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推拿按摩-企业创新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叶建忠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
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
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
,用自己的
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
没有曲折
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
胆放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
过自由阅读,
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
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
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
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
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
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
方着想。但
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
时候,也
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
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
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
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
。
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而不造成这种误解?所以最后的总结
应该定位在“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上?我个人认为文章虽然讲了两个小故事
,涉及到了尊老爱幼,
但我们在讲授时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就将主题定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局限。会不会在引导
上有误?让学生觉得只有老人
和孩子是值得将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龄段的
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角度。却和老教师们的思路不同,我应该在日后怎样去处理这些类似问
题呢? <
br>二、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一些问题。但在教学中,由于教
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
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
情时,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
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也没有及
时的予以回应和纠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时间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的思路,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
索!
略
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
“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
“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
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
间的限制,
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
寻找准确的
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
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
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
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
br>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
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
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
br>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
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
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
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
受体会,在教育
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
更有价
值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