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元宵节日记-大写2怎么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来源:网络 2009-08-03
20:08:46
[标签:二年级 人教版 教案]奥数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
的基本
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
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
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
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
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
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
br>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
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
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
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
/p>
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
的精神,获
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
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
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同时,从
图中
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
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
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
受知
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
种方法进行解决。使
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
以有
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
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
导学生从现实
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专门设计了运用加减混合、乘加、乘减混合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及练习
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
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
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
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如观察看木偶戏的人数
,计
算所剩面包数,计算玩跷跷板的小朋友数等等。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
材资源,也可以根据
本地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
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
寻找数学问题,
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
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
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
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内驱力。
4.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四)参考教案
课题: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
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
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
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
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
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下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
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
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
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
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
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
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
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
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