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玛丽莲梦兔
765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17: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主婚人致词-推荐一本书作文400字


课题(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个性调整补充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
(1)一张衣服上的成分表:
面料 65.5% 羊毛
34.5% 锦纶
里料 100% 聚酯纤维
(2)关于A品牌汽车的销售情况:
A品牌的汽车1~2月实际销售11000多辆,比去年 同期增长120%,
其中刚刚过去的2月份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甚至达到241%。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教育,感受到我们国
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
问: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
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65.5% 、34.5%、
120%……叫做百分数。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百分数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 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
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
天的数学课堂——“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板书课题)


设计 意图:从一些相关的百分数资料引入,引发学生深入地进行
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百分数 。设计这样的引入,目
的是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
在生 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新知
1.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1)结合课件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①第一幅图中的14%表示已经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
总容量的。
②第二幅图中的65.5%表示羊毛占总成分的
……
2.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1)看看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得出: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
问:这句话中提到几个数量?(两个)百分数表示它们是一种什么
关系呢?(倍数关系) 指出:正因为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倍比、倍数的关系,所以百分
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问: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分数) 百分数与
分数完全一样吗?(不一样)那么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2)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
百分数是把“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
转化成“百分之几”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②从意义上看。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
几。
(3)举例辨析。
①一根绳子长 m,可不可以说一根绳子长59% m?(不可以,
因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两个数之间的
倍数关系,并不表示具体数) < br>②一根绳子,用去它的,可不可以说用去了它的59%?(可以,
用去了它的59%是说用去的绳 子占绳子总长的59%)
③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分
母 是100的分数既可能是指具体的数,也可能是指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而百分数只是指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
(4)总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从意义上讲,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 数不仅可
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如 m。
也就是说,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百
分数后面不可以带单位名称。
4.探究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探究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同学们认识了百分数,那百分数应该怎样读和写呢?
①学生尝试读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②学生尝试写百分数。(写作:25%)
③反馈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写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
师: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你完成的情况吗?(100%)
师:100%,这个百分数应该怎样读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
法。
课件出示几个百分数,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36%、56.8%、98%、0.85%。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基本相同。
②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 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
上百分号“%”。我们写百分数时要注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写百分号时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
个圆圈要写得小一点,以免与数 字0混淆。
例如:课件出示几个百分数,请学生小组内比赛读。
0.85% 读作:百分之零点八五
101% 读作:百分之一百零一
71% 读作:百分之七十一
5.小结。
我们看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可以大于分
母,也可 以小于分母。百分数不需要约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然后把百分数与分数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比较。抓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
间的倍数关系这一关键问题,让 学生发现两者意义上的区别,加深学
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试写、试读及订正,规范百分数
的读、写方法,完成知识的构建。
⊙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百分数。
百分之四十五 百分之九点六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零点二三
2.填空。
45% 150% 0.001%
(1)一本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的55%。
(2)一根铁丝长( )米。
(3)一辆汽车严重超载,装的货物是限载重的( )。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3.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2)一批米,卖了吨,也可以写成37%吨。( )
(3)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
(4)六(1)班男生占全班的45%,女生就占55%。( )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因为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
分率或百分比。

















课题(教学内容)
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会求常见的百分率。
2、理解并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将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
3、化验互化方法的多样化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调整补充












课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你们最佩服的篮球运动员是谁?
(生自由抒发看法)
师 :学校为了开展健身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组织了一次投篮比
赛,很多同学踊跃参加,经过一番激烈的争 夺战,六(1)班的王涛和
六(3)班的李强脱颖而出。到底谁是冠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两
人的成绩。
课件出示:王涛 5投3中
李强 6投4中
师:怎样判断他们两人谁是冠军呢?
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引入新知:要比较 两人的成绩,必须求出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
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百分率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投篮情境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
情感基础。
⊙探究新知
1.学习求命中率的方法。
(1)命中率的意义。
师:什么是命中率呢?
教师指导明确: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


几。
(2)探究命中率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①探究计算方法。
师:根据命中率的意义,想一想,如何求命中率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命中率应该用命中次数除以投篮总次数,
并将结果化成百分数。
②列出算式。
你能根据前面的学习列出表示两人命中率的算式吗?
王涛的命中率:3÷5,李强的命中率:4÷6。
2.探究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试一试,你能求出两名同学投篮的命中率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师:大家都是怎么计算的呢?谁来将你的计算过程与大家分享一
下?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方法一 先用小数表示结果,然后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王涛:3÷5=0.6==60%
李强:4÷6≈0.667==66.7%
方法二 先用分数表示结果,再将分数化成百分数。

质疑:①4÷6用小数表示结果时,除不尽你是如何处理的?
②4÷6用分数表示结果时,无法将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
数,你是如何处理的?
(3)讨论,明确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师: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归纳出将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


数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
面添上百分号。
分数 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母能化成100
的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 成百分数的形式;分母不能化
成100的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教师小结:计算过程中,如果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
成百分数。
3.解决问题。
师:我们求出了命中率,你知道谁的命中率高吗?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因为66.7%>60%,所以李强的命中率高。
设计意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是有了问题,学生才有主动探
究的欲望,所以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 极开动脑筋,根
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有能力探究出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
法。给学生 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同时也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有规律的总结,使学 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拓展延伸
1.学习出勤率、发芽率。
(1)师:在实际生 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
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树木的成活 率等。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出勤率吗?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汇报:学生的出勤率就是出勤的学生
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发芽率就是指发芽 的种子数占种子


总数的百分之几。所以
2.你还能说出其他百分率的例子吗?你了解它们的意义吗?怎
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
设计意图: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出勤率、发芽率,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小组合 作的优势。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了
解出勤率、发芽率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对比,可让学生加深印象。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率,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方法一 先用小数表示结果,然后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王涛:3÷5=0.6==60%
李强:4÷6≈0.667==66.7%
方法二 先用分数表示结果,再将分数化成百分数。


发芽率=





×100%


课题(教学内容)
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转化。
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过程。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1)课件出示复习题。

个性调整补充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春蕾小学共有750名 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2)引导学生思考。
①解答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
“1”)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50×)
(3)尝试解答。(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做)
2.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分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百分数
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
生复习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及解法, 为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准备。
⊙学习新课
1.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2。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



课件


春蕾小学共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2)学生尝试解决,交流解题思路。(全校人数×20%)
方法一 750×20%
=750×
=750×0.2
=150(人)
方法二 750×20%
=750×
=750×
=150(人)
(3)比较改 编后的问题与复习题中问题的异同。(引导学生从题意
及计算方法、思路等方面比较后得出以下结论)
①解题思路相同:都用全校人数×对应的分率。
②计算过程不同,复习题中的问题是用整数乘 分数计算的,而改
编后的问题是用整数乘百分数计算的。
(4)小结。
解决百分数 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进行。求一个数的
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关键是弄清谁是单位 “1”,谁和谁
相比。
2.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1)尝试转化。
师:例2的解题过程是分别将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进行运算
的,你能将下面的百分数转化成 小数或分数吗?
120% 35%
学生尝试后汇报:
120%=1.2 35%=0.35


(2)观察、讨论:怎样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3)汇报: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
掉百分号;将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再将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4)小结:在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时,可以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方法一 方法二
750×20% 750×20%
=750×


=750×
=750×
=150(人)
=750×0.2
=150(人)
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将小数点向左 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
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将能约
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课题(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一)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能正确地解答这类百分数的问题。
3、感知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运用迁移的思想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猜成语。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成语,比一比谁能用数学
上的数来表示它们。
百发百中(100%) 百里挑一(1%)
平分秋色(50%) 十拿九稳(90%)
事半功倍(200%)
这些都是什么数?你能说说它们的意义吗?
2.复习导入。
根据题意列算式。(课件出示)
(1)有8个红气球,10个绿气球,红气球的个数是绿气球的百分
之几?
(2)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3千克香蕉,买的香蕉的质量是苹果的
百分之几?
(3)想一想:如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
题?
3.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我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百分数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巧猜成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激


个性调整补充












课件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 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
应用题的解法,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理清解题思路, 为学
习新知做准备。
⊙探究新知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
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减少了百分之几?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已学问题,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汇报解题过程)
3.从问题中提炼出例3: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
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 加了百分之几?
(1)分析数量关系。
①画图。
用线段图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②理解题意。
根据线段图说一说“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如
何理解。
(通过讨论 ,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 的公顷数相比
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探究解题方法。
①想一想,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类似,
你能据此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②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
③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的公
顷数÷原计划的公顷数
方法二 实际造林 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实际的公顷数÷原计
划的公顷数-原计划公顷数所占的分率(即单位“1”)
(3)解决问题。
师:结合上面的讲解,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此题?
预设:
方法一 方法二
(14-12)÷12 14÷12-100%
=2÷12
≈0.167
=16.7%






≈1.167-100%
=0.167
=16.7%
4.拓展提高。
(1)提出问题。
如果把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生自主解答。(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理清解题思路)
(3)集体订正。
方法一 方法二
(14-12)÷14 1-12÷14
=2÷14 ≈1-85.7%
≈0.143 =14.3%
=14.3%
5.观察比较。
(1)寻找不同。
将例3中方法一的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方法一的算式相比较:
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是什么?
(14-12)÷12 (14-12)÷14
(除数不一样)
(2)总结方法。


为什么除数不一样?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次明确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
单位“1”。
设计意 图: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
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 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
几。然后改变例题,解答后与原式进行对比,加深对解决此类问题注
意事项 的理解。
⊙巩固练习
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意义。
2.完成教材8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准单位“1”的量,然后找准数量
关系,列出算式。
3.独立完成教材92页1、2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 少)百分
之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方法一 方法二
(14-12)÷12 14÷12-100%
=2÷12
≈0.167
=16.7%









≈1.167-100%
=0.167
=16.7%


课题(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二)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
地解答这 类问题。
2、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与相对应的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3、增强应用意识,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问题。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个性调整补充


1.出示复习题:一堆沙子用去200 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剩
下多少吨?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单位“1”并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把用去的沙子吨数看作单位“1”,求剩下多少





吨,就是求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即:200×
250(t)]






课件
3.思考:如果把题中的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
呢?
(引导学生明 确: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
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4.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
应用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温习旧知,改写已知条件等,使学生在体验知识
迁移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 (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br>


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自主提问,生成问题。
(1)出示信息。
教师口述信息: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
加了12%。
(找学生复述教师刚才说的信息)
(2)提出问题,引入例题。
根据老师口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预设:
生1:增加了多少册图书?
生2: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生3:今年有多少册图书?
2.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
学生解答后汇报。
(2)学习例4。
过渡:用刚才的信息加上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例4。
①出示例4。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
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②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如何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题中存在
怎样的数量关系?
预设:
生1:“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的意思是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
书数量是去年的12%。
生2:存在的数量关系是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增加的
图书册数。
生3: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1+增加的百分率)。


③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解法一
1400+1400×12%
=1400+168
=1568(册)
解法二
1400×(1+12%)
=1400×112%
=1568(册)
④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
相同点:都把原有图书册数看作单位“1”,都用乘法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方法先用乘法求出增加的册数,再用原有图书册
数加上增加的册数,求出今年的图书 册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今年
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有的百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3.补充例题。
(1)课件出示补充例题: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
年减少了0.5%,龙泉镇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2)分析比较。
此题与例4相比,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单位“1”都是已知的。不同点:例4中已知要求 的量
比单位“1”多百分之几;补充例题中,已知要求的量比单位“1”少
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
(4)汇报解法。
解法一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解法二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4.小结。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关键
是找准单位“1”,解答此类问题常用以下
两种方法:
(1)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单位
“1”的量×百分之几。
(2)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1±百
分之几)。
⊙巩固练习
1.填空。
(1)比50 m多50%是( )m。
(2)60 kg比( )少40%。
2.某学校食堂今年冬天买了800 kg土豆,已经吃了65%,还剩
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测评。
3.完成教材93页8题。
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解法一 1400+1400×12%
=1400+168
=1568(册)
解法二 1400×(1+12%)
=1400×112%
=15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课题(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三)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个数量两次增减变化幅度后的问题。
2、理解用设数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幅度后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设数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说另外一个量怎样表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
(2)香蕉比苹果多20%。
(3)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5%。
2.某种产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4月的价格比 3月降了20%,
这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
(2)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
×降低的20%。
(3)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00-100×20%
=100-20
=80(元)
3.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80元,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
这种商品5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结合复习题2的思路来解答。
(2)列式计算。
80+80×20%
=80+16
=96(元)


个性调整补充












课件


4.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习题层层递进,对所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
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确这类 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
法,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过渡:如果我们把复习题2、3中的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合并在一
起,会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
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2.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析题意,探究解题方法。
(1)提问:你能直接说出5月的价格和3月的价格相比是涨了还
是降了吗?
(不能)
(2)教师启发引导。
①在这两个已知条件中,单位“1”是相同的吗?
学生找出关键句分析后明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中的
单位“1”是3月的价格;“ 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中的单位
“1”是4月的价格。
②想一想,题中存在几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
×(1+20%)]
(3)探究解题方法。
讨论:
①你觉得这道题与我们平时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没有具体数量)


②根据所求问题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可以用设数法来解答)
(4)尝试解答后汇报。
方法一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4月的价格:100×(1-20%)=100×0.8=80(元)
5月的价格:80×(1+20%)=80×1.2=96(元)
96<100,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0-96)÷100=0.04=4%
方法二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
4月的价格:1×(1-20%)=0.8
5月的价格:0.8×(1+20%)=0.96
0.96<1,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96)÷1=0.04=4%
(5)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
(6)拓展:如果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
a
元呢?结论是否一致?
小组讨论、探究,解题:
4月的价格:
a
×(1-20%)=0.8
a

5月的价格:0.8
a
×(1+20%)=0.96
a

因 为
a
>0,所以0.96
a

a
,即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
a
-0.96
a

a
=0.04=4%
4.师生共同总结此类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 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解题方法,给学
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又能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
路和方法。
⊙练习巩固
1.教材91页3题。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别是什么?
(3)分别找出题中两个已知条件中的单位“1”。
(4)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尝试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93页11题。
结合本节课学到的解题方法,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进 行巩固,加深了学生
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的理解。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93页13、1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三)
方法一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4月的价格:100×(1-20%)=100×0.8=80(元)
5月的价格:80×(1+20%)=80×1.2=96(元)
96<100,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0-96)÷100=0.04=4%
方法二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
4月的价格:1×(1-20%)=0.8
5月的价格:0.8×(1+20%)=0.96
0.96<1,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96)÷1=0.04=4%
方法三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a。
4月的价格:
a
×(1-20%)=0.8
a

5月的价格:0.8
a
×(1+20%)=0.96
a

因 为
a
>0,所以0.96
a

a
,即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
a
-0.96
a

a
=0.04=4%
答: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4%。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个性调整补充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
(1)一张衣服上的成分表:
面料 65.5% 羊毛
34.5% 锦纶
里料 100% 聚酯纤维
(2)关于A品牌汽车的销售情况:
A品牌的汽车1~2月实际销售11000多辆,比去年 同期增长120%,
其中刚刚过去的2月份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甚至达到241%。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教育,感受到我们国
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
问: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
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65.5% 、34.5%、
120%……叫做百分数。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百分数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 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
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
天的数学课堂——“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板书课题)


设计 意图:从一些相关的百分数资料引入,引发学生深入地进行
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百分数 。设计这样的引入,目
的是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
在生 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新知
1.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1)结合课件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①第一幅图中的14%表示已经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
总容量的。
②第二幅图中的65.5%表示羊毛占总成分的
……
2.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1)看看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得出: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
问:这句话中提到几个数量?(两个)百分数表示它们是一种什么
关系呢?(倍数关系) 指出:正因为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倍比、倍数的关系,所以百分
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问: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分数) 百分数与
分数完全一样吗?(不一样)那么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2)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
百分数是把“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
转化成“百分之几”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②从意义上看。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
几。
(3)举例辨析。
①一根绳子长 m,可不可以说一根绳子长59% m?(不可以,
因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两个数之间的
倍数关系,并不表示具体数) < br>②一根绳子,用去它的,可不可以说用去了它的59%?(可以,
用去了它的59%是说用去的绳 子占绳子总长的59%)
③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分
母 是100的分数既可能是指具体的数,也可能是指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而百分数只是指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
(4)总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从意义上讲,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 数不仅可
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如 m。
也就是说,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百
分数后面不可以带单位名称。
4.探究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探究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同学们认识了百分数,那百分数应该怎样读和写呢?
①学生尝试读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②学生尝试写百分数。(写作:25%)
③反馈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写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
师: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你完成的情况吗?(100%)
师:100%,这个百分数应该怎样读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
法。
课件出示几个百分数,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36%、56.8%、98%、0.85%。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基本相同。
②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 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
上百分号“%”。我们写百分数时要注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写百分号时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
个圆圈要写得小一点,以免与数 字0混淆。
例如:课件出示几个百分数,请学生小组内比赛读。
0.85% 读作:百分之零点八五
101% 读作:百分之一百零一
71% 读作:百分之七十一
5.小结。
我们看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可以大于分
母,也可 以小于分母。百分数不需要约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然后把百分数与分数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比较。抓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
间的倍数关系这一关键问题,让 学生发现两者意义上的区别,加深学
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试写、试读及订正,规范百分数
的读、写方法,完成知识的构建。
⊙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百分数。
百分之四十五 百分之九点六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零点二三
2.填空。
45% 150% 0.001%
(1)一本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的55%。
(2)一根铁丝长( )米。
(3)一辆汽车严重超载,装的货物是限载重的( )。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3.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2)一批米,卖了吨,也可以写成37%吨。( )
(3)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
(4)六(1)班男生占全班的45%,女生就占55%。( )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因为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
分率或百分比。

















课题(教学内容)
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会求常见的百分率。
2、理解并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将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
3、化验互化方法的多样化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调整补充












课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你们最佩服的篮球运动员是谁?
(生自由抒发看法)
师 :学校为了开展健身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组织了一次投篮比
赛,很多同学踊跃参加,经过一番激烈的争 夺战,六(1)班的王涛和
六(3)班的李强脱颖而出。到底谁是冠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两
人的成绩。
课件出示:王涛 5投3中
李强 6投4中
师:怎样判断他们两人谁是冠军呢?
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引入新知:要比较 两人的成绩,必须求出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
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百分率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投篮情境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
情感基础。
⊙探究新知
1.学习求命中率的方法。
(1)命中率的意义。
师:什么是命中率呢?
教师指导明确: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


几。
(2)探究命中率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①探究计算方法。
师:根据命中率的意义,想一想,如何求命中率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命中率应该用命中次数除以投篮总次数,
并将结果化成百分数。
②列出算式。
你能根据前面的学习列出表示两人命中率的算式吗?
王涛的命中率:3÷5,李强的命中率:4÷6。
2.探究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试一试,你能求出两名同学投篮的命中率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师:大家都是怎么计算的呢?谁来将你的计算过程与大家分享一
下?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方法一 先用小数表示结果,然后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王涛:3÷5=0.6==60%
李强:4÷6≈0.667==66.7%
方法二 先用分数表示结果,再将分数化成百分数。

质疑:①4÷6用小数表示结果时,除不尽你是如何处理的?
②4÷6用分数表示结果时,无法将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
数,你是如何处理的?
(3)讨论,明确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师: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归纳出将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


数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
面添上百分号。
分数 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母能化成100
的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 成百分数的形式;分母不能化
成100的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教师小结:计算过程中,如果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
成百分数。
3.解决问题。
师:我们求出了命中率,你知道谁的命中率高吗?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因为66.7%>60%,所以李强的命中率高。
设计意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是有了问题,学生才有主动探
究的欲望,所以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 极开动脑筋,根
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有能力探究出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
法。给学生 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同时也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有规律的总结,使学 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拓展延伸
1.学习出勤率、发芽率。
(1)师:在实际生 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
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树木的成活 率等。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出勤率吗?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汇报:学生的出勤率就是出勤的学生
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发芽率就是指发芽 的种子数占种子


总数的百分之几。所以
2.你还能说出其他百分率的例子吗?你了解它们的意义吗?怎
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
设计意图: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出勤率、发芽率,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小组合 作的优势。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了
解出勤率、发芽率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对比,可让学生加深印象。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率,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方法一 先用小数表示结果,然后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王涛:3÷5=0.6==60%
李强:4÷6≈0.667==66.7%
方法二 先用分数表示结果,再将分数化成百分数。


发芽率=





×100%


课题(教学内容)
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转化。
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过程。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1)课件出示复习题。

个性调整补充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春蕾小学共有750名 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2)引导学生思考。
①解答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
“1”)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50×)
(3)尝试解答。(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做)
2.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分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百分数
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
生复习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及解法, 为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准备。
⊙学习新课
1.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2。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



课件


春蕾小学共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2)学生尝试解决,交流解题思路。(全校人数×20%)
方法一 750×20%
=750×
=750×0.2
=150(人)
方法二 750×20%
=750×
=750×
=150(人)
(3)比较改 编后的问题与复习题中问题的异同。(引导学生从题意
及计算方法、思路等方面比较后得出以下结论)
①解题思路相同:都用全校人数×对应的分率。
②计算过程不同,复习题中的问题是用整数乘 分数计算的,而改
编后的问题是用整数乘百分数计算的。
(4)小结。
解决百分数 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进行。求一个数的
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关键是弄清谁是单位 “1”,谁和谁
相比。
2.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1)尝试转化。
师:例2的解题过程是分别将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进行运算
的,你能将下面的百分数转化成 小数或分数吗?
120% 35%
学生尝试后汇报:
120%=1.2 35%=0.35


(2)观察、讨论:怎样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3)汇报: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
掉百分号;将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再将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4)小结:在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时,可以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方法一 方法二
750×20% 750×20%
=750×


=750×
=750×
=150(人)
=750×0.2
=150(人)
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将小数点向左 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
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将能约
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课题(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一)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能正确地解答这类百分数的问题。
3、感知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运用迁移的思想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猜成语。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成语,比一比谁能用数学
上的数来表示它们。
百发百中(100%) 百里挑一(1%)
平分秋色(50%) 十拿九稳(90%)
事半功倍(200%)
这些都是什么数?你能说说它们的意义吗?
2.复习导入。
根据题意列算式。(课件出示)
(1)有8个红气球,10个绿气球,红气球的个数是绿气球的百分
之几?
(2)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3千克香蕉,买的香蕉的质量是苹果的
百分之几?
(3)想一想:如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
题?
3.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我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百分数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巧猜成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激


个性调整补充












课件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 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
应用题的解法,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理清解题思路, 为学
习新知做准备。
⊙探究新知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
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减少了百分之几?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已学问题,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汇报解题过程)
3.从问题中提炼出例3: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
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 加了百分之几?
(1)分析数量关系。
①画图。
用线段图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②理解题意。
根据线段图说一说“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如
何理解。
(通过讨论 ,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 的公顷数相比
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探究解题方法。
①想一想,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类似,
你能据此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②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
③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的公
顷数÷原计划的公顷数
方法二 实际造林 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实际的公顷数÷原计
划的公顷数-原计划公顷数所占的分率(即单位“1”)
(3)解决问题。
师:结合上面的讲解,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此题?
预设:
方法一 方法二
(14-12)÷12 14÷12-100%
=2÷12
≈0.167
=16.7%






≈1.167-100%
=0.167
=16.7%
4.拓展提高。
(1)提出问题。
如果把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生自主解答。(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理清解题思路)
(3)集体订正。
方法一 方法二
(14-12)÷14 1-12÷14
=2÷14 ≈1-85.7%
≈0.143 =14.3%
=14.3%
5.观察比较。
(1)寻找不同。
将例3中方法一的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方法一的算式相比较:
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是什么?
(14-12)÷12 (14-12)÷14
(除数不一样)
(2)总结方法。


为什么除数不一样?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次明确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
单位“1”。
设计意 图: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
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 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
几。然后改变例题,解答后与原式进行对比,加深对解决此类问题注
意事项 的理解。
⊙巩固练习
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意义。
2.完成教材8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准单位“1”的量,然后找准数量
关系,列出算式。
3.独立完成教材92页1、2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 少)百分
之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方法一 方法二
(14-12)÷12 14÷12-100%
=2÷12
≈0.167
=16.7%









≈1.167-100%
=0.167
=16.7%


课题(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二)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
地解答这 类问题。
2、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与相对应的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3、增强应用意识,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问题。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个性调整补充


1.出示复习题:一堆沙子用去200 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剩
下多少吨?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单位“1”并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把用去的沙子吨数看作单位“1”,求剩下多少





吨,就是求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即:200×
250(t)]






课件
3.思考:如果把题中的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
呢?
(引导学生明 确: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
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4.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
应用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温习旧知,改写已知条件等,使学生在体验知识
迁移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 (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br>


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自主提问,生成问题。
(1)出示信息。
教师口述信息: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
加了12%。
(找学生复述教师刚才说的信息)
(2)提出问题,引入例题。
根据老师口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预设:
生1:增加了多少册图书?
生2: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生3:今年有多少册图书?
2.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
学生解答后汇报。
(2)学习例4。
过渡:用刚才的信息加上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例4。
①出示例4。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
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②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如何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题中存在
怎样的数量关系?
预设:
生1:“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的意思是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
书数量是去年的12%。
生2:存在的数量关系是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增加的
图书册数。
生3: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1+增加的百分率)。


③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解法一
1400+1400×12%
=1400+168
=1568(册)
解法二
1400×(1+12%)
=1400×112%
=1568(册)
④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
相同点:都把原有图书册数看作单位“1”,都用乘法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方法先用乘法求出增加的册数,再用原有图书册
数加上增加的册数,求出今年的图书 册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今年
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有的百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3.补充例题。
(1)课件出示补充例题: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
年减少了0.5%,龙泉镇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2)分析比较。
此题与例4相比,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单位“1”都是已知的。不同点:例4中已知要求 的量
比单位“1”多百分之几;补充例题中,已知要求的量比单位“1”少
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
(4)汇报解法。
解法一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解法二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4.小结。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关键
是找准单位“1”,解答此类问题常用以下
两种方法:
(1)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单位
“1”的量×百分之几。
(2)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1±百
分之几)。
⊙巩固练习
1.填空。
(1)比50 m多50%是( )m。
(2)60 kg比( )少40%。
2.某学校食堂今年冬天买了800 kg土豆,已经吃了65%,还剩
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测评。
3.完成教材93页8题。
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解法一 1400+1400×12%
=1400+168
=1568(册)
解法二 1400×(1+12%)
=1400×112%
=15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课题(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三)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个数量两次增减变化幅度后的问题。
2、理解用设数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幅度后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设数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说另外一个量怎样表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
(2)香蕉比苹果多20%。
(3)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5%。
2.某种产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4月的价格比 3月降了20%,
这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
(2)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
×降低的20%。
(3)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00-100×20%
=100-20
=80(元)
3.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80元,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
这种商品5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结合复习题2的思路来解答。
(2)列式计算。
80+80×20%
=80+16
=96(元)


个性调整补充












课件


4.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习题层层递进,对所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
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确这类 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
法,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过渡:如果我们把复习题2、3中的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合并在一
起,会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
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2.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析题意,探究解题方法。
(1)提问:你能直接说出5月的价格和3月的价格相比是涨了还
是降了吗?
(不能)
(2)教师启发引导。
①在这两个已知条件中,单位“1”是相同的吗?
学生找出关键句分析后明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中的
单位“1”是3月的价格;“ 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中的单位
“1”是4月的价格。
②想一想,题中存在几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
×(1+20%)]
(3)探究解题方法。
讨论:
①你觉得这道题与我们平时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没有具体数量)


②根据所求问题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可以用设数法来解答)
(4)尝试解答后汇报。
方法一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4月的价格:100×(1-20%)=100×0.8=80(元)
5月的价格:80×(1+20%)=80×1.2=96(元)
96<100,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0-96)÷100=0.04=4%
方法二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
4月的价格:1×(1-20%)=0.8
5月的价格:0.8×(1+20%)=0.96
0.96<1,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96)÷1=0.04=4%
(5)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
(6)拓展:如果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
a
元呢?结论是否一致?
小组讨论、探究,解题:
4月的价格:
a
×(1-20%)=0.8
a

5月的价格:0.8
a
×(1+20%)=0.96
a

因 为
a
>0,所以0.96
a

a
,即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
a
-0.96
a

a
=0.04=4%
4.师生共同总结此类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 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解题方法,给学
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又能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
路和方法。
⊙练习巩固
1.教材91页3题。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别是什么?
(3)分别找出题中两个已知条件中的单位“1”。
(4)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尝试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93页11题。
结合本节课学到的解题方法,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进 行巩固,加深了学生
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的理解。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93页13、1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三)
方法一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4月的价格:100×(1-20%)=100×0.8=80(元)
5月的价格:80×(1+20%)=80×1.2=96(元)
96<100,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0-96)÷100=0.04=4%
方法二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
4月的价格:1×(1-20%)=0.8
5月的价格:0.8×(1+20%)=0.96
0.96<1,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1-0.96)÷1=0.04=4%
方法三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a。
4月的价格:
a
×(1-20%)=0.8
a

5月的价格:0.8
a
×(1+20%)=0.96
a

因 为
a
>0,所以0.96
a

a
,即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 。
5月的价格比3月降低的幅度:(
a
-0.96
a

a
=0.04=4%
答: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4%。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
个性调整补充






















长江文理学院-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哈佛大学的录取条件-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学校食堂管理制度-郑州海关


美丽的母亲-工作总结汇报


穷人的续写-四风问题清单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校运会通讯稿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综合素质作文万能开头


2014高考成绩-长沙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