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绝世美人儿
656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2: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保护视力壁纸-春节的作文




授课
课题

草原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 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
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
学们欣赏。

设计意图

以草原歌曲导
入,创设出大草原蓝
天白云、一碧千里的< br>氛围,学生初步感受
草原的美,激发学习
兴趣。
( )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
分钟

景色?对, 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
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 br>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


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
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 年8月
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 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
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br>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
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 ,幽默诙
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 ,记
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
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 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
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
新课

教学

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鼓励学生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
语,体现学生学习的
感受真情。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主体性、主动性和自
觉性,可以提高自学

要流淌下来似的。
)分钟

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
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能力,培养学生爱写
字、主动理解词语的
兴趣,教会学生正确
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
语的方法,为养成良
(5)一碧千里:千里 ,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
绿色。 础。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
江省。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
草 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环节的设计 是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
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
细 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
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
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
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
文内容,学习作者组
织材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自己与文本
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
堂真正的主人,为以
后学习课文、欣赏优
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


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

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

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


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
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
比作什么?体会比 喻的生动形象。)
这一环节是为了
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
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
情感而设计的,这是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
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 间流露出
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
《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辽阔的草原》
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
方法。

用图片、声音来
刺激学生感官,使学
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草
原的风光之美,有助
于学生深刻理解课
文,留下深刻印象 。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
欣赏了草原 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
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
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
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优美的段
落,让学生积累优美
的语句,可以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学 生对语文的爱好。

一、读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biān( ),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
shang( ),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í( )声
响,一群人jīn( )飘带舞,如一道彩hóng( )一般从绿tǎn( )上飞向远
方。
射箭、摔jiāo( )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也rěn
( )不住要来看一看。羞sè( )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
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疾: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 疾恶如仇( ) 积劳成疾( ) 疾苦(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 羞涩( ) 拘束( ) 洒脱( ) 回味( )
四、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这句话 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
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
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
【答案】
一、鞭 裳 蹄 襟 虹 毯 跤 忍 涩
二、④ ③ ① ②
三、安静 害羞 拘谨 潇洒 体会
四、1.A 2.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课件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入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
设计意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
计,既是为了与上节
课做好衔接,又是让


( )
分钟

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
继续跟随老舍先生 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
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
丽景色,激发情感,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
备。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
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
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 br>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
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
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
新课

教学


)分钟

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
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
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
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
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
人向往 ;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
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
胞 。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
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抓住重点词语
“洒脱”来理解课文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
解在草原 上开车的情
形,并引导学生从这
一角度来了解草原的
特点。















此环节是用词语
来概括文段内容,这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一设计 是考查学生的
概括能力也就是从整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
体上把握文章的能
“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
力。

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现 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
设计填空这一环
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 个词的前面最
节,可以培养学生的
合适。
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
词语的能力。
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让学生分组学
(3)交流小结:
习,逐步感受草原人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民的热情,培养学生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合作探究能力和对优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
秀文本的欣赏能力。
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
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
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
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
车和马相遇的 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
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



依次学习“迎
接、相见、款待、联
欢、话别”各个环
节,可以感受 作者的
语言特点,学习文章
的写作方法。





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
听得懂蒙古族语吗 ?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
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
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
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
原,难舍难 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
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 包外,
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
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 回响;嘴
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
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 依然历历在
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 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
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
厚情谊 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每学完一个环节
后,让学生带着感情
读一 读本段课文,既
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又可以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相互促
进,相得益彰。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
课堂小结
民热情好客、远道迎 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
及拓展延


( )
分钟

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 深陶醉,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
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 我们为中华民族团
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风光美(初见草原)
板书

内容

草原
人情美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
描写的美景和草原人
民的热情,明确了中
心,升华了感情。
抄写和背诵两道
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
让学生勤于积累,提
高语文素养。

热情迎接(迎客)
盛情款待(待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空气( ) 歌声( ) 天空( )
草原( ) 骏马( ) 线条( )
二、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
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 又下来,走在哪
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 ),不用(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
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 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柔美( ) 奇丽( )
5.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 ”指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这样写让人感觉
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草原》是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具体的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
秀美的 和蒙古族人民的 。最后,作者以“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草原、赞美草原人民的
真挚情感。

【答案】
一、清新 嘹亮 湛蓝 辽阔 奔驰 柔和
二、1.绿的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无限乐趣
2.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3.天、空气、小丘、平地、羊群。愉悦。
4.感叹 优美 瑰丽
5.草地 羊群 小丘 草原风光的美丽无比
三、老舍 自然风光 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
功能,可 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
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 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
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 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
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 回答就多种多
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
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
给出了五花八门 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
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
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 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
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
学习、自主质疑、自主 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 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
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 “你真棒”“好
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认真学习课堂 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


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
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
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 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
描写 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
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 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
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 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
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舒庆春(18 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
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
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 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
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 舍
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 ,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
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 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奶茶:
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自元朝起< br>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
有不同种类奶茶流 行。
中国境内的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
族等均有制作 奶茶的习惯。新疆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乌孜别克族烧奶
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 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
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 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
偏咸。南方的港式奶茶又称为丝袜奶茶,当地饮用奶茶的习惯起源于英国的下
午茶,但制法有所不同,以 红茶混和浓鲜奶加糖制成,用乳量及糖份较多,冷热
饮均可。 奶茶,是藏族、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饮料。奶茶所用的
茶叶是青砖茶。砖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单宁、蛋白质、酸、芳香油等人体 必


须的营养成分。奶茶包括时下最流行的港式奶茶丝袜奶茶鸳鸯奶茶、果汁、雪
泡、冰红茶绿茶、泡沫红茶、绿茶、调味茶饮、酷乐冻、芋头妈妈、优格八大
系列200个品种。奶茶的 一般做法先将茶捣碎,放入白水锅中煮。茶水烧开之后,
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之后,再继续 烧片刻,并边煮边用勺搅拌茶水,
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再加入适量鲜牛奶或奶粉,用勺搅拌至茶乳交融, 再次开锅
即成为馥郁芬芳的奶茶了。
奶豆腐:又叫奶干,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 家中常见的奶食品。
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
在奶茶中食用,或出 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
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相
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 。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
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 ,边煎边吃)。特
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鄂温克: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 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
西伯利亚

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 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 br>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
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 。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 特制的木架做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
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有 支架并盖有篷布,以呈
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 br>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 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
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
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 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


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边 接着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与新巴尔虎左旗
交接,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 .9公里(系水界)。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歌曲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作曲:
阿拉腾奥勒

作词:火华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啊啊哈嗬咿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
白莲花

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
啊啊哈嗬咿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歌曲2.
天堂
填词:
腾格尔

谱曲:
腾格尔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
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哎耶,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哎耶。
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老舍的文章
内蒙风光(节选)


1961年夏天,我们——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来
人 ,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
国文联进行组织,到内蒙古东 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陪同我们的是内
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志。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参观程序 ,使我们在不甚长的
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
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到
处,我们都受到领导同志们和 各族人民的欢迎与帮助,十分感激!
以上作为小引。下面我愿分段介绍一些内蒙风光。
渔场
这些渔场既不在东海,也不在太湖,而是在祖国的最北边,离满洲里不
远。我说 的是达赉湖。若是有人不信在边疆的最北边还能够打鱼,就请他自己
去看看。到了那里,他就会认识到祖 国有多么辽阔,而内蒙古也并不仅有风沙
和骆驼,像前人所说的那样。内蒙古不是什么塞外,而是资源丰 富的宝地,建
设祖国必不可少的宝地!
据说:这里的水有多么深,鱼有多么厚。我们吃到湖 中的鱼,非常肥美。
水好,所以鱼肥。有三条河流入湖中,而三条河都经过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
顷——草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湖上飞翔着许多白鸥。在碧岸、翠湖、青
天,白鸥之间游荡着渔船, 何等迷人的美景!
我们去游湖。开船的是一位广东青年,长得十分英俊,肩阔腰圆,一身都
是力气。他热爱这座湖,不怕冬天的严寒,不管什么天南地北,兴高采烈地在
这里工作。他喜爱文学,读 过不少的文学名著。他不因喜爱文学而藏在温暖的
图书馆里,他要碰碰北国冬季的坚冰,打出鱼来,支援 各地。是的,内蒙古尽
管有无穷的宝藏,若是没有人肯动手采取,便连鱼也会死在水里。可惜,我忘了这位好青年的姓名。我相信他会原谅我,他不会是因求名求利而来到这里
的。
风景区
札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象苏杭那么明媚,也
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 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
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 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
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 什
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


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
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
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 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
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 看不见牧童。也
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
了 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象细致地染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 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
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风蝶,闲散而 又忙碌地飞来飞
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礅,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
光 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
样吧?
夕阳在 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
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 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
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 。正是因为
有些荞麦与高粱,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
小屋上 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是不是因为札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 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
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 最公平
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就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
在这里单 纯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
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象札 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
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
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

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 jīn)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 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

左右与前面引路。
二、辨字组词。
竟( ) 陈( ) 啼( ) 稍( )
境( ) 阵( ) 蹄( ) 捎( )

蛟( ) 虹( ) 毯( ) 便( )
跤( ) 红( ) 毡( ) 鞭(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缩句)

2.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仿写句子)
,好像 。
3.草原人民与远客语言不通。草原 人民与远客却十分亲热。(用上合适的关联词
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深情话别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五、重点段落品析。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
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
错, 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
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 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
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
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
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
见了几座蒙古包。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句话是从哪一
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
(1)颜色 (2)形状 (3)气味 (4)大小
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
写出来吧!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自由
发挥)



参考答案:
一、 àn lè 2. yū 3.yǐn 4.jīn 5.bō
二、 究竟 环境 陈设 阵雨 啼叫 马蹄 稍微 稍走 蛟龙 摔跤 彩虹 红色 毛
毯 毡子 方便 鞭子
三、1.羊群就像大花。
2.几只小鸟在枝头鸣叫 在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草原人民与远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却十分亲热。
四、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五、1.(4)2.说 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3.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
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4. 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
客的性格。
六、示例: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微笑 着说:“欢迎你们来到草原作客,草原


的美丽景色让你们大饱眼福吧!草原的美食更让你 们大饱口福!”说完主人端出
了奶茶和手抓羊肉招待我们。




授课
课题

丁香结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缀、幽”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
教学

目标

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

重点

教学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缀、幽”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


设计意图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谈话的方式带领
这样,既激( )
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学生入境,
分钟

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
等。 让学生根 据课题设下


为接下来的理解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 予
疑问,
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让我
重难点做好铺垫。
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





了解作者及写作
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 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
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 说《红
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感受真情。
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 散文《紫藤萝
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
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

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新课

教学


)分钟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6】
鼓 励学生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
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
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模糊
指名读。
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
的基础。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此环节的设计是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 梳
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8】
理结构的方法 ,帮助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
文内容,学习作者组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 生长环境、开放态
织材料的方法。

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


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


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

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 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


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
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 到“丁香空结
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
结”的诗句开始,作者 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
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
人 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璞笔下 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
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 簇
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
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 课文,读一读自己喜
对文本内容进行
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
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
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
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
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分钟

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zhuì mǎn yōu yǎ fú àn bèn zhuō dān bó mó hu
( )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潇洒( ) 参差( ) 莹白( ) 妩媚( ) 朦胧( )
三、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并结合文章,说说作者
为什么把丁香 花喻为“丁香结”。

【答案】
一、缀 满 幽 雅 伏 案 笨 拙 单 薄 模 糊
二、 潇洒(超脱) 参差(杂乱) 莹白(洁白) 妩媚(柔媚) 朦胧(模糊)
三、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
愁怨。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课件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入

( )
分钟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 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
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
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通 过回顾上节课
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
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
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
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以问题作为牵
的句子。
3.学生交流。
新课

教学


)分钟

4.学生汇报。
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
悟,自主探究,注 重培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
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第二自然段描 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
能力。其中,本环节特
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
(1)【课件出 示1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
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 行人,惹得人走
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
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
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 br>(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
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


貌,“ 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学习效果。
小,姿态动人。)
(2)【课件出示1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

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

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


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

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


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

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差的
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
每学完一个环节
后,让学生带着感情
读一读本段课文,既
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
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
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
满一树,遮掩 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
毫端 ”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课件出示
14】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 单
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
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 使整棵树耀眼
夺目。)
解,又可以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相互促
进,相得益彰。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
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
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
哪些是 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
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 示15】在细雨迷蒙中,着
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
象派的画,线条 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
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 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
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
媚,作者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
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
色与 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6】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
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
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
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今年中考时间


八大心态-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广东专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分数线


东北大学考研真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俄罗斯摸奶哥-关于读书的资料


哈工程研究生院-免职和撤职的区别


最后一片叶子-烟台大学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