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买新书教案
思想汇报的格式-实习报告网
《买新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
br>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3.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题意,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口算:10×6÷28,70÷3×6 6÷2÷11,9-42÷7,9×0÷15,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借助巳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题意,接受
新知识。
通过读题你发现题中的哪些已知条件?从这些已知条件中你能知道什么?提出什么数
学问题?
已知条件:新进200本书,用2个书架放,每个书架有4层。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书架
共有
8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由这些已知条件和暗含条件,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知道
共有4×2=8﹙层﹚。200本书放8层,得出第一
种方法。
1
200﹙4×2﹚
还可以这样分析:200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200÷2=100﹙本)
100本放在四层,每层放多少本?从而探究出第二种解题方法:200÷2÷4
估计商是多少,并尝试计算。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全班交流。
(1)200-﹙2×4﹚ ﹙2﹚200÷2 ÷4
=200÷8
=100÷4
=25﹙本) =25﹙本)
答:平均每层放了25本。
观察、比较、归纳。
A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班内反馈:第一个算式是连除,第二个算式是有乘也有除。
师做小结,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乘除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 <
br>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题发现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暗含条件,知道各个已知条件之间的
关系,再通
过让学生先估商,再尝E试计算,理解算法。
三、举一反三,巩固新知。
师:出示教材第17页下方左侧情境图。请大家算一下,这个学校每个班级有多少学生?
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后再与同学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下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生1:3×3计算的是三个年级的班级数量。
270÷9计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2:270÷3÷3=30﹙名)。我先算的是每个年级的人数,然后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3:270÷﹙3×3﹚=30﹙名)。3×3是三个年级班级的数量。
师:想一个问题有
多种思路、多种办法。(出示教材第17页下方右侧情境图)同学们看
看可以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大
家先交流,最后我们汇总下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生:交流展示。
方法一:
96÷4=24﹙只) 24÷2=12﹙只)
方法二:
96÷4÷2=12﹙只)
方法三:
96÷﹙2×4﹚ = 12﹙只﹚
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