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别妄想泡我
798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1: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奔跑作文-教师节主题队会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二节 乘法运算定律
第2课时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 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
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
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总结规律等层次 进行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
配 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重要的作
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体会用字母式
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通过计算说理,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 br>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知识,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实用性,获得 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
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一、创情导入
1.谈话: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
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
我也爱妈妈。” 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
爱吃西瓜。)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 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
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 今天中午我吃
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
着 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 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你
们还记得吗?老师记得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对吗?咱们今天
再继续探索,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3.提问:
(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 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和种树,2人负责抬水、
浇树。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 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提问: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一共有多少名
同学参加了这
次植树活动?

2


2.学生解答后汇报。
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板书:(4+2)×25 4×25+2×25
3.组织交流
(1)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预设:(4+2)×25是先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再计算出25 组有多少人。
4×25+2×25是先求才挖坑和种树的人数,再求出抬水和浇水的人数,最后求出一< br>个的人数。
(2)比较最后的计算结果。(相同)
追问:可用等号连接吗?写成一个算式。
板书:(4+2)×25 = 4×25+2×25
读:谁能把这道等式读一遍。多读从语言上感悟乘法分配律。
观察,这道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请跟你的同桌说说。全班汇报。
相同的地方:结果相同,每个算式都有3个数。
不同的地方:运算顺序不同。
(二)、猜想验证。
1.小组内写一写,算一算,举出这样的例子。
2.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提示:等式左右两边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先算括号里两个加数的和,再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
而等号右边的式子是把括号里的两个加数分别去乘括号外面的数。
(三)、同类推广,总结归纳。
1.有这样特征的例子多不多,你能写一个这样的等式吗?( 要求数字用得简
单些)。请你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
2.你是怎样验证的。
3.同桌互相验证。
4.用符号表示:这样的式子很多,你能用自己喜欢的 办法把具有这种特征的
等式表示出来吗?(用彩笔)

3


5.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种规律表示出来,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 —《乘法分配律》,一起读一遍。
6.统一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它们表示具有这种特征的式子吗?
(a+b) ×c=a×c+b×c
总结规律:
(a+b) ×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
做乘法分配率。
(四)学习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1、既然左边=右边,那右边等于左边,谁来读一读。
2、从右往左看,这个式子有什么特征?
3、乘法分配律可以从左边用到右边,也可以从右边用到左边。
三、巩固内化。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〇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1=(□〇□)×□
72×(30+6)=□〇□〇□〇□
2、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等式后面画“√”。
(48+52)×13 48×13+52×13 ( )
40×5+2×5 5×(40+2) ( )
74×(19+1) 74×19+74 ( )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师巡视指导。最后一题较为开放,可全班讨论。
四、回顾、拓展
1、老师想知道“挖坑和种树的人数”比“抬水和浇树的人数”多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

4


学生回答,师板书。(在原有算式上添上减号即可)
(4-2)×25 = 4×25-2×25
2、说说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3、进一步 完善乘法分配律。字母表示为:(a-b) ×c=a×c-b×c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说一说。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率
(4+2)×25 = 4×25+2×25
(a+b) ×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 数,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
起来,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我基础上教学
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 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
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要在学习中大胆放手,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 br>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
题,在探究这一系 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说法,说
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 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
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 还给学生自
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5

只有一个地球-全国985大学排名


70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幼儿园中班学期总结


西南民族大学分数线-中秋节作文1000字


三字经带拼音-伤感爱情句子


三九集团-客户资料登记表格


历史考研学校排名-学习心得怎么写


兰州大学录取分数线-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word简历-年会互动游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