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开拓想象-精选资料
能给-经费申请表
立足文本 开拓想象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以创新为核心的
知识经济时
代需要具有自主、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语文课程标准》
的确定是考虑到现
实社会的客观需求。它根据国家教育的总目
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确定了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其中
一
方面的目标内容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如
果说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
,想象力就是智力活动的羽翼,是
全部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众所
周知,想象力
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形象
的能力。以美术课为例,老师叫同学们画汽车,可能会
让同学们
回忆自己见过哪些车,还可能会出示一些汽车的图片,进而启发
学生想象一种车的样子
,再画下来。其想象力的培养只是体现在
创作作品这一环节。然而,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渗透在整
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从识字到阅读,从口语交际到写作,每一
类语文课型的教学活动都与想象
力的培养紧密相关。又由于语文
课是借助文本,实现教与学的相关过程的。因此,要充分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必须立足于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正所谓小立课
程,大做文章。教学时,一方面需要以文
本为媒介,在此基础上
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表象准备。教师可利用教具和教学媒
<
br>体,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语文活动,形成各种记忆表象,
为想象提供材料。另一方面教师可
以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大胆、合
理甚至创造性地展开想象。文本就像一座桥梁,让想象从这里起
飞
,学生沉浸在创造的领域,使思维获得了运用的享受。
《兰兰过桥》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
一篇儿童科普散文。
在教学中,我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突出了
两个环节:
一是告诉同学你喜欢哪种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二是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出来的桥。两个环节的设计
充分考虑到
文本所能给学生的新的信息,并希望学生借此调动自己的知识、
经验和情感,进行表
象的再加工,实现独立的创新。
上课时,当我宣布:“请你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种桥?并说出理由。”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阅读,寻找能作为自己的
理由的相关信息。不一会儿,他们便
争着发言。其中一个说道:
“我喜欢充气桥,它很轻巧,用的时候往里充气,不用的时候,
折叠
起来,只有手提包那么大,带着它很方便。”我立刻表扬了
能够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在文中找到了理由
。接着,另一个学
生也发言了,他说:“我也喜欢充气桥,我旅行时带上它就不怕
下雨,它可以
当雨伞。我累的时候,还可以躺在上面睡觉。”听
了他的回答,我也表扬他:“你不仅读懂了课文
,还想到了桥
的多种用途,听了你的理由 ,我也更加喜欢这种桥了!”后一
个孩子不仅将文本
中“充气、轻便”等文字所蕴涵的信息理解和
接受了,更加重要的是他展开了想象,形成了新的信息,新
的画
面和新的感悟。借此东风,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充气桥和水底桥
还有什么优
点。有个学生还说充气桥还可以当小船呢!听了同学
们的回答,使我对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力赞叹不止。
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喜欢的文本中的桥时,我觉得
他们对桥较平常的观察有了更深
的认识,脑子中的表象丰富了,
这样一来,让他们想象设计一种新桥就水到渠成了。当我宣布自
己想象设计一种桥梁时,同学门的脸上洋溢着创造的兴奋表情。
看来,他们已经胸有成竹了。发言开始了
,学生甲说:“我设计
一座电梯桥,站上去,一按按纽,电梯就会将你送到另一头。”
学生乙说
:“我设计的桥叫滑滑梯桥,上了桥,你就可以像玩滑
滑梯一样,滑几次就到对岸了。”我正期盼着有更
加新奇的、更
加独特的创造。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我可不可以说世界上
不会有的桥?”我
想,非能成为现实的桥,一定是学生大胆幻想
出的桥,幻想不也是想象的重要内涵吗?我立刻说:“行!
”那
个学生说:“我的桥叫快乐桥,只要你一走上去,什么苦恼都没
了,会很快乐。”我和同学
们不约而同地说:“哇!太好了!”
接下来,同学们说出的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是最为恰当的了:时光隧道桥、可行走彩虹桥、音乐桥、健康桥、像鸟一样外型的
桥……
说着说着即将
下课了,但班上还是有许多同学争着想陈述自
己设计的桥。我布置同学们课后把自己设计的桥画下来,还
有加
上文字说明这座桥的独特之处。就这样,一张张新奇的桥梁设计
蓝图就出现
了。
我想,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尤其重要。
因为独立性带来了丰
富性。《兰兰过桥》一课中,对于每一个发
言的孩子,我都会在合理的前提下对他们的想象给予鼓励。这
种
肯定,保护了他们的最大发展的可能性,让他们体会到想象和创
新就以意味着成功和成就的甜
头。每个学生会觉得今天的自己与
昨天的自己不同,每天都会有新的想法,每一个成功又激励着他
们去思考。学生借文本向人类学习,又在对人类智慧的继承时,
发展和体现着他们自己。爱因思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
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
类的进
步,并且是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远古时代,飞天登月只
是人类幻想和神话中的事,谁能想到今天能成为
现实?学生们今
天的幻想也许正是若干年后梦想成真的一块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想象
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智育的
一个方面,尽管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时,把握好<
br>它在每一课时中所占的比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将智育与双基训
练灵活而又紧密地结合,才能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不至于顾
此失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