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模板 (191)《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571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21: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群共享打不开-女枪刷图加点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要求学生能
“
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
理想象,进行扩写
”
,即能在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抓住文中的关键语段
或者文本留白处,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丰富作品的形象。
(二)《学习扩写》在教材中的地位
《学习扩写》
位 于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统编教材写作的特点是尽量与阅读
相配合,
注重对写作思维过 程的训练,
从写作的一般要求,
到用不同文体进行写
作,到有创意的表达,层层深入。
七年级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习惯,
写一般 的写人记事类文章。
八
年级要求学生有文体写作的意识,
写人物传记、
消息、
说明文、
演讲稿、
游记等。
九年级要求学生写诗歌、议论文等,尝试缩写、改 写、扩写等,进行作文的程式
化训练,以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三年的设计,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 写作
能力,体现了明显了的写作能力进阶。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 一般的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
根据
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学生接 触过扩写类的文章,
如
《女娲补天》
等,
但对如何找准扩写点,
如何 对不同文体进行扩写的认识不足,
需要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训练。
三、教学目标
1.
阅读不同的材料,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2.
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应用到作文写作当中。
3.
通过扩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四、教学难点
找准扩写点,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
五、教学过程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引入扩写的概念。
《风俗通》
上记 载
“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做人。
剧务,
力 ?
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
,仅仅几十个字就记载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br>而《女娲造人》课文作者却用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果,
并对 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
生动的描写,
使故事显得
丰满、充实。< br>
这种对本来较为简略、
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
补 充,
使之成为篇幅更
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
(二)对比阅读,探究记叙性文章的扩写方法。
材 料一:
《风俗通》
中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
“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
女娲
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
。
材料二:课文《女娲造人》。
1.
小组合作探究
【答案预设】
(
1
)补充情节。
补充了事件的起因
——
感到孤独,希望天地间蓬勃。
丰富了事件的经过
——
如何
“
抟黄土
”
,如何“
引绳于泥中
”
。
增加了事件的结果< br>——
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
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生
生不息。
(
2
)增加细节。
动作描写: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
伸到一个泥潭里,
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
心理描写:
如
“< br>看着周围的景象,
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
应该
添一点儿 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
。
神态描写: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3
)增加环境描写。如
“
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
”
。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2.
总结提炼扩写方法。
(
1
)忠 实原文,紧紧围绕
“
女娲造人
”
,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
“< br>添砖
加瓦
”
。
(
2
)找准扩写点。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
地进行扩写。重点扩女娲造人的过 程,增加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
(三)扩写练笔,巩固记叙性文章扩写方法。
1.
依据以上准则,扩写重耳流亡的故事。
春秋时期 ,
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
经过卫国,
卫文公没有以礼
相待。他们 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
用鞭子打那个人。
狐偃劝他 说:
“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
”重耳于是磕头致谢,
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2.
依据方法,讨论如何展开扩写。
(
1
)忠实原文。文段讲的是晋公子重耳和随从在逃难途中,因为
“
土块
”
引
发的由大怒到磕头致谢的故事。应围绕此内容展开扩写。
(
2
)找准扩写点,材料中最能表现中心的情节,即晋公子重耳 从大怒到磕
头致谢的转变。
(
3
)发挥想象 ,增加必要的环境描写,以及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
面的描写,力求生动。
3.
学生写作。
(四)板书设计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记叙性文章扩写的方法,欣赏优秀习作
(二)对比阅读,探究议论性文章的扩写方法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
“
富
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意思是说,
高官厚禄收 买不
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
种行为,表 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材料二:
吴晗的《谈骨气》全文。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此之谓大丈夫。
”
意思是说,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贫穷困苦折磨不了,
强暴武
力威胁不了,这 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
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 这样有骨气
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
社会不同,
阶级不同,
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
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
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
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
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 抵抗,
失败
被俘后,
元朝劝他投降,
他写了一首诗,
其中有两句是: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
丹心照汗青。
”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 的,
就看怎样死法,
是屈辱而死呢,
还是为民族
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 br>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
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 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
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
1282
年被杀 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 正气歌》,
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
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
号召人 民继
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
饿 得快死了,
有人丢给他一碗饭,
说:
“
嗟,
来食!
”
饿人拒绝了
“
嗟来
”
的施舍,
不吃这碗饭,
后来就饿死了 。
不食嗟来之食这
2
经典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