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余年寄山水
559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6: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乐理试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班现有学生有**人,男生**人,女生**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 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 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
口而出,但由于部 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
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 常之大。对于
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
有待养成。应 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
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 题意,对各种应用
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
学期的教 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 ,在这些学生当中,少数学生对数学
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
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有少
数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学习态 度不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
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如方永圣,江文博 )。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止自己不能专心还影响周围的同学(如王养斋)。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 言不积极(江凤)。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
习效果是本学期要努力的方向。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



奖, 班上竞争意识浓;个别学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
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
学生 少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
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 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
认识偏差。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 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 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 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
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 束后,有关正整数
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
学生学会 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
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 法的学习,对有关数
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
理的数 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
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 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
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 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
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
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角、 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
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 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 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
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
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 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
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 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实验、推
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
让学生学习应用优 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 趣和发现、欣
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 综
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 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 愉悦,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大 数的认识;角的度量;公顷和平方千
米;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
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 法)用数学四大领域。具体分析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包括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



数是 两位数的除法三个单元。以上三块内容是小学阶段整数教学的总
结完善阶段,因此,以上内容是小学阶段 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包括角 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
个单元。以上两块内容是小学阶段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开始。(第一
学段学习的相关几何知识基本是属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这部分内
容学习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
本册教材的又一教学重点。
3、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 )领域的知识包括统计;数学广
角两个单元。统计主要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纵式和横式)学会看懂复式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数学广角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
策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4、用数学领域的内容主要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
的除法这两个单元之中,结 合计算教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简单乘除应用题;积的和差、和差求积、求商应用题;行程问题 的
基本数量关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亿”“十亿”“百亿”“千亿”,
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
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
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感知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3.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
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



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
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
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
念。
8.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 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
想 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 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的知识
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
数学。重视数学知 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 题时,结合生
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
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 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
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
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
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 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
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不同的
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
“下要保底,上不封 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
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 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
强信息交 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 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指导。常把提出问题



的权 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
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
6、 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 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
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
从 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
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 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
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 br>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 己的特点和优势。
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 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
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 取长补
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
生。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本班现有学生47人,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
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认识、
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
大,多数学生对于 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
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
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 各种计算的良好习
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
析题意,正确列式 ,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
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 定的困
难。
2、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在这些学生当中,少数 学
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
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 ,认真完成作业, 对不
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学
习态度不好 ,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
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 有



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止自己不能专心发影响周围的同学。而有
些学生 在课堂上却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这个学期有效开
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是本学期要努力的方向。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
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差生上课 比较被动,不闻不
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
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 边形和梯
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 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 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
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
内 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
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
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 完。本
册这些知识 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
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 ;
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 有关数概念的各方
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 ,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
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
及小数、分 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



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 度量、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 学生
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
边 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
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 的关系,促进学
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
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
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 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
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
念。 < br>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
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
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
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 兴趣和发现、欣
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



了两个综合应 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
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
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
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
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百万”“千万”“亿”“十亿”
“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
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 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
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 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
的几种角,会比较角 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
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
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
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
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
网合作等), 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
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 解
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 题,使他们有更多 的机
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
伸,加强数学 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
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
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 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
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 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
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
练习 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 于提高学
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 的不同特点,
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
因材施教,力求“下要 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
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
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 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
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
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 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
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
新能力。此外 ,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
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 学
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
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导学案



教 学 进 度 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日 期
8.25----8.27
8.30---9.3
9.6----9.10
9.13---9.17
9.20----9.24
.9.27----10.1
10.4------10.8
10.11 ------10.15
10.18------10.22

10.25 -----10.29
11--1-----11.5
11.8-----11.12
单元 教 学 内 容








报到注册 数一数
人口普查 国土面积
森林面积 练习巩固
线的认识 平移与平行
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
用量角器量角 画角
“十一”放假
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体育场
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










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
图形的旋转 除法 买文具
路程时间 速度 国家体育场
商不变的规律抗震救灾
方向与位置
温度 正负数
统计 栽蒜苗
整理与复习
复 习
复 习
考试 放假


2
5
5
5
5
5
5
5
5
4
5
5
5
5
5
5
4



实际执
行课时




















13
11.15------- 11.19
14
15
16
17
18
11.22 ----11.26
11.29-----12.3
12.6-----12.10
12.13------12.17
12.20-----12.24
12.27 -----12.3
19
1
20


1.3---- 1.7



第 一 单元、 课题:数一数 课时:第1课时

数一数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






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重点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难点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课 前
方法 计数器若干个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


出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

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

提出数学问题,相互讨
一万个小方块.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
论解决。
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


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

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

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


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


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

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

认识。]

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


万?

2.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

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

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

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

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

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


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通过让 学生的拨珠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活动认识相邻计数单位
教师可以帮助学 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之间关系。
2. 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 数进行数
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ł;
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 ,教师作一些追问,
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
法。
4. 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比较
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
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 数器的直观
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
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
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
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
课后反思:



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第 一 单元、 课题:人口普查 课时:第2课时

人口普查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


意义。
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重点 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
收集的大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读、写更大的数。
1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

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
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的大数。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

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

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

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


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

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
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

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


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7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

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

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


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

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
方法
课 前
准 备



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


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

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在学生写 数时,安排
让学生写数时,除了掌
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
握 写数的方法,能正确
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
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
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
三:实践练习。
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第3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
义。
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

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

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 用排除的方法寻
先独立完成,一起交流
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
方法
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
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1 2 6 5 8 3 0 0 0 0



计数单位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第 一 单元、 课题:国土面积 课时:第3课时

国土面积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学 知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目 识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重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难点
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 br>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 位
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
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 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
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
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 应充分地
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
一起,让学生 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
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
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
是实际生活中 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
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
纯的为改 写而改写的局面。



学生交流在生活中
收集到的大数。









学生观察这些数据
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
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课 前
准 备
学生学具和计数器
学生活动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

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


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

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

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

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 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
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
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
改写?
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
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 万
1 = 100 亿

第 一 单元、 课题:近似数 课时:第4课时

近似数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学 知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目 识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重点
难点
方法
教师活动
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 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
中重点讨论精确数 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
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
点讨论取不 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
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
生发现 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
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
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
舍五入”的概念。
二、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 况取
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
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 的两个小
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
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三、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
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学生举例说一说日
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
数,并讨论这些近似数
的特点。



发现取近似数的方法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
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
性,分析哪些是“五入
的”,哪些 是“四舍的”。

课 前
准 备
学生学具,计数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 万公顷 亿公顷:约2亿公顷。
课后反思:
第 一 单元、 课题:练习一 课时:第5课时

练习一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
教师活动
课 前
准 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
活中常见的大数。
学生活动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 ,再根
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
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
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
一个同学根据 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
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
据所写的 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
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
生的 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 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
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 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
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 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
“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1 3 8 2 0 0 0 0
计数单位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课后反思:

第 二 单元、 课题:线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 知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学 识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重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难点
课 前
方法 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

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 “认一认”活动,体学生认真观察、讨
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论并发现直线 、线段与
个图形的特征。 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
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
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
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探索画法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
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 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
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
来,如线 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
容易受视觉的影 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
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
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
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第 二 单元、 课题:平移与平行 课时:第2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 知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课后反思:



学 识
目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重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难点
方法
教师活动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 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
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
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 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
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 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
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
生可能更困 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
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
后哪些 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
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
的。
3、说一说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
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4、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三、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四、
课 前
准 备
课件、小棒、三角尺、
直尺
学生活动





移一移








折一折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看
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
学交流
板书设计:



第 二 单元、 课题:相交与垂直 课时:第4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 知 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课后反思: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 认识垂直线

难点
课 前 小棒、三角板、正方形
方法
准 备 纸一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搭很多的图学生热情很高,跃跃欲试
形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
二、摆一摆、量一量 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
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引出相交的概念。
出相交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P20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学生观察P20的 第一行图
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形、 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
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
3,你们知道哪些是直角吗?知道用直尺怎样检验直角的特殊角———直角。
吗?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 请学生检验;
P20第二 行图中AO垂直于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OB,O是垂足。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学生很聪明,很快就正确的
如P20第二行图中AO垂直于OB,O是垂足。
检验出来了
三、折一折

有的学生沿边对折,然后再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沿边对折;

有的按角对折,再按角对

折;

。。。。。。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踊跃回
请大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看看哪
答。
些线是相互垂直的?。




四、巩固知识
学生积极回答
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吗?



2,说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
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
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
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

直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 二 单元、 课题:相交与垂直 课时:第5课时

相交与垂直

五、实践操作







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
画垂线
难点
方法
教师活动
一、激情导入

课 前
准 备
三角尺、
学生活动
你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垂线,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学生学习热情高
样来画垂线吗?
二、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用三角
尺画垂线
(1)已经有一条直线,你们知道怎样画出它的垂 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
直线吗?
(2)教师示范:
画(教师指名学生上黑板
画,教师订正)
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叫尺的一个直角边与学生仿画;
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 另一条直角边画直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
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相交用三叫尺的 一个直角边与
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O表示




O
过A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
问:这道题与上道题有什么不同处?

你们想想该怎么画?
[单击]
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
角尺的另一条直角 边画直
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
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相交
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
O表示
过A点分别画直线L的
垂线






A●

O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两小题
三、小实验
出示P22的小实验题




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
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
两小题




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的线最

同学试画几条线,看看、
量一量什么线最短。学
生回答:垂线最短


四,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直线外一点、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的
一点的直线








垂线最短
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
直线外一点、直线上一点
的直线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 二 单元、 课题:相交与垂直 课时:第6课时

相交与垂直







重点
难点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课 前
方法 活动旋转学具,钉子板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旋转与平移吗?请大家学生积极回答
说说。
以前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 锐角、直角、钝角
二、探究新知
1,用自己的旋转学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锐角、
直角、再旋转到一个平角、周角。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点? 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
上,
3,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角,平角和周周角的两边从重合又旋转
角及它们的特点。 到重合。
三、试一试
1,说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有的说:钟表在六点时,
时针和分针是平角,
12点时它们是周角。
向后转也转了平角,翻书
也是平角等等。
2,出示P25的2,图中是围绕哪一点转的? 是围绕圆心转的
四、练一练
1,让学生做P25的1 锐角;直角;钝角;平

2,在钉子板上做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学生自由练习
五、课后实践
< br>回家观察,除了钟表外,还有别的计量表,它们是
否也有和钟表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围绕哪点转的 。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 二 单元、 课题:角度的度量 课时:第7课时

角度的度量







重点
难点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课 前
准 备
教师活动
硬纸板做的活动学具,量角器

方法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角,都有那些角? 锐角、钝角、平角和周
如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 角等
怎样量角的大小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A和∠B
[单击]


A B
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个大吗? 有的说∠A大,有的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量角的大小 ∠B大
用纸板剪出P26的图∠1,再用∠1分别度量学生量出两个角都是
∠A和∠B的大小。 ∠1的3倍多一点。还
是不能准确比较
这就需要我们把∠1做的再小些,那样测量的
结果就会更精确了。
请大家把∠1对折得到∠2,再来测量,看看这次可以比较准确的测
你的结果,请大家交流。 量了。同学认为角剪的
3,人们把圆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越小测量的越准确
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学生小结:人们把圆分
度量角的单位。 成360份,把其中的一
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
(记作1°),通常用
三,认一认 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1,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相交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
流观察结果。 相交流观察结果。




2,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
和排列特点。 学生分组交流
度量 角的大小可以用量
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分成角器,它把半圆分成
180份。, 请大家观察读数的排列方式。 180份。,请大家观察读
数的排列方式。
3,开始时先让 学生尝试,再交流方法,然后先让学生尝试,再交流
让学生认真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方法,然 后让学生总结
的方法。 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
基本的方法。
教师总结:量角时,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量角器读数有两种排列
与边重合。 方式,两种的度数顺序
五,练一练 正好相反,一种从右到
1,教师先出示一些特殊的角如:3 0°、60°、左排列,一种从左到右
45°、90°、180°让学生观察 排列
学生自由做,教师巡回
2,练习P28的1——3题 检查,发现问题给予辅


六,数学游戏
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P28的游戏





板书设计:








第 二 单元、 课题:画角 课时:第8课时
课后反思:









重点
难点
画角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会用量角器画和三角板画角


课 前
三角板,量角器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我们现在认识了很多的角,也会量角了,那么谁能
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呢?
二、探究新知 有的说用量角器画,有的说用
1请同学们画出60°的角 三角板画
讲讲你们的画法。 学生口述画法
教师归纳方法: 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
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再 把三角板的最长边再把三角板的最长边与直线重
与直线重合,60°的顶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沿60° 合,60°的顶点与直线的一端
的另一边画一直线即可 重合,沿60°的另一边画一直
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线即可
直线 的一端重合,并且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
重合,再从直线的一边的刻度 上找出60度的点并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直线的一
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记号点相连端 重合,并且把量角器的零刻
即可。 度线与直线重合,再从直线的
一边的刻度上找出60度的点并
做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
线的端点和记号点相连即可。

2,请你们再画一个150度度的角 学生画一个150度
注意:区分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作为角的一 度的角
边的直线与量角器的哪个零刻度重合,就以这个零[单击]
刻度作在的刻度圈为标准进行度量。
三、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P29的1—3题, 同桌互相检查
四、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课题:练习二 课时:第9课时

方法









重点
难点
练习二


1、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
会量角的度数;
2、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
目标1
会量角的度数,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 学生积极抢答
怎样的线是相互平行的?
怎样的线是相互垂直的?
师生共同订正同桌相互找出相互平
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
行和垂直的路。
二, 练习

1,出示P29的1,请同学找出哪些路是相互
学生汇报找出的相互平行、相互垂直
平行的,哪些是相互垂直的?
的线及共多少对?
2,你们的家乡哪些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道

路是相互垂直的?
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
(1) 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
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
(2) 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
平行、垂直关系。
平行、垂直关系。
看画图口述
3,出示P29的3,由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
4,独立完成P29的4
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三,折一折、认一认
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
1,出示P30的5
平行、垂直关系。
教师强调:折叠前后所得角度数的变化
同桌互相帮助完成第二小题。
2出示P30第6题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派代
师强调:在找角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以
表上台口述
免漏掉要找的角。

四,回家仿照P30的实践活动自己设计一个
由角组成的艺术图案。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课题:整理复习二单元 课时:第10课时









重点
难点
整理复习二单元




课 前
课件
准 备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抢答

师生共同订正同桌相互找出相互平
行和垂直的路。

1、强化学生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全面认识。
2、进一步画平行线,垂线,角的画法和认识。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三, 复习
怎样的线是相互平行的?
怎样的线是相互垂直的?
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
四, 练习
1,出示P29的1,请同学找出哪些路是相互
学生汇报找出的相互平行、相互垂直
的线及共多少对?
平行的,哪些是相互垂直的?

2,你们的家乡哪些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道
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 br>路是相互垂直的?
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3) 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
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
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平行、垂直关系。
(4) 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
看画图口述
平行、垂直关系。
3,出示P29的3,由学生独立完成。
4,独立完成P29的4
三,折一折、认一认
1,出示P30的5
教师强调:折叠前后所得角度数的变化
2出示P30第6题
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
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
平行、垂直关系。
同桌互相帮助完成第二小题。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进行交流,派代
表上台口述
师强调:在找角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以

免漏掉要找的角。
四,回家仿照P30的实践活动自己设计一个
由角组成的艺术图案。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课时:第1课时









重点
难点
卫星运行时间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目标1
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准 备
教师活动
一、 激情导入:
让学生讲一讲事先准备好的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方面的
故事,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
地球一圈的时间。
二、 探究新知:
1、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2、 绕地球2圈、3圈、4圈、
8圈┄┄21圈需要多少时间?

3、 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
时间?(如何列式)
① 首先学生估算并加以交流
② 说明理由


4、 讲解正确解法
1 1 4
ⅹ 2 1
————



1 1 4
2 2 8
————
课件
学生活动

学生讲解自己了解的关于卫星运
行时间等方面的知识,如我国发 射
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
圈需要114分。

学生讨论

学生回学生列算式
114ⅹ2=
114ⅹ3=

学生列算式
114ⅹ21

学生分组讨论估算并加
以交流

说明理由
114ⅹ20=2280
114ⅹ1=114
2280+114=2394
或者114ⅹ21
=114ⅹ7ⅹ3
=798ⅹ3
=2394



2 3 9 4
5、 小结(略)
三、 巩固新知:
1、
2、


四、 练习:第34页练一练第
1、2、3题






















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练习:第34页试一试
第34页第4题


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课题:体育场 课时:第2课时

体育场

教 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学 知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目 识


重点 目标1
难点 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报纸、黄豆、瓶子等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激情导入:
1、 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知识。 学生可以谈谈查阅到的有
2、 体场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座位关体育场的名称及其他知
呢? 识。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

学生可以试图估计一下
体的数据进行估计。
可以是50000,也可以是
10000或150000等
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


交流。
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部
三、旅游中的估计
分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个 版面
1、出示图一,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
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
与 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
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


时?”

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 听他人的方
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
法,反思自己的方法。

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


板书设计:体育场

22×32×28=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三 课时:第3课时

练习三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学 知
目 识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目标1
难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
做第1题:
法。

做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乘法估算练习

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
独立完成
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


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

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


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

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

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上的信息。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


他们估计结果。


三、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

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

小组合作玩游戏
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课题:神奇的计算器 课时:第4课时

神奇的计算器

教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学 知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目 识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1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认识计算器: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计算器
1、小组交流计算器的使用
的功能键的作用
全班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
2、老师适当补充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出示题目:

1+2+3+4+5+……+100=
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
999×9= 9999×9= 99999×9=



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
12456+4568-3216= 48412÷19=
算的方法。

46766÷(4728-4661)=

三、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1、试一试第一题:

用题目中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

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把自
全班讨论,请学生再举例

己组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全班讨论黑板上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

经讨论让学生体 会如何组合才能获得积最
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估计体,
先复习估计两个因数的积的练
大的规律.
习,再做这道练习题。
试一试第二题: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课题:计算工具的演变 课时:第5课时

计算工具的演变


学 知
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目 识

重点 目标1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小组交流每人查找的资料:






二、全班交流查找的资料





三、小结。
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
教育。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每人读自己查找的资料
2、小组汇总所查资料
3、写出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




1、小组汇报
2、相互补充资料



第三单元 课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课时:第6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教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学 知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目 识
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 目标1
难点 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
指名回答

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

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
小组讨论

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

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
1、试一试第1题:
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
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3×(5×4)=60 15×25×4=1500
(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
(a×b)×c=a×(b×c)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课题: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课时:第7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学 知
目 识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
难点
2、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一、发现问题:
课 前
准 备
课件
学生活动


1、出示情境图

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

砖。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
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

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
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
1、试一试
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
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


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四 课时:第8课时

练习四

教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学 知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目 识


重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
课 前
课件
准 备
学生活动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说简算方法。
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 即第1个问题为
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
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
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 思考所列
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
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独立完成







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
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举例验证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1课时
内 容




重点
难点
方法


情感
教育
图形的旋转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讲授
教 师 活 动
课 前
准 备
图案
学生活动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


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

学生欣赏图案
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


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


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


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
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哪一点旋转的

学生操作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2课时
内 容




重点
难点
方法


情感
教育
图形的旋转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讲授
教 师 活 动
课 前
准 备
小黑板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进行操作







课后反思:

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 br>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 ,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
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 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
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
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
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
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
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
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 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 一
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3课时
内 容




重点
难点
方法


情感
教育
图形的变换
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讲授
教 师 活 动
课 前
准 备
图片
学生活动



(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

学生操作
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


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

学生进行操作
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


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


(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

交流
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4课时
内 容




重点
难点
方法


情感
教育
图形的变换
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讲授
教 师 活 动
课 前
准 备
图片
学生活动


全班的交流











学生说一说








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练一练 < br>(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
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
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 br>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
转的,这 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
确的思考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5课时
内 容




重点
难点
方法


情感
教育
数学欣赏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讲授
教 师 活 动
课 前
准 备
图片
学生活动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
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
供学生欣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


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


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

学生议一议
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

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
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 用
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
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 进行描
转边描绘

绘。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6课时
内 容




重点
难点
方法


情感
教育
数学欣赏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练习
课 前
准 备
图片



教 师 活 动
实践练习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进行全班的交流

第1、2、3题


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


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


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


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学生边操作边自语

第4题


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


象图案。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


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


正确。


第5题
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
如何变换的
在开展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然后


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要说说图形是如何进


行平移或旋转的。


第6题

交流
对学有余力,又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全班学生的要求,



也不作测试。
在电脑中进行,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
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
己的名字,也有些学 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对
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 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
设计的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7课时
内 容




重点


情感
教育
图形的变换复习
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难点
方法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练习
教 师 活 动
课 前
准 备
图片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尝试 认识图形的
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
的,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
问题。



















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1题

学生独立尝试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讨论旋转的中心点
的问题。
2.第2题

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讨论
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学生可以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
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3.试一试: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学生可以用三角形在方格
子上按要求进 行操作,学
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
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4.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时:第8课时
内 容






情感
教育
图形的变换
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方法
了解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了解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讲授
教 师 活 动
课 前
准 备
图案
学生活动


1、打开书本图案:


师:这些图案好看吗?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你想学会设

计一些图案吗?


2、揭示课题。


师:要想学会设计图案,需要我们了解一个新的知识--图形的旋转。(板

书课题)


二、演示操作,了解图形变化过程


以第1个图案为例,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图案,说一说:你能看出这个图

案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观察,同学间交流得出:整个图案可以分成4部分,各部分图
同学间交流

形是相同的。(在图中标出“A”、“B”、“C”、“D”)

师:是的,它是由一个图形以过旋转变换得来的,那么,它是如何旋转


变换的呢?


接着,利用电脑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1、呈现基本图形A。


让学生认一认,整个图案是不是同这个基本图形经旋转变换组合而成的。

学生认一认
师:怎样可以得到图形B呢?


2、呈现第1次旋转后的图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回答图形变换过程:


(1)、图形A绕点O旋转;
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程,回答图形变换过程

(3)、旋转90度。


3、呈现第2次旋转后的图案。


师:怎样得到图形C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旋转过程,得到图案。


4、呈现第3次旋转后的图案:


师:怎样得到图形D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并让学生看课文,

并完成课文中的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图形的旋转过程。)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54页的“说一说”。


第1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


第一、先认真观察图形,看一看各个图案是围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第二、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


第三、通过旋转,把得到的答案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讨论、交流你的成

果。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第55页“试一试”的第1、2、3题。


(1)、第1题,可以让学生将题目中的图形描下来,剪出来,通过动手

操作,完成题中问题。

学生将题目中的图形描下
(2)、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模型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变换
来,剪出来
操作,等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最后同伴中进

行交流、验证。

(3)、第3题,同样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涂一涂,先找到通过平移能得


到的图形,再找出通过旋转得到的图形。

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试题
一、“神机妙算”对又快:35分[10+16+9]
1、直接写出得数:
①30×12= ②23×4= ③540-310= ④4×140=
⑤630+70= ⑥130×20= ⑦180×5= ⑧170×5=



⑨500×5= ⑩210÷7=
2、用竖式计算:
⑴ 236×43= ⑵ 208×56=

⑶ 720×42= ⑷ 480×50=

3、估算下面各题:
⑴ 89×202≈ ⑵ 139×48≈ ⑶ 307×53≈

二、“认真细致”填一填:29分[2+2+4+2+3+4+6+4+2]
1、400×30的积是( )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0。
2、( )× 时间 = 路程
3、75的28倍是( ),196与72相乘,积是( )。
4、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 )。小东骑自行车
可达每分钟300米,可写作( )。
5、估算下面各题。
① 小张身高171厘米,大约是( )厘米。
② 小军爸爸的工资是每月1980元,大约是( )元。
③ 某足球场可以容纳观众19800人,大约是( )人。
6、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
7、在〇填上“>”、“<”或“=”:
30×180 〇 30×160 27×200 〇 20×270
600×10 〇 10×660 23×40 〇 32×30
98×54 〇 5000 45×20 〇 90×10
8、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 );如果B缩小5倍,则
积是( )。
9、李强走一步的距离是63厘米,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498步,他家到学校
大约有( )米。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6分[6+6+6+6+12]





1、一个电影院共有812个座

位。

这场的票都卖

完了




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










2、同学们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一共需要102套。
5000元买票够
吗?


3、一种观赏蔬菜袖

珍南瓜


买5盆送一盆。
30元/
王阿姨


一次买5盆,每












4、一辆汽车从
甲地开往乙
地,用了5
小时,返回
时只用4小
时,这辆汽
车返回时速度是多少?
第四单元试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25分[3+3+3+3+3+3+3+4]
1、在(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常见的四边形有( )。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5、两条直线相交成( )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 )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7、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作一条垂线,这条
垂线的长是( )厘米。
8、右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个梯形。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5分
1、下面错误的是( )。
①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②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相等。
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④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都是360
0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方
形的周长( )。
①大 ②小 ③一样大 ④无法比较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的长。
①线段 ②射线 ③直线 ④垂直线段
4、下面四边形中( )不是对称图形。
① ② ③
5、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以将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
①梯形 ②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形


三、“实践操作”显身手:50分
1、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并测量底和高的长度。






底( )厘米;高( )厘米
3、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4、按要求在下面图形中画一条线段:
⑴ 分成两个梯形。 ⑵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5、如图,要从东村挖一条水渠与小河相通,要使水渠最短,应该怎样挖?请在
图上画出来。



东村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1课时

买文具

教 1.通过探索活动,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学 知
目 识
2.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 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80元可以买多少枝钢
(出示挂图)让学生提 笔?
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 2、 8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
题。 盒?
3、 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如何解决80元可以
买多少个铅笔盒
所以
2、练习:140元可以
买多少个铅笔盒
三、巩固练习
1、9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
包?165元呢?让学生
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1、 小组合作:(选择自
己喜欢的问题去解决
四、课堂作业:完成
P62页的第3小题
1、 讨论:“4”为什么
写在个位上?
2、 独立思考
80元是8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8 2=4
3、 全班交流出现情况如下:
(1)买1个剩下60元
买2个剩下40元
列式:80-20=60
80-40=40
(2)、买2个是40元
买3个是60元
列式:20x2=40
20x3=60
(3)、还可以用80除以20来计
算。
列式:80除以20可以商4
1、生独立解决
2、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7”与个位对齐?)
独立完成或同伴交流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2课时

讨论


1、 让学生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 知
目 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
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讨论 1、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
600 20=30 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 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活动二:练一练
1、 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
最大能填几?(完成63
页的第一小题)

活动三:合作交流
完成P63页的第2小题、邮书
(1) 每包捆40本,需要捆多少包?
(2) 每包捆50本,需要捆多少包?
(3)
活动四:思考
完成63页的第4小题






2、 同伴交流,
3、 集体反馈。

1:小组合作,(只选择一道喜欢的题
交流)
2、 全班交流反馈


1、先独立思考
2、合作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3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学 知
目 识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目标1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 程、时间与速度之间
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观看录象,根据情景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提出问题。
驶) 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1、看一看哪辆车每时行驶的路程多。
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列式:120 2=60(千米)
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
210 3=70(千米)

2、小气车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它
引出:
的速度是60千米
速度 =路程 时间
3、显然面包车跑得快。
三、看一看
小组合作,相互举例,共同探讨。
教科书P64页的看一看安排这些内容是为了拓
学生观看,拓展视野
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1、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2、集体反馈
1、完成P65页的试一试
1、 小组交流,让每个
的第1小题,
学生都说一说每个算
2、完成P65页的试一试
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的第2小题。
2、 全班交流,
3、完成 P66页的第一小
独立完成
题。(在书上完成)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重点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4课时
内 参观苗圃

教 1、 让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学 知 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目 识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老师带领 学生观察挂图
学生参观苗 先让学生估算
二、 探索新知 独立思考
活动1:
可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可能出现以
1、出示例题
下情况
室内培育22种花,共
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有多少
1、22x10=220所以不到10盆。
盆?
3、 22x5=110比5盆多一些

4、 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可以把“22”
1、 讨论:
(1)如何估计算式的得数
(2)如何进行试商




2、 出示例2


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2、 练习完成P68页的
试一试,
板书设计:
看作“20”来试商,把154看作
150,150里面有7个20.
4、20 x5=100
20 x6=120
20 x7=140
所以用7试一试方法和第一个例题一

1、先估算
2、独立解决
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
样试商的

可让学生相互说一说
课后反思:
3、全班交流
注:可能在讨论时学生会提出其他方法,对此,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5课时

练习课


1、 比较熟练的计算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学 知
目 识
2、比较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比较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先让学生自己尝试

活动一: 2、组织交流,归纳出填数的方法。
完成P69页的第2小题
学生能按照要求正确填出一个数字既可。
1、独立完成
活动二: 2、 同伴交流
完成P69页的第3小题
全班反馈



先让学生观察
活动三:
同伴交流相互说一说病在哪呢?
森林医生(出示算式)
自己尝试“看病”
如有问题教师可给予指导。
全班交流,集体反馈


活动四:
完成P69页的第5小题
“谁先到达目的地”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6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学 知
目 识
2、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1、先让学生理解图意
2、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哪辆车行驶的
快一些
3、 估计后让学生自己再通过计算进
行验证
可让学生之间先相互说一说,然后全
班交流
课后反思:



重点 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先说一说表中的信息
活动一:出示P77页表格
进行计算,
1、你能算出每个时间段的
讨论统计表中数据之间的关系。
汽车速度吗?
本活动是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不
在探索的过程 中发现规律,
同的发现,
因此,教学导入阶段可以先出示统计表,
最后,引导学生怎样举例来验证自

己的发现,也可以鼓励他们从问题
2、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3、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的实际意义来解释自己发现。
4、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行使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决
5、试一试
2、大家一起交流
6、讨论:
讨论:这是商不变的规
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
律不适用的条件,对于
除数都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
这些条件的发现,也可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发现计算下列各题,并与同
以组织学生自己尝试,
学进行交流。
然后说明理由。
240 30 80 20

440 20 120 40
1、独立解决
9600 90
2、同伴交流,可相互
4800 400
说说自己的想法。
360 90 2400 60
3、集体交流,对个别

学生可以引导帮助。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7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教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学 知
目 识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运算



重点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
难点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叔叔驾车去旅游,
下面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
匀速行驶的记录。
(多媒体出示)
行驶距离千米 4 8 32 64
行驶时间分 2 4 16 32
行驶速度(千
米分)


二. 步步引导,探索规律
1.小组交流:从表中发现哪些信息?

2.独立计算:每个时间段汽车的速度?

能发现什么?(强调各组数据)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组 组 组 组
4 8 32 64
2 4 16 32
2 2 2 2
4.
5.

并验证感知商不变规律。
课 前
课件
准 备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统计表。

学生观察统计表后交流发现的信息:
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并将统计表
填写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发现行驶速度相同,都是2千米分。
二、三、四组和一组比:路程(被除
数)8-3 2-64-4,分别扩大2、8、16
倍;时间(除数)4-16-32-2,也分
别扩大2、 8、16倍;扩大的倍数相
同,速度(商)都是2,不变。
(3)一、二、三组和四组比:路程
16、8、2倍;时间(除数)2-4-16-32,
也分别缩小16、8、2倍;缩小的倍
数相同,速度(商)都是2,不
变。




学生举例、验证自
3.组织讨论:观察、比较表中的各组数据,你
(被除数4-8-32-64,分别缩小
验证感知:学生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
己的发现,在验证过程
运用规律: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
中感知商不变规律。
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解决:先
选某一组的时间与128比,看
三. 合理练习,巩固规律
缩小或扩大几倍,那么路程也就相应
口算:并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用什么变化。
缩小或扩大几倍。
10÷2= 600÷20=



20÷4= 300÷10=
40÷8= 60÷2=

四. 讨论问题,完善规律
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五. 课后练习,巩固规律
布置课堂和课后作业









学生计算后进行观察比较,感知规
律: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商不变。
这个条件不适用。



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





讨论: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者 学生通过举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对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8课时

抗震救灾

教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学 知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 识



重点 认识中括号的必要性。
难点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全神贯注的观看
多媒体呈现教学情境录象:抗震救灾的系列报录象。
道。研究探索,解决问题
1.组织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学生从图中可得到以
图中的信息。 下信息:
(1) 一顶小帐篷可以坐12人


(2) 1顶大帐篷比小帐篷多坐6人;

(3) 每辆车装5顶大帐篷;
2.讨论交流: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图中所
(4) 问题:一所学校360名学生,
提出的问题,在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进行交流。
全部用大帐篷估计需要多少

辆卡车运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独立
3.发现问题,引入“[ ]”
计算。
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结果
然后集体交流:
怎么不一样呢?
学生发现问题:
尝试解决,引出中括号。
(1) 中运算顺序出现问题:应该
即:
360除以(12+6)×5的积;
360÷[(12+6)×5]
而(2)中的顺序却是360除以12+6
4.组织讨论:加中括号后算式的运算顺序 。
的和,用除得的商再乘5。所以应该


先求(12+6)×5的积。

学生结合解题思路讨论加中括号后

算式的运算顺序:

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


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即:

360÷[(12+6)×5]


=360÷[18×5]

=360÷90

=4(辆)









二. 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试一试
(725-235)÷14×23
728÷[(36-23)×7]
2.算一算,比一比
720÷12+24×20
(720÷12+24)×20
720÷(12+24)×20
720÷[(12+24)×20]
三. 课后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学生独立计算,注
意运算顺序。

学生做完该组题,
既加强运算能力,又
训练学生仔细、认真的
学习习惯。

学生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9课时
内 计算练习


1、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学 知
目 识
2、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重点 目标1
难点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课 前
课件
准 备
学生活动

一.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看到题后独立计算,在规定
400÷50 620÷20 时间内只写出得数。时间到后开火车
78÷9 60×30 汇报结果,全班订正。
4800÷400 18×5+3
120÷40 2400÷60

二.
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培养学生先估后
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分 析商是几
算的习惯。
位数,并连线表示,然后列竖式计算
商 345÷31 商
结果。
是 312÷54 是

一 315÷35 两

位 564÷47 位

数 数

三.
填一填
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
在计算中渗透函数思想。
数、积进行比较,说一说变化
×21
的规律。
8------------( )

80-----------( )
计算完后,同桌对被除数、除数进行
800----------( )
比较,说一说变化的规律。
÷14

560---------( )

280---------( )
学生认真观察题后
28----------( )
进行计算,算完后说

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
四.
想一想、算一算
集体订正。
30×(320-170)÷90
学生观察、分析题
340-240÷20×5
后进行改正。同时说明
630×[840÷(240-212)]
错误的原因和如何修改。
[458-(85+28)]÷23



五.
森林医生
修改后:
(165-65÷5)×6



(165-65÷5)×6
=(100÷5)×6
=20×6
=120

46-(24+420÷70)
=46-24+6
=22+6
28

五. 课后作业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689÷34 618÷88

六. 练习小结
对你这节课的练习
情况做一个评价。






板书设计:


=(165-13)×6
=152×6
=912
修改后:
46-(24+420÷70)
=46-(24+6)
=46-30
=16





学生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课题:除法 课时:第10课时

综合练习







重点
难点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既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提高学生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1

课 前
课件
准 备
学生活动
学 生观看多媒体后得到的信息:四年
级捐12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
本六年级捐的本数是 五年级的3倍。


学生分析后进行解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一. 支援灾区,爱心捐书
(多媒体出示)
1.观看多媒体,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


2.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1) 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
决:(120+20)×3
(2) 根据新华小学部分学生捐书的本数,25
×3
所小学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可以捐书约多少
=140

本?

二.设计方案,购买文具,
=420(本)

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1页第3题)
420×25=
引导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计算。
1、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2、小组讨论,设计购买方案

三、全民健身、购买泳票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所须的
信息:用500元购买奖品,其中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2页第7题)
第一名 3人

第二名 4人

第三名 6人
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鼓励奖
文具若干。
学生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群
策群力共同协商,设计出方法
合理、符合题意的设计方案。
12人

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如果小青和他
售票处
的父母去游泳2次,买哪一种票比较便宜?3
项 目
次?4次?5次?6次呢?用同样的讨论方法解
个人票
成人 儿童
16元 10元




82页第7题的2、3、小题。


四.实践活动
家庭票
15次卡
年卡
35元
168元 105元
768元 480元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方案设计。
学生课后通过询问、
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
你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
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
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
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除法测试题
课后反思:



一、 口算。
150×3= 84÷14= 630÷9= 200÷25= 810÷90
= 720÷80= 660÷60= 780÷2618×4= 30×20= 960÷4
= 870÷30= 78÷13= 650÷13= 68÷17= 480÷80= 160÷20
= 96÷16= 940÷47= 460÷20=
二、 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23×6○100 75×5○375 56×6○360
三、 98×8○720 25×6○140 67×3○170
四、 列竖式计算。
3726÷54 4173÷39 2700÷36 4360÷86
2782÷26 2016÷28 6780÷73 (验 算)
四、判断。
(1)两位数除四位数商是三位数。 ( )
(2)3911÷17=23……1 ( )
(3)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50千米,……?是求速度的题目。 ( )
(4)某车间15天生产3000个零件,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是用:工作总量
÷时间=工效 ( )
五、脱式计算。
(1)671+2346÷23 (2)(2220-276)÷18


(3)1394÷(2345-2263) (4)5100÷25×34




六、应用题。 < br>(1)一座电视发射塔高350米,比一座楼房高300米,电视塔的高度是这座
楼房的多少倍?


(2)小王用计算机打完一篇2000字的文稿,时间是25分,平均每分录入多
少字?(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3)某服装厂加工233 7件服装,已做完713件,剩下的要在14天完成,平
均每天加工多少件?


(4)某修路队每天修路80米,修了18天后,还剩560米没修,这条路长
多少米?


(5)食堂有720千克大米,吃了14天后,还剩160千克,平均每天吃 大米
多少千克?剩下的大米还可以吃几天?


第六单元 课题:方向与位置 课时:第1课时

确定位置(一)



1、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

某一物体的位置。
识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目标1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数学问学生充满信心的听讲,
题,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我们身边的数学问渴望即将讨论的数学问题。
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深入,直奔主题
1. 说一说:说说自己的座位。
学生说自己的座位:第几组,第
2. 总结引导:引出“数对”表示方法。
几个。
举例说明:××同学的位置是第三组第二个可

以简单的表示为(3,2)

说一说:3,2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认真仔细的听讲,并回答问题:




重点
难点
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表
3

表示第三组,2表示第二个。
示?

引导学生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
学生进行练习。


3. 确定位置:引导学生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填空:(课本83页)
观察情境图后完成填空。
2.看地图,说位置(课本84页第1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进行填空。全
班交流填空情况。


学生先观察坐标图,并根据坐标
学生观察、分析后小结: 是先
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
同桌间互说数对,确定位置。
图中的数据,互相说说图中的建筑
物在什么位置。
3了解感知

展示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




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
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寻找地球仪< br>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
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º,东经116º。
上其他城市的点,进一步体会运用

“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4. 课后作业:84页第2题剪下附页2,摆出游
乐场的平面图。并回答图下问题。




四.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课中的表现

做一个评价。














板书设计:









学生畅谈收获和感受。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课题:方向与位置 课时:第2课时









重点
难点
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对“数对”的认识。


目标1

课 前
课件 方格表、筛子,旗子若干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认真倾听,热情高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几个数学游戏。
二. 连棋子游戏
学生认真仔细地倾听 ,按照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两人互玩,准备两种颜色的棋
进行游戏。
子和两颗筛子,一张方格纸做的坐标图。

第一个小朋友先投投两次骰子。假如第一
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入(2


学生先同桌互相玩,胜者进行小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组之间的比赛,最后开展全班
4)位置上。第二个小朋友接着同样操作,按所

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已经被其他棋子占
的比赛。

了,可以重新再掷。每放对一个棋子,可以得

1

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得两分。
谁先得8分 ,谁就赢了。
三. 寻找秘密点游戏
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巩固“数
对”的知识,形成“数对”的
图象。
游戏规则:两人互玩。第一个小朋友在心
里先想好一个秘密点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
不正确可以提醒相差的格数。

三次以内(包括三次)猜中的即位赢者,
第二个小朋友开始猜秘密点的位置,猜的
反之则为输者。
四. 总结评价
做玩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课题:方向与位置 课时:第3课时

确定位置

课后反思:







重点
难点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目标1

课 前
课件
准 备
学生活动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认真倾听,对考察工作充满好奇
同学们知道勘探考察吗?这节课我们将和期待。
随森林考察队去大鸣山考察。

二. 动手时践、探索新知
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利用已知方向和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量角器
1.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来确定大鸣山的具体方向。
(1) 你有什么方法确定大鸣山在大本营的
即: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东偏南50º的
什么方向?
方向上。
(2) 量一量,说一说小青山在大本营的什么
或:在大本营的南偏东40º的方向上。
方向。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量出小青山的方
2.测量填空,确定位置
向。
(见课本87页第2题)活动要求:引导学生仔
学生按要求确定位置。完后集体校
细观察坐标图后填写空格。
对。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巡洋舰的位
三. 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置是(西)偏(北),距离雷达站
1.引导学生体会两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
(600)千米。护卫艇的位置是(西)
体验思考:小芳看小丽在北偏东50º的方向上,
偏(南),距离雷达站(630)千米。
小丽看小芳在什么方向上?
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合适的方法
观察坐标图、确定位置(课本87页得2题)
回答问题。既可以是南偏西50º,
引导学生观察坐标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
也可以是西偏南40º。
物体的位置。
学生独立观察、填写后集体校对。
四. 总结评价
学生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心情如何?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课题:方向与位置 课时:第4课时

练习八







重点
难点


1、加强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目标1

课 前
课件
准 备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量一量、填一填

(课本88页第1题)
组织学生认真地观察坐标图后进行测量、学生独立观察、测量后进行 填写,集
填空。以灯塔为观察点: 体校对。

C岛在东偏北()的方向上;D岛 在()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小华上学
()的方向上。
和放学的路线。最后集体交流。

上学路线:小华从家出发向东走200
二. 描述路线图
米到养鱼池,再向偏北45 º走300米
引导学生观察图后,说一说小华上学和放学所
到广播站,再向东走250米就到学 校。
走的路线。
放学路线:从学校出发向西走250米

到广播站再向偏南45º走300米
三. 确定位置
到养鱼塘,接着向西走200 米到小华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坐标图后说一说
家。
每架飞机的所在位置。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课题:方向与位置 课时:第5课时

练习八

课后反思:













1、加强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目标1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课件
学生活动


的所在位置。

学生了解信息后回答问题。

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3
玩的地方。最后进行集体交流。

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
论和交流。
课后反思:
四. 确定位置

每架飞机的所在位置。

五. 综合运用

了解图中信息,并回答问题。
1.组织同桌说说图上各景点的位置。

置,以及小青玩的地方。
六. 实践活动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课本88页、89页实
践活动)
板书设计: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坐标图后说一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交 流各个飞机
(课本89页第4题)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同桌互相说各个景点的位置, 然后全
2.小组同学说说乘坐3路车沿途建筑物的位路车沿途的建筑物的位置以及小青
3.拓展练习:说说建筑物间的方向与距离
第六单元 课题:方向与位置 课时: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







重点
难点


加强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目标1

课 前
课件
准 备
学生活动


交流反馈




指名板演







独立完成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一,小组合作整理单元知识




二,练习检测

配套练习指定习题




三,教师总结梳理知识

板书归纳

四,自我测试

配套练习单元测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课时:第1课时

生活中的负数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

写。
识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课 前 组织学生记录前一天各地的气温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准 备 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
师:昨天布置的作业是对
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进
行调查,谁能说说你的调 学生拿出前一天的统计结
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果进行踊跃发言




重点
难点
二、讲授新课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
些城市的温度。
有一位同学发现了零下
12度写成了﹣12℃。
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同学们谁能说说﹣12℃。
代表的意思。
零下12度表示比零度
还要低12度。

师:现在请小组内同学
之间互相比较各自记录
的温度的高低。
三课堂练习
1、
2、
说一说﹣5℃与
看图回答问题
﹣20℃哪个温度低。
生:我收看了天气预报
并记录了北京的气温
生:我发现哈尔滨的气
温最高气温零下3度,
最低气温零下12度,
零下12度写成了
﹣12℃。


学生们纷纷响应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小组内进行比较
各自所记录的温度的
高低。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⑴上海于天津,哪个城市
温度高?
5℃( )﹣2℃
⑵天津与青岛,哪个城市
温度高?

⑶长春与天津,哪个城市
温度低。
⑷把4个城市的温度
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并
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小结
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
简单的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
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
负数可见我们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课时:第2课时

正负数







重点
难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练习卡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
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
正负数。知道了温度有零 谁能举例举几个零上温度
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的例子


但是还有零度。
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
也不是零下温度。

二、 新课教学
同学们回答的都非
常好,像5,7,6,20,
100,……都是正数,
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
添上“+”,如+5,+7
+20,+100。
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
前面加上“-”。
例如:-2,-56,-5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
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
呢?
谁愿意来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
三、 课堂练习
谁能举几个零下温度
的例子。








学生小组讨论
你还在生活中见过
那些正负数的例子






学生小组讨论数的读法


学生踊跃发言练习读数



1、 世界上最高的
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
出8848米,
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
+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
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
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 )米;海平面的
高度为( )米.
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
2500元记作:+2500元
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
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
( )元.
3 如果电梯上升15
层记作+15,那么下降6
层记作( )层.
4 如果进了3个球
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
( )
四、 学生课堂独立练习
见课本93页练一练
教师巡视指导
五、 小结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鼓励性的总结.
板书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学习得出结果.











学生练习完成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课时:第3课时

练习课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认

识负数的作用。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负数
的意
义,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练


练习




重点
难点
气象站观测某地
12月8日四个时刻的
气温如下,用正负数
表示。
零下5℃ ( )
零下3℃ ( )
零下0﹒4℃ ( )
零下2﹒4℃ ( )
见课本94页
如果下降200米
记作-200米,那么上
升400米记作( )
体重减少2千克记做
-2千克,那么增加2
千克记作( )
新华小学开展
象棋活动比赛,比赛
规则是“五战三胜”制
比赛情况记录表见课本
94页
填空
现在四(1)班胜




学生课堂练习






存在的疑惑小组之间
共同讨论解决






小组讨论盈利、亏本的
意思,教师加以指导



了( )场。输了
( )场。
(2)现在四(2)胜
( )场,输了(
场)
(3)如果四(2)班要赢
四(1)班,还需要胜( )场
(4) 如果四(1)班要赢
四(2)班,还需要胜( )场
用正负数填表
小小百货店每个月
的营业成本是12万元,
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分
别是:1月份14万元,
2月份15万元,
3月份11万元,
4月份10万元,
5月份16万元,
6月份11万元,
盈利用正数表示,
亏本用负数表示.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课时:第4课时
课后反思:









复习课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图形的变换,除法,方向
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让学生有意识的对所学的内容

进行整理。



重点 熟练掌握所学的内容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一段时间
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小组之间讨论所学习的内


教师提示学生说一说每个
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 复习
1、说一说下面正数和负
数所表示的数量
对负数的认识不仅要正
确读写更重要的是能
说出他的意义。
2、课本96页2题
3、课本97页3题
教师指导1小题旋转90
度后的图形首先应明确
是围绕那一点旋转
第2题画平移后的图形
也需要学生认识到平移
4格是每个点都平移4
格。
4、计算

888
645
÷ 37
÷ 32

学生练习
见课本96页1题


课本96页2题


学生在画之前应明确
原来图形中的某一点
或某条线段为参照物
然后确定其他点或
线段的平移。


学生独立完成






987
432
620
÷(345 -298 )× 65
÷ 46
× 26
学生讨论解决



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完成
408 ÷【512 -( 178 + 283)】
5、蚯蚓可以消化许多
生活垃圾。一个蚯蚓
养殖厂50天可以把
4000千克的生活垃圾
全部消化
6、见课本98 页
7、见课本98页
教师重点指导第四小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课题:统计 课时:第1课时

栽蒜苗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


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并会用条形统计图
重点
表示。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
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
行了观察,今天这一节课
我们一起来讨论你们是怎
样观察的,谁能说一说你 学生各自谈论自己的观察
的观察与记录的方法。 与记录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师:这个同学观察的很
认真。还有谁想说一说。
你是怎样整理的。

师:你为什么要把这些
数据放在一起呢?

师:这个同学把数据整
理一下就发现了一些规
律。下面我们一起来讨
论如何表示蒜苗的生长
情况。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每
个同学记录的第15天
蒜苗生长的情况填入

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
的观点。










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
发一张统计表,学生
把小组成员记录的数
据分别填入表内



表格内。
那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
小组填表的情况?
把小组内同学的数据
填入表格后,同学们都
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
谁的蒜苗长矮。
为了形象的反映这些
蒜苗生长的情况,除了
填表格外,还有其他的
方法吗?
为什么说画统计图可以
更形象的表示他们的生
长情况呢?
从统计图上我们可以更
清楚的看到小组内每个
学生的蒜苗生长情况,下
面请大家试一试.
谁发现了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个
有效的方法
一个表示多个单位的好
办法.
三教师小结
教师鼓励性的小结本课
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生:画统计图


因为从图上可以更形象
的比较出他们相差多少

学生练习图条形统计图

生:这张方格纸上的
格子数不够图怎么办?



学生继续涂数据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课题:统计 课时:第2课时

栽蒜苗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

统计图的必要性。
学 知
2、 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
目 识
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
重点
统计图的必要性。
难点
课 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上一节课
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条 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形统计图的优点今天这节

课我们继续深入来理解条

形统计图。

二、讲授新课

我们上节课对蒜苗的

生长情况进行了统计
学生小组讨论
今天这节课我们同桌
教师巡视指导同桌把
进行比较看看谁的蒜苗
两张图和起来一起进行
长势情况好。
比较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言

逐步引出复式条形统计
学生进一步比较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组织同学们观察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

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

那些信息?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更清楚的比较数量

之间的关系。

从而更利于我们掌握



相关的信息。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
导纠正
三、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
计图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绘制
的统计图














板书设计:











学生把自己的蒜苗生长
情况与同桌进行比较,
并用附页4的格子纸
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展示教师加以讲评
课后反思:

填报志愿网-洛阳中招网


苏州市十中-医生述职报告


大麦茶的作用-结论怎么写


感恩老师作文300字-南通杏林学院


2012入党申请书-迎新标语


自我定位-工作报告格式范文


门可罗雀的意思-花园口吧


昆明铁路局官网-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