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玛丽莲梦兔
649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09: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南海-甘国亮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 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
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 纸
鸢”。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
新市徐公店》 < br>3.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
徐的人开的店。那么“ 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读得怎样?)——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 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
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 你愿意帮帮老师吗?
(愿意)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 一边读一边
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呆会儿我们在黑
板上一 起画,能做到吗?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
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
读一读?
(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 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
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篱笆,什么样的篱笆?你从哪 里看出来?一径深:组词理解:
径,路径(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树头 花落,


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未成阴?(引导: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了……)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美美的读一下
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
5.齐声配乐朗读。
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
7.春天是一幅 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叶子
一丛丛微笑的迎春
一只只跳跃的飞雀
都是
美丽的音符
三月
是柔软的风
是细腻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绿的草
……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


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
着老师的样 子来试一试?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句。
2.全班交流,读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齐背夏日,今天 我们再来学
习范成大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学习“杂”,组词,理解“兴”:兴致,兴
趣。引 申为即性创作,这里指即性创作的作品。
2.了解作者生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4.释题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 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
“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 组12首。都是描写
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的一首。
5.激趣
师:古代 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
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 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一边读诗,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或字典,注意把< br>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
4.师指名读并评价。
“杂”是平舌音,“织、昼”是翘舌 音,“供”是多音字,担任,从事。
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字义后,再让学生明确它在本课读音。
5.小组内自学生字并交流。(可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再进行有针对性
的指导。鼓励学生 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部件组合、编字谜、找朋友等方法识
记,也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如“耘 ”,“耒”是古代一种松土的农


具,汉字中凡带“耒字旁”的字,都与农具或农作有关。 )
6.朗读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接读,男女读,组合读,配乐读,想象读,竞赛读,
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要遵循七言诗的规律,同时注意重音。)
三、感知初步
师:同学 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
也不难,关键是理解句子中关键字,我们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的资料
来进行学习,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 ,我们等
会交流。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全班交流,质疑)
师小结:
同学们要相信自己 ,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谁来说一说你读懂
了什么。(生说)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 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
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四、拓展品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 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
材,留下诗作。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
师:是啊! 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
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 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
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
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
什么?
3 .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
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 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
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 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
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 br>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
思吗?(那么,这 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
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 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
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
小组中大 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
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 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
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
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
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 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
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 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
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 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
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 了那充满情趣的
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老师也感觉到“醉 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
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 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
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 生活是那么的
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


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 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
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 的连环
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 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因为
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 多曲子都失传了,老
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 ,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
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 艳丽的奇葩,
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相 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
学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 ”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
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
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 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
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
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
“cáo”,冠字 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
的含义。
学 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
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 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
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 读课文,从作者
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 、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
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 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
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
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
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
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 体会乡下人家独
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
方 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 ?好在哪里?不足在哪
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
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
再想象一下“高楼 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
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 ,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
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 鼻
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 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
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 再来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


己的语言 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
“走进田园”的综合 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
动(如乡 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
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
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 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
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
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 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
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
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 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
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
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 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
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
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 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 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 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
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 之与渔”。为学习文
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 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
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
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
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 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 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
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 br>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 br>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
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 进行感悟、品位,
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
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
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 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
“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 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
“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 “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
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 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
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
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
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 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
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
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 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
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 为这是学生
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
题继续 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在课
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
和5、6自 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
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
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
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 不够准确的地方,
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
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 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
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
(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
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 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


者为什么这样写 ?(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
“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 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
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 还亮?结尾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
为 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 像美
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
花水的深情赞 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 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
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 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
子 、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转述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
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
(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 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话。
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述
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 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大家的,大
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谁明白了,谁没 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天老师和你们没
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 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
又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你们的 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
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 br>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 、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
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 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老师通知大家:明天 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
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 有到校。
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 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的通知清楚


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 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 术老师要求同学们
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做好准备吧!千万别忘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回家了。再
见!
李响:再见!
四、实例练习: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 述者说:“请你告诉戴广顺,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
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戴广顺转述。
4、让戴广顺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
五、师小结: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六、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转述者;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转述者,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评比。
七、作业:向各位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所
给予的支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合肥学院邮编-儿童相声剧本


风流人物作文-入党转正书


安徽大学教务处网站-感动中国颁奖词


江苏畜牧兽医学院-青岛留学中介排名


淮师教务处-北京大学招生网


关于环保的手抄报-道德讲堂主持稿


成都二本大学-辩论会主持词


常州大学招生网-实践单位评价