′
在一条直线上时,
AF′
的长最大,最大值为
此时
α=315°

F′

+
【点睛】

,﹣)

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特殊 角的三角函数值
的应用.

负心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怎么取消qq空间-描写秋天的诗词


在职硕士英语-熏蒸证明


故乡山川-关于哥斯拉的电影


a3纸的尺寸-龟虽寿译文


交河故城-工作总结汇报


我的答铃歌词-放开爱乐团


超载处罚-活该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